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6|回复: 0

[散文] 前往碛口古镇

[复制链接]

7169

主题

175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46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12-30 15: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往碛口古镇


                                                                           ----晋陕八日游第三天


                              二O二O年十月二十二日(星期四)


                                                     (一)


   昨晚住在宁武县东寨镇的离“汾河源头”公园不远的芦芽山国际酒店。

   早上,走出旅馆,太阳还没有升起来。这个旅馆四周,真的是超级让人眼睛舒服的浅山山景。旅馆背后的西方山岗,几乎是藤椅椅背上的圆弧的曲线,一二百米左右高,有如披着光滑狐狸皮浓烈的褐黄色的外套;东北方向,有三道锯齿状的山岗,仿佛是一座大地特别的雕塑作品放在那里;东方,有一条长长低浅的山岗,太阳正从那低山岗渐渐升起;东南方,是低低浅浅的远山山影……

    橘红色低扁舒展开的旅馆屋顶,在朝阳金色的光照中,显得特别的暖色柔和鲜艳,她与四周明净天幕背景上浅碟边式的浅山非常相配,十分和谐地衬出了天地之辽阔……

这里是空与实完美的结合一个独立的宇宙空间……旅馆前的圆弧形状的广场,甚至让我联想起了北京天坛公园的天坛和四周低墙,还有昨天我刚见到的“汾河源头”公园……

它们都一样地让我感到了天地的宁静和辽阔……

    太阳从东方浅蝶式山凹曲线中间升起,橘黄色的平展式旅馆两侧房间窗玻璃,反射着金色耀眼的光芒……

活着真好!你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感叹。此刻,你完全感觉不到世界末日的存在。此刻你全部的感受,就是生命的充实!


                                               (二)


   上午8:10,出发。前往临县碛口古镇。预计四小时行程,高德地图显示最短行程223公里,大致朝西南方向,抵达黄河边

   小朱导游又开始讲山西的历史了。古老的运城,有食盐,蚩尤黄帝大战。因为洪水,古人城市不断往上游搬。

    右边山岗,土上岗。仅有少许树。

   小朱说,黄河对岸陕西,山西属河东。明朝连老百姓做菜,都是一个庄子共用一把菜刀。传说有人因此发明了铁片做刀削面。

    又是一个峡谷。土色枯草上。小地块。贫穷的颜色。

    8:35,路边岩体出现裸红色砂岩夹层。有粉红色的一层不结实。

    小朱说,茶马古大道,是晋商开发出来。百姓当年无法确定自己是走西口,还走东口。传说是靠向上扔鞋子,由鞋尖所指的方向定。

    山西如此之荒的山,如此之多的荒山,我是第一次知道。

    8:46,山上有树多一点。路边杨树成排。

    小朱说,秦始皇统一文字,奴隶制变成郡县制。战与耕,军功制,六亩地。

    我不由感叹:中国的导游,已经成了中国历史文化最直接传播者。

    石层呈绿色。土岩石层裸层,令人浮想联翩。古人看到它们会联想到什么?

    烽火台。孤土台。又是一个两个长山岗,夹着两三里宽的田地。我再次疑惑,大地上为什么总是有这样长长的山谷?

