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2|回复: 11

“桐城派”及其渊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0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派”及其渊源
吴孟复
什么是“桐城派”?它的渊源如何?过去讲的人很多,我认为吴敏树说最为得当。吴敏
树说:
今之所谓桐城文派者,始自乾隆间姚郎中称:私淑于其乡先辈望溪方先生之门人刘海
峰。又以望溪接续明人归震川(有光),而为《古文辞类纂》一书,直以归、方续八家,刘氏嗣
之。

为什么说这段话最得当?这里要作些分析。
(1)他认为“桐城派”是一个“文派”,按我的理解说,它是一种文艺散文的流派,而不是
一个学派。因此,就不存在什么“义理、考据、词章”的问题。姚鼐生当乾隆中叶,考据盛行,
他曾想拜戴震为师,戴震没有收他,但在给他的信中,提出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结
合’”这个名论。戴震讲的本指治学方法而言;姚鼐将其解成宋学、汉学、文学、已非戴震原
意;曾国藩说姚鼐“一篇之中唯此尤竞竞”,硬把姚鼐说成反汉学,把“桐城文派”讲成“桐城
学派”,不仅不合事实,更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造成研究上的困难。“桐城派”最后
一位大师姚仲实先生就说“古文家”“一异于义理家”,“二异于考据家”,“三异于政治家”,
“四异于小说家”(《文学研究法·范围》)。这段话是很有见解的。所以,对于“桐城派”,首
先要分清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要扫除旧说中许多纠葛不清的地方。
(2)吴敏树认为:“桐城文”是韩欧等“八家”的“古文”的延续。什么叫“古文”?李兆洛
说:“六经之文,班班俱存。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
目六朝之文为骈体。”朝廷的制诰,大臣的表章,官场的书启,也多为“骈四俪六”的文字。这
就是韩愈在《与冯宿论文书》中说的“俗下文字”。与这种“俗下文字”相对称的是“古文”。
“古文”一词亦即见于韩愈此书中。“四六”来源于六朝骈文,六朝骈文又源于东汉崔(瑗)、
蔡(邕)。故有人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自崔、蔡之文多用典故,堆砌词藻,如崔、蔡“言孝
必曾、闵”,说话夸大,已非事实;而骈文用语更多含糊。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恒患意
不称物,文不尽意”。那末,六朝及唐直到清末、民初,朝廷上、官场上为什么一直沿用“四
六”骈文呢?原因就是由于那本是“官样文章”,实属假话,本无真情;而骈文恰能无中生有,
以假为真。脸上有麻子,“以玉冠之”,就“美”了。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宫廷文学”、“庙
堂文学”总是以骈俪为主的缘故。自韩、柳到桐城派,主张散体,反对骈文,就是要用比较准
确的语言,力图文能达意。
但是,又应看到:“八代”之文还有“盛”的一面;韩、柳对“八代”虽有改革,也有继承。小
说、寓言、人物传记、山水记都是在六朝时发展起来的。韩、柳自己绝口不言“六朝”,然而,
实际上其文之妙处正自“六朝”来。姚鼐已认为柳宗元文“用《水经注》兴象”;吴德旋(宜兴
人,也是“桐城派”作者之一)亦认为柳宗元的《梓人传》等“未免小说气”;姚仲实、叔节两先
生又说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兰田丞厅壁题记》近乎小说;而陈寅恪先生更明白
地说出韩愈文章之妙皆自小说与变文来。我们也认为:不仅《毛颖传》是小说,《祭鳄鱼文》
也应与《送穷文》一样,属于寓言(来自六朝的《修竹弹芭蕉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六
一先生传》,继承六朝之痕迹亦甚明白。当然,这不是说他们模仿六朝,而是说对前人之长
