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51|回复: 2

[民俗大观园] 脂砚斋是张英、张廷玉、张廷瑑家族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2-6-19 1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是张英、张廷玉、张廷瑑家族
来源 新浪读书 作者:郭励


为繁荣国学研究,为了使红学的研究更完善,经本人长期考据认为批书人脂砚斋是大学士张英、张廷玉家族。主要证据如下:


一、在张廷玉著作《澄怀园语》中第一卷中有云:“文端公祁梦于吕仙洞,梦迁居新室,家人荷砚一担。因以砚斋为号,并刻图章二,上则砚斋 。”这里的“文端公”就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由此可知张英、张廷玉父子皆用“砚斋”为号。又因为张廷玉长期为皇帝批阅奏章,是皇帝的秘书,每月还为皇帝草拟圣旨,故加上一个“脂”字。“脂”字的意思就是每月拟圣旨。在张廷玉的著作的每卷第一页都有写:“张廷玉 砚斋”字样,这说明张廷玉号“砚斋”无疑;所谓张廷玉号“研斋”之说并不靠谱。


二、张廷玉曾随康熙四次南巡,这和古本庚辰本第十六回讲元妃省亲时的脂砚斋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相符。

张廷玉《扈从西湖乘闲泛舟游览得六绝句》:

好风吹面雨初收,右顷波光一叶舟。

惭愧西湖重作客,偷闲今始得乐游。


张廷玉:《乙酉春日扈从圣驾南巡恭赋纪恩述事诗四十首》之一

旌旗悠扬发洛河,六龙行处总波群。

数卷图书一叶轻,龙舟咫尺彩云生。

恩波一似春波阔,鼓屉中流自在行。


“客梦多年傍虎丘,载书今得奉宸游。

线歌声里春如海,一翟蓮蓬清浅流。”


“珍果堆盘出尚方,黄金为宝玉为浆。

路人暗识船行处,蓬底风来总异香。”

此诗便是“宝玉”二字的出处之一。和张廷玉畅春园诗“煮茗烟生中使舍,”都是暗笔也。





又有张廷玉南巡诗《命扈从南巡因奏请先归里门观省得,俞旨于正月初七出都》:

多年踪迹带京畿,梦饶江乡白板扉。

幸许簪笔随法驾,更容怀桔觐庭闲。

乍离北阙心弥恋,遥看南云竟欲飞。

计日龙眠山下路,早梅香里爱春晖。

此诗就是说明南巡对于张廷玉而言就是省亲!后妃省亲制度,明、清两朝均无,何以曹雪芹却以“省亲”来写康熙南巡呢?很显然这是张廷玉后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去的。据乾隆朝《东华录》记载,乾隆即位之初,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己巳,谕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庄亲王、果亲王曾奏请各迎妃母于邸,朕闻奏心甚不安。今再四思维,人子事亲,诚欲各遂其愿。”此事便被张廷玉随意发挥写入书中。


三、毛主席教导我们看《红楼梦》重点要看第五回,第五回中的“红楼十二曲”是有出处的,出于张英的诗。张英在曹溶老家浙江嘉兴写了一首过《槜李道中即事诗》的诗,诗中写道:“丝管邻船听, 红楼十二曲,垂手尽吴娃。”此诗乃是张英随康熙南巡到浙江嘉兴时而写的。后来张英之子张廷玉在曹雪芹死后又评改了《石头记》,便将此“红楼十二曲”写入书中第五回中。

随康熙南巡的四阿哥胤祯有南巡诗:《癸未岁随驾南巡渡扬子江恭纪》云:

“苟從泛楼船,春江二月天。

云开孤塔迥,风送远帆联。”

这里的“楼船”说明了康熙南巡坐的是楼船,和张英诗中云:“丝管邻船听, 红楼十二曲,”相对应。随康熙南巡的张英等人都是坐在楼船上的,往南方而行。


四、张廷玉后来评改《石头记》有张廷玉诗:“我欲饯春修故事”为证。


五、所谓第二十二回的批语“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不怨夫!”就是“孝庄点戏,张廷玉执笔”。张廷玉少年时常去孝庄畅春园看戏,有张廷玉《畅春园直庐纪事诗》:“煮茗烟生中使舍,诵经声在水神祠。”为证。