    小朱说:霍去病,二十一岁去世。

    9:42,大巴上山谷左边山岗上的高速公路。可以看到山谷右边山岗中下部有动车高铁在。这是对大地的暴力,一路都是山坡被劈开白色坡面,特别的剌眼的不和谐。

    9:45,穿过山谷田地,向西。再向南。田地山谷,又落在公路的左边。公路右边是几十米到百米高的土山,不断见到垂直的山沟切断土山。

    这样的地貌,真的是第一次看到,像一长串超大的白馒头排成一行。

    山谷出现村庄,平房。

上午10:00,大巴车在休息站停下。

下车,阳光真足。天空均匀浅蓝灰色,打磨了一般平而均匀。马路对面,是长而低的土山岗。空气清新而凛冽,让人精神为之一爽。

   “活着正好!”这是我今天第二次发出这样的感叹。

    此刻还仍然可以站在大地上,感觉世界上的万物,这就是一种幸运。我们谁也不能知道明天自己的世界是怎么样,但是这一刻世界真的很美,你是真实的体验到了。

    我特别爱乘车做长途旅行,这是另一种风情。这次的山西和陕西行,是另一种的人生体验。

真的想永远地这样在地球上跑下去。


    接下来的路景,很像从安庆到黄山风景区之间长长的峡谷。

    10:30,不高的长山岗。这样长时间的在阳光灿烂之中,观看人间烟火和荒凉并存的景色,感觉十分奇特。

见过新疆的荒山荒地,北京八达岭冬天的荒山,它们都有某种相似,只是山西这里的荒山,不高,上面全部都是人气,是浸泡了几千年的人气。

相比之下,福建山上全是树。

    山边可见不少被废弃的窑窟。。

    10:55,土沟里有高粱小块地。

    10:59,到临县。

    我突然想起福建大金湖同样的土山,却是圆锥体,雨水冲刷,侧面垂直才能生存。这里土山完全不整齐,雨水将山坡冲成沟壑纵横。

大自然费了不少力气把新疆的土搬到了山西,又重新造型。破碎的地面,千沟万壑。

这次才真正体会。江浙地区山上树木葱茏,掩去了山的不平,福建红土山,总是山体圆润饱满。

    邓小平真是上帝送给中国人的一个使者,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机会。

11:30,大地上出现一批粮仓式的山体,圆粮仓的下方是紫红砂岩。它们围出大地剧场式的河道。

当年这里雨水一定较大。

有路上商标广告:碛口红。百度上说:“碛口红是鼎盛之际的碛口,是一派水上舟船穿梭,岸上商贾如云的景象。”“ 百年古镇碛口周边自古盛产红枣,自清乾隆年间起,碛口红枣随往来商贾流传各地。其枣味醇厚、口感极佳、百食不厌,是当年驼队人的干粮和抗疲劳的食品、良药。随传名为------碛口红。”

    这里感觉真的不一样。干净,土质少,红色沙坡墙。

    四五十米宽的沙河滩。河底有一点水,

    碛口镇的山,土少的是皮包骨头,

    11:51,一直沿左河岸前行。路边现代房子并不好看——现代中国人,完完全全缺乏现代美学休养,没折……但是,这房子毕竟是钢筋水泥房子,住的一样舒服……

    地质差异,最容易唤出来我们的生命意识。一个地方住久了,我们就麻木。

中午,到达碛口古镇边的一个新开张的二层农家旅馆,吃午饭。

这里装饰有色彩红艳喜庆氛围的天井式的小院。中午的阳光照进这天井里,散发着浓郁的北方乡士气氛!

真的很享受这种生命的许感觉。院前是是湫水河。一排柳树在岸边,阳光白炽。


                                                     (三)


12:57,先去“黄河画廊”。

沿河边前行。阳光足,天空开朗,浅色灰布蓝。小镇街道,二层楼房。

出了镇,墙一样绿化树,颇出意外。高家坪。

    又见浓血红的爬山虎在公路护墙上。这叶片红得太浓了。预计一小时的车程。

    又见到黄河了。两岸高一百米左右的山岗,黄河不到百米宽,平和浅滩式的流淌,泥浆色。

    右边有一个小河,不见水,只见泥浆河底。

    我坐在前排开车师傅右侧座位上。黄河边公路上走,这一路狂奔的感觉真的好。真的开阔开心。

我是第一次在黄河边的公路上随车狂飙。对岸不时的出现干土色的大金字塔山形。两岸在阳光中,泥浆平板式黄河河面,青白灰淡的天空低平。那天空,如大河上方天花板式地笼盖在一起两岸低长的土色山岗围墙上方,一点点也不违和。

1:28,我才注意路边有格桑花,一路相随。

    这对岸的条条沟切开山岗,再次让我想起来了埃及的大金塔。只是它们是人类金字塔无法相提并论。那埃及一二十个金字塔费了多少人力?这沿岸以古代人口,那怎么可能完成大自然的长城式的金字塔!

    岸上的长带式的大地沉积层,总是让我偶尔看到时心惊。

    大地自流自切出这样血脉式的河流!把生命带往他地!

    马路上一群羊,让师傅停车了一会儿。

黄河画廊。乘坐小艇,在阳光灿烂黄汤式黄河水中飘荡,观看垂直的黄色沙岩上“水蚀浮雕”。这些大自然制作的文字和画像,让我联想起古埃及法老墓中雕刻文字和人形。同样的沙雕岩,出自大自然之手。

“晋陕峡谷山西境内吕梁市临县碛口一曲峪一克虎段约20公里的黄河沿岸发育了国内罕见的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最初的发现者因其在黄河岸上酷似栩栩如生的浮雕,称其为‘水蚀浮雕’。据资料,该地貌景观是距今2.5亿年前以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的古老地层被黄河水流切割、侵蚀、溶蚀和其他多种地质外营力综合作用塑造而成,其成景年代约为距今1—2万年。黄河沿岸水蚀地貌景观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杰作,是由黄河在该段独特的地层岩性、大地构造和水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最主要的成因驱动力为黄河的流水侵蚀和岩石差异风化。典型的水蚀地貌主要分布于克虎杏林庄、曲峪开阳以及曲峪岩窑上三段,总长约l0公里,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穹隆式的,属顺层水平发育成景;另一类则为直立、栏杆式,属沿垂直节理发育成景。碛口水蚀浮雕以浮雕、镂雕为主,

兼有平面线刻与透雕、圆雕为辅,图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可谓集古今中外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的黄河水蚀浮雕画廊。奇特的水蚀浮雕景观,鬼斧神工,美轮美奂,是大自然恩赐于我们山西沿黄独具特色的地质旅游资源。”(张慧霞:“打造山西黄河水蚀浮雕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

    我觉得在这宽大而长的浆黄丝缎式的黄河上,迎着晶莹发白天空中白晃晃太阳,小艇带着我们悠晃着前行,真是人间无比美好的片段……

    2:39。离开。黄河水中的沙洲,如地板不规则条纹篏在水中央……太阳在对岸,从对岸到我所在岸边,水纹上的反光,如冰晶花式贴在黄色平坦河面上,直到近处一片亮闪闪的光斑。

    那是河面上无定形的画面……

    太阳到了马路正前方,左边的格桑花,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它比我在云南看的多了深红和深黄两色。

    我热爱大巴车狂奔时车前仪器仪表震颤的声音。

    黄河一号路。

    开车师傅一直唱歌。你为什么不激动?

