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766
- 积分
- 83
- 威望
- 951
- 桐币
- 22
- 激情
- 7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6-10
文都童生
- 积分
- 8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3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你被谁抛弃了?
外省人说:安徽有世界级的名山--黄山;有两条黄金水道---淮河、长江;有华东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更让中部和西部等省份最羡慕的是安徽最接近长三角的,接受长三角的辐射和影响力是最多的,而且很有可能加入长三角。既然安徽有如此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能源资源与旅游资源以及充足的人才资源,那么最先农村改革开放的安徽为何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2006年,安徽GDP6149.9亿,中部六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15位,人均GDP排在全国第28位,安徽无疑是华东、中部省份以至国内是最贫穷的。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安徽发展如此缓慢呢?
1、战略发展方向的错误定位?
1990年,当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后,上海市就提出开发的总战略:“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显而易见,开发浦东不只是为了浦东,也不只是为了上海,而是我国在经历了前十年经济特区和沿海十四个城市改革开放之后,进入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说到底,开发浦东是为了全国新一轮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对此曾有精确的论述,他在1991年就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1992年,他再次强调:上海开发了,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浦东开发后不久,江苏就向全省提出了上海开发浦东,江苏以什么样的实力和姿态进入21世纪的课题,迅速制定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划。原来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江苏,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
浙江要求全省人民认识开发浦东的重要性,提出加快建设沪杭高速公路,尽快使浙江的开发区与浦东连结。
重庆和武汉意识上海浦东开发对沿长江流域的重要性,先后提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
1990年7月,也就是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两个多月之后,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
然而当时安徽省委制定的皖江开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何过了不久就没有声音了呢?就是战略发展方向的定位模糊和摇摆不定所导致的。
面对江苏浙江两省全力对接上海浦东开发和其他省市意识到沿长江流域的重要性,此时的安徽沿江流域却是沉默寡言的旁观者,十多年的发展大好时机白白的浪费了!
安徽过去几十年在构造所谓的“合肥经济圈”和“沿淮经济带”。正因为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致使沿长江流域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关键起步阶段八十年代成为决策上的空白,沿江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同一流域的苏南地区,面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毗邻的“苏南模式”和九十年代的“上海浦东开发”及“浙江模式”,相邻的皖江流域却是无动于衷的闭关自守者!
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开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一直在沉浸过去小岗村辉煌的安徽如梦初醒,茫然四顾,发现周围的兄弟省份都在飞速的发展,东边的江浙两省早已把安徽甩的远远的,北边的河南在打造着中原经济圈,西部的湖北正建立大武汉都市圈,江西开发着昌九工业区!湖南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省份和全国其他省份振耳发聩大发展的时机里,唯有安徽经济大面积塌陷。
也许如梦初醒的安徽也感觉不能等待下去了,也就在新世纪,安徽也匆忙推出自己的发展规划!
以2000年为例,安徽提出了打造“一线两点”的大合肥都市圈,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沿江城市为东西轴的城市群,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龙头。这个城市群包括合肥、黄山、安庆、巢湖、芜湖等10座城市。在这一规划中,合肥谋求的地位是成为安徽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教中心。
2002年,合肥提出打造“合肥—芜湖—安庆城市带”,即以合肥、芜湖、安庆为中心,以皖北、皖南为经济后盾,发展“合芜安”3小时都市经济圈。
2003年,合肥撇开安庆,提出打造“合肥—芜湖都市圈”。
2003年,合肥市首次提出了“合肥经济圈”概念,主要内容是以合肥为中心,与周边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城市分工合作,发展经济圈,逐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融合。
2004年年末,合肥再提出“9+1”城市圈发展战略。即以合肥为中心,建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六安、巢湖、滁州、池州1~2小时经济圈。
但是多次设想、多个规划,左右摇摆不定的做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全部无疾而终。综观中国其他省份,没有哪一个省份像安徽这样如此“史无前例”的翻来覆去打造所谓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其结果最终一一夭折。
安徽省决策层为何一直要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里?在安徽省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城市,那么在安徽省内必然选择省会城市来打造了,合肥在毛泽东时代出于战略考虑以小县城而作为安徽省会的,经过安徽几十年造血似的投资和扩张,就经济而言,无疑是省内最强的(06年GDP:1073.86亿),但由于不靠江不靠河,更是由于小县城发展起来,对其它城市的影响力显然不够,而沿江城市自己本身处于皖江的优势,毗邻长三角,发展速度很快,与长三角接轨是必然的,当然不会北上呼应合肥都市圈。作为沿江城市的芜湖、马鞍山、铜陵、巢湖、滁州如果单个跟合肥竞争,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沿江五市抱成团(06年五市GDP:1859.9亿),合肥又没法比较。由于合肥经济影响力太薄弱,沿江五市又不愿意服从合肥这个省会城市作为经济老大,所以注定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的必然失败。而且沿江城市有著名的奇瑞汽车集团、马钢集团、有色金属集团、海螺集团这样特大型企业已经成为是安徽省内本土支柱性产业。相比下,合肥除了江淮汽车集团外,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一时的本土企业荣事达、美菱、扬子都已雄风不再了,这些企业为何衰落了?当然是人的因素!
