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歌行•拣尽寒枝不肯栖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此夜,帘外是风过桐叶的声音,窗下是清幽的蟋蟀声。人未眠,面如秋空,雨后初晴。月值下弦,堪比疏眉一弯,在疏眉一弯里,“有恨无人省”。
孤雁在疏桐缺月间几番飞去飞来,我以为它是看过一枝寒,看过一枝单,找不到可以栖落的那一枝暖,何枝可恬然,安然?明明知道寂寞沙洲冷,却在此间徘徊不前。
当读到雁不能栖到树上,是因为它的脚趾天生不能弯曲,不能抓牢什么时,对着这“天生”二字,对着这一行“有恨无人省”莫名感伤。
曾经让我淡定从容的“非不能也,不为也”一时间,凌落如雁羽,一片雁羽一片寒,一片落地一心煎。
“不能也,不能也,不能也…”
“八月十五雁门开, 孤雁头上带霜来”当秋风急,秋叶黄,那从遥远的塞外飞来的大雁呵,它们缓缓从我的头顶掠过。它们优雅的雁翅上负担着几许寒凉?它们悠长又凄美的雁声里,是“不能也,不能也,不能也…”声声含泪光。 寂寞沙洲冷,孤单单一次一次告别是冷,冷到象迎接每一场敏感秋凉,冷到要不停地扇动翅膀,去寻找春天的方向。 大雁在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它一直一直飞在流离中。麻雀和乌鸦都可以留下,而雁却不能也。在”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里,有深深无奈,浓浓眷恋,绵绵留连,雁影凌乱处俱是点点斑斑泪痕残。
雁们有流离的感伤吗?苏轼是在写雁的流离还是叹自己或她人的不能停驻?江上的远帆和岸边的桃源永远是遥视,遥视又相羡。云间的挥动的雁翅和屋边相偎的疏菊到底哪一个更有福气?每一曲阳关中是唱的泪更酸还是听的心更痛?是留守的更空旷冷清还是远离的更牵心系情?
桐影扫窗,雁声过耳,青灯下黄卷间苏子词,心絮纷纷,无寐。 于是在泪痕残里去寻,去找回另外一些大雁的记忆。
还记得在巴彦淖尔的大漠秋空下,和我一起看雁阵的地主说过:我们并不孤独,看那天上也有一群和我们一样的流浪者啊。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朔风凛冽里,我们看着大雁翅膀沉雄有力地在高天上划下整齐的诗,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是那样坚忍,坚忍又悠闲到优雅。那亦刚亦柔的翔姿就是《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样子。
还记得向她说起我们要做一切可能不可能的飞翔。还记得说起爸爸告诉我,要真的去做过许多事,并且做得很优秀才有资格说:非不能也,不为也。淡泊不是空谈,是要先印证自己有能力“为”,而后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省。
彼时朔风黄沙,霜冷月寒,我们都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勇气。
而此夜,仅一年之隔。自问彼时多少意气风发的言语,抵不过一串“不能也不能也不能也”的摧毁。
人生中有多少天生呵!雁的脚趾天生不能弯曲,是注定飞过寒枝的过客,我注定也是那不停挥动翅膀的孤鸿。,为生存为追寻故,不能歇。
那就让我再次再次,把旧词翻新阕,把“有恨无人省”这一页轻轻翻过。看看苏轼是怎样面对沙洲冷冷的寂寞。
翻至这一页,还是苏轼字: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时时刻刻都在亲近故乡的山水,何必耿耿于不能归乡?天下的江河湖泊岂不是相通相连的?我心安处是故乡。
苏轼还写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拭自己眼中离憾的手帕又是写给天下离筵的一曲清明安慰。
苏轼是天生的流浪者生活者,他在无枝可栖的徬徨后又能悟出故乡山水相随身畔,举目知己共月明的明朗开阔。
我的朋友,地主你能看见我么?我想说,说给你听。如果秋水长天的明净,让我看清,自己象雁在缺月疏桐间徘徊终飞远;如果,芦花纷扬俱是我们当年的雪样语言又在今秋岸边开起;如果,那些追寻和执着不会随雁声渐行渐远;如果,如果我能在一个人的文字里感伤也能在他的另外文字里看到人生的亮堂;无声无息处,我愿意把那些朔风黄沙里沉淀下来的如金片断一一放回我生命中这一个夜的黑匣子,让它们如繁星给我光亮。
从此,不唱悲歌。
[此帖子已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