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3|回复: 3

词是怎么炼成的!

[复制链接]

71

主题

970

回帖

11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45
QQ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著:谢桃坊

   第一讲  倚声填词与词律


    词是唐代新兴的一种音乐文学,称“曲子词”、“长短句”、“歌曲”、“乐章”等等;它是配合隋唐以来流行的新的俗乐——燕乐的歌词。公元六世纪后期,即中国北朝北周时,中原地区已有许多来自西域的乐工和歌妓,他们带来了印度系的西域龟兹(新疆库车)音乐。这种音乐是以琵琶定律的,使用七音阶,旋律热烈活泼,曲调优美动听,甚为中原的上层社会成员和普通民众所欣赏。中国音乐理论家郑译听龟兹乐师苏祗婆弹奏琵琶,发现所用的音阶比中国古乐多两个半音阶。他于是将古乐的宫、商、角、徵、羽五间,加上变宫、变徵而为七音;又与古代十二律吕的理论附会,于是七音与十二律吕旋转相交而构成八十四调。这是一种理论的推演,但自此以琵琶定律、七音阶、实用二十八调便形成新的流行音乐——隋唐新燕乐。“燕”,同“讌”,即“宴”。燕乐乃施用于宴会的音乐。中国古代宫庭和贵族之家的宴会所用之乐也称燕乐,但隋唐燕乐却是当时新兴的流行音乐,或称“胡乐”,它与中国古乐在音阶、调式、旋律、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现在敦煌文献中尚保存了唐代燕乐曲谱《西江月》、《倾杯乐》、《南歌子》、《浣溪沙》、《南乡子》、《凤归云》、《伊州》等十四谱,经音乐考古家的破译,我们仍能听见繁声促节,激动人心的乐音。

    公元1900年中国西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近两百首写本曲子词,它们是中国最早的燕乐歌词,其中有初唐的作品。它们是有格律的,长短句形式的新体音乐文学。中唐以后文人们如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作词,至宋代词体便繁荣兴盛而成为时代文学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学是先有歌词——诗,然后由音乐家根据作品内容配上相应的乐曲;这就是“以乐从词”,它是以歌词为准度的。唐代新体音乐文学——词,则是音乐家创作了乐曲,然后由文人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制作歌词;这就是“以词从乐”,它是以音乐为准度的,故称“倚声填词”。中唐词人刘禹锡(刘禹锡不应算词人,应为诗人——哈哈注)根据当时流行的乐曲《忆江南》作了一首词: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作者注明,此是“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于是形成了这样的长短句。依曲拍为句即是倚声填词。只有精通音乐的词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李煜、韦庄、柳永、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张炎等才能作到倚声填词。他们之中的一些词人还可对流行的乐曲加以改制,或自己作曲——自度曲,而所配的歌词力求声韵与音乐的和谐,所以歌妓演唱起来特别谐婉。自从词体在宋代盛行之后,一些不谙音乐的文人也喜好歌词创作。他们不能倚声填词,于是便以著名词人的作品为范本,模拟其声韵格律。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是范本,后来文人填词,便可不再根据此调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去审音配词,只须根据范本每字的平声或仄声和用韵规则去填写即可。自南宋以来,尤其是词乐失传之后,文人作词只能依名作的声韵为谱而填写了。

    明代后期的词学家们对唐宋词调的声韵规则进行整理,制订词谱,便于人们学习填写。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词学家万树的《词律》二十卷刊行,它实为词谱,考证精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康熙五十四年(1715)王奕清等奉朝廷之命修纂的《词谱》四十卷是集大成之著,成为我们现在按谱填词的标准。

    我们应明确:词是中国古代新体音乐文学,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声韵格律的传统;现在学习填词必须严格按照词谱的规定。

 

第二讲  词律的构成


    中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格律。唐人将这种具有格律规范的诗体称为“近体诗”,以便与古体诗区别开来。词体是讲究格律的,它诞生在中国古典格律诗体形成之后,成功地吸收了“近体诗”声韵格律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因而从文学的观点来看,词是属于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之一种。唐代格律诗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其格律是由字声、韵、体式构成的。其字声仅有平声和仄声两类,韵限用平声韵,体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词律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清代学者宋荦说:“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这尚不能完全概括词律要素。词律构成的要素有:

