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24|回复: 0

[散文] 央视纪录片《科举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s》

[复制链接]

7162

主题

1749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456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1-8-18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纪录片《科举 ChineseImperial Examinations》



第一集 隋唐烟雨


科举考试,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似乎熟悉,但是其实又完全陌生。至少我是这样的。

几年前看到过这么专题记录片的广告,可是静不下心来看。

我这些年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零零碎碎的,从来没有什么领域是系统的学习或者钻研过。本质上,我就是屁股坐不住的人,只是不再苛求自己了,放任自己随心所欲的看书。

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真的是不过分。

明清时期,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之前,世禄制,世官制。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百里奚的故事,就是打破门第观念,起用人才。

汉武帝时期,招贤纳士。察举制。

魏,九品中正制。中央派人推荐。

科举制度创建有三种说法,基本可信的应是隋炀帝创建。

纪录片认为科举考试,为推动了大唐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维是科举考试状元,说明这考试真的考出了人才。



第二集  牧驭天下


看这样的纪录片,应该是属于补课。我看过老家桐城的文庙,在上海嘉定工作时,去过不少次嘉定的文庙。其他的文庙多是扫一扫一带而过。

这科举考试,似乎让天下所有人都有靠读书走升官发财路线,这在和平时期,真的是一条相对公平合理机制。

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思想核心观点,强调社会秩序井然。儒家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是积极入世,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宋代进士张咏发明“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科举考试,不惟门第财富是问,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一个基本“人权宣言”之一,即整个社会,人人都有当官发财致富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相对而言,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以前,由阶级成分决定是否有资格上大学读书的资格,反而是一种倒退。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几乎是面向全民。清朝是最宽松,仅仅是倡优皂吏及时子孙三代不许参加考试。

宋太祖出生卑微,这使科举考试倾向平民。到明朝时,一半进士来自平民。

科举考试,在宋代面临南方比北方考试录取人数多的困境——地区文化不平衡的困境。如今,对于中国高考巨大的基数,这易解决,同等人口比例即可。

中国科举考试一个最大的大漏洞,没有设置科学技术考试一栏。

朱元璋将科举分地域考试,殿试再统一考,这无疑是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朱元璋这个人,真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很残暴的冷血动物之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也是减少人类中能力超强的另类冲击人类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帝国通过读书吸纳人类天生聪明极少部分的人、极少数天生有领袖气质的人、再加上从小就被洗脑遵循现有体制机制的教育,的确是安定社会发展的一种稳定模式和机制。


第三集 学优则仕


“凿壁偷光”的故事,“囊荧夜读”的故事,“孙敬悬梁”的故事。“苏勤剌股”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科举考试之前的战国汉魏时期的故事。

读书,成为了中国二千年社会的集体向往,成为通向官场和功名的灯塔。

如今,中国读书和教育如此大众化,现代中国人做官的道路,反而没有了明晰的台阶方向。相反,西方国家想当官的道路,相对而言,倒是比较清晰可见。

“学而优则仕”之前的一句话,却被绝大部份人所不知:“仕而优则学”,即做官的人有闲的时候,则应该读读书,以提高自己的休养。

孔夫子知道“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他没有走向悲观,反而有一种积极的、清醒的、入世的理性精神。这是二千多年中国社会的精神核心:不要宗教信仰的来世的天堂,而要现实人世间的繁华富贵荣耀。

一千多年来,士人从政之风,一直长盛不衰。

韩愈认为,秦以前,臣可择君;秦以后,只有君择臣。则当臣的,总是会气短。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人的四大快事。

金榜题名时,这的确是人生之快事。唐代诗人孟郊的落选与及第之后的心情对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对比及第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唐朝科举考试,仅仅是获得当官的资格,宋代科举考试就是直接与当官相联。

白话诗僧王梵志:“任人做官职,人中第一好。行即食天厨,坐时请月料。得禄四季领,家口寻常饱。”

宋真宗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这三十年的美国硅谷创新企业,就是以这样子方式吸引人。

中国人的高考名校之争,其实也是争取最佳发财做官的机会有较大的概率。

《西厢记》,功名与美人之间的关系。西厢记中男主角最终还是要科举考试得功名,才能抱得美人归。而正在写作这文章的吴砺先生,在现代的八九十年代“科举考试”出国留学浪潮中,被抛下,自然就是成不了《西厢记》中的风流潇洒的男生……

科举考试,不重门第重科第,使整个社会读书重学蔚然成风。但是,也使明朝的士人拜在宦官魏忠贤的脚下。

科举制度,君以禄驱使臣为之效劳。“君窃国为家,榨取天下;臣为君驱使的同时,以权谋私,剥民以自肥,这种现象再所难免。”

“读书、应举、入仕;齐家、治国、平天下。”这1300年间曾经的中国之梦。

明朝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真的是理想中的古代中国人生活图像。


第四集 道高一尺


夹带,枪替,关节。

唐代的“枪替”,温庭筠是高手,一场考试替八个人做题。

防范科举考试作弊,是统治者的心病。却有人冒砍头危险,前往作案。

落第是人生四大失意之事之一。

科举落第之痛,也是伴随着中国历史一千三百年。

这种痛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高考恢复后的前十多年,大学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一代高考落榜者,再次尝试到了。

我十分幸运的在当年高考中进入名校,逃过了这一劫。然后,大学毕业后的研究生考试却是考了三次,我终于补上了反复考不中的失败的考试之痛和无力感。

只是我工作十年后,我碰到我的同学凌吉武先生及他所在的团队——这是我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一次发挥自己略有的一点点才能的机会。

我想说的是,若是我前面一帆风顺,我几乎不太可能再碰到、后来的这近三十年的对我最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命运对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很施恩惠的安排。

这是不是中学考上名牌大学的优势?在名牌大学中,你的同学中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概率大不少,只要他们顺手拉你一把,就把你带入了时代的最前沿浪潮中?

至少我,完全是靠自己的出类拔萃的同学凌吉武先生,把我带到了这个时代创新企业最前沿……到这个年龄段,你会对自己命运中曾经施于恩惠的朋友们,心存感激……我们自己毎个人都不过是命运大江大河之中的一根稻草……

考试总是一个双面刃。科举考试,给了社会万人过独木桥的机会,落桥者是大多数。

只是落桥者大部分人一生,仍然都怀揣梦想和希望,如同宗教信仰者,一生大部分时间相信他会进天堂一样。

我们无法说,那些梦想,不是一个渺小的读书的人生命里最好一部分……

这对中国整个社会,这科举考试,却是一千三百多中国人民在人间前方的一点点曙光,只要你拥有儿孙们……


第五集 穷途末路


1906年,清廷废除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

1863年,35岁容闳见曾国藩鼓吹派留学生留洋。直到七年后,曾国藩和李鸿章才联名要求派留学生出国。

这一集讲述了清王朝不得不改革科举考试的被动局面和过程。

日本打败沙俄以后,清朝的立宪救国,成为了主题。

190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中国科举史上首位状元刘伏伽,末位状元刘春霖。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20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任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傅仪逊位。

科举考试的1300多年间,产生文武状元778名。榜眼500名,探花350名。这其间的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都是产生于科举考试。


清王朝科举考试改革产生的新式学校的学生,最后推翻了自己。这是它绝对没有想过的。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最理想的方式,还是通过宪政不断改革,缓缓实现社会的进步目标——一个旧世界突然崩溃,就必然演变成了军阀长期混战,再导致乘虚而入的