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1|回复: 4

[民间戏曲音乐] 宿松黄梅戏工作调查:机遇、困惑、建议

[复制链接]

77

主题

507

回帖

804

积分

桐网贡生

桐溪十里 水涯人家

Rank: 3Rank: 3

积分
80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0 1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0月10日08时38分   来源: 中安教育网


机遇
  2008年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安徽期间指出:“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总书记的讲话,对推动安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黄梅戏工作的一个批件传到了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张俊拿着这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来的材料复印件,对参加省人代会的我省著名黄梅戏艺术家、省人大代表黄新德说,温家宝总理很关心黄梅戏事业的发展,他在一份关于安庆黄梅戏学校危机重重的材料上批了字:要重视发展黄梅戏艺术。并指示国务院办公厅与安徽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落实。黄新德代表还了解到,省里已决定每年为戏校加拨200万元办学经费,中央再从其他渠道予以支持。
  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一个章节700多字谈文艺工作,这是历次报告中罕见的。尤其是报告明确强调,要弘扬黄梅戏艺术,这说明今后五年国家对黄梅戏的扶持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省委书记王金山也亲自过问黄梅戏工作。他在今年元旦当天参加省人大会的一个会议的活动时,对省人大代表黄新德说,你反映的关于戏校困难的事情正在努力解决,不久就会有结果,你放心吧。
  安庆市人民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王强副市长,对提升黄梅戏的品牌和知名度,对于黄梅戏的未来,都显得信心十足。
  宿松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小青同志赴任不久,多次到县黄梅戏剧团实地调研考察。今年前些时候,他亲自批准剧团增加四名编制。这是1996年到现在13年以来仅见的。在笔者采写《黄梅戏与宿松》一文时,他不仅多次发信息过问关心,而且还曾丢下手头事务,专门接待笔者专访。
  宿松县政协朱治平主席早就主张,要充分挖掘、精心整理、广泛搜罗宿松地方文化历史资料,他对雷池地名的释义、黄梅戏源头的考证一直十分关心关注。县政协领导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末的6月19日专门安排常委会,听取黄梅戏相关情况和具体工作的汇报。
  宿松县委宣传部李红兵部长不仅亲自审读过《黄梅戏与宿松》,并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而且正在谋划于佐坝乡成立黄梅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梅戏史料收藏、展览馆的工作。
  就宿松来讲,还有一点,也当是令人欣喜的:
  去年8月30日记者李宏以笔者《黄梅戏与宿松》为材料撰写成《宿松是孕育黄梅戏的源头》一文,发表在《安庆晚报》头条位置上。之后,《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安庆广播电视报》、《安徽文化工作》、《中国国学大系》、《和谐中国》等众多传媒相继刊发了《黄梅戏的发源地当属宿松》、《黄梅戏与宿松》等有关黄梅戏探源的文章。接着,县政协网、县政府网、市人民政府新闻网、中安在线、省新闻网、安徽历史文化网、湖北省徽文化研究会网、中国戏剧网、凤凰网、人民网等数十家或官方、或民间网站纷纷刊发、转帖了黄梅戏与宿松的相关文章。现在,在百度、谷歌、雅虎、搜弧,随便哪个网站上,只要输入“黄梅戏与宿松”,都能找到黄梅戏与宿松的相关材料。在我去年12月23日开通的博客(linanliao.blog.163.com)中有港、澳、台地区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千多网友都知道宿松与黄梅戏的深厚渊源关系。我注意了一下,在县政协、县政府的网站上,《黄梅戏与宿松》的点击率均在千人次以上。我想,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对宿松人更努力地搞好黄梅戏工作也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
楼主新帖
旧居在东郭,新柳暗河梁

77

主题

507

回帖

804

积分

桐网贡生

桐溪十里 水涯人家

Rank: 3Rank: 3

积分
804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2: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困惑

  宿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但很遗憾,一个宿松先人发明创造的与京剧、越剧、豫剧、评剧并称为中国戏坛上五朵金花的地方剧种,却无端地被黄梅、安庆抢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将会随着考证的深入,人们会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点!在这“处处演唱黄梅戏,人人可哼黄梅调”的黄梅戏故乡,作为我们这些有幸跨世纪的人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把我们的先人用聪明才智创造的黄梅戏这一传统的地方剧种继承好、巩固好、发展好!基于此,我们不能不冷峻地正视黄梅戏工作眼前回避不了的这样一些问题:

  观众减少,人才稀少,精品缺少,资金短少!

