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0|回复: 0

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宗祠四知堂——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8-9-3 1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宗祠四知堂——卒子游记
万涧杨氏宗祠四知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5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宗祠四知堂。图一:万涧杨氏宗祠整体

    潜山市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环境幽雅,民风淳朴。一座杨氏宗祠,一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图二:万涧杨氏宗祠为省级保护单位
    杨氏宗祠,位于天柱山之东南麓龙潭乡万涧村境内。宗祠建于清朝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重建(1839年),距今近二百七十多年。经过维修之后为明三暗五进的徽派建筑,具有明显的皖西南地方特色。图三:万涧杨氏宗祠介绍
    整个杨氏宗祠为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小瓦屋面,马头墙面射出翘角。现存面宽近十九米,进深近四十六米。栅栏后为正大门。进大门便是一座戏台,台顶为彩绘藻井,木板铺楼。台口宽近五米,高二米四,台深四米,入相出将之门宽各近一米。图四:万涧杨氏宗祠大门
   万涧古戏台供杨氏族人在重大庆典、节日和祭祀及族务活动时,或演出文娱节目,或宗族会议之用。台口朝内,面向神堂,台下为露天大院,院井空旷,可容千人。两侧则是木楼,两楼和戏台相通,谓走马通楼。图五:杨氏宗祠匾额
    后进为木主神堂,供奉着杨氏迁潜始祖及各派系的列祖列宗。堂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庑轩,是开展活动时办事人员的办公室,或临时寝室。图六:杨氏宗祠侧房
    据《潜山杨氏宗谱》记载,潜山杨姓是在宋朝绍定元年(1228年)由杨氏太大公从江西鄱阳迁至潜山县(原怀宁县西堡),现为潜山市黄柏镇,由真一公复由西堡迁潜山县龙潭乡皖涧村(万涧村)。据说,真一公喜游览山水,迷山恋水成隐。图七:杨氏宗祠中厅
    潜山杨氏,与隋朝皇帝杨坚,及宋朝名将“杨家将”之杨,非嫡裔系。潜山杨氏历代谱牒均只字未提。隋朝帝王及“杨家将”本是杨家引以为荣之事,当浓墨重笔记载於谱。图八:万涧杨氏宗祠古戏楼
     杨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初年,古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整个戏台尚好,是潜山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图九:古戏台匾额
    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六千余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图十:万涧杨氏宗祠正厅内的杨家将塑像
    进入杨氏宗祠,其中厅建筑气派宏伟,有六根粗大的圆木立柱,直立屋顶,中厅两边是厢房,厢房分上下两层,供有身份之人和官家内眷看戏品茶,也为杨氏长老们议事场所。图十一:万涧杨氏宗祠四知堂匾额
    中厅布置了大量牌匾、对联、家规家训格言等,彰显了杨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上方的“四知堂”牌匾,三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这“四知堂”和杨祠门楣题辞“清白传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四杰传芳”的前三句,均出自杨震的故事。图十二:杨氏宗祠正堂能够清楚看到古戏台唱戏
    明朝末年,各姓氏人丁众多,房派纷繁,各姓氏纷纷建祠祭祖。杨氏家训家规各有十条,家训即忠朝廷,孝父母,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惠邻里,信朋友,恤孤寡,慎婚姻,教弟子。图十三:杨氏宗祠后进
    杨姓的家规以毋字开头,分别是毋废正业,毋好骄矜,毋尚奢华,毋喜争讼,毋狎小人,毋缺祭祀,毋暴亲棺,毋葬祖坟,毋信浮屠,毋溺子女。图十四:杨氏宗祠先祖牌位
  杨氏宗祠是杨氏族人祭祖、婚丧嫁娶及举行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杨氏族人的主要居住地,则在距此不远处的杨家老屋。其与宗祠一齐构成杨氏群居古建群。图十五:万涧杨氏宗祠碑刻
  清白传家“四知堂”,“四知堂”出自杨震的故事。杨震,字伯起,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名扬古今。图十六:万涧古戏台出将入相门
    “四知堂”下方的两根木柱上,有一副容易引起人们争议的对联,联文为:“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聿修阙德无忝尔所生”。图十七:万涧杨氏宗祠
(本篇完)
2018年9月3日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