看两岸秃山,让我想起祁连山。


                                                         (四)


    从黄河画廊返回碛口古镇,再沿湫水河上行一公里左右到西湾村。这是一个陈姓的家族从明末到民国三百年修建的靠山依水的家族院落。村内有两横五纵的七条小巷,据称有四十多处的院落。民居群落在约三十度斜坡上,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占地三万多平方米。

下午的阳光普照,石巷子阳光斜斜投影。有不多红枣树干枝上,还挂着一点点干红枣,印在青蓝的天空,很是静谧古意。

这是一个中老年人的世界,巷道补新还完整,院内是多少半残缺旧建筑,不多的中老年人,沉默的忙着自己的活,无视游客前来观望……

    这是一个逝去的世界形象……给我的感觉是,乡村的暖意和一个过去了的世界并存的时空错觉……若是在丽江古城,这里或许是人流为患的客栈……

    这里若是有游客住在这儿,这些旧庄园才能不破败下去啊……


    从西湾村出来,前往碛口镇二三公里的黄河边的李家山。大巴车沿岸边山道上行。路边种有格桑花和金黄色的菊花之类的小花混合花卉,干黄土的崖面散发着乡土气息。有路边标语:“山里长出的李家村”。

    大巴车在村最高处的停车场停下。傍晚的天空格外晴朗,这个李家山,是黄河岸边凹进的土坡上台阶式散布的立体环绕村庄,黄土色的废墟式七八层稀而不整齐的建筑。

据说这是吴冠中先生的三大发现之一,这真的让人觉得是广告用语。若是说张家界是吴先生先是用自己的名声推出的自然景观,这里景观真是如他所说的:“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

这真的是恰当的比喻。

走过南侧的村落,游人只能看村庄的外表,让我觉得这里像是发掘出的恐龙化石现场里一群己裂开的化石蛋壳。

这村道用砖头一样石片修斜道,表面只有一点突出阻挡防滑线条,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发呆黄土高原打扮的老汉,有些呆痴站在屋前台阶上,看着深深凹黄河方向。小朱导游悄悄的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大财主的孙子。这不禁让我感慨万千。

    这真的是一个空壳式的怀旧景区。有几个画家站在村里绘画。若当年的十九世纪末印象派大师们到这里,或许会画出黄土色涂鸦画面。

    这是另一个时空旧照。过去一代财主的如此不同依山建造的房屋,现在半倒塌房屋建筑!

    小朱导游说:我奶奶的亲妹妹,在“文革”中揭发我奶奶,竟然把自己家祖传有一大盆银元事情告发,让人搬走了。那个年代真的不可理喻。

   从这个李家山停车场眺望,深凹下去的黄河和对岸平缓土山崖,在下午阳光照耀下,倒是一副雄浑厚重的山水画面,带着乡土气息的不完美的辽阔……

下午4:20。这一段南北走向凹下百米宽五六百米深的黄河,在西方阳光里已经落入了阴影之中。不多的植被黄土高原,呈现苍凉而贫瘠的形象。

临近傍晚,这里是碛口登高远望观看黄河风景很好的观景点,而李家山村舍,被西方炽白阳光照出一片黄土干白色……


                                                        (五)


    下山。返回碛口古镇的旅行广场时,太阳接近落山的时分。这是金色的阳光,灿烂染色照在黑龙庙一组古墙古道的时刻。黄河从二三公里东西走向,向东北约一百二十度转弯两三公里。黑龙庙古墙垛口,在这个转角顶点的位置,让我们正好看到这五六百米宽的黄河弯道上落日的反光……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墙上一个窄长的观景房。它朝西的中国传统木格子的装饰窗,西方夕阳把它投影印在另一墙面上,金色明亮,温柔温磬感人……有穿过时空隧道般的梦幻和宁静,我想起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诗句……

这是“西窗残照,碛口古屋。”只是听不到古人欢声笑语……

这里古建筑,此刻是我感到时光流逝最强的梦幻屋……

    这里的黄河落日,平静,带来江南水乡风情的浪漫,因为不远处的湫水河边一排垂柳,而黄河水道上水面,也是白亮的反光镜般的平静。

    这是现代人类的旅游景点快餐特色的体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刻的远古幽思和大自然的辉煌……然后,又忙于就歺,休息。

天色渐渐暗下来。吃过晚饭,有些累,我没有到古镇老街走一次,不免有些遗憾。



吴砺

2020.12.30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