  下面,我将自己对黄梅戏工作现状调查的情况,或略或详地作些分析和介绍。

  1、观众减少问题。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娱乐形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加上电影、电视、VCD、歌舞厅、网络等冲击,扑克、麻将的诱惑,观众看戏人数大量减少,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宿松当然也不能例外。这尽可以不必大惊小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我们只有想办法提高演艺技巧,多创作、排演出雅俗共赏、让人喜闻乐见的剧目,从而把观众吸引过来。

  2、人才缺少问题。我从三个方面来回报、分析一下宿松黄梅戏工作的情况:

  A、剧团演艺人员方面:全院实有工作人员59人,其中演员:男14人,女16人;乐队12人,舞台及后勤人员17人。这些人员分别为1970、1975、1985、1995年四次招工录用。35岁以上人员占30人,年龄最小的也有25岁。众所周知,演艺行业人员,更多的是靠吃青春饭。年龄偏大的同志,随着其舞台形象的丧失,将必须退出舞台。如果不能及时引进年青人,并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将会影响茬口安排,进而出现青黄不接,甚至断代的恶劣后果。

  B、编剧方面,诚然,宿松是文化之乡!搞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不乏其人,且成果丰硕。但真能胜任编剧工作的却屈指可数,凤毛麟角。时下,我们没有一个在职的人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这与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C、作曲方面亦如是。我们艺研所仅四个编制,能搞作曲的仅一个人,并且这个人即将退休。一个80多万人口的大县,这种情况是应当改变的。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迫在眉睫!祈望各界有识之士,关心关注。

  3、关于黄梅戏剧本精品稀少的问题,也是影响宿松作为黄梅戏故乡声誉的重要原因之一。《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一段优美的旋律,让黄梅戏唱响大江南北,同时,也把董永和七仙女的形象镂刻在世人的心中!其实,宿松本土上,很多剧本题材呀:人物中,桐城派鼻祖之一的朱书可以写,《三国演义》中作过18处记述的三国时骁勇善战的陈武可以写,1990年版《宿松县志》记载的勤政为民的首届县令张何丹可以写,《三言两拍》中有专章的麻地坡炼铁的汪革可以写……故事方面,红廿七军在白崖寨建军可以写,凉亭河阻击日寇的惨烈战斗可以写,夺取全国胜利,人民解放军十三、十四、十五军1949年4月21日从王家墩渡江可以写;妈祖娘娘的传说,罗隐先生的故事,李白诗仙的圣迹,都可以写!

  我们应当辛勤劳作,多创作出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富有地方特色的、让人易懂好记的精品剧目;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提高剧本的品味,提炼剧本的主题,提升剧本中人物的形象!进而创造出名扬天下的宿松品牌!

  4、资金短少情况,我也回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A、解决职工吃饭问题包袱重。剧院现有的59人中,有14名为编外人员,这部分人全靠剧院创收供养,另外的45个编内人员,财政也是仅拨付一点差补工资(80%)。这种情况,对剧院的经济压力,我不说,大家可想而知。

  B、职工的福利待遇低,对职工来讲,是偏低且得不到保障;对剧院来讲,是无力且不堪重负。对此,剧院目前面临的实际只能是,所有职工没有享受任何福利待遇,医保和社保都没有办理,14名编外职工连正常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障。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地域工作,剧院工作人员与其它行业比,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无,差别之大是让人寒心的。

  C、工作环境堪忧。剧院现有的房舍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不仅式样老化不合用外,而且由于缺少经费而得不到正常修缮,所以成了危房不能用。为了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正常开展,剧院不得不在短缺资金的情况下,还必须霜上加雪地拿出钱出外租房。

  资金短少,不仅严重挫伤了剧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给剧院领导带来无法推脱的工作重负。
旧居在东郭,新柳暗河梁

77

主题

507

回帖

804

积分

桐网贡生

桐溪十里 水涯人家

Rank: 3Rank: 3

积分
804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谈七点个人建议。

  1、政府可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黄梅戏工作。这些力量可以是出钱、出物、出智。我认为,真搞一项能彰显宿松声名,有利于宿松发展的子孙事业,宿松人还是有这种热情和有这种眼光的。我们有能力募集628.7万元支援四川省绵竹市灾区建一所希望小学,我们更能有办法搞好自己的事业!像帝豪房地产公司数年无偿地给剧团8间100多平方米的房舍办公,当受到政府表彰;比如专业人员之外的作者创编出的剧本,一经采用,可以高出国家规定支付稿酬等。