    (一)调。词体是以调为单位的,每调有自己关于格律的特殊规范,因而我们讲词体格律绝不能脱离调。各个词调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二)字数。词体的字数依调而定,短者是《十六字令》仅十六字,最长者为《莺啼序》二百四十字。当然也有字数相同的词,例如《浣溪沙》、《归国谣》、《恋情深》、《赞浦子》都是四十二字,但它们的句数、用韵、平仄、句式则是各异的。作词必须严遵每调所规定的字数,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

    (三)句。句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字各式。句数最少的四句,多的有数十句。这些,每调都有具体规定。

    (四)片。词体由一段完成的称为“单调”,如《忆王孙》、《望江南》、《荷叶杯》、《如梦令》。词体由两段组成的称为“双调”,如《菩萨蛮》、《蝶恋花》、《临江仙》、《西江月》、《满江红》、《水调歌头》等;其中前段称为上片,后段称为下片。双调是词体中最普遍的。词体由三段组成的如《瑞龙吟》、《兰陵王》、《夜半乐》、《戚氏》,称为“三叠”。词体由四段组成的,如《莺啼序》,这极为罕见。在书写排印时,每片之间必须空两格,以表示分片。古人歌曲演奏完一曲,曲终称阕(què)。词是会诸歌喉的,故一词也称一阕,双调的上片称上阕,下片称下阕。

    (五)字声。词的每调字声平仄各有定格,每调内也有某些字声是可平可仄的,凡此皆应按词谱的规定。我们作词时切忌随意更改字声平仄的规定,而且应注意词体是无有通行的什么平仄定格的句式,因为句中平仄是随词调而定的,可以是律句,也可以是数个仄声词或平声字组成的拗句。

    (六)韵。词体用韵分三类,即平声韵、仄声韵和入声韵,每词调皆有规定。

    由上述情形看来,的确词比格律诗的格律复杂得多,虽然给作者的束缚和限制也愈多,但因词体格律的复杂和严密,表明其形式的精巧,艺术色彩尤为丰富;所以它是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中形式最完美的。我们经过努力学习,征服了这种艺术形式,必然会发现它有其它诸种诗体所难及的优长,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词体虽然吸收了“近体诗”的声韵格律的优长,甚至往往使用诗的律句,这些律句的排列完全不同于诗,在词调内重新组合,由此表现出独特的韵味。诗与词的区别固有文学风格的差异,然而最主要的是格律的相异。晏殊的《浣溪沙》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    ○ ●●○○    ○  ●●○○      ●  ○○●●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   ○  ●●○○

    凡白圈○表示平声,黑圈●表示仄声,未注平仄者则可随意。此词共六句,它们全是七律的律句式,词之六句分为上下两片,每片第二第三,平仄全同;这样六句之中便有四句平仄全同,而且句末四字皆是两仄两平,平声韵脚,于是造成重复回环、音韵响亮的艺术效果。又如钱惟演的《玉楼春》词: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  ○○●●    ● ○○●●    ○○●●○○    ●  ○○●●
    情怀渐变成哀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  ●○○●    ●  ○○●●   ○  ●●○○    ●  ○○●●

    此词七言八句,全是律句,貌似仄起七律,但它用的是仄声韵,分上下两片;其中五个句子的平仄全同,末两字皆仄声;因此声韵低沉,音节急促单一,适于表达压抑悲咽的情感。从以上所举两例,可见词是每调自成格律,虽然也用律句却造成非常独特声韵效应。其它许多词调不用律句,甚至多用怪异的拗句,更具词的声韵特色。

    我们应明确:词律的构成与诗不同,格律更为复杂严密。我们若要作词,必须严守格律。既是律,则不可随意改动。

[此帖子已被 临水照花人 在 2006-9-21 15:32:4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临水照花人 在 2006-9-21 15:35:35 编辑过]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4

主题

1254

回帖

151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14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1 16: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词是怎么炼成的!

好帖。紧跟学习,空时细读。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1

主题

970

回帖

11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45
QQ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15: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词是怎么炼成的!

