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19|回复: 2

[桐城歌论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40

主题

401

回帖

817

积分

实名认证单位

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积分
817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3-12-7 1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民间文艺家协会 于 2013-12-9 18:46 编辑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F. OF JILIN PROVINCE
2012年第06期  
第28卷(总306期)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城歌”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徐慧俊
(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桐城231400)

摘要:“桐城歌”历史悠久,2008年7月,“桐城歌”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统,是研究和了解桐城人文、历史、文学、桐城派、黄梅戏发展史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桐城歌”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桐城歌”研究专家们座谈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桐城歌?最后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桐城歌”;传承;发展;高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1-1580 (2012) 06-0137-02


   

    “桐城歌”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桐城歌”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  “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题材广泛。内容涉及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诸多方面,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而广为传诵。2008年7月,“桐城歌”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全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边缘化,桐城歌如何传承与保护,如何进一步普及与发展却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2011年5月,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桐城歌”传承现状调查小组,
先后拜访了桐城歌研究专家及桐城市文化局相关领导,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2011年7月下旬,编印调查问卷,走访相关乡镇,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走访。因时间限制,我们选择了范岗镇、挂车河镇、青草镇的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考察研究的重点。
    一、桐城歌”传承现状
    范岗镇调查情况:李东升老人是一位典型的民间艺人,68岁,男,没有系统的进行文化学习,以前以说书为生,现在主要是以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的说唱收入为生,他最擅长的是将听到的、看到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整理创编,有着比较好的音乐天赋,由于长期说书的积累,自身掌握的文学素材、演出经验较丰富,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即兴说唱风格。但由于个人理性思维缺失,很难控制好自己,所以较为正规的演出很难胜任。同村有个别老年村民会唱一点,但都不完整。
    挂车河镇调查情况:吴云芳老人是桐城歌唯一指定的传承人,也是唯一享受国家每年4000多元传承补助的歌手,现年62岁,是当地一名女性村干部,有一定的声望。以前在村里经常唱戏演出,相对于其他歌手来说,她唱桐城歌并不太多,但她的优势是有中学文化、较年轻、学习能力强,理性思维较好,能登台展示,桐城歌的六次广场演唱会她都参加过。同村来唱的还有张桂芳老人,女,75岁,音乐感觉很好,但能记住的曲目不多而且已不完整。
    青草镇调查情况:三畈村李玉珍老人,84岁,掌握大量曲目,村民说她年轻时唱得特别好,肚子里的歌三天三夜也唱不完,大家发现老人唱的很多叙事性曲子都很长,如《十二月盘茶》、《十二条手巾》,但由于年岁已高,记忆力减退,且不识字,每唱一段都要仔细回想一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整回想起来;何葆华老人74岁,女,音色较好,性情开朗阳光,家境较好,但能唱的曲目不是很多。
    陶冲村:歌手汪少杰老人、姚金华老人、姚家奶奶等5位老人演唱的曲目都特别多,让老师们惊讶的是他们大部分不识字,完全靠头脑记忆能储存这么多的歌词,真是不简单,在调查当天有很多老人来过,不少老人都会唱上几段或几句,由此可见此地当年歌风较盛,听当地老人说以前大集体生产劳动时到处是一片歌声,人多时的对歌或一唱众和场面极其壮观非常震撼感染人,但现在中青年都出去务工,也就没有这种氛围了。
    从以上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村考察结果看:调查发现青壮年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极少数中青年也不愿意主动学习桐城歌的演唱,总体来说桐城歌的传唱日益边缘化,处于后继无人状态。众多优秀的歌手相继作古,现在世的大部分老人72岁以上,都是完全纯粹的“口传心授”习得者,如不及时抢救记录整理,随着老人的相继衰老、去世,可能很多优秀的民歌会失传。
    二“桐城歌”研究现状
    桐城歌起源可上溯至唐以前的历史时期,到明代,桐城歌就编印成书,《明代杂曲集)就收集桐城歌25首,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山歌》就收有24首“桐城时兴歌”,谓之“乡俚传颂”。清乾隆九年刊《万花小曲>也收有多首桐城歌。目前从文学、民俗角度研究桐城歌的主要是桐城文联叶濒主席,先后撰写、编辑、出版相关专著、论文10余部(篇)。另据桐城文化馆张志鸿馆长介绍目前馆内有60多首简谱手印稿,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教援曾带研究生到桐城调研桐城歌。本人整理记谱、研究工作尚处初始阶段,现已整理10首桐城歌乐谱并发表在叶濒主席的《桐城歌》专著上。总体来说桐城歌理论研究现状是人才匮乏,希望能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对“桐城歌”工作的未来思考
    (一)政府扶持,使桐城歌的普及与地方经济相结合
桐城歌作为桐城市的传统文化品牌,她具有宣传桐城人新形象、新观念的功能,也是展现桐城的一个窗口,“桐城歌”曾参加中国安庆第一、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其艺术价值和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在开展以“申遗”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文化部门组织本地民歌手举办了五场“桐城歌”演唱会。在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这将在传承与发展桐城歌的同时也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创新作品使桐城歌的普及更具活力
随着农村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承认“变则兴,不变则亡”这一世间万事万物传承与发展的恒定规律——即传承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桐城歌也不例外。桐城素有“文都”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应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音乐工作者有计划有组织到民间去调研与采风,把民间的风土人情及新时期的人事提炼加工,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及表现手法,创编成经典的优秀曲目,让桐城歌在青少年中传承更有活力。
    (三)多管齐下,全方位普及桐城歌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多重的文化选择、多渠道多方法的普及方式。如:采取演出与现代传媒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宣传功能,让普及的受众面更广,要真正让桐城歌这一传统艺术扎根于青少年中,除桐城市每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展示外,还要把它作为地方课程纳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桐城唯一的高校,学校拥有音乐教育专业和中文专业,充分利用高校音乐教育的途径进行活性传承,桐城歌才不会沦为资料室中的“摆设”,依靠学校的科研力量及专业优势,作为桐城歌的传承基地,现学校已将本人主持的“桐城歌研究”作为校级课题立项,计划开设桐城歌选修课,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念深深地渗透到未来教师中去,传承与发展桐城歌,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叶濒,桐城歌谣——中围歌谣集成(安徽卷桐城分卷)[M].北京:中囝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叶濒.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中国歌谣集成(安徽卷桐城分卷)[M]此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叶濒,桐城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2.
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啪,[J] 中国音乐,2008 (2).
杨海滨.苏州弹词在苏南乡镇普及状况之调查[J]中国音乐,2007 (2).



