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289
- 积分
- 2595
- 威望
- 24023
- 桐币
- 6629
- 激情
- 127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3-2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 积分
- 2595
鲜花( 5) 鸡蛋( 0)
|
<p>桐城的文化氛围是向来很好的,自我离开桐城接触到其它很多地方的人群之后,我是很深刻地感受着这一点。</p><p>来到桐城网完全是一件偶然。我只顾着在网上搜索桐城人的文学空间,结果终于发现了这里,而且至今感觉还很满意。</p><p>接手了如诗版的版主邀请,一直以来无所事事。但看着版内的发帖,有一些欣喜,也有一些遗憾。</p><p>欣喜处,桐城人就是桐城人,桐城文化就是桐城文化。哪怕桐城派的光环已经被历史摘去了百余年,文化这个名词走到桐城,都是一种新生。记得我以前有篇小文说着桐城与别的地方的区别,这其中最大的区别,无非就在于对“文化”的认可。我们固然承认有些地区在经济上较之桐城要发达得多,但在文化上,它们比不得桐城的。所以我与一些文友会面时,问及家乡,我就直说“安徽桐城人”,他们但凡听过这个名字,无不一阵惊喜。因为他们真的明白桐城这个城市对于文化的意义。</p><p>当然也有遗憾之处,那就是走过了几个时代,当大部分人完全沦入纯物质的现实世界时,尽管仍有部分人努力制造着精神文化的和谐氛围,但毕竟举步维艰。而且,这种氛围的稀薄,以及这股力量的脆弱,也不能不令人忧心。如诗版的作品,数量上很可乐观,但在质量上犹为很多不到之处。发其本质,单就旧体诗词而言,最大的漏洞就在于诗词基础知识的缺失。而作为一个设备齐全的诗版来说,诗词学习资料帖应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未必人们都愿意去细致看耐心学,但如果这其中能够有一两位真心爱好诗词愿意有所进步的朋友对其产生兴趣,始而借助它达到了启蒙之效。那么,我想这份摆设也就有其一定的意义了。</p><p>我是从桐城中学走出来的理工科学生。记得桐中的缔造者吴汝伦大师曾经有过这样一幅勉强学子的对联: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如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而在国学一面,中华诗词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上的一座伟大的巅峰。桐城派的后人,也足以驭之。</p><p>所以基于这一层的考虑,我个人设想能够尽力在如诗版多多放入一些值得参考学习的诗词资料知识,并且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诗词鉴赏文字等。但这部分如果直接放进如诗版似乎感觉很觉得混乱,于是开设一个子版专门陈放的意义,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当然,这还只是我的个人设想而已,如果相关管理人员感觉有一定的合理性,希望能够加以考虑并尽早裁定。</p><p>如果同意开设,子版的名称,我已经考虑过了。“桐花诗社”这个名字,应该比较有意义。除了“桐花”与“桐城”名称相合外,唐人李义山还有一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说明长江后浪推动着前浪而且不断进步。桐城派的后人,也一样可以做成“雏凤”弘扬好传统文化的。</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