有所借鉴与吸收。这样说,应该是合乎实际的。
我们认为:只有从这样的观点,才能理解韩、柳,也只有从这样的观点,才能理解“桐城
派”是怎样继承韩、柳的。“桐城派”对韩、柳的继承,主要是继承他们反对浮华的骈文,力求
用白描的、简洁的语言来抒情达意;同时,也继承了韩、柳的有继承有革新的精神。
(3)吴敏树认为“桐城派”的直接渊源是归有光。这比把归与王慎之、唐顺之、茅坤混为
一谈的见解高出一步。因为,归有光并不是简单地模唐仿宋,其真正源泉乃在于吸收了评
话、小说的描写方法,而创造性地运用之于散文。
归有光自己说他的文章是学《史记》的;但他评《史记》时却说:“太史公但至热闹处就
露出精神来了,如今人说平话者然,一拍手又说起,只管任意说去”;又云:“《史记》如二人
说话堂上,忽撞出一人来,即挽入在内”。由此可见,他是把《史记》写法与平话小说的表现
手法结合起来,从中悟出写作技巧。归有光所写多为社会中下层及一些孤儿寡妇的日常生
活。张士元说:“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
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也。”(《震川文钞序》)。他用小说的白描手法与简
洁生动的语言,写出“小文章”。闻一多先生指出这种写法,给散文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桐
城派”对归有光的继承,正在于这种“小文章”。刘熙载说归有光“小文章好”,章太炎也说
“刘才甫(大)小文章好”,可见两者之间的渊源。
吴敏树还认为:“桐城派”始于方苞,盛于姚鼐。方苞处在明亡未久的时候。方氏一家
与明末的东林、复社关系极密(左光斗、方孔、方以智、方文、钱澄之皆是与东林、复社有
关的人),方苞父亲亦明末遗老,方苞兄弟是在遗老杜、张怡等人直接熏陶下成长的。特
别是在当时,讲理学、讲文学,首先都要讲气节,要严“夷夏之防”。方苞早年与李、戴名世
交好,应该是由于气类之同。彭绍升说:方苞“所书明季诸公逸事,发微阐幽,生气坌涌,尤
足使顽廉懦立也”(《望溪逸稿序》)。不难想象,如果不是文字狱的关系,方苞的文章内容,
应该是继复社、比《南山》的。事实上,桐城民间至今亦尚以方、戴并称为“桐城派”;就我们
看来,不仅戴名世,钱澄之亦当为“桐城派”之祖(章太炎先生、陈石遗先生亦曾有此看法)。
复社文人、明末遗老比较关心现实,文章较有内容;但在文理、语法上不甚讲求。方苞
说:“古文义法不讲久矣⋯⋯吴越间遗老尤放恣”。从纯洁语体(见后)、严密语法来说,方苞
主张“气清词洁”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如果以气清词洁之文写较有社会内容的作品,那应
是很理想的。但是,清王朝一面提倡理学,一面大兴文字狱。“方戴两家书案”发生,桐城人
被株连的甚众,方苞亦因之下狱。戴名世既腰斩,《南山集》等成为禁书。文字狱使方苞及
后来的刘、姚等人􏣐􏣐危惧,谨小慎微。因而,桐城派只写一些“小文章”,就是势有必至的
了。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一件事。方苞原与反程朱理学的李至好,方苞命自己长子以李
为师,可见方苞对颜李学派是赞同的。方苞出狱后,宰相张廷玉要保荐李,方苞曾力加
劝阻(以上见戴望《颜氏学记》),看来还是有意保持李的名节。然而,方苞后来又诋排颜
李。曾国藩说方、姚“未得宋儒之精密”,就我们看来,“未得宋儒精密”也许是好事。所以把
桐城派与程朱理学等同起来,也是未必恰当的。
原载《江淮论坛》1980 年第5 期,题为《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节录第一部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1

回帖

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派”及其渊源
吴孟复
什么是“桐城派”?它的渊源如何?过去讲的人很多,我认为吴敏树说最为得当。吴敏
树说:
今之所谓桐城文派者,始自乾隆间姚郎中称:私淑于其乡先辈望溪方先生之门人刘海
峰。又以望溪接续明人归震川(有光),而为《古文辞类纂》一书,直以归、方续八家,刘氏嗣
之。

