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诗话 吴可 宋代诗人、诗评家。字思道,号藏海居士。金陵(今南京市)人。为苏轼门人,少时诗为苏轼所赏。其诗多具有苏诗禅趣。吴可诗颇为当时文士所推重,今《藏海居士集》内存诗58首。他生当南北宋之交,历经流离转徙。其《故人来自舂陵出示初寮翰墨感时怀旧辄为长句》诗,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乱,并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的看法。他的诗,古体质朴,律诗谨严,七绝尤胜,如《晚步》、《春霁》、《小醉》、《田家女》等,均写得自然含蓄,意境新警。
吴可论诗主张,主要见于《藏海诗话》和《诗人玉屑》所录的《学诗》诗。他主张诗"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说"杜之妙处藏于内,苏黄之妙发于外"。书中所论,颇能切中北宋诗坛某些流弊。吴可论诗,喜用参禅之说,提出诗贵顿悟和不蹈袭前人窠臼的论点。从苏轼以禅喻诗到严羽系统地提出以禅喻诗的理论,吴可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明不亏案:明不亏姓名诸书不载,未详何人。《题画山水扇》诗 云:“淋漓戏墨堕毫端,雨湿溪山作小寒。家在严陵滩上住,风烟不是梦中看。”後二句《骚》、《雅》。
叶集之诗云:“层城高楼飞鸟边,落日置酒清江前。”明不亏诗 云:“故乡深落落霞边,雁断鱼沉二十年。写尽彩笺无寄处,洞庭湖 水阔於天。”“落霞边”不如“飞鸟边”三字不凡也。评:明诗首包 已藏末句在内,此所以佳也,奈何以“飞鸟”、“落霞”较量工拙耶? 即叶诗亦未见不凡也。
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杜诗叙年谱,得以考其辞力,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非妙於文章不足以致此。如说华丽平淡,此是造语也。方少则华丽,年加长渐入平淡也。
五言诗不如四言诗,四言诗古,如七言又其次者,不古耳。评:诗自四言递降至七言,此风会使然耳。後世论诗只论其工不工,何必 问其古不古也。
“便可披襟度郁蒸。”“度”字又曰“扫”,不如“扫”字奇健。 盖“便可”二字少意思,“披襟”与“郁蒸”是众人语,“扫”字是
自家语,自家语最要下得稳当,韩退之所谓“六字寻常一字奇”是也。
苏州常熟县破头山有唐常建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唐人 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遇”与 “花”皆拗故也。其诗近刻,时人常见之。案:欧阳修《诗话》亦作 “遇幽处”。
凡作文,其间叙俗事多,则难下语。此条馆本不载,见李氏《函 海》本。
唐末人诗,虽格不高而有衰陋之气,然造语成就。今人诗多造语不成。
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凡可以指瑕飧改者,有形病也。混然不可指摘,不受飧改者,无形病,不可医也。
余题黄节夫所临唐元度《十体书》卷末云:“游戏墨池传十体,纵横笔陈扫千军。谁知气压唐元度,一段风流自不群。”当改“游”为“漫”,改“传”为“追”,以“纵横”为“真成”,便觉两句有气骨,而又意脉联贯。
凡看诗,须是一篇立意,乃有归宿处。如童敏德《木笔花》诗,主意在笔之类是也。
前人诗如“竹影金锁碎”、“竹日静晖晖”,又“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此荆公诗也。“错”谓“交错”之“错”。 又“山月入松金破碎”,亦荆公诗。此句造作,所以不入七言体格。如柳子厚“清风一披拂,林影久参差”,能形容出体态,而又省力。
白乐天诗云:“紫藤花下怯黄昏。”荆公作《苑中》荆公作《苑中》绝句,其卒章云“海棠花下怯黄昏”,乃是用乐天语,而易“紫藤”为“海棠”,便觉风韵超然。“人行秋色里,家在夕阳边。”有唐人体。韩子苍云:“未若‘村落田园静,人家竹树幽’,不用工夫, 自然有佳处。”盖此一联颇近孟浩然体制。
世传“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以为“寻常”是数,所以对“七十”。老杜诗亦不拘此说,如“四十明朝是,飞胜暮景斜”,又云“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乃是以连绵字对边绵数目也。以此可见工部立意对偶处。
余题王晋卿画《春江图》,累十数句,事穷意尽,辄续以一对云“寒烟炯白鹭,暖风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