(天太热了,篾匠师傅就坐在街头赶活,纳凉是假,指望接到一两笔生意是真) 孔城老街上的手艺人,只能说是以一种状态而存在着,他们的手艺,已经不是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 空荡荡的孔城老街上,偶尔才过来几个外乡人,他们也许会停下脚步与手艺人交流,但谁也不会看中手艺人的产品。 他们的手艺,与孔城镇一样,已经为社会所远弃。 对于孔城老街上的手艺人,与其说是在守着他们那份手艺,不如是在守着他们那份记忆——当年在孔城老街,正是这些聪明的手艺人,才构成孔城镇五彩斑澜且充满活力的民俗画卷。 日光匆匆,月光匆匆。 当暮色在孔城老街尽处升起时,孔城老街上的手艺人知道,又一天过去了。 他们的年龄随孔城一年年老去,他们的手艺随孔城一年年荒废,他们的记忆也随孔城一年年淡化。
(刻章师傅的姿势是摆出来的,用现在的话说,是在作秀。他已经习惯这种“秀”了。如果这种“秀”能更大程度宣传孔城,他说他愿意)
(老人正在做的,自然也是铁匠活,但两者相比,似乎隐隐有某种欠缺)
(老街上有三四家这样的理发铺,但那种新式发廊,一家没有。新不如老,行业竞争在孔城也激烈呀)
(裁缝铺的女老板说,可千万别拍我们,丑得不能上像呢)
(我们拍摄那位正在削竹条的篾匠时,他是不配合的,这一点,可以从他有脸部表情上看出来。他的怒气来自于他生意的清淡,他甚至提出来,只要你们能买一两件篾器,想怎样拍就让你们怎样拍。说这话时,他的言语中有许多无奈)
(守着货郎担的老人,生于民国9年,今年已经86岁高龄,他并没有指望能做上一两笔生意,只是守着这一小块空间,慢慢地消磨时光。时光似乎并不对他起作用,86岁的老人,头发花白,半口好牙,说话底气也足。他说他算什么,前两天过来一位老人,100多岁了,还照样挑粪下田呐)
(只有这家铁匠铺还有些像样,铁匠铺的老板,年龄看上去也轻一些) [此帖子已被 golden 在 2006-9-12 13:16:3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