第三讲  词的字声规范
 

    词体字声的平仄是以什么为标准呢?即是说我们依据什么音系去辨别某字是仄声或平声呢?这同格律诗一样,是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为标准。格律诗和律词都产生于唐代。当时的作者辨别字声平仄是依据国家修订的《唐韵》为准。宋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在《唐韵》的基础上扩大收字范围,重新审订,编制《广韵》,正式颁布施行。《广韵》即是自隋代《切韵》以来韵书的集大成者。唐宋文人作诗作词关于平仄的辩识是依官方韵书规定,即依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各部所收韵字为准。除平声而外,上、去、入三声各韵部所收之字便属仄声字。

    这里请读者必须注意,切勿以现代汉语的四声,即以北京音为基础的普通话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比附中古音的四声。凡谈词的字声平仄时绝不要与现代语音混淆,否则始终不能正确地辨识平仄。那么抛弃现代语音之后,作词时又怎样辨字声的平仄呢?这有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依据《广韵》音系的《礼部韵略》(平水韵)整理的诗韵常用字表,或用清代整理的《佩文诗韵释要》亦可;二是依据本教程所附之词韵表。关于平仄,只要读者读诗词时多加留意,便可辨识了。

    读者可能怀疑:唐宋人作词是否都严格遵守字声的平仄规定呢?比如豪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等,他们作词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那么他们是否不遵守规定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无论唐代词人和苏辛等词人,他们都是严遵的。关于词的字声平仄,从整个词体来看是存在一些规律的:

    (一)小令的平仄从严。我们且以苏轼和辛弃疾的小令为例:

    《南乡子》词首句

    苏  轼:寒雀满疏篱
              ●●○○
            不到谢公台
              ●●○○
            霜降水痕收
              ●●○○
            冰雪透香肌
              ●●○○
            回首乱山横
              ●●○○
    辛弃疾:隔户语春莺
              ●●○○
            敧枕艣声边
              ●●○○
            无处著春光
              ●●○○
            日日老莱衣
              ●●○○
            何处望神州
              ●●○○

    《西江月》结句

    苏  轼:把酒何人心动
              ●○○  ●
            俯仰人间今古
              ●○○  ●
            斗取红窗粉面
              ●○○  ●
            把盏凄然北望
              ●○○  ●
            不与梨花同梦
              ●○○  ●
    辛弃疾:闲管兴亡则甚
              ●○○  ●
            细雨斜风时候
              ●○○  ●
            拼却今宵无梦
              ●○○  ●
            以手推松曰去
              ●○○  ●
            却怕灵均独醒
              ●○○  ●

    以上二十个句子,凡应平应仄之处皆无一例外,可见格律之严整。因此我们学习作词绝不要以豪放词人自居,以为可以不计较字声的平仄。

    (二)某些词调的格律较宽,即词字的可平可仄之处较多。作者选择这些词调,有较大的创作自由。例如《沁园春》苏轼词的起三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                 ○

    这三句十二字中只有三字的字声有规定,其余皆可平可仄的。此外如《哨遍》、《永遇乐》、《满江红》、《贺新郎》等调平仄的规定也是较宽的。

    (三)长调中字声规定较严的,如《瑞龙吟》、《六丑》、《兰陵王》、《瑞鹤仙》、《声声慢》、《凤凰台上忆吹箫》、《暗香》等调,它们可平可仄之字极少,平仄有严格规定,只得照填,初学者最好不要选择这些词调。

    清代尤树整理词律时,关于字声基本上只辨平仄,偶尔于个别处注明“去声”。王奕清等订正词谱则仅辨平仄。现在一般的作者依《词谱》即可,不必注意去声,而某些精通声律的作者固然可较细地在仄声中选择最和谐的字。宋以来的词学家有的主张词字严辨四声(平、上、去、入),区分五音(字的发音部位,即喉、齿、舌、牙、唇),考究阴阳(字音之韵母无附加鼻声韵尾者为阴声字,有附加鼻声韵尾者为阳声字)。这些都是词学家们故弄玄虚,自欺欺人,因为五音、阴阳属于等韵学概念,若无专门的知识是不可能分辨的,而且若如此讲究,则填词几乎是不可能的。清代词学家戈载填词,严格区别四声、五音,可惜他的词作是彻底失败的,虽守声律而毫无性灵和情感了。事实上这些词学家们又并非等韵学家,他们自己也难弄清等韵学,即使在唐宋词实例中也找不出多少实例。因此,读者不要相信什么“四声体”、“五音说”、“阴阳说”。

