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许多人都喜欢“喝点小酒”,特别是一些老年人,认为喝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热量驱除寒气。但近日,网上却流传说:“喝酒能取暖是错觉,酒喝多了不光不能取暖,还会越喝越冷。”
那么,“靠喝酒取暖并不靠谱”的说法是真的吗?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我觉着喝酒取暖的说法没错。因为喝了白酒,就会浑身热乎,甚至有些燥热。”石家庄一家酒店的员工小胡说,周围朋友都有这样的看法,天气寒冷,大家时不时地会聚一聚,聚会时自然少不了喝酒,喝酒能产生热量,抵御严寒。
许先生老家山东济南,博士毕业后来到杭州一所高校工作,杭州的冬天没有集中供暖,他很不适应。为了御寒,他养成了天天小酌几杯的习惯。许先生说:“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晚上喝得晕晕乎乎,没觉着冷呢。酒能产生热量的说法,应该是对的。”
采访中,只有极少数市民表示,喝酒要是过多,尤其是喝醉的时候,反而会觉得身体发冷。很多老年人甚至认为,喝酒可以祛病养生,习惯了起床后或临睡前喝上两口。
医生:喝酒身暖是错觉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会林介绍说,饮酒能御寒是人们的错觉。人喝了酒之所以感到身体发热,并非是酒产生了热量,而是酒中的乙醇进入血液后,刺激人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感到温暖只是表面现象。
医务工作者表示,喝酒取暖御寒的做法并不科学,喝酒不仅不会增加热量,反而会降低人体的抗寒能力,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会林介绍说,饮酒能御寒是人们的错觉。人喝了酒之所以感到身体发热,并非是酒产生了热量,而是酒中的乙醇进入血液后,刺激人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感到温暖只是表面现象。同时,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人体感知寒冷的敏感度降低。喝酒后身体的温暖是暂时的,热量大量流失后,人体反而会更冷。
河北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河北营养学会秘书长韩长城认为,人体热量来源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肌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和水,不会产生多少热量。酒精刺激人血液加速循环,但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靠饮酒御寒,容易引发感冒、冻伤等症状,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喝酒还容易引发或者加剧病情。
韩长城教授表示,长期饮酒易造成营养不良或肝硬化,冬季过量饮酒也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所以饮酒应适量。一般来说,饮酒每天应以50g以下为宜,白酒最好控制在30g左右。患有冠心病、心率失常的患者,最好不喝。市民可通过进食有营养、热量高的食物,多吃含钙铁纳钾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提高抗寒能力;多穿衣服,加强保暖;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运动,加强体育锻炼。
综上可见,“靠喝酒来取暖并不靠谱”的说法是真的。专家提醒,喝酒后身体发热只是暂时的错觉,热量丢失后身体反而更冷,而且酒喝多了伤身,应适量饮酒。
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