作者简介:徐慧俊,女,1974年出生,安徽桐城人。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法,民族音乐学。
楼主新帖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72

主题

173

回帖

93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30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12-12 10: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幼年间外祖父口传三首桐城民谣,口吟三首民歌,谨录如下:
民谣一:“造高楼”
小小和尚头
做起文章似水流
今年买马高官做
明年买马造高楼
高楼高楼十八家
中间有我丈人家
丈人养儿子文采好
丈母奶奶养几个姑娘会绣花
大姐绣个牡丹花
二姐绣个芙蓉花
“哈之”三姑娘绣不妥
关起门来纺棉纱
(下接不全,谨录如下)
。。。。。。
。。。。。。
三姐三姐你别哭
。。。。。。
。。。。。。
。。。。。。
。。。。。。
吃了饭来就唱歌。(终)

民谣二:“女回门”
小扁担长又长
买个小猪不吃糠
讨个新人不吃饭
一天到晚想爷娘
叫声烧锅的你别急你别慌
“紧”我割完了卖插完了秧
送你“家去”见爷娘
一送送到娘家乌石岗
哥哥嫂嫂插黄秧
哥哥洗手接妹子
嫂嫂洗手接姑娘
一接接到堂前坐
听讲姑娘家来了心欢喜
听讲姑娘家来心里闹巴巴
一不闹娘家这头无嫁妆
二不闹婆家那头无衣裳
“哈就哈之”你个姑爷身材短
连头连脚只有七寸长
剪他三尺洋老布
做个大褂子还只长!(终)

民谣三:“诉悲苦”
小板凳拖地崴
你家女婿不成材
又喝酒又打牌
打到深更半夜不回来
锅高头没有半升米
锅底个没有引火的柴
你说日子怎么过的下来?(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2

主题

173

回帖

93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30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12-12 1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首民歌因为内容庞大而且年深日久记得不全,未敢上传,
一首名为“十二月花”
一首名为“赞花表事”
一首名为“五里亭”

特别是后两首民歌,内容很多,可惜幼年间未曾深记,更因外祖父登仙已久,更不复记录矣。诚为一大憾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