 

第四讲  词的用韵
 

    唐宋人作词大致参照通行的诗韵,现在我们作词也可依据《广韵》音系的“平水韵”。读者应注意:切不可以现代汉语韵母相同的字,按己意随意作为词韵。词韵不能依据现代音韵,也不能依据曲韵和俗韵十三辙儿。

    纵观唐宋词的用韵,虽然是参照诗韵,但实际上比诗韵较宽。这表现在:诗的韵部绝不容许与他部或邻韵相混,“东”、“冬”两部,“真”、“文”、“痕”等部,“肴”、“豪”两部,“寒”、“删”、“先”等部,“青”、“侵”、“庚”等部的韵字不能混合使用,而在词中则可;诗不使用方言协韵,而在词中则可;格律诗用平声韵,而词以调为单位,每调关于用韵皆有特殊规定。我们将词体用韵情况加以概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一首一韵,或平声、或仄声韵。《浣溪沙》使用平声韵,《玉楼春》使用仄声韵。

    (二)一词多韵。如《虞美人》苏轼词: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兰埃(○),醖造一场烦恼逐人来(○)。

    全词凡四次换韵,两仄韵,两平韵。

    (三)同部平仄互协,如《西江月》辛弃疾词: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觉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上下片结构相同,两个平声韵,一个仄声韵。它们的韵母都是u,但声调不同,在词中互押。

    (四)限用入声韵,例如《大酺》、《兰陵王》、《暗香》、《疏影》、《丹凤吟》、《霓裳中序第一》、《应天长》、《琵琶仙》、《雨霖铃》、《好事近》、《六幺令》、《浪淘沙慢》等。

    除以上常见的情形而外,还有叠韵、数部韵交协和长尾韵等,这些较复杂的用韵或很特殊的用韵,初学者可以暂不考虑。

    关于入声韵。诗韵中入声虽然单独为一类,但在具体使用时归进仄声。词韵则分为平声韵、仄声韵(上声和去声合并)、入声韵三类。某些词调规定只能用入声韵的,不能任意改变。《满江红》、《贺新郎》、《忆秦娥》、《念奴娇》、《声声慢》等调,虽然可用仄声韵或平声韵,但以用入声韵最能恰当地体现该调的声情。我们作词应有入声的概念。自清代以来,某些词学家认为,词中有“入派三声”,即入声音转化为平声、上声或去声。这只是千分之几的极个别的例子,不能视为普遍的规律,尚是学术争议的问题。读者宜严守入声,不能在词律中引进“入派三声”的近代音韵概念。在词的字声中,入声同上声和去声合为仄声;在词韵中,入声是单独的一类。这是必须明确的。

    词韵分部。唐宋词人作词参照诗韵,较为变通,但当时尚无通行的词韵书。明代学者根据唐宋词用韵情形进行归纳整理,编订词韵书。清代初年流行深谦的《词韵略》。他将词韵分为十九部,除入声单独列五部而外,其余十四部每部分平声和仄声两类。诗韵(平水韵)一百零六部,词韵十九部,由此可见词韵宽于诗韵,有较大的自由。清代中期词学家戈载完成了集大成之著《词林正韵》,基本结构与《词韵略》相同。自此作者皆以《词林正韵》为填词用韵的标准。南宋初年词人朱敦儒曾拟制词韵十六条,后经张辑释义,冯取洽增补。此韵书在当时不流行,元末以后失传。近年我重新探索词韵,根据历史文献线索,将朱敦儒词集《樵歌》用韵情况进行整理研究,为其所拟词韵十六条复原,附于本教程后,可供读者填词用韵时参考。

    我们应明确:词韵大致参照诗韵,但有区别;入声韵在词韵中是单独的一类;词韵分为十六部;词的用韵规则依各个词调而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1

主题

970

回帖

11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45
QQ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15: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词是怎么炼成的!(原著:谢桃坊)

第五讲  词调的选用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某种特别深刻的感受时,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情动于中而试图以长短句的词体表达,首先考虑的便是选择词调。词调甚为繁多,我们只宜选择常用的词调。词调经过唐宋时期音乐家制曲,乐工演奏,词人填词,歌妓传唱,社会大众的接受与选择,不断修改而形成传统的乐曲。每个词调皆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富于个性的声情,关于声韵格律的规定。这些词调由于许多词人倚声填词而摸索出成功的创作经验,求得声韵与音律的和谐,渐渐地建立了规范。