为什么说这段话最得当?这里要作些分析。
(1)他认为“桐城派”是一个“文派”,按我的理解说,它是一种文艺散文的流派,而不是
一个学派。因此,就不存在什么“义理、考据、词章”的问题。姚鼐生当乾隆中叶,考据盛行,
他曾想拜戴震为师,戴震没有收他,但在给他的信中,提出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结
合’”这个名论。戴震讲的本指治学方法而言;姚鼐将其解成宋学、汉学、文学、已非戴震原
意;曾国藩说姚鼐“一篇之中唯此尤竞竞”,硬把姚鼐说成反汉学,把“桐城文派”讲成“桐城
学派”,不仅不合事实,更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造成研究上的困难。“桐城派”最后
一位大师姚仲实先生就说“古文家”“一异于义理家”,“二异于考据家”,“三异于政治家”,
“四异于小说家”(《文学研究法·范围》)。这段话是很有见解的。所以,对于“桐城派”,首
先要分清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要扫除旧说中许多纠葛不清的地方。
(2)吴敏树认为:“桐城文”是韩欧等“八家”的“古文”的延续。什么叫“古文”?李兆洛
说:“六经之文,班班俱存。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
目六朝之文为骈体。”朝廷的制诰,大臣的表章,官场的书启,也多为“骈四俪六”的文字。这
就是韩愈在《与冯宿论文书》中说的“俗下文字”。与这种“俗下文字”相对称的是“古文”。
“古文”一词亦即见于韩愈此书中。“四六”来源于六朝骈文,六朝骈文又源于东汉崔(瑗)、
蔡(邕)。故有人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自崔、蔡之文多用典故,堆砌词藻,如崔、蔡“言孝
必曾、闵”,说话夸大,已非事实;而骈文用语更多含糊。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恒患意
不称物,文不尽意”。那末,六朝及唐直到清末、民初,朝廷上、官场上为什么一直沿用“四
六”骈文呢?原因就是由于那本是“官样文章”,实属假话,本无真情;而骈文恰能无中生有,
以假为真。脸上有麻子,“以玉冠之”,就“美”了。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宫廷文学”、“庙
堂文学”总是以骈俪为主的缘故。自韩、柳到桐城派,主张散体,反对骈文,就是要用比较准
确的语言,力图文能达意。
但是,又应看到:“八代”之文还有“盛”的一面;韩、柳对“八代”虽有改革,也有继承。小
说、寓言、人物传记、山水记都是在六朝时发展起来的。韩、柳自己绝口不言“六朝”,然而,
实际上其文之妙处正自“六朝”来。姚鼐已认为柳宗元文“用《水经注》兴象”;吴德旋(宜兴
人,也是“桐城派”作者之一)亦认为柳宗元的《梓人传》等“未免小说气”;姚仲实、叔节两先
生又说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兰田丞厅壁题记》近乎小说;而陈寅恪先生更明白
地说出韩愈文章之妙皆自小说与变文来。我们也认为:不仅《毛颖传》是小说,《祭鳄鱼文》
也应与《送穷文》一样,属于寓言(来自六朝的《修竹弹芭蕉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六
一先生传》,继承六朝之痕迹亦甚明白。当然,这不是说他们模仿六朝,而是说对前人之长
有所借鉴与吸收。这样说,应该是合乎实际的。
我们认为:只有从这样的观点,才能理解韩、柳,也只有从这样的观点,才能理解“桐城
派”是怎样继承韩、柳的。“桐城派”对韩、柳的继承,主要是继承他们反对浮华的骈文,力求
用白描的、简洁的语言来抒情达意;同时,也继承了韩、柳的有继承有革新的精神。
(3)吴敏树认为“桐城派”的直接渊源是归有光。这比把归与王慎之、唐顺之、茅坤混为
一谈的见解高出一步。因为,归有光并不是简单地模唐仿宋,其真正源泉乃在于吸收了评
话、小说的描写方法,而创造性地运用之于散文。
归有光自己说他的文章是学《史记》的;但他评《史记》时却说:“太史公但至热闹处就
露出精神来了,如今人说平话者然,一拍手又说起,只管任意说去”;又云:“《史记》如二人
说话堂上,忽撞出一人来,即挽入在内”。由此可见,他是把《史记》写法与平话小说的表现
手法结合起来,从中悟出写作技巧。归有光所写多为社会中下层及一些孤儿寡妇的日常生
活。张士元说:“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
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也。”(《震川文钞序》)。他用小说的白描手法与简
洁生动的语言,写出“小文章”。闻一多先生指出这种写法,给散文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桐
城派”对归有光的继承,正在于这种“小文章”。刘熙载说归有光“小文章好”,章太炎也说
“刘才甫(大)小文章好”,可见两者之间的渊源。
吴敏树还认为:“桐城派”始于方苞,盛于姚鼐。方苞处在明亡未久的时候。方氏一家
与明末的东林、复社关系极密(左光斗、方孔、方以智、方文、钱澄之皆是与东林、复社有
关的人),方苞父亲亦明末遗老,方苞兄弟是在遗老杜、张怡等人直接熏陶下成长的。特
别是在当时,讲理学、讲文学,首先都要讲气节,要严“夷夏之防”。方苞早年与李、戴名世
交好,应该是由于气类之同。彭绍升说:方苞“所书明季诸公逸事,发微阐幽,生气坌涌,尤
足使顽廉懦立也”(《望溪逸稿序》)。不难想象,如果不是文字狱的关系,方苞的文章内容,
应该是继复社、比《南山》的。事实上,桐城民间至今亦尚以方、戴并称为“桐城派”;就我们
看来,不仅戴名世,钱澄之亦当为“桐城派”之祖(章太炎先生、陈石遗先生亦曾有此看法)。
复社文人、明末遗老比较关心现实,文章较有内容;但在文理、语法上不甚讲求。方苞
