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词调的选用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某种特别深刻的感受时,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情动于中而试图以长短句的词体表达,首先考虑的便是选择词调。词调甚为繁多,我们只宜选择常用的词调。词调经过唐宋时期音乐家制曲,乐工演奏,词人填词,歌妓传唱,社会大众的接受与选择,不断修改而形成传统的乐曲。每个词调皆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富于个性的声情,关于声韵格律的规定。这些词调由于许多词人倚声填词而摸索出成功的创作经验,求得声韵与音律的和谐,渐渐地建立了规范。 词调是唐宋燕乐乐曲,它们来源于印度、西域、河西走廊的流行曲子,来源于中原乐工歌妓的改制,来源于朝廷教坊和大晟府文人的创作,来源于词人的自度曲,所以情况是很复杂的;由此保存了其独特的文化色彩。兹举数调简析于下: 《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成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情极吻合。此调偶有作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但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上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形成流畅而又柔婉,激越而又低回的声情。词中表现惜春悲秋、离情别绪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情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激袅。 《临江仙》是唐代教坊曲,所配的为中国传统的清商乐。此调最早见于敦煌曲子词,所录二首,一写登临思乡之情,一写闺怨。宋以前此调之词多咏神仙事,与江水有关;宋以来表现的内容可说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凡男女之情、朋友之谊、忧时之感、羁旅之愁、山林之乐、风俗民情,均有所反映。此调最宜歌贵州省恋情,展示士人心态和抒写伤世之感。 《念奴娇》曲名来源于唐代天宝时期宫妓念奴,她娇媚而善歌。今存最早的词是北宋前期深唐的作品。此调之词或绮艳,或清腴,或娇媚,或幽微;将其秾丽艳逸的本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此调之声韵而言,更适于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因其定格为上片十句,句脚字九个仄声,一个平声;下片十句,句脚字八仄声,二平声。这样构成拗怒的情调,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激越凄壮,即是作者选择艳情为题,写出来也别是一番声情。 《沁园春》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此后沁园用来泛指公主园林,为进入音乐领域创造了形象条件。现在最早之词是北宋前期张先的作品。从句式上看全调二十五句,其中四言十五句,构成以四言为主干的体例。四言句虽然音节较为简炼,但在写景、叙事、抒情时具有自身的优势,比五言和七言显得更凝炼庄重;在对仗上更容易工整;在音律上更爽朗铿锵,具有流畅之美。基于上述因素,此调很少用来写缠绵的绮情,很少出现婉约的笔调,而一般是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水调歌头》来源于隋炀帝所制《水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水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成,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的词。唐人《水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的《水调歌头》则情调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情,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满江红》是北宋新兴的词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浪花鲜红似火的奇丽景象。《满江红》当是江南这种美丽奇特景象的概括,具有诗情画意。此调为北宋早期词人柳永创制。他共做了四首词,其中一首俗词是以代言体模拟市井女子语气,表现离情别绪引起的内心矛盾;它当是创调之作。此调双叠,属换头曲,后段起五句与前段相异,自第六句始与前段相同;这样是富于变化而归于和谐的。从句式来看,此调有三个四字句,四个较灵活的八字句,一个五字句,四个可以对偶的七字句,六个三字句。其基本句式是奇句适于表现奔放的情感;又由于十八句中只有三个平声脚句,而此调习用入声韵或仄声韵,因而形成拗怒的声情,宜于表现愤怒的情感。由于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的穿插,又使此调自饶和婉。因此,此调的表情是丰富的,但它最适于主观抒情,宜于表达缠绵怨抑的情感,具有清新绵邈的美感效应。南宋初年岳飞的壮怀激烈、慷慨悲凉的杰作流传之后,又赋予此调新的特色。 我们只要将同调的名篇细读,加以分析比较,自会总结出每调的声情特点,而去选择最适宜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词调。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丛书第一辑有《蝶恋花》、《西江月》、《临江仙》、《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和《贺新郎》,共八册,可供倚声填词的参考。 