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30|回复: 2

[民间文艺活动及人物] 六十年民间文艺守望中绽放辉煌

[复制链接]

57

主题

528

回帖

11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81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3-8-16 1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沃野犁手 于 2013-8-16 17:05 编辑

                                         首页 > 中国艺术报 >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 中国民间文艺发稿
                                     六十年民间文艺守望中绽放辉煌时间:2010年06月18日来源:作者:
            
                 六十年民间文艺  守望中绽放辉煌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368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集体及个人受到表彰
   

欣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将于2010年6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很高兴收到贵会的邀请。但是很遗憾,我必须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在上海世博会联合主办的专题论坛,因此无法参加此次重要的纪念活动。     在过去的60年中,凭着坚定的信念、广阔的网络,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中国民协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借此机会,我衷心地祝贺中国民协,感谢贵会对中国民间文化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长期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民协,我相信中国民协将在今后取得更多的成绩、更大的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 辛格
    2010年6月1日      

开创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在纪念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李 牧(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第5个国家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民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我国民间文艺界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在此,我受胡振民书记委托,谨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民间文艺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大家向全国的民间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民间文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民间文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进步号角,奉献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不懈努力。今天,中国民协将表彰一批民间文艺家,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抢救和保护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辛勤工作,完成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为中国民间文艺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历史将永远记住广大民间文艺家的杰出创造和奉献。     当今民间文艺界,一支人才济济、风华正茂、具有旺盛创造力的队伍已经形成。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借鉴和继承中提高学养,在挥洒才情中开启新篇,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奉献了大量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取得了可喜成果。衷心希望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站立在时代的高处,沉潜到生活的深处,在继承传统中开辟新风,在抢救与弘扬中创造辉煌,潜心创作,精深钻研,力戒浮躁,志存高远,以更多精美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赞美时代、歌颂生活、服务人民。     中国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过去的60年来,中国民协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凝聚广大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弘扬民族精神、团结鼓舞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实施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地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浩大工程,广泛开展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民间文化活动和“送欢乐、下基层”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积极推动普查、研究、创作、交流,推出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人才,整理、出版和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文艺作品,为繁荣我国民间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中国民协一定能够以这次大会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宝贵经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激励和动员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同心同德、奋发努力,开创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 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今天,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喜笑颜开。我们共同的值得自豪的专业团体——中国民协,迎来它的甲子大寿。     在这个日子里,我们首先想到中国民协创业的岁月和它的发起者;想到郭沫若、老舍、周扬、赵树理、郑振铎、钟敬文、贾芝、冯元蔚等等闪光的名字和他们做出的非凡的贡献;想到漫长的60年中一代代民间文化的学者、专家、工作者默默而艰辛的努力和他们留下的沉甸甸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装满一座图书馆和一座博物馆。     任何崇高事业的历史都是一种精神的薪火相传。对于民间文化事业来说,这种精神就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天地一新改革开放的时代;同时,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日益深刻的转型。我们长期面对的民间文化,骤然发生松动、瓦解和消散。我们文明的核心发生动摇,文明的磁场出现干扰,文明的传承产生障碍。     然而,具有强烈文化责任和学术敏感的我国民间文化工作者没有失职。先是在80年代启动的超大规模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普查与整理,继而是进入新世纪后发动的更广泛的、涉及所有民间文化领域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下,这两项工作连接成一条红线,贯穿着中国民协后30年的辽阔又昂扬的行程。这先后两项工作共同的特点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和现实生活中,积极思考并付诸行动,主动承担社会和文化的使命,还有我们常常引为自豪的一种可贵的奉献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对事业充满神圣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国民协的同志们跋涉于山川大地、田野山村,特别是那些文化积淀厚重却十分艰苦的地方;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在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整理文化家底,唤起社会文化自觉,弘扬中华文明传统,增强国家精神文化核心体系等方面,发挥强大作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称赞,受到社会各界与公众的认可与称许。     同时,文化遗产抢救带来的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田野普查,点燃了我们对民间世界的文化情怀,以及思想活力和学术想象。当我们与民族的文化命运紧紧融为一体时,我们便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协会存在之根本——即专业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站在我们60岁的生日里,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为了让文化遗产生生不息,并在未来大放异彩,我们必需冷静地思考和客观地审视现在。应该说,尽管收获累累,却犹然忧患重重。我们总是在一边充满信心,一边忧虑缠心地工作着。尽管普查工作做得相当宽广和深入,但我仍然坚信,我们未知的仍然大于已知的。虽然已有一千余项文化遗产进入国家名录,数千项文化遗产进入省级名录,但由于缺乏专家和专业的指导与参与,有可能在市场中陷入茫然,甚至失却自己;再有,我们现今的保护方式是否符合民间文化的本质,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论还不能有力地洞悉和把握纷纭的现实。     应该说,当民间文化遗产进入了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它何去何从,在所有国家都是一个新问题。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这两个当今最时髦的词汇,都是近十年才闯入我们的学术领域的。然而,我们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化界并没有落后于世界。在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前,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直接领导下,我们中国民协就发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这表明我们不缺少文化眼光与文化自觉,我们在文化保护的国际领域中没有缺席。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做得很好。因为,我们的民间文化太博大、太丰富、太灿烂。多民族的中华文化的本质就是多样性的,我们很难一下子把它们全弄清,并抓在手里。再有就是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快,有些文化转瞬即逝。我们面临的困难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     然而,中国民协没有被这些巨大的困难所阻遏,相反把它视作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大有可为和大有作为的一个机遇。历史总是把困难交给能够胜任它的人,我希望这就是中国民协。     因此,我希望将中国民协这个大喜的日子,做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的一次再启动。就像7年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时——也是在人大会堂这里——当时我们心怀抱负,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心中溢满神圣的文化情感。     今天我们依然故我,我想,如果生命让我们倒回到7年之前,我们一定还会选择抢救工程,而且会干得更好。我们不会因为获得一些成绩就停下来歇一歇。我们没有权利懈怠,因为五千年文化正经过我们一代人的手传给后人。我们不能让它们丢失,或者成为仿制品。我们做的事是要向历史交卷的。我们要让明天满意。     愿我们中国民协的八千名会员齐心合力,永怀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永不放弃学术良心,永远传承我们协会几代人的传家宝——奉献精神,为了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真正强大,再接再厉。
                                                                          