说:“古文义法不讲久矣⋯⋯吴越间遗老尤放恣”。从纯洁语体(见后)、严密语法来说,方苞
主张“气清词洁”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如果以气清词洁之文写较有社会内容的作品,那应
是很理想的。但是,清王朝一面提倡理学,一面大兴文字狱。“方戴两家书案”发生,桐城人
被株连的甚众,方苞亦因之下狱。戴名世既腰斩,《南山集》等成为禁书。文字狱使方苞及
后来的刘、姚等人􏣐􏣐危惧,谨小慎微。因而,桐城派只写一些“小文章”,就是势有必至的
了。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一件事。方苞原与反程朱理学的李至好,方苞命自己长子以李
为师,可见方苞对颜李学派是赞同的。方苞出狱后,宰相张廷玉要保荐李,方苞曾力加
劝阻(以上见戴望《颜氏学记》),看来还是有意保持李的名节。然而,方苞后来又诋排颜
李。曾国藩说方、姚“未得宋儒之精密”,就我们看来,“未得宋儒精密”也许是好事。所以把
桐城派与程朱理学等同起来,也是未必恰当的。
原载《江淮论坛》1980 年第5 期,题为《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节录第一部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4

主题

1254

回帖

151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14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4 21: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提读好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4

主题

1137

回帖

125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5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22: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公正的讲,到目前还没有桐城文人真正的发扬光大桐城派.

 

不过,时代在进步,清时的桐城派所传承也不一定就适应现今的生活了.

[此帖子已被 brightmoon 在 2007-1-13 22:41:46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6

主题

789

回帖

101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010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03: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4

回帖

26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6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1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分析透彻!

有理有据!

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4

回帖

26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6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1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祝愿桐城派一路走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4

主题

1254

回帖

151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14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4 21: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提读好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4

主题

1137

回帖

125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5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22: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公正的讲,到目前还没有桐城文人真正的发扬光大桐城派.

 

不过,时代在进步,清时的桐城派所传承也不一定就适应现今的生活了.

[此帖子已被 brightmoon 在 2007-1-13 22:41:46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6

主题

789

回帖

101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010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3 03: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桐城派”及其渊源

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