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城电商园 于 2016-4-11 10:43 编辑
有一种情,叫乡情。有一些人,叫老乡。有一种语言,叫家乡话。有一种味道,叫家乡菜。无论天涯海角,只有听见那熟悉的语调,尝到那熟悉的味道。故乡仿佛就在眼前,家人就在身边。此时此刻,南桥上老人们还在咿咿呀呀的唱着黄梅调,龙眠山上采茶人轻巧的采摘着小花茶,灶台前妈妈添了把柴,锅里的蒿子粑滋滋的就香味四溢了。
每年的这个时节,家乡总是通过美味的记忆来唤起人们的思乡情。新的一年过去好几个月了,但是过年时色味俱佳的家乡菜养出一个挑剔的味蕾和娇弱的胃,工作时面对着那些大棚里养出来的跨季节蔬菜,让人万分想念家人做的美味,想念家人陪在身边的那种满足。即使这些心心念念的菜自己在外也能做出来,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或许,少了的是父母手心里的温暖,亦或是那关切的眼神!
肉馅饺子—奶奶手中的金元宝 奶奶是北方人,为了爷爷嫁到桐城,带来了一手包饺子的好手艺。我最爱的就是奶奶包的肉馅饺子,不过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包的大都是素馅的,什么韭菜啊,白菜啊。只有重要的日子才会包上一些肉馅的。当然,我的生日就是个比较重要的日子! 每次过生日的时候,奶奶半下午就开始准备了,和面,擀皮,洗菜,剁馅。一早买的五花肉剁的细细的,拌上盐和葱花。我就扒在灶台边上,眼巴巴的看着,终于等到要包了,奶奶一手摊着皮,一手用筷子夹上一团馅,两手一捏,一个肉嘟嘟的饺子就好了,又快又神奇。锅里的水咕噜咕噜的冒着泡,饺子放下去一会儿就浮起来,一大锅饺子就好了,光是闻着香味我的口水就留下来了。奶奶首先给我盛一碗,一口咬下去肉汤烫得脸都皱成一团,却又舍不得吐出来。奶奶就把我抱起来给我吹吹。 那个时候,碗里的饺子香,嘴里的肉香还有奶奶身上那熟悉的温暖的味道,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恋恋不忘的。 冲蛋花—姐妹间最甜的记忆 作为家里的独女,一直就很羡慕人家有姐姐妹妹的。所以小时候只要放假就会去外婆家和表姐玩。那个时候外婆外公都很忙的,一早就去田里,家里就剩我和表姐。表姐比我大两岁,我们最常玩的游戏就是模仿大人做菜。那个零食稀缺的童年,冲蛋花就是最美味的甜品。 怕外婆发现我们偷吃,我们都是去鸡窝里找鸡蛋的,然后躲在灶台后面。一个刚生下来的鸡蛋,热乎乎的,敲碎倒碗里,舀上一勺糖,开水一冲,又香又甜。姐妹俩一人一口的喝完,到晚上嘴里还是甜甜的。 现在我们都大了,鸡蛋也可以想吃就吃了,但依然觉得小时候的那碗冲蛋花最甜美。可以说我现在最会做的一道菜就是冲蛋花了。
蒿子粑,软糯的自然味道 这几天八条每天早上给我们带他妈妈做的蒿子粑,外脆里糯。咬一口,腊肉的咸香与蒿子的清香让人欲罢不能。就着美味的蒿子粑,大家开始回忆起小时候自己采蒿子的经历。八条说小时候一到春天,他最爱做的事就是去采蒿子,每天放学了,把书包往家一扔拧起篮子就去采蒿子。一群小伙伴们蹲在田边地头,一边说着学校里的趣事一边采蒿子。大家比赛看谁采的快,什么奖品都没有,但就是为了争个第一,到后来篮子里又是蒿子又是野草的。回去妈妈还得重新分一下。经常看着是满满一篮子,把杂草一去蒿子就所剩无几了。 那个时候村里还有专门捶蒿子的石臼,一个人在这边往石臼里放蒿子,一个人在那头踩,一下一下,蒿子就捶成一团了。后来上初中了,才知道这用的是杠杆定理啊!好神奇。打好的蒿子跟切碎的腊肉加上磨好的糯米粉,切搓捶揉,最后团成一个个手掌大小的蒿子粑。放在烧热的油锅里。我总想着去添柴,这样就能最先吃到蒿子粑了,不过妈妈总是嫌我不会烧,把蒿子粑都烧糊了,只能坐在小板凳上给妈妈递柴。不一会儿锅里就传出一阵香味,妈妈挨个翻个边,再焖一下就出锅了。 刚出锅的稿子粑特别烫,左右手轮着换,吹两口就赶紧吃,吃完了赶紧再来一个。吃完蒿子粑,晚饭就吃不下了,被妈妈骂一顿也不觉得伤心。 味道是人们情感最真实的体现,听过好多人说出门在外水土不服,吃不习惯。那便是身体对家乡的依恋,家乡的味道深深的印刻在灵魂里,或浓或淡,或酸或甜,生活的五味杂成,都蕴含在里面。洗净铅华,过尽千帆,最是恋恋不忘那一句家乡话,还有那一口家乡味。 离开了多久,就想念多久,在外的老乡们,此刻,你们最想念的是哪一道家乡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