                                                                                       守望中绽放辉煌

                             ——纪念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六十年前,有一个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心里极不平凡的日子,这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毛泽东主席的重视和关心下诞生了。六十年一甲子,是一番令人心魂激荡的岁月沧桑,是一种美好情愫的追忆寻找。今天,民间文艺工作者相聚在人民大会堂,在我们国家的遗产日这个对于民间文艺工作者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欢度我们六十华诞,回顾中国民协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民间文艺充满生机的未来。     六十年,大江东去,波澜壮阔;六十年,弹指一挥,岁月如歌。这六十年,有多少执着守望,有多少巨变沧桑,有多少醉人梦想,有多少山花绽放。一幅幅恢宏的画卷都清晰地萦回在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脑海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六十年。其间,既有风光无限、百舸争流的磅礴写意;又有杏花春雨、渔舟唱晚的婉约诗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六十年。其间,既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举措;又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守望民间,传承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六十年。其间,既有气势如虹的“新民歌运动”、“三套集成”、“抢救工程”的丰硕成果;又有在希望的田野上艰苦跋涉、无声守候、默默耕耘的喜悦收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团结、联络、协调、服务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六十年。其间,既有豪情满怀、肝胆相照、大爱无疆的牵手之情;又有矢志不移、不离不弃、峥嵘岁月的风雨同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不辱使命、奋发有为、逐步发展壮大的六十年。其间,既有艰苦卓绝、历经阵痛的蹉跎岁月;又有双桨漫举、破浪前行的凯旋歌声。     这六十年,有一种信念叫守望,有一种精神叫传承,有一种称号叫脊梁,有一种荣誉叫辉煌。在我们这个曾经出现过《诗经》、乐府和六朝民歌等无数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国度,今天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我们不仅要享受祖先留下的辉煌,我们还将继续谱写新的辉煌。让我们高举民族文化的大旗,传递民间艺术的火炬,在历史的洪流中叱诧风云,在时代的浪尖上中流击水,用生命和灵魂不断谱写出民间艺术的崭新篇章。
                                                                 
                                                         60年来,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全面发展
向云驹(中国民协秘书长)   