六、书中所写“林四娘”是隐射张英的大伯父张秉文一家。张秉文是前明山东布政使,一家战死在山东;张廷玉通过写“林四娘”来说明自己是忠良之后。


张秉文(1585—1638),字含之,号钟阳。安徽桐城人,清代大臣张英的大伯父。"少朗俊,风格标异,大父参政公许为远器。"大父即祖父,张秉文的祖父便是曾任陕西临巩道参政的张淳"张一包"。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张秉文中进士,授浙江归安知县。


不久,张秉文调徽州教授,后迁户部郎中,出守抚州,累官湖广荆襄道,福建建宁兵巡道,广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兵分几路入关,其中一路为大将军多尔衮所领人马,最为剽悍,从河北青山口一直打到山东济南,临近年关时,将济南城团团围住。而此时,济南城内兵力空虚,守军还不足两千人呢。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一面流星快马,急报朝廷,请求援兵,一面动员城中百姓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张秉文衣不解甲,在济南城头苦苦死守。他天天盼着朝廷的援军到来,谁知替皇上督师的太监高起潜在临清坐拥重兵,偏不来救。另一路援军大将祖宽见状亦观望彷徨,贻误了战机。可怜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职行政官员,率济南百姓守城十余日,终于在次年正月初二被清军攻破城池。张秉文又率兵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终是寡不敌众,中箭阵亡。清军攻占济南城,直至三月才撤退出关。


这一仗,清军俘虏了分封济南的德王朱由枢,掠走人口五十余万。


城破之后,张秉文虽一介文士,亦披甲仗剑,与敌周旋巷战。有人来报,说是张公已逃走。夫人怒斥:你们的主公岂是贪生怕死之徒?他绝不会弃城而逃!果然不久又有人来报:公已战死。夫人听了,泪下如雨:这回是真的了!对妾陈氏说:我说过要和夫子同死生的,家中幼孤就由你照顾了。妾说:你死我也死!于是,妻妾二人同出官署,赴大明湖而死。家中侍婢十多人,也一同投湖自尽。


"夫子之死生惟官守,妾之死生惟夫子。"方夫人之死,看似殉的是丈夫,其实殉的还是国家,守的还是大节。陈氏妾及十多个婢女,尽皆殉的是大节。方夫人后来也得到朝廷表彰,赠一品夫人。


张秉文抗清阵亡,以身殉国,方、陈二夫人也以身殉夫。他们的三个儿子克倬、克仔、克佑,继承父母之志,在清朝统治之后,虽然张氏一门出了"父子宰相"等诸多高官显宦,这三兄弟却一直孤高守节,终身不仕。

七、张廷玉后来做过作过乾隆皇子永琏的老师,永琏死后,张廷玉因故受到责罚。所以张廷玉出于不满将永琏写做贾琏来发泄一番。当时之人,除了乾隆本人外还有何人敢去编排皇子,也只有永琏老师三朝*张廷玉了。


八、张廷玉著作中有云:“世祖章皇帝甲申定鼎燕京讫今一百有三年矣。”(《四库全书》存目集部第262册第567页)此语和书中梦中秦可卿语十分相似。



九、书中第一回脂批中所说的“为《风月宝鉴》作序人棠村”就是张英的老师梁清标。梁清标号棠村,有《棠村词》传世,梁清标和曹溶齐名。在今天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画家樊圻所绘图《柳林渔乐图》上有梁清标。曹溶、张英等人的题咏。经本人考据,脂批中张廷玉所称的“一芹一脂”就是曹溶和张英,张英和曹溶都以倦圃为号,可见张英是曹溶的崇拜者。张英家族祖孙三代的书法都是学曹溶的。。梁清标《棠村词》上有“十二砚斋”的印;张英又写过一首《十二砚歌》,由此可见张英和“十二砚斋”有关。



十、古本甲戌本是张廷玉临终前的定稿,其他后来诸本皆以此稿为首。

十一、己卯本就是从怡亲王府出来的。张廷玉和怡亲王私交绝非一般,那是政治同盟,是死党,是雍正的左膀右臂。 “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 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这就是说张廷玉和怡亲王私交甚厚。张廷玉当过编书的总纂官,可见是善于批书。小怡亲王弘祥又是张廷玉的学生,所以才回去抄写石头记。

