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柳坪乡长溪山村碉堡遗址。本文为宿松长溪山百姓口述历史,本文原创,现与全国网友共享。下图为全国各地的碉堡要塞
长溪山村地处安庆市宿松县柳坪乡西北角,与宿松县北浴镇、陈汉乡接壤。长溪山基本为山区,田畈不足五分之一。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即碉堡位置
柳坪乡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宿松县西北角,与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毗邻,柳坪乡古称“文化之乡”,境内风景秀丽,群山起伏,自然环境优越。下图为长溪山顶佛光寺即碉堡位置
宿松县,安徽省安庆市下辖县,现为省管县,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是安徽省下辖的两个省直管县之一。下图为长溪山山体
宿松古称松兹侯国,建县于西汉高后年间,距今约二千二百多年历史,是安庆地区最早的县之一。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下图为当年长溪山驻守国军官兵
宿松县的柳坪乡是最靠近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的乡镇,而长溪山又是柳坪乡最靠近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的村庄,所以过了长溪就是外省,战略意义就在这里。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俯瞰山区
长溪山村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具体体现在: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在安庆潜山设立大营,把总常川驻守宿松县城,乡勇把总驻防隘口乡,千总和百总分驻城关、隘口、仓镇,互为犄角;以后,清廷又在城关共设四营,沿长江设小孤、泾江、归林三个巡检司署。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
清朝中期白莲教起义,清廷宁国营千总火嘉瑞带兵防守宿松县城,抚标右营游击侯斌进驻隘口乡,游击营千总罗英驻守朱家岭,这段时期,长溪山通往湖北省黄梅县与蕲春县沿路制高点的高山上就有驻守官兵的营房和哨卡。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俯瞰村庄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沿江东下,挺进宿松,安庆知府牛镇、参将田大武率领皖、浙兵勇驻守宿松县城及二郎河。清军将领都统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等领步马全军,从湖北挺进宿松,他们其中一支部队就从长溪山入境。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廷调集宁、汉两路大军在太湖、宿松举行秋操即军事演习。南军正统张彪,协统黎元洪率步马全军进驻宿松。这段时间,长溪山原营房与哨卡得到加固。下图为长溪山碉堡地处三县结合部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督军李烈钧派马当炮台统领张有禹率部到宿松县驻防。随后,江西督军李纯派赣军第一混成旅司令吴鸿昌,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安武军八路二营管带张政德率部均驻守宿松。这段时间,长溪山营房与哨卡得到扩建。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民国廿三年(1934年)十二月,国军推行全面布防,宿松县建大型碉堡109座。今天卒子介绍的长溪山村碉堡,就在这其中,此期间长溪山碉堡不但得到加固、整修,还新建子碉堡,形成二座主碉堡加二座附属小碉堡的战略工事群。现四座碉堡已不存,长溪山村百姓多年前上山常捡到弹壳、铁片之类的残余武器废件。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长溪山村碉堡位于长溪山村公路一侧的山体顶部,这里原是清军兵营与哨卡,经过整修之后,建成青砖混合的碉堡四座,相互之间距离约二百米,互成犄角。国军碉堡早已不存,在遗址上迁建了佛光寺,佛光寺位置即是过去国军主碉堡的位置。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长溪山村碉堡遗址上建起的佛光寺,寺内仅存二根立柱石柱础是民国建筑遗存。这两根石础为石制,雕刻有云纹等饰纹。下图为长溪山顶部碉堡位置
长溪山碉堡建成之后,在抗日战争中日军进犯宿松时,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当时,国军第114师、第132师、第138师、第165师、第176师等五个师进驻宿松、太湖两县;第149师、第128师进驻宿松县陈汉乡山区;第131师、135师驻守二郎河至严恭山一带;其中就是小股部队驻守长溪山碉堡。下图为当年抗日国军与侵华日军照片对比图
(本篇完)
201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