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
五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遗憾的是,近年卒子再次到访此建筑群时,该建筑群已经部分倒塌,现如今仅能通过照片再去回忆这些建于数百年前的建筑群了。
据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赵氏宗谱》记载,太湖赵氏从宋末元初(大致一千二百七十年前后)由江西瓦屑坝迁到太湖已有七百余年。
这份清乾隆时期的《赵氏宗谱》记载可能有误,据了解,安庆大面积移民是元末明初时期,据今六百多年。这与历史基本吻合,但时代却相差一个元朝。
可以肯定的是,赵氏由江西瓦屑坝移民至太湖,始祖赵章甫安葬在太湖县牛镇镇龙湾村凤凰山。
据了解,迁太湖县凤凰山的始祖赵章甫之父赵彦高生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
南宋德祐年间,赵章甫夫妇,带着赵水渊、赵水源、赵水泗、赵水海四个儿子,从江西省一个小港历经千辛万苦,从江西瓦屑坝顺鄱阳湖入长江,再顺着皖河、再逆长河而上,到太湖牛镇的龙湾凤凰岭歇脚,
沿凤凰山东侧的龙湾河上游的西冲河,来到了白乐山南侧的西冲,定居下来。
六百余年前,牛镇的龙湾一带,以及西冲一带,完全是不毛之地,古树苍苍、深山老林,赵氏先祖在河滩里捡起巨石,一层又一层的垒起来。
西冲河两面是连绵群山,其下游地势稍稍平缓,西冲与龙湾河出口落差达百米之距,可是就是这百米的落差,人越向上流走,越是感觉山高林密。
据西冲组老人介绍,当年与赵氏始祖结伴迁徙的还有太湖聂氏族人,同时由龙湾河来西冲寻找落脚点,聂氏族人选择了一个河边平缓地带一块小小的地盘安定下来了,渐渐形成了家族。
据传说赵氏始祖不甘心这么小的地盘,一心继续向上游寻找,万万没想到越往上河床越陡,平缓的地带更小,眼看就要到白乐山脚了,只好在西冲落脚。
太湖赵氏,后来向望天乡、龙湾乡、赵河乡、城西乡有序搬迁,发展到现在太湖赵氏人口在万人以上,其中赵水渊支下(渊股)人口最多,赵水源支下(源股)清朝以来读书人最多,其中赵文楷为代表的四代翰林,当代佛教领袖赵朴初就是赵水源的后裔,更是赵氏始祖赵章甫的传人。
按照长房继承的规矩,渊股属长房,西冲地皮狭窄,赵氏到了第五代,有一个分家搬迁的过程,是怎么分家,是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尚未考证。
赵氏渊股继承了西冲祖居。每年赵氏做清明的时候,太湖赵氏渊源四海四大房头都要集体来到龙湾凤凰山祭拜始祖章甫公。
另据了解,赵河赵家是从龙湾西冲搬过来的,赵河的赵家有两大房头的人,有渊股和源股的人,这两股人都是首先从西冲赵氏的祖居地和由西冲到望天的源股祖居地搬迁来的,
源股人落脚在离西冲隔壁的聂家冲,渊股的人落脚在候六的洪门庄,也有少量的渊股人由西冲搬迁到了唐家畈,赵家河。
候六村的所有赵姓和赵河村、黄下村唐畈的部分赵姓都是由洪门庄分支出去的。西冲的老堂厅赵河的赵姓都有股份。
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西冲赵氏家族建筑群。从建筑形式看,应该是明朝开始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大都继承于宋朝的简易建筑形式,这一时期,建筑多采用了木构架艺术、技术,民间建筑逐渐定型;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木材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明朝,安庆地区的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清朝,民间家族建筑群,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清朝时期,家族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石雕、木雕、砖雕等方面的进步。这一时期,安庆地区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是明朝开始建筑,经过数百年时间完善,至清朝早中期间基本建成。整个建筑布局为以堂厅为中轴,两翼分开,基础完全是河滩里的巨形鹅卵石,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自己的文史特点。
西冲赵氏家族建筑群,是研究安庆文史不可缺少的环节,西冲村现在已经并入龙湾村,现为西冲组,这里却被是一个好地方。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