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在去建行的路上,无意中看见一醒目标识牌:“桐城情系爱心联合会”,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去。在一个不算幽深的巷子里,一栋三层小楼显得特别静谧。负责人之一铃铛告诉我孩子们都上学去了,所以静悄悄的,并给我介绍了这个组织的运行情况及这栋楼的捐助者,还告诉我情系的发起人是一位现在深圳的桐城人。也许是因为自己工作在深圳的缘故吧,更倍感亲切。 返深圳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忙于工作。过了一个月,才带着情系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渴慕,预约了我们的“村长”——情系的创始人彭东强先生。电话时村长远在唐山,回来已是周六晚上。在百忙之中,答应了我的周日之约。见到村长,给我的印象非常随和,真的很难想象这么朴实的男人骨子里却渗透着如此浓浓的大爱。村长来深圳之前在家乡开过半年的书店,先是在东关小学旁边,后移到桐城师范附近。1999年开始南下深圳,从此也开始了他的义工生涯,他关注较多的是孤残老人和儿童。 听情系人讲村长家里有养过许多小孩并创办过模拟家庭,我有点疑惑:他自己小孩09年出生,在这之前,一个大男孩带那么多有智障的孩子?村长问:“你为什么总是给这些小孩贴上“智障”或“残疾”的标签呢?”这些孩子,你把他当成正常人,他就是正常人;你如果把他定为残疾人,那他就真的成残疾人了。一句话也许正常的小孩讲一遍就够,但对他们,听不懂可以让他尝试呀。比如说“烫”,假如字面意思不能理解,可以拿着他的肢体接触下,他就能体会到了。刚开始带一二个小孩,后来孩子多了,干脆把自己的父母也接过来帮忙一起带。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最多时家里有25个孩子,他们就如兄弟姐妹一样,大的带小的,都会照顾得很好。创建模拟家庭意义是让福利中心的孩子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生活方式,让他们了解家庭角色的分工,也学会照顾其他小朋友。问及老人会不会反对时,村长还有点纳闷,你为什么认为他们会反对呢?就象带自己的孙儿孙女一样啊!我又问了一句多余的话:“那你爱人反对吗”?村长笑笑说:“我们就是做义工时认识的”。已无须问及更多,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志同道合,一切便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06年开始,在他家照顾的小孩陆续被美国一些家庭领养,很多美国的父母都与他保持联系。上次还有一位美国妈妈问他能否找到他家小孩的亲生父母,想告诉他的孩子在美国生活得很好。现仅有一名小孩在他身边读初中,也有美国家庭希望能领养。但孩子自己不想过去,舍不得离开。我问:“孩子在你身边都这么大了,你舍得吗?”村长反问道:“当他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时,为什么舍不得呢?”是啊,所有的付出不就是希望这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吗? 已在深圳生活多年的村长怎么就成了桐城情系的发起人呢?原来,虽工作在深圳,但家乡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的现状无不牵动着他的心,当深圳有资源可以提供且能帮到这些孩子时,村长十分兴奋。由于自己远在千里之外,便在网上发贴——寻找家乡的志愿者。于是便有了第一位跟随者——桐城人胡孝武同志积极参加并付之行动,这是在2005年,随后有了第二位,第三位……爱心网站也应运而生——情系大别山。 那时没有村村通公路,而且山路是非常崎岖的,志愿者们去山区孩子家中实地走访多半是骑单车或步行。唯有一次,借了一辆车去中义,路上还被泥石流挡住了去路,车上一行五人下来将石头挪开,挪出了一条可以通行的路。他印象最深的是三里街里面应该是翻身山区的一位男孩,给他写了很多封信,让他心里既感动又沉重。那时读小学五年级,算算现在应该大学毕业了。有时挺想知道他现在的状况,但失去了联系方式。 谈及到现在的“情系”,村长感慨地说:现在的情系运行得非常好,他也会经常上网站看看,感谢情系人对他的惦记,感谢情系最早的一些伙伴们,不能一一点名了,帮我代为感谢。唯一遗憾地是网站重建时,之前的许多资料都没有保存。当看到家乡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献出爱心、更多的孩子能得到资助时,他非常欣慰。村长建议,情系人是否应该考虑“爱”不仅仅限于助学这一块?现在小学和初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主要资助对象是高中和大学的贫困孩子。给孩子经济帮助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另外我们要明白组织的使命和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虽然有点仓促,但已经让我对村长充满了敬意,也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义工。已是深圳五星级义工和社工的村长,丝毫看不出现代都市人的浮躁与高调。就在我们准备结束聊天时,见到了村长的爱人和儿子,非常活泼的小男孩一手拉着爸爸,一手被妈妈牵着,令人羡慕的有爱之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