    词调是唐宋燕乐乐曲,它们来源于印度、西域、河西走廊的流行曲子,来源于中原乐工歌妓的改制,来源于朝廷教坊和大晟府文人的创作,来源于词人的自度曲,所以情况是很复杂的;由此保存了其独特的文化色彩。兹举数调简析于下:

    《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成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情极吻合。此调偶有作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但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上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形成流畅而又柔婉,激越而又低回的声情。词中表现惜春悲秋、离情别绪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情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激袅。

    《临江仙》是唐代教坊曲,所配的为中国传统的清商乐。此调最早见于敦煌曲子词,所录二首,一写登临思乡之情,一写闺怨。宋以前此调之词多咏神仙事,与江水有关;宋以来表现的内容可说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凡男女之情、朋友之谊、忧时之感、羁旅之愁、山林之乐、风俗民情,均有所反映。此调最宜歌贵州省恋情,展示士人心态和抒写伤世之感。

    《念奴娇》曲名来源于唐代天宝时期宫妓念奴,她娇媚而善歌。今存最早的词是北宋前期深唐的作品。此调之词或绮艳,或清腴,或娇媚,或幽微;将其秾丽艳逸的本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此调之声韵而言,更适于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因其定格为上片十句,句脚字九个仄声,一个平声;下片十句,句脚字八仄声,二平声。这样构成拗怒的情调,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激越凄壮,即是作者选择艳情为题,写出来也别是一番声情。

    《沁园春》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此后沁园用来泛指公主园林,为进入音乐领域创造了形象条件。现在最早之词是北宋前期张先的作品。从句式上看全调二十五句,其中四言十五句,构成以四言为主干的体例。四言句虽然音节较为简炼,但在写景、叙事、抒情时具有自身的优势,比五言和七言显得更凝炼庄重;在对仗上更容易工整;在音律上更爽朗铿锵,具有流畅之美。基于上述因素,此调很少用来写缠绵的绮情,很少出现婉约的笔调,而一般是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水调歌头》来源于隋炀帝所制《水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水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成,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的词。唐人《水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的《水调歌头》则情调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情,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满江红》是北宋新兴的词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浪花鲜红似火的奇丽景象。《满江红》当是江南这种美丽奇特景象的概括,具有诗情画意。此调为北宋早期词人柳永创制。他共做了四首词,其中一首俗词是以代言体模拟市井女子语气,表现离情别绪引起的内心矛盾;它当是创调之作。此调双叠,属换头曲,后段起五句与前段相异,自第六句始与前段相同;这样是富于变化而归于和谐的。从句式来看,此调有三个四字句,四个较灵活的八字句,一个五字句,四个可以对偶的七字句,六个三字句。其基本句式是奇句适于表现奔放的情感;又由于十八句中只有三个平声脚句,而此调习用入声韵或仄声韵,因而形成拗怒的声情,宜于表现愤怒的情感。由于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的穿插,又使此调自饶和婉。因此,此调的表情是丰富的,但它最适于主观抒情,宜于表达缠绵怨抑的情感,具有清新绵邈的美感效应。南宋初年岳飞的壮怀激烈、慷慨悲凉的杰作流传之后,又赋予此调新的特色。

    我们只要将同调的名篇细读,加以分析比较,自会总结出每调的声情特点,而去选择最适宜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词调。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丛书第一辑有《蝶恋花》、《西江月》、《临江仙》、《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和《贺新郎》,共八册,可供倚声填词的参考。

    唐宋词人倚声填词,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在以词配乐时,往往出现同一词调之作品在字数上略有差异,多一字、少一字,或多数字、少数字的情形;某字或数字的平仄差异;原是单调,后来发展为双调;这些差异被词学家区分为若干体。《词律》及补遗共收词调825调,计1670体,如《南歌子》有7体,《酒泉子》22体,《应天 长》12体,《瑞鹤仙》16体,《沁园春》7体,《贺新郎》11体。制谱的学者这样细分,提供了每调的各式,这是很有意义的。读者若翻检《词律》和《词谱》可能感到体式繁多,无可适从;但这两种谱内,凡一调数体者皆注明何者为“正体”,即常用体。读者只宜选用正体,其余的可以不去计较。本教程所附之词谱二十调,即是仅取常用的正体,读者可依谱照填。

