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和谐相处
旅行的第一步便是走出家门融入自然。大自然会指引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对于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有矫正的功能。自然界中广阔的空间却最充满善意和敬意地提示了我们所有超越我们的事物。它们会指引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一个小女孩,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小狮子吮吸着她的拇指睡得很香……这不是童话,是真实的事情。小蒂皮在非洲的纳米比亚出生,随摄影师父母周游非洲。她从小就知道如何与动物打交道,整日与动物为伴。10岁回到巴黎后,她将自己与非洲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写成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唤起人们保护自然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 独处的艺术
独处的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他者的缺席,正好提供了自由的想象空间。
生活有千万种,幸福就是过上你真正想要的那一种,而无论过什么样生活,培养自己自信、智慧、独立、坚强的品质才是最重要。2012年7月,土生土长的80后北京大妞刘笑嘉辞掉工作打算单身去旅行。父母和男朋友对于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的她非常担心。经过和他们焦头烂额的PK,她终于上路了。一路上,她不断的把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写信给父母和男友,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她想要出去看看别处的世界,见识了不同,才有选择的机会。同时,她也在不断的反省中,理解父母的担忧、男友的顾虑,读懂他们的爱,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三. 还原生活本真
习惯了朝九晚五、拥挤的地铁、污浊的空气、喧嚣的环境,生活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疲于奔命的节奏让人忘了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本来的样子,被压力扼住喉咙的生活急需一剂止痛剂……而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旅行告诉我们,构成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是物质的或审美的,而永远是心理上的。
80后单身女孩王泓人,辞掉外企的工作,趁着年轻,独自环游世界。她带着三千多美金上路,本来只想去新疆和西藏,可是一路上,惊险刺激、令人不可思议的人和故事持续不断,令人上瘾,停不下来。至今她已行走一年,从南亚到中东,再到非洲,她已走遍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埃及、约旦、以色列、肯尼亚、苏丹等十来个国家。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再不远行,就老了”。 四. 包容、理解和尊重
他们有着不同瞳孔的颜色,另类穿着的风格,迥异的生活习惯…这一切的相异之处促使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好奇心。这就是旅行这位老师交给我们道理,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种人,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存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又有趣,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不旅行,我就无法遇见他们。
小北从北京出发往西藏,沿着川藏线,后有转道藏滇线,一路蜕化了被都市包装过、异化过的原始本能,遵从于内心的向往,一路上不是放纵,而是找到了早已消失了的自己。在进藏途中,遇见双亲早亡的妹妹为癌症哥哥进藏转山祈福的感动;深夜在大昭寺门前听格桑老妈妈讲自己悲惨一生;还有勘探大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黄皮子拜月;派镇遇到痴情东北哥们儿经历草原一夜情后直追姑娘到墨脱的爱情感动;与藏族哥们儿巴桑夜行通麦天险经历生死劫、还俗喇嘛讲藏人眼中的仓央嘉措以及他与"西藏第一美女"的传说…… 五. 学会爱人
都说“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不如多加一个定语,最好的时光在有你同行的路上。旅行大部分的时间里,面对陌生的背景环境甚至是你听不懂的语言,唯有同行的小伙伴身上散发着熟悉的光辉。沿途无论是顺境的分享,还是逆境的共难都会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时加速了自我的成长。旅行这位老师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和他人的相处之道。
聪颖漂亮的猫力同学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赚零花钱:淘宝店、“格格屋”、写小说、做模特……临近大学毕业,她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开始准备出国旅行。在搞定“极品”老爸和呆萌男友后,猫力便和男友一起踏上了边吵边走的旅程,一路上邂逅了行色各异的人和事儿:柬埔寨的“竹火车”,老挝寺庙里的“马杀鸡”,湄公河的“大姨妈”,印度的骗子们,还有“全球A片收集计划”……他们向往这种生活,而这种生活,正如猫力的男友瘦肉所说:“我们放下一切,带着所有的积蓄出去生活,说好听点叫环游世界,其实就是不靠谱地瞎晃,其中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一路上也有艰辛,也有质疑,很多人说,我和猫力把旅行当成了生活,完全看不到我们的未来。但我觉得,看不到未来,意味着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你对一件事情像真爱般执着,你打动的,将是整个宇宙。” 六. 感恩的心
旅行能够让人了解我们内在的心灵,它静谧而且美丽,它带给我们崇高的理念,不论是邪恶的言辞、偏见、自私自利者的鄙视、毫无善意的寒暄以及日常生活的人情淡薄,都不能战胜我们,也不能剥夺我们这个愉快的信念:眼中所见的自然充满神的恩赐。越来越多人喜欢炫耀常人不及的目的地,而忘记感恩沿途的一切。旅者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上路。
《Eat, Pray, Love》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30岁以后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在令人疲惫的婚姻结束之后,她在意大利、印度、印尼三个不同国度之间寻找自己——到意大利品尝美食,尽享感官的满足,在世上最好的比萨与美酒的陪伴下,灵魂就此再生;在印度,与瑜伽士的接触,洗涤了她混乱的身心;巴厘岛上,她寻得了身心的平衡。在这一整年的追寻快乐与虔诚之间的平衡中,她终于发现:“拯救我的人,并非王子,而是我自己操控我,拯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