唐宋词人倚声填词,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在以词配乐时,往往出现同一词调之作品在字数上略有差异,多一字、少一字,或多数字、少数字的情形;某字或数字的平仄差异;原是单调,后来发展为双调;这些差异被词学家区分为若干体。《词律》及补遗共收词调825调,计1670体,如《南歌子》有7体,《酒泉子》22体,《应天 长》12体,《瑞鹤仙》16体,《沁园春》7体,《贺新郎》11体。制谱的学者这样细分,提供了每调的各式,这是很有意义的。读者若翻检《词律》和《词谱》可能感到体式繁多,无可适从;但这两种谱内,凡一调数体者皆注明何者为“正体”,即常用体。读者只宜选用正体,其余的可以不去计较。本教程所附之词谱二十调,即是仅取常用的正体,读者可依谱照填。 第六讲 按谱填词 填词必须按谱。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是清代学者整理之谱。为什么必须按谱呢?因为词是古典格律诗体之一,你若不遵循其规范当然可以,但这样写出的长短句仅是韵文,而并非某调之词。读者在习作时是艰难的,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然而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之后,你会发现每一词调之声韵规范都是许多词人的经验总结,它确实不可随意改动。例如《浪淘沙》的起两句: 李 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此恨无穷。 ●●○○ ●○○ 这两句读起来音节响亮和谐,若将每句句末两字改为仄声,其韵味便大不相同了。 又如《满江红》起两句: 柳 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 ● ○ ● 周邦彦: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 ●○○ ● ○ ● 岳 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 ○ ● 此调第一句第二字必仄,三四字必平;这样整首词的声韵气势便体现了。如果将此句平仄随意改动,读起来便不是《满江红》的韵味了。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按谱填词。当你基本上掌握词律,偶尔作词时,因身边未带有词谱,便可默写出你所选词调之一篇名作,模仿其声韵,切实留意起句、结句、过变、句末等处的字声平仄,再注意用韵。作品初稿完成后,有条件时找到词谱校对,务求合谱。这样经过反复练习,自会学好词律的。 初学者先选择易填写的小令,用一词调多填几次,熟悉后再用其它词调。在有了一定经验时,可试用声律较宽的常用长调,进行练习。总之掌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坚持,比较琢磨,经过一段时间便可征服词这一精美的古典艺术形式了。 关于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作词方法,这里我仅将一般的程序作简略介绍: (一)立意:主体的感受,适合词体表达者,将它化为情绪。最好选取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仅表现一点最优美的情绪,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实的感觉。 (二)选调:考虑所达之意与某词调之声情的吻合,而且要考虑内容的份量,看适合小令、中调或长调;如果内容丰富,自然应选择容量较大的长调。 (三)择韵:各韵皆有特殊的表情作用。这须作者参考名篇,细心玩味,总结经验。首先考虑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然后再考虑用哪个韵部。初学者最好选用宽韵,即该部所收韵字较多的;避免选择窄韵,即该韵所收韵字较少的。当然最好选择你所熟悉的韵部。词韵虽然宽于诗韵,但最宽即是本教程所附之词韵,请勿超过此限度。 (四)谋篇布局:小令单调因篇幅短小,不须考虑布局。填写双调应大致确定上片与下片主要表现什么,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叙事,下片抒情;上片忆旧,下片描述现实。填写长调如《满江红》、《沁园春》、《贺新郎》等,因词体容量增大,尤须整体的布局。这样可使作品结构谨严,脉络清晰。 (五)句法:词的句法比诗富于变化,表现力亦增强,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有定语、主语(游子)和谓语。其表达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一般来说词的句意是以韵为单位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所以作词时一般当以一韵或两韵来考虑表达一个意思,而它是相对完整的。在这一韵里,它由一个或数个意象组成;由数个意象合成一个意群。一首词就是由若干意群组织的。 (六)虚字:将意象或意群粘连起来的是虚字,如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以、但、料、想、更、算、见、怅、早、尽、嗟、凭、叹、将、应、若、莫、念、共、甚。它们或作领字或表示词意转折。词中善用虚字,可使意脉贯连,词意空灵,摇曳多姿。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中使用了“对”、“渐”、“叹”、“想”等虚字,体现了谨严的章法,成为典范之作。 (七)对偶:词中用对偶之处,词谱未作说明。作者须参究词谱所录范作,注意辨识对偶之处。凡宜用对偶之句,遵照一般对联规则即可。 (八)修改:初稿写成后,比照词谱核对,凡不合声韵之处必须改动;检查有无重复的字和词语,尽可能换掉重复的字;表情达意不恰当之处,重新改写或调整;某些词语显得粗糙、俗气、生硬,须斟酌改动,修饰润色。 初学者应严守规范的方法,待到熟练时便可获得创作的自由 [此帖子已被 临水照花人 在 2006-9-21 15:32:0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