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戴名世打小就天资聪慧,机灵过人。他不仅善读书,深明其意,而且才思敏捷,善于吟诗作对。因而多次博得先生和乡里长辈们的啧啧称赞。赞扬声中,戴名世渐渐傲慢起来,往往目中无人。先生批评教诲多次,总是不大凑效。
有一次,老先生带着戴名世到龙眠山闲游。夕阳西下,群鸟归林,师生二人也兴致勃勃地下山往回赶路。只见不远处有一位身穿粗布衫,其貌不扬的樵夫挑着一担柴匆匆而来。
这时,先生很礼貌地给樵夫让路,而戴名世则慢吞吞地走在路中央显得很傲慢。樵夫见戴名世趾高气扬的样子,便放慢脚步,忍气吞声地跟在后面。先生喝起戴名世的名字,批评他不该对长者无礼。樵夫笑道:“老夫子,没关系。看你这位高足的意思,是要我挑着担子从路边绕过去,这也可以。不过,高足如能对上我的一副对子,我自然心服口服地从路边绕过去。”戴名世心想,就凭你一个挑柴的乡村樵夫,还提出与我戴名世对对子?难道你还有什么奇特的联语?于是不屑一顾地说:“好哇!你出对吧!”
樵夫用手指着龙眠山下晚霞伴随着袅袅炊烟的乡村农舍,说:“我挑柴是为了烧火做饭的,你看那袅袅晚炊,天天如此,咱就以此为题吧——夕夕多烟因火起。”
戴名世一楞,联中含“多”、“烟”二字,联缀成文,自然贴切,天衣无缝,又通俗又别致。心里不由得又惊讶,又佩服,真看不出这山野樵夫能想出这么绝妙的拆字联。他绞尽脑汁,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恰当的下联。
这时,龙眠山脚下传来一阵悠扬的竹笛声,原来是晚归的牧童横在牛背上吹笛子。樵夫指着连绵群山上的片片竹林,对戴名世说:“小秀才,再能对出来了吧?”戴名世恍然大悟,谦恭地说:“老伯,我试对一下,请你老人家多多指教——山山出笛由竹生。”
樵夫和先生听了大喜,对句中巧妙地拆开了“出”、“笛”二字,连句成文,与樵夫的出句珠连壁合,工整贴切。樵夫拱手对老先生说:“看来我真得从路边绕过去了。恭喜先生,名师出高徒啊!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