  2、剧团要想办法,变依赖输血为自身造血,可以在现有礼仪公司的基础上,开办灵活多变的茶戏楼等演出形式,让普通百姓花不多的钱,喝喝茶,唱唱黄梅戏,消消闲。这样做,一方面,扩大了市场,让黄梅戏走近群众,融入生活;另一方面,也能给剧团增加收益。我认为彭芙蓉等同志建议的在休闲广场后边的塘中打上立柱,于空中做起一幢室内剧场和室外开放式舞台用来开展这项工作是可行的。

  3、盘活黄梅戏剧院现有的场地资源,加强剧院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或租赁,或引资,或独资,或股份,反正必须痛下决心,建起皖鄂赣周边县区一流的具规模、上档次的剧院场舍。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上一届文化局领导用219.5万元卖掉文化馆等几家的830平方米土地,让文化馆、文物局硬件建设得到加强,使两家多年处于窘困状态的单位都一下子搞活了。成功的经验就在眼前,今天,我们如果能建起像样的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不仅能让演员们有一展身手的舞台,而且还能让他们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自食其力地解决前面提到的工资、福利和环境诸方面问题,更能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甚或十、百、千年之后,子孙们认为,这一任的当事者们在黄梅戏发展历史上是垒造了一座丰碑。

  4、加强黄梅戏工作从业人员的责任。对他们要定时布置任务,分阶段提出要求,根据工作内容明确目标。据我了解,现在,仍有一部分演员几乎长年在家闲着。我想,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演员们要乐于奉献,舍得吃苦,主动找事做。要知道,有为才有味!有为才有威呀!旧时,马塘艺人方玉珍他们,在地位低下,无官方任何补助的情况下,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能自发组织民间戏班不间断演戏60余年,今天,与他们比,我们各方面条件都要好得多,我们没有理由不能更好地搞好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先人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还是要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院领导要有容人的雅量、识人的慧眼、用人的方法,从工作和事业出发,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请政府再给剧团增批6—10个差补编制以充实演员队伍,解决5—6个财政全供编制以补充编剧、作曲。

  6、压缩一点其他开支,每年给剧团增加20—30万元办公补助费用。

  7、请政府给6—8万元专项费用,加大对黄梅戏源头的考证工作力度。比方说,搜集整理出宿松县本土的像《胡老二补缸》、《瞧相》、《闹花灯》、《打猪草》等地方色彩甚浓的剧本。去年12月,湖北省黄冈市政府新闻办曾与中央电视台4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合作,搞过一次黄梅戏源头在黄梅的宣传。其实,从现在已经占有的材料看,黄梅戏源头在宿松,或者说,宿松是黄梅戏发源地的重要源头之一,证据更详实有力!我们完全可以与《人民日报》联系,让其对宿松进行一次展示。我们祖先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不能眼睁睁地拱手让给别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负祖先,我们更不能愧对子孙!

  建国后,黄梅戏曾经有过“梅开三度”的光辉历史。宿松县黄梅戏剧团,曾经有过进京给开国元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献演的荣耀经历,曾经有过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光荣,曾经有过多次参加从国家到省市的各类黄梅戏艺术节的成功经验,这在全国县级同类剧团中是不多见的。今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如此高度关心文化艺术工作,重视黄梅戏的发展,这是史无前例的。我想作为黄梅戏发源地的人们,将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让黄梅戏唱得更响,让她的故乡更辉煌。( 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廖理南)


编辑: 李其平
旧居在东郭,新柳暗河梁

3

主题

65

回帖

10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0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8 2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宝贵遗产保护起来谈何容易--------都是要银子啊,现在的基层政府你叫他剪彩他乐意,要是叫他掏银子--------那叫一个烦啊:这东西有招商引资重要吗?有安定团结重要吗?这东西搞起来能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云云
总之,他们最喜欢结盟的和大力支持的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因为从这些人那里,个人和政府能够双赢。。。。。。
超越财富,享受人生!

133

主题

3134

回帖

3594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594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15 13: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又来一个宿松,以前只听到有 黄梅,安庆,怀宁,桐城,都说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困惑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