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992
- 积分
- 4823
- 威望
- 22320
- 桐币
- 1389
- 激情
- 253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91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7-5
超级版主
闲人
- 积分
- 4823
鲜花( 4) 鸡蛋( 0)
|
发表于 2009-5-7 15: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霖,字师愚,清雍正乾隆(1723~1795年)间安徽桐城(桐城余家湾人)人。著有《疫疹一得》,创制重用石膏的清瘟败毒饮治疫三十年,活人无数。
1、余霖创制清瘟败毒饮的时代背景
1.1治热疫以伤寒之法:余霖感于“后人纷纷立说,祖述宪章,俱以伤寒立论,其于热疫一症,往往略而不讲,……流弊于人,沦肌浃髓,举世同揆,万人一法”(余霖《疫疹一得》,下原文不加标注者同),而当时所见热疫不鲜。
1.2抱恨其父染疫不治:“乾隆甲申(1764年),予客中州,先君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而“抱恨终天”,遂“思于此症,必有以活人者,公之于世,亦以稍释予怀”。因读本草参合时之运气而“恍然大悟,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遇有其症,辄投之,无不得心应手。三十年来,颇堪自信,活人所不治者,笔难罄述”。
2、清瘟败毒饮及主治
2.1清瘟败毒饮组成及方义: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乌犀角、真川连、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实为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共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
2.2清瘟败毒饮主治:热疫,气血两燔,表里俱盛之火热实证。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吐衄发斑,头痛如劈,烦躁谵妄,舌刺唇焦。六脉沉细而数,即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
3、余霖清瘟败毒饮治疫效验举隅
3.1蔡曾源:“岁甲申(1764年),桐邑中人,大率病疫,时先生方游大梁,痛其尊人为群医所误,乃益肆力于古人书,研究于阴阳寒暑及气运主客之分,纤悉无遗,而后恍然有悟,独于疫疹一门,神而明之,实能辟前人之所未见未闻者,逆之则死,顺之则生。三十年来,自南而北,所全活人,殆不可以数计”,“予则于壬子(1792年)夏五,谒选入都,家人半染疫,先生治辄霍然已。是岁都门故多时疫,凡活于先生手者,十室而九。盖此道中,诚不啻三折肱矣”。
3.2《疫疹一得·论疫疹因乎气运》:“乾隆戊子(1768年)年,吾邑疫疹流行,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大率如斯。……大小同病,万人一辙。……予因运气,而悟疫症乃胃受外来之淫热,非石膏不足以取效耳!且医者意也,石膏者寒水也,以寒胜热,以水克火,每每投之百发百中”。
3.3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9):“乾隆癸丑(1793年)春夏间,京中多疫。以张景岳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吴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验。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有一剂用至八两,一人服至四斤者。……此亦五运六气,适值是年,未可执为定例也”。此“桐城一医”,即余霖,其《疫疹一得》亦载有此事,“癸丑京师多疫,即汪副宪、冯鸿胪亦以予方传送,服他药不效者,俱皆霍然,故笔之于书,名曰清瘟败毒饮,随症加减”。
3.4张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