十二、第五回元春判词前写了一个弓,此“弓”为“弓长张”意,说明此书和张家有关。



十三、张英早年是权臣明珠的亲信,曾到明珠府中和明珠儿子纳兰等人酿合欢酒,所以脂批中有写到酿合欢酒的话。


十四、张廷玉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在书中称宝玉为“二爷”。

十五、戚序本上有张英后人张开模的印,“桐城张氏珍藏”,其书名又为《石头记》。戚本上不署“脂砚”二字,是因为脂砚是他们的先人也。可见戚序本是张家印出来的。


十六、 查慎行兄弟有《过白沙岭寄同年张砚斋》、《题张研斋前辈桃花流水图小照》两首诗;其中前辈是张英,同年是张廷玉。


十七、贾政原型就是佟国维,荣国府就是佟国维府,宁国府就是宁北将军佟国纲府。脂砚斋之一的张英因为为佟国纲写悼词之事,被康熙罢了官,所以心中郁闷,所以后来把佟家编排了一番。

第十八、脂砚斋有出家人的倾向,这和张廷玉为在家修行的居士身份相符。张廷玉是后来是雍正的佛弟子之一。书中脂批如甲戌本第五回在太虚幻境段有一眉批云:“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修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有修庙造塔祁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戚本第三回回前评曰:“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



楼主新帖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廷玉家族用“脂砚斋”为号,就是告诉旁人:“他家是皇帝身边拟旨的红人。”这样聪明的人就会主动出来吹捧附和拍马,只有傻瓜脑残才回会出来反驳皇帝身边红人的著作!


张英父子批改《石头记》是有先例毛宗岗父子批《三国》可循的。

毛宗岗,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后,具体卒年不详。江苏茂苑人。茂苑是长洲的别名,就是现在的苏州市。受到同乡金圣叹的影响,批点评改《三国演义》。与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手法如出一辙,也是伪托得到了古本。所不同的是,毛宗岗还借了金圣叹的名头来搞评改的。一是,金圣叹原来有一庄(《庄子》)、二骚(《离骚》)、三史(《史记》)、四杜(杜甫之诗)、五水浒、六西厢的“六才子书”的评点,后来金圣叹的好友大戏剧家李渔以为不同文体排在一起,有点难以接受,就共同推定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为第一才子书,其后依次为《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水浒》、《西厢记》。根据他的倡议,毛纶先生批出《琵琶记》,命名为《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岭南才子钟戴苍效法毛纶,评点批注出《花笺记》,命名为第八才子书。此后,又有人批出《捉鬼传》、《驻春园》。这样,就形成了十大才子书。这样,毛批本《三国演义》就戴上了“天下第一才子书”的桂冠,击败了一切旧本而独领*。二是,毛宗岗父子是打着金圣叹的旗号搞评改的,毛本书前有“圣叹外书”,学着金圣叹批《水浒》的方式给《三国演义》加的夹行批注也是打着金圣叹的旗号的。此举叫人费解,到底是因为金圣叹的名头大,借其名头出书,还是有什么忌讳?应该说,毛氏父子当时名头也不小,不至于要扯大旗作虎皮,而且《三国演义》中也没有明显的忌讳之语。费解!

毛宗岗父子是《三国演义》的大功臣,不应该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毛氏父子不拘史实而更重小说的艺术形象的做法,直接提高了《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也给后世提供了成功的改编范例。


张廷玉诗中所说的畅春园之建筑规模,殿堂装饰之豪华并不逊色于前代名园。自畅春园建成后,康熙皇帝每年来园驻跸,要在园中居住七八个月之久。在园中处理朝政,每遇大典,在园中赐宴王公勋戚,文武大臣,蒙古外藩等活动,这里实际已成为紫禁城外在西郊另一处政治活动中心。当时康熙皇帝在园中澹宁居处理朝政,澹宁居在九经三事殿之东部,他的寝宫设在园中东北部的清溪书屋。


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描写这一带: 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十分形象地描写出了这里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风光。正因为如此,这里就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 远在辽金时代,当时的皇家贵戚就已经在此地修建离宫别院,作为他们游玩息憩之地。在玉泉山下,辽代建有行宫,金代建有离宫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


从明代开始,除了皇家贵戚继续在此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以外,当时的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也开始营建自己的私家园林。到明代中叶时,北京西郊一带的园林日益增多,渐具规模。在这些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最享盛誉的当数武清侯李伟所建的清华园和著名书画家米万钟所建的勺园。 清华园又被时人称为“李园”,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因而他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据《春明梦余录》、《明水轩日记》等笔记所载,清华园园域十分广阔,方圆达十华里。并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了园林面积的大半。《明水轩日记》中说:“清华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可见当时在建园造景时就已经充分利用了当地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登上园中楼台西望,便可将西山秀色饱览无余。园中除了大量从产石名地灵璧、太湖、锦川运来的各种怪石以外,还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万种,“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有柳堤花海之誉。像这样的私家园林,就其规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由于兵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


