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医学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创始人、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张丽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2日18时19分逝世,享年95岁。 图为1988年张丽珠教授与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合影 张丽珠教授生平: 张丽珠,白族,1921年生于上海。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944年—1946年上海沪西妇产医院住院医师 1946年—194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博士后,从事妇科局部解剖学、病理学、内分泌学、癌瘤早期诊断研究 1949年—1951年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1951年—1952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 1952年—1958年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教授 1958年—1996年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至1984年),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199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1年—2006年《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 2001年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张丽珠教授的一生 张丽珠教授,我国著名医学家、现代生殖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2日18时19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 岁。 张丽珠教授1921年1月15日出生于上海。白族,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父亲张耀曾是老同盟会会员,做过孙中山先生的助手,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张丽珠来说是一份难得的财富。她1937年从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毕业,获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奖;194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当年最佳优秀毕业生奖。 随后,张丽珠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和局部解剖学,后又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妇科病理和妇科手术。深厚的临床和科研功底,使她在学术上初露端倪。由于她所做的肿瘤早期诊断课题属于当时的前沿领域,张丽珠很快接到了英国玛丽居里医院的聘书。1950年10月,张丽珠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 张丽珠牢记父亲所说“要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教诲,抱着“出国就是为了学本领,学成后就应该回来”的坚定信念,尽管自己在国外的事业蒸蒸日上,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促使张丽珠毅然决然辞掉在英国的工作,重返祖国。 归国后,张丽珠长期致力于妇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和进行学科建设。1958年参加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创建,任妇产科主任至1984年。200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作为北医三院的建院元老和妇产科的创立者,张丽珠与众多北医三院前辈一起白手起家,历经风风雨雨,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为我国妇产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医学大家,张丽珠为无数承受疾病折磨的妇女撑起生命的绿荫。她无比敬业、勤奋、耿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全身心倾注在妇产医学事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位于海淀区学院路的北医三院妇产科,在门诊病人中遇到大批来自“八大学院”女学生闭经,张丽珠教授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其发病与劳累和营养不良有关。在治疗月经病等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同时,又接触到大量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张丽珠教授将研究重点转向生殖内分泌与不孕不育领域,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性激素检测新技术,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生殖内分泌实验室。 文革中,两次长期下乡,身处逆境中的张丽珠,在炕头上接生,果断处置难产,抢救了大量危重孕产妇。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严重子宫脱垂患者做手术,在炕头上给学生们授课。 改革开放后,在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诞生(1978年7月)喜讯的感召下,张丽珠教授从1984年开始致力于试管婴儿的研究工作,在经费短缺、设备条件极其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张丽珠教授带领团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利用精湛的临床技术在为不孕症患者进行妇科手术的同时取卵进行体外受精,为大陆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1988年3月10日在北医三院诞生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使我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生殖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张丽珠教授也因此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随后张丽珠教授又于1992年6月培育出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1995年2月培育出我国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1996年9月培育出我国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 1998年成功获得单精子卵浆内注射试管婴儿。 张丽珠教授培育“试管婴儿”的科技成就,已写入我国中学生物教材课本,并在2008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建国五十年来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之一,位居第五位。前四位分别是“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 张丽珠是杰出的临床专家和医学教育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更把医者兼学者的责任及精神传于后辈。1955年,张丽珠开始担任国内第一批妇产科研究生的导师。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起任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主编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妇产科分册》、《妇产科经验教训101例》和《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孕症》;参加编写《临床妇产科学》及《人类生殖调节图谱》、《中华妇产科》等多部著作。 1991年至1995年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后任顾问,《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自1981年任《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张丽珠在国内外医学界有较高影响力,曾应邀参加重要涉外社会活动。1980年,受联合国培训和研究机构(UNITAR,United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邀请去挪威奥斯陆(Oslo)参加“变化社会中创造性妇女”讨论会,并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参加在丹麦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在非政府组织论坛上介绍了我国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备受关注。
张丽珠曾荣获全国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1979年)、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83年)、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第一完成者)、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1989年)、全国优秀归国侨眷知识分子(1989年、1995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89年、1995年)、北京市归侨先进工作者(1990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90年、1996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2003年)、首届“女医师终生成就奖”、“北京医学会医学成就奖”(2010年)、中国生殖医学终身成就奖(2011年)、“宋庆龄樟树奖”(2011年)等奖励和荣誉。 张丽珠教授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生。她白手起家,勇攀高峰,创造多个中国“第一”;她把患者当亲人,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无数家庭带来了福音。 张丽珠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妇产科和生殖医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医学界的重大损失。她的奋斗精神和品格将永远留存,继续鼓舞后辈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努力。她为中国妇产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她开拓创新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她用爱编织的温暖将永存患者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