也就在安徽省战略发展方向错误定位和摇摆不定的时间里,珠三角、长三角、环勃海湾、西部大开发、东北复兴、中部崛起等都在飞速的发展时候。也许处在东西部交汇尴尬定位的安徽感到不能再这样等待和反复下去了,于是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体制机制东接,产业东联,市场东扩,实现与苏浙沪无缝对接,做苏浙沪产业转移基地,为苏浙沪大工业配套加工制造业基地。
2006年安徽省推出了东向接驳长三角,八百里沿江城市群,成员市:8个。由长江沿岸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8市组成。 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人口2120.3万,占全省的32.5%;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2254.5亿元,占全省的41.9%。相比于中部其它五省提出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工业走廊、大太原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易直接受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辐射,争议徘徊多年来才定位的皖江城市带,似乎姗姗来迟了些?
2007年3月,湖南省在京参加“两会”代表提出长株潭申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此被称为向国家申请“浦东特权”;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圈努力领跑中部崛起的火车头;2007年6月,以重庆、成都为胜出的国家新一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
面对其他省份经济圈纷纷向中央申请优惠倾斜政策重点支持和出现咄咄逼人的激烈竞争;安徽,为何从来没有向国家要政策的勇气呢?刚刚定位好的沿江城市群,现在又要搞合肥城市群、蚌埠-淮南城市群三足鼎立的形势,对于安徽这样贫穷大省有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同时搞三大城市群吗?安徽经济发展的中心到底定位在哪里?安徽最接近长三角的皖南至今没有一条完整通向长三角的高速公路,把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给白白的浪费了,在打造省内所谓条条高速公路通合肥的决策,为何安徽省决策层一直走不出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怪圈呢?
南京现在把沿江城市群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巢湖划为“南京都市经济圈”;徐州把蚌埠-淮南城市群的淮北、宿州划为“徐州经济都市圈”;杭州则把黄山划为“杭州经济都市圈”;在安徽的经济版图上,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城市群,在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一位,她本身所辖的几个县依然贫穷,长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对于合肥城市群的六安、巢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及辐射力;在福布斯发布的2006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榜中合肥只排到第53位,比芜湖排名第38位还落后15个名次。沿淮城市群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国土面积占全省28%,人口占全省44.2%。沿淮城市群特别是所辖广大乡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安徽经济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过去几十年以合肥为中心,以淮河为重点、希图以皖北经济发展带动皖南,可结果呢?跟苏南同处在长江南岸的皖南却依然发展缓慢,几十年错误及现在仍然继续定位的重北轻南发展所导致的恶果依然是这个农业大省的经济一直徘徊不前,曾在历史上商业灿烂一时的皖江流域却寂寞无闻了,面对武汉城市圈的挤压,沿江城市群和蚌埠-淮南城市群被“南京都市经济圈”和“徐州经济都市圈”所“瓜分”和“边缘化”,呈现出“四分五裂”的态式,合肥城市群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
2007年,安徽省域竞争力在国内的排名第21位,下降达6位,成为国内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安徽未来的出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2、守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本地产业开发力度远远不够?
安徽不但人杰地灵,更有名山秀水,有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天柱山、“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世界文化遗产有黄山的西递、宏村;湖泊有太平湖、巢湖;更有出过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文房四宝之乡---江南诗画之地的宣城地区,那么以皖南为例,既然拥有如此众多的旅游资源,为何皖南至今还没有一条完整通向长三角的高速公路,守着这么多的旅游资源为何不好好的利用和开发呢?
然而事实上黄山旅游区门票收费太高,作为世界级的名山的黄山似乎跟杭州西湖学习呢?降低门票价格或者取消门票,以刺激更多海内外游客来黄山旅游,更能带动黄山的第三产业如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当地土特产业等兴旺发展起来,相对来说政府的税收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皖南既然有这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几个城市如黄山、池州、宣城、安庆为何不联合起来打造以黄山、九华、天柱山、敬亭山为中心的皖南都市旅游圈呢?通过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互补合作来定位发展有特色的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