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雨夜寂寥,往日繁华喧闹街市,此刻显得格外的冷清。 只有窗外的雨在飘摇… 静坐窗前,倾听雨水滴答地击打着窗棂,凝望远处灰蒙的夜空。 街灯在雨雾中摇曳… 夜风袭来,撩起万千思绪。潮湿的空气浸湿了难以平静的心…… 回望自己既短亦长的这一段时光,被恶意、失意与失业依次围剿,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看似逍遥,实则是轻飘的悲伤精灵…很似米兰-昆德拉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之名,可能是无处遁逃,所以得以停下来,想想自己,掂量理想与现实,也掂量了下人性……同时也得以再度捡起昆德拉,不知原因是为何,我想可能是因为昆德拉的逻辑与玩笑:梦想会被平庸的现实再三的击得粉碎…… 这种玩笑的手法,会令人想起加缪。不同的是,加缪的玩笑比昆德拉要崇高,西西弗斯把石头推上山顶,然后再滚下来,那样的过程,那样一种訇然巨响,不是每个心灵都可以承受的。昆德拉的玩笑却是真正的一声轻笑…自己版本里有西西弗斯式亦有昆德拉式的,但今天都已经无足轻重了… 我曾经倾尽了自己的悲愤要求平等:事业上的,爱情上的。那一次的爆发终究是针对自己,觉得自己和若干年前的昆德拉一样,像一头困兽游走于自己臆想的世界和爱情舞场中……我含着泪游走在忧伤与虚无之间…… 很多个夜晚,沿着城市的沿河岸边漫无目的的行走……就如同周渔坐火车漫无目的的前行一样。我与周渔不太一样。周渔遍寻不见的时候,她选择的是死亡,她也只有选择死亡,因为游戏玩不下去了。于是她绕开火车,选择了可以掉进滔滔江水的汽车。我没她那么洒脱,但比她幸运,我选择的是下车漫步,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我又找到了别样的一片风景,没有死亡,没有叫喊,但却行走在别样的路上,依然有幻想,依然在找寻心中的那一点点东西——当主角的资格…… 想想自己,已不再是那么的青春年少,但依然活在一个人的抒情年代,所以生活永远是在别处,所以永远是在现实和理想间游走…… 是的,年少的时候,我不想背叛,因为我所承袭的标准不允许我背叛。但是我看到自己在背叛。当我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我已经在背叛。背叛有时可以解读为反抗,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欲望的潮水总是淹覆我对反抗的恐惧,妥协和沉默是属于四十岁或五十岁的我,那时我会在经历种种冲突与不平后,不再追问,而是心安理得的选择超然度外…… 稍微篡改一下昆德拉先生的序: 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人类千年的历史上,人总是渴望承受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虚无…… 是呀,人太轻了,会找不到自己,所以会看到如此之多的光怪陆离之事,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一人如此,一民族似乎也如此,但愿灾难能唤醒这个浮躁的民族……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多年前曾于信中送给过吾弟,近日发现熟女于丹在她的书中也曾引用,但有些东西被她忽略了,解构的有一点点偏颇,虽然主旨是符合的…… 在一个古老的部落里,世代过着稳定的生活。但有一任优秀的酋长,誓要让部落的年轻小伙子们都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上去闯一个新的天地。他对那些孩子们说,你们都走吧,把你们的父母都交给我,你们尽可能走到世界上去,也许你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秩序,但是你多了一种生命的可能。他说我给你们六个字,前三个字先写给你们,都带着走,在遇到困顿的时候都看一眼,去闯荡你们的前半生;后半生回来取后三个字。 这些孩子都走了,当他们一次一次经历磨难的时候,打开纸条就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就是“不要怕”。什么事都不要怕,往前走,总有一天会走出一条路来。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一句话,叫“不要怕”。 几十年过去,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依然潦倒……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老酋长早已过世,但他留下了后三个字,这后三个字是“不要悔”。 也即是说,人的前半生“不要怕”,要勇敢的往前走;后半生“不要悔”,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人生没有弯路可言,但肯定是会有遗憾的,接受一切结果,这是一种坦然和大气…… 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我要向前走…… 虽然追求的终极是虚幻,这是人的宿命,但我依然要前行! 因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谢谢你,“GNN”!谢谢你共我黑白颠倒的这些时光,谢谢你共我纵情游玩于比特世界的这些日子,谢谢你让我感受到自己生命中依然存在的激情……这些时光还能延续些许时间,但我已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它即将离去…… 心中有些隐隐的痛,不知是为了什么?是自己多愁善感吗? 还是担心前方能否把握? 我不知道。 窗外的雨依旧在滴滴答答的下着..... 突然间,有种深深的思念袭来...... 在这个寂寥的雨夜,倍显浓烈...... [此帖子已被 烟起烟灭的等待 在 2008-5-29 9:53:3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