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华园(跟今天清华大学校内的清华园不同)。风雨百年,如今除了残余恩佑寺和恩慕寺两座山门外,畅春园昔日盛况早已杳然无踪。其旧址大致在今北大西墙外,蔚秀园和承泽园以南,西至万泉河路西侧,南至双桥东路一线。在其旧址的西北部建有北京大学二附中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 在与北京大学校园有关的几座古园林中,畅春园是最晚与北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以它的历史和地位而言,却傲视群园。谈历史,追溯源流,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最晚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比勺园还要早;论地位,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而其它几座都是皇亲的“赐园”,等级规格明显低好多;说影响,畅春园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也是其它几座园林所无法比及的。康熙修成畅春园以后,此后的雍正和乾隆便以此为基础营建圆明园和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至乾隆十五年(1750)清漪园建成,便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等庞大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庞大宫廷园林。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


畅春园全盛时,园中景区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从大宫门,宫门五间,门内东西两旁各建朝房五间,宫门左右各建罩门。九经三事殿是文武大臣上朝的正殿。九经,指的是九部儒家经典,包括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和易、书、诗。三事指汉朝的司徒、司空、司寇。用九经三事作殿名,表示这里是循经守礼,治理国政的地方。清朝第一次“千叟宴”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中路自经三事殿至绮榭止共九处建筑景点,东路从云涯馆始至紫云堂止,共四十三处建筑景点;西路从玩芳斋始至蕊珠宫止,共四十三处建筑景点,东西两路景点布局是相对称的。


畅春园中人工挖湖堆山三十余条,开阔水体十几处。水由园外两条河注入园中,一条从园西玉泉山水引注;一条从万泉河引沣。在畅春园大宫门前有很大一处蓄水池,池水向北流经畅春园西红桥闸口流人园中,这条水道是畅春园供水的主要水源,这处水池是古代京西丹棱沜遗址,它是海淀地名的始源历史例证。


据康熙御制畅春园记载云:“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万泉庄涌泉奔流沜,汇于丹棱沜。”丹棱沜直到康熙间,其名演变为菱角泡子了。据清钦定《日下旧闻考记》云:“畅春园宫门之南有菱池,俗称菱角泡子,相传即丹棱沜水,其源自万泉庄北流而来,旧说多讹。御制万泉庄记为厘正之。”菱角泡子自清末至民国,由于万泉庄泉水流量减少,时有六郎庄庄户在此开辟了稻田,至此菱角泡子一名又演变叫大泡子了。遗憾的是在80年代这里修建了稻香园居民楼小区,而历史古老海淀始源一名丹棱沜,永远地在北京地图地名中消逝了。


园中人工叠山多座,叠山艺术在我国已有尚千年的历史。我国古典园林的主流是自然山水园,是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一种可居、可游、赏心悦目的景观。建筑空间是景区景点之建筑,在京西皇家园林中,自然空间占据的面积主要是山体和水体。畅春园中山体和水体,占全园总面积70%左右。在这一开阔的自然空间中,土阜石山脉占了一定的面积。其次在山口、港湾建筑物旁较大空间,有人工叠置大型假山。明代造园家计成说:“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畅春园的修建,是在明代万历间武清侯李伟清华园遗址上建的。而李伟的清华园,是以水体山体为主要景观的。如《帝京景物略》一书载云:“武清侯李皇亲园之,方十数里,……。园中水程十数里,舟莫或不达,屿石百座,槛莫或不围。”由此可知,这种以山水自然模式造园布局,而正是体现明中叶的造园艺术手法。如明代学者邹迪光在《愚公谷乘》书云:“园林之胜,惟是山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山无水,有水无山,不足称胜。”山体与水体的布局,二者要涵虚谐和,否则难成胜景。畅春园中山体和水体的布局,大而不旷,径曲有奇。又如《愚公谷乘》书云:“即山旷率而不能收水之情,水径直不能受山之趣,无当于奇。”文中说出中国古典园林造山辟水之奥妙。