 

第六讲  按谱填词
 

    填词必须按谱。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是清代学者整理之谱。为什么必须按谱呢?因为词是古典格律诗体之一,你若不遵循其规范当然可以,但这样写出的长短句仅是韵文,而并非某调之词。读者在习作时是艰难的,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然而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之后,你会发现每一词调之声韵规范都是许多词人的经验总结,它确实不可随意改动。例如《浪淘沙》的起两句:

    李  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此恨无穷。
              ●●○○   ●○○

    这两句读起来音节响亮和谐,若将每句句末两字改为仄声,其韵味便大不相同了。

    又如《满江红》起两句:

    柳  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     ●    ○  ●
    周邦彦: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
              ●○○     ●    ○  ●
    岳  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    ○  ●

    此调第一句第二字必仄,三四字必平;这样整首词的声韵气势便体现了。如果将此句平仄随意改动,读起来便不是《满江红》的韵味了。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按谱填词。当你基本上掌握词律,偶尔作词时,因身边未带有词谱,便可默写出你所选词调之一篇名作,模仿其声韵,切实留意起句、结句、过变、句末等处的字声平仄,再注意用韵。作品初稿完成后,有条件时找到词谱校对,务求合谱。这样经过反复练习,自会学好词律的。

    初学者先选择易填写的小令,用一词调多填几次,熟悉后再用其它词调。在有了一定经验时,可试用声律较宽的常用长调,进行练习。总之掌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坚持,比较琢磨,经过一段时间便可征服词这一精美的古典艺术形式了。

    关于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作词方法,这里我仅将一般的程序作简略介绍:

    (一)立意:主体的感受,适合词体表达者,将它化为情绪。最好选取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仅表现一点最优美的情绪,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实的感觉。

    (二)选调:考虑所达之意与某词调之声情的吻合,而且要考虑内容的份量,看适合小令、中调或长调;如果内容丰富,自然应选择容量较大的长调。

    (三)择韵:各韵皆有特殊的表情作用。这须作者参考名篇,细心玩味,总结经验。首先考虑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然后再考虑用哪个韵部。初学者最好选用宽韵,即该部所收韵字较多的;避免选择窄韵,即该韵所收韵字较少的。当然最好选择你所熟悉的韵部。词韵虽然宽于诗韵,但最宽即是本教程所附之词韵,请勿超过此限度。

    (四)谋篇布局:小令单调因篇幅短小,不须考虑布局。填写双调应大致确定上片与下片主要表现什么,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叙事,下片抒情;上片忆旧,下片描述现实。填写长调如《满江红》、《沁园春》、《贺新郎》等,因词体容量增大,尤须整体的布局。这样可使作品结构谨严,脉络清晰。

    (五)句法:词的句法比诗富于变化,表现力亦增强,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有定语、主语(游子)和谓语。其表达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一般来说词的句意是以韵为单位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所以作词时一般当以一韵或两韵来考虑表达一个意思,而它是相对完整的。在这一韵里,它由一个或数个意象组成;由数个意象合成一个意群。一首词就是由若干意群组织的。

    (六)虚字:将意象或意群粘连起来的是虚字,如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以、但、料、想、更、算、见、怅、早、尽、嗟、凭、叹、将、应、若、莫、念、共、甚。它们或作领字或表示词意转折。词中善用虚字,可使意脉贯连,词意空灵,摇曳多姿。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中使用了“对”、“渐”、“叹”、“想”等虚字,体现了谨严的章法,成为典范之作。

    (七)对偶:词中用对偶之处,词谱未作说明。作者须参究词谱所录范作,注意辨识对偶之处。凡宜用对偶之句,遵照一般对联规则即可。

    (八)修改:初稿写成后,比照词谱核对,凡不合声韵之处必须改动;检查有无重复的字和词语,尽可能换掉重复的字;表情达意不恰当之处,重新改写或调整;某些词语显得粗糙、俗气、生硬,须斟酌改动,修饰润色。

    初学者应严守规范的方法,待到熟练时便可获得创作的自由

[此帖子已被 临水照花人 在 2006-9-21 15:32:08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