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处建筑工地上,五十岁的老储早上五点起床,匆匆忙忙吃完二大碗炒饭,带上一大罐水,六点不到就来到工地开始着一天的装模工作......
▲现实情况,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
像老储这样的中国新农民工人——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在当下并不在少数。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打工者的人数为27395万人。
这是一个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群体:
在这近3亿打工者中,8400万人从事着制造业,我们穿的、用的都是他/她们制造的;
6000万人从事建筑业,我们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铁路都是他们建设的;
2000万人从事家政工作,她们照顾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老人,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天天和父母在一起。
这还是一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群体:
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3600万,在农村的他/她们见不到父母,在城市的他/她们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等权利。
今天,大多数农民工人面临着这样的烦恼:待不下的都市,难回的乡村。
▲烈日之下工地上作业的农民工阿姨。
新农民工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生存现状的:
可以说,很多年以前我从乡下到城里打工,就怀揣着一个梦想——能在城里购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里有很大的落差。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现在一些人的收入并不低。就拿我们工地上的扎钢筋工来说,一个月出满勤有6000多元的收入,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万。但是,心里还是感到不踏实。当然更多的人收入达不到这个数!
首先是缺乏一种城市融入感。在很多人看来,我们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显然,这种社会偏见,对我们是一种不公平。
其次是孩子教育和城市的隔阂。在城里买了房,孩子肯定要进城上学。但是,我们的孩子因为长期在乡下小学上学,让他们到城里来有很大的不适应,比如语言上的交流、知识面的狭窄以及一些生活习惯等。
最后是老人的养老问题。乡下老人到了城里生活,除了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社交环境,如何生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些老人不能自己种菜,没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他们即使到了城市,也不能像城里老人那样享清福,有的甚至认为成了子女的累赘。
那么,回到农村呢? 跟在城里打工比起来,种地收入低,一年到头净收益几乎没有。加上在城市打拼多年的生活习惯、面子等等问题,再回到农村又有一种难以重新回归原位的感觉!特别是八零以后的人,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不了解,也无从适应!
现在,很多农村父母已经不希望自己孩子的未来栓在土地上,就像城里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出国一样。
处在这个大变革的信息时代,新一代的农民工何去何从,恐怕需要国家层面的关心、支持、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