叠山艺术在我国造园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具有组织风景画面、协调景物聚散、填补景区空间、衬托花木配置等多项功能。畅春园中叠山出自浙江省松江府人、著名叠山大师张南垣之子张然之手。康熙皇帝任用张然在园中供奉内廷,为皇家当差达三十余年,后来他的子孙也在内廷当差,在北京是有名的叠山世家,因此当时京师有“南张北景”叠山两家之称。因张家居住在南城,故有南张之称,以供奉内廷为主业;北城景家则不然,他叠山技法而以北派而著称。景家在50年代最后一座叠山杰作,是在翠微山下亚洲工人疗养院进大门迎面那座大型叠山。畅春园中著名假山有云涯馆中剑山,九经三事殿东跨院的莲花岩,清溪书屋后竹轩周围假山等。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三月二十七日赐八旗老人宴于畅春园大宫门前。筵宴赏赐九十岁以上者各赏银二十两;八十岁以上者各赏银十五两;七十岁以上者各赏银十两。地铺红毡,赐每人茶点一份,当时传为佳话。园中寿萱春永殿,是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的寝宫,后居住在西花园讨源书屋。澹宁居是康熙皇帝御门听政、选馆引进之处。乾隆12岁时曾在后殿读书。司天台就建在殿堂西侧,它是京西三山五园中唯一的一座天文台。康熙皇帝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自然科学方面,如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医学;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经、史、子、集;在艺术方面如声律、书法、诗画等,他几乎都有研究和接触。因此,在畅春园中修建了司天台、数学等研究之所。无逸斋康熙问赐给理密亲王居住,后来迁居到西花园,斋内有康熙御笔图书收藏。康熙御笔亲书无逸斋三字和无逸篇镌刻上石,镶嵌在殿两侧半壁廊墙上。后在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御制无逸斋五言诗:“几有陈篇览,斋无玩物凭。……堂构期勤肯,仔肩惧莫胜。荷风凉拂簟,竹气静当轩。坐爱琴书润,浑忘乌雀喧。”诗中描绘昔日无逸斋景观,非常幽深而安谧。无逸斋后有御题十韵,故名韵玉廊。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御制无逸斋屏并识十韵:“名斋缅皇祖,大成述周公。万世仰拨藻,当年兹憩躬。……即事遵家法,惟钦对吴穹。”院中遍植翠柏苍松,名贵丛篁,故又得名松竹深处。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正月,其母后死后,梓宫于九经三事殿安奉,为了朝夕侍奠,乾隆就居住在无逸斋中,直到奉移之日后,他才回到圆明园。渊鉴斋一名取自康熙编纂一部大型类书《渊鉴内涵》而得名。该书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校刊,在斋中还藏有渊鉴斋古文选一部,自左传、国语至宋人古文正集,凡四十六卷,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校刊。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旨胤祉率何国宗等人所辑《律历渊源》一书编成。这年陈梦雷所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完成,而终未进行校刊补遗。后至世宗登极皇位,为了铲除异已惰l祉,陈梦雷曾教过胤祉读书,而他也受牵连。雍正对陈梦雷在政治上怀有不信任态度,陈梦雷虽才华横溢,终因所谓参加三藩之叛而认为是不忠之臣,当时这部书稿未刊行被收藏于斋中。


佩文斋是康熙皇帝收藏文集和书画的地方,斋内收藏《佩文咏物》一部。该书是(搜)辑古代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人咏物诗,分类编录,凡486类,诗14550首,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校刊。


蕊珠院建在园中北部河池中央孤岛上,此处即明万历问武清侯李皇亲园中方十里大池正中挹海堂之遗址。其建筑形式为五开间三进重檐三层楼阁,规模宏伟。园盛时,乾隆母后曾在这里居住过,乾隆每天要乘坐龙舟给母后问安,有时在这里用膳。


至于庚辰本75回中所批:“乾隆二十一年对清 ”实系民国时某某某伪造。曹雪芹不可能几年都写不出一首中秋诗。若真是如此,他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此书。书中批语基本上都是干支记年法,为何突然冒出一句乾隆多少年,有刻意作出来之感,似乎是想让人知道这是在乾隆年间一般。这说明民国时的某某人在找不到史书上有曹雪芹在乾隆年间出显过的证据,才特意做此伪批,让人以为曹雪芹在乾隆年间出先现过。

庚辰本是抄本,在抄本上添一句话很容易的;为何在石印本戚序本上没有此据批语,可见此批为伪批,不可轻信。其他诸本,如列藏本等亦无此批,没有了旁证,乃孤证也.

