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8243
- 积分
- 3774
- 威望
- 24
- 桐币
- 467
- 激情
- 682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31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10-28
荣誉会员
- 积分
- 3774
鲜花( 13) 鸡蛋( 0)
|
12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亮点进行解读。据了解,这次职称制度改革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三十年来的首次重大改革,因涉及全省320万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而受到广泛关注。
三十年来首次重大改革
12月1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意见》还明确了包括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加强职称评审工作管理、促进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有机结合等5个方面、18项改革任务。
“我省现行职称制度是在1986年以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据发布人、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仁介绍,我国的职称制度经历了建国后至“文革”前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不同阶段,改革的目的和初衷,就是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门槛论文不再“一刀切”
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门槛是此次职称制度改革中最受关注的一项举措。改革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成绩不再作为申报评审职称的必要条件,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一次性折算登记继续教育学时。
另外,论文也不再“一刀切”。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
侧重考察工作实绩为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为鼓励人才扎根基层,除了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外,我省还将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对农业、林业、水利和医疗卫生系统在乡镇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建立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评聘制度。
同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急需紧缺人才到我省创新创业。根据这些人才的特殊身份、经历,制定相应评价标准,放宽资历、年限、继续教育学时等条件限制,简化程序,成立专门的考核评议委员会,经两名同专业领域正高级职称专家推荐,就可获得高级职称。
下放职称评审权部分用人单位可自主评审
根据人才分布及行业发展状况,我省将向合肥、芜湖、蚌埠下放本市卫生系列副高级、向宿州下放本市农业系列副高级以下、向安庆下放本市艺术系列副高级以下、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放医疗卫生系列公共卫生类副高级职称评审权。
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在省高等学校开展教师系列正高级以下、实验系列副高级以下职称自主评审,在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所属医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所属医院开展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在省农业科学院开展自然科研系列农业科研专业正高级以下职称自主评审。
为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乱,我省还配套系列监管政策,如评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自主评审指导意见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突出以德为先评价标准,申报职称须签署诚信承诺书,加大对违背诚信承诺、弄虚作假的申报人的惩处力度。对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予以撤销,同时提请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且五年内禁报职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