  60年来,从人才队伍到学科建设,从抢救保护到继承弘扬,从对外文化交流到推动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全面发展。这里有一些数字数据,可以以管窥豹,见证中国民协和中国民间文艺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中国民协全国会员由不足一百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余名;60年来,曾有数十万民间文艺工作者数百万人次上山下乡,开展民间文艺调查、普查,获得了近50亿字原始资料;我们组织过9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评出了500余件获奖作品,覆盖中国民间文艺的各个艺术门类;我们举办过8届规模盛大的中国民间艺术节和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全国各地开展过百余次大型民间文艺活动,与数十个国家开展过近千余人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调查、认定、命名了100多个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和200余名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等。其中,1984年开始的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协联合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编纂出版工作,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的文化工程。值此中国民协成立60年之际,三套集成完成了全部90余卷的出版任务。中国民协决定对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隆重的表彰。感谢为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贡献的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老一辈民间文艺家开创的民间文艺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拼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协关于表彰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集体及个人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     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共同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以下简称“三套集成”)项目,自1984年启动,已经于2009年全部完成普查、编纂、出版任务。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在立项和实施过程中,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各地民协、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组织培训了专业的普查队伍,动员了数以十万计的文化工作者深入第一线采录、收集和整理原始资料。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化工作者怀着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抢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克服了各种困难,对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学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普查、收集,系统规范的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成果收获最多、经历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文学抢救项目,它以省为单位分别立卷,三套共90个省卷本(也即国家卷),合计约1.5亿字。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基础建设方面的重大成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是全国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向新中国60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它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中华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资源进行了系统规范的调查收集、研究整理并集中出版,将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为有形的文化财富,有效避免了民间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自然消减和灭失,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出版,直接促进了我国民间文艺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民间文学集成项目收集到的大量珍贵的资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授予33个集体“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17名个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318名个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贡献奖”荣誉称号。     中国民协此次对全国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进行表彰,是为了颂扬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祖国文化事业殚精竭虑、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他们为民族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全国数以十万计的集成大军中,无数人为集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集成工程浩大、历时长久,许多前辈没有亲见三套集成的全部出版就辞世而去,他们中很多人在辞世前依然在为三套集成辛勤工作。总编委会的周扬、钟敬文、马学良等人,还有各省集成领导小组、省编委会、省集成办和各地基层工作机构的一些民间文艺专家、工作人员,都在三套集成未全部完成之前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名单未在本次表彰名录中,但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三套集成的丰碑之上;他们对三套集成做出的伟大贡献,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们为三套集成奉献终身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抢救保护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继续努力工作。中国民协希望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努力弘扬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学习,发扬他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科学严谨、始终不渝的“集成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特此决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0年6月6日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集体名单
(33个)     
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内蒙古卷编委会     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安徽卷编委会     福建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     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河南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部     湖北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湖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海南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四川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办公室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西藏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特别贡献奖
贡献奖名单(335人)   
一、特别贡献奖(17名,排名不分先后)     总编委会及总集成办     周巍峙 高占祥 贾 芝 刘锡诚 刘魁立     贺 嘉 陈子艾 冯志华 孙剑冰 张 文     吴 超 马 捷 金茂年 陶 阳 陶立璠      李耀宗 廖东凡   