袁枚所说的曹练亭,据本人考据乃是曹溶的父亲曹遵何,这个曹遵何在清初当过官。据康熙《秀水县志》卷四《封荫》“清皇朝”:“曹遵何,以子溶侍郎贵累封。”他当过监察御史,后来去当工部的江宁织造也是有其可能。

监察御史”又称巡按 为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所以才有资格“拥八驺”。曹寅一个小小的内务府采购,拥什么“八驺”?

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专门负责监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务,权力极大。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清代为五品),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清初亦有巡按御史。


曹溶的外孙朱某又有云:“其外公有诗文百卷。”光绪《嘉兴府志》卷八十一《经籍二》:“曹溶《静惕堂诗集》四十四卷,文集四卷未刊。”可见曹溶还有许多书没有刊印出来,其中可能就有石头记等书。


又据本人考据,甲戌本开始的一段凡例的作者就是梁清标,也就是棠村。因为脂批中有云:“棠村作序。”脂砚斋是重评石头记,前面相对应的还有棠村梁清标的初评。脂砚斋之一的张英是梁清标的学生,梁清标死后,张英又开始重评石头记,张英死后其子张廷玉又继续评,直至1754年甲戌年定稿。张廷玉死后还有张廷玉学生小怡亲王晓弘的四评等。


本人最新研究出来的“四评论”,即:

棠村梁清标初评石头记,

梁清标学生张英二评石头记,

张英之子张廷玉三评石头记,

小怡亲网弘晓四评石头记。

书中第13回中指挥曹雪芹改书的是当时的大学士梁清标,曹雪芹不是曹寅的孙子,因为梁清标死时,曹寅孙子还没有生出来。曹雪芹是梁清标的好友曹溶。梁清标和曹溶是收藏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收藏界的人没有不知道此二人的。曹溶从前当过主管国家财政的户部侍郎,和主管当时进出口的广东布政使,有过烈火烹油的富贵生活经历。曹溶收藏过许多名画古书,是当时的巨富。


所谓曹寅四此接驾之说其实并不靠谱:

第一、曹寅本人诗集中并没有提到他接驾。

第二、康熙南巡诗中从未提及曹寅接驾。

第三、曹寅只是一个小官,由他来接驾这不符合当时的官制。应由两江总督及江苏巡抚来接驾。

第四、随康熙南巡的张廷玉、高士奇、胤禛等人的南巡也没有提到曹寅接驾一个字。

第五、当时江南的一些官吏、文人,如王士禛、陈鹏年等人的诗文中都没有讲曹寅接驾。

第六、《康熙南巡图》中也没有画曹寅接驾的画面。

第七、当时清朝官方资料中,没有写曹寅接驾。

纵上所述,曹寅四次接驾之说乃是民国时某某某人,虚构出来的。


张廷瑑,(1681-1764),字桓臣,号思斋,安徽桐城人。清朝翰林、官员。张廷瑑为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之子,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廷瑑考中二甲第十五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工部侍郎,降内阁学士。

张廷瑑诗:

丙午八月分校京兆试用壁间韵 

秋高锁院觉深沉,时共诸贤探邓椅。常恐骅骝空过目,敢言桃李欲成阴。研经辛苦看华鬓,报国文章本素心。藻鉴高悬逢永叔,遥知玉树自森森。

庚辰本脂批“乾隆二十一年”,亦可是张廷瑑所写。


余观石头记诸古抄本皆以干支纪年法命名,其实不妥,这只适于短期而言,时间一长,后人搞不清楚具体是那个六十年,易搞混。所以本人认为这种以干支纪年之法当更换之,如己卯本避小怡亲王弘晓讳,当改为弘晓本;又因其是江南无锡文人冯其庸等人考据出为弘晓府中所出,亦可更名为冯考本。

庚辰本避老怡亲王允祥讳,当更名为允祥本。

甲戌本为张廷玉临终前定本,当更名为张廷玉本。

戚序本虽由戚廖生作序,但不应有其作序就叫戚序本。那《石头记》有棠村梁清标作序,也不能简单的就叫棠序本;《长生殿》有梁清标作序也不能简单的就叫梁序本。所以戚序本因其是从桐城张家出来的,应改名为张家本;又因这是本人最近考据出来的,亦可唤作郭考本。要在红学研究上打上这个伟大时代的烙印,以此来体现这个时代的国学考据的新高度,新成果。要让后人知道咱们这个时代的国学研究比一百年前更强,进而体现咱们江南文人历来在中国学术文化方面的领军地位。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444

主题

2093

回帖

6258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6258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2-6-19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先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