二、贡献奖(318名,排名不分先后)     总编辑部     刘晓路 朱芹勤     北 京     宋 汎 李颐扬 赵日成 董梦知 郭金荣     赵 书 段宝林 赵宏模 孟广臣 张凤和     天 津     周骥良 汪健云 张 虹 扈其震 王维刚     侯燕琦 刘金城 孙福海 任芙康 崔 锦     河 北     郑一民 杨荣国 宋孟寅 傅新友 梁挺爱     周宝忠 晏文光 朱彦华 郝宝铭 杜学德     山 西     刘 琦 张 余 杨进升 常嗣新 申大局     胡志毅 阎建明 马玉隆 陈 瑞 范金荣     胡世英 张四维 张怀奇 郭丕汉     内蒙古自治区     胡尔查 那 顺 乌恩巴雅尔 郭永明     喜 山 巴图宝音 布仁满都格其     诺 敏 白 杉 娜日斯 马 曦     辽 宁     乌丙安 孙丕任 江 帆 张雪冬 王 光     韩雪峰 高振民 蒋成文 刘英男 侯长利     王庆福     吉 林     吴景春 李文瑞 曹保明 施力学 夏映月     于济源 朴昌默 王 迅 李果钧 傅胜华     黑龙江     王士媛 王益章 徐 枫 孟淑珍 郭崇林     刘永江 丰 收 徐昌汉 栾文海 尹树凤     上 海     江明惇 任嘉禾 阮可章 方 卡 王士均     沈云娟 胡林森 俞成伟 钱昌萍 周进祥     江 苏     马春阳 华士明 康新民 王 骧 张自强     朱海容 姜 威 季世昌 王 鸿 贾 琪     浙 江     季 沉 朱秋风 蒋 风 王 恬 蒋水荣     吴刚戟 邱国鹰 杨典喜 于海辰 杨乃浚     安 徽     温跃渊 孔凡仲 崔莫愁 刘 浩 刘尚泉     俞凤斌 叶 濒 孟 堃 姜秀珍 殷光兰     福 建     陈炜萍 刘清河 林德冠 庄晏成 季 仲     邢书第 林如求 汪梅田 叶少波 张元锦     江 西     张 涛 舒信波 丁慰南 孙建昌 吴尔泰     颜志超 邱迪福 雷瑞华 周沐照 苏辑黎     河 南     张振犁 夏挽群 程健君 陈连忠 葛世钦     杜绪昌 高力升 任 骋 陈辉欣 曹宝泉     湖 北     江 云 韩致中 徐荣强 李继尧 万立煌     鄢维新 方培元 李守义 罗与之 王克森     湖 南     龙海清 彭继宽 邬朝祝 巫瑞书 汤有权     陶 立 何学威 陈 旸 刘子英 王少磊     刘黎光 贾国辉     广 东     吴世枫 杨明敬 薛丽媛 刘志文 姜永清     李筱文 陈志深 陈摩人 萧 亭 周植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     韦苏文 农冠品 过 伟 黎浩邦 农学冠     李肇隆 王光荣 吴 浩 过 竹 邢志萍     海 南     符策超 陈 雄 龙 敏 朱家傲 龚重谟     重 庆     彭林绪 杨天恒 黄节厚 郭 静 杨大矛     罗中福 邓 毅 王 洪 王明凯 冉 庄     四 川     黎本初 刘尚乐 侯 光 孟 燕 曾小嘉     王 沙 李鉴踪 李 明 钱正杰 刘大军     张思勇 夏承政     贵 州     龙玉成 陈尚能 韦兴儒 王 琴 杨培德     李大勇 阮居平 潘廷英 张永吉 杨浩青     云 南     杨利先 杨海涛 刘 怡 孙 敏 李 昆     钱 勇 刘辉豪 李维行 陈 烈 赵永蓉     西藏自治区     才旦多吉 德庆卓嘎 强巴边宗 德庆多吉     大丹增  伍金多吉 尼玛达娃 罗布扎西     格来班久 巴桑多吉     陕 西     高少峰 宁 锐 甄 亮 雷 达 梁澄清     刘笑海 马少亭 刘华沙 史耀增 王寅明     甘 肃     柯 杨 黄金钰 武 文 杜自勉 巍泉鸣     杜 芳 李士彦 徐志贤 焦炳琨 高仲选     青 海     王歌行 谢承华 郭晋渊 马光星 官却杰     董绍宣 朱 刚 祁 芳 赵清阳 华贡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     杨 韧 高耀山 陆阁丽 马 青 马乐群     何克俭 屈文焜 王世兴 姚 力 杨永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马雄福 张运隆 托汗·依沙克     卡德尔·艾克拜尔 佟进军     达列里别克·黑亚那提 巴赫提亚·巴吾东     娜仁花 卓日格图 阿布力米提·沙迪克     白新菊 西仁·库尔班 亚森·孜拉力     玉素甫·依沙克 张仁幹 王永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江尚义 陈 平 王 旭 李开全 闫慧荣

(编辑:system)


楼主新帖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366

主题

9431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9

我是老兵版主

QQ
鲜花(128) 鸡蛋(0)
发表于 2013-9-9 13: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挖掘名间文化的瑰宝,绽放中华艺术的魅力!
喜欢看白云,喜欢看花开,喜欢在工作之余产,写点小文字,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和大自然沟通,追求澹泊的人生意趣。

0

主题

10

回帖

2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2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11 08: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守望者,他们默默耕耘留着汗水,不叫苦不说累,一门心思做着集成,几十年如一日。当作品问世被世人所赞扬传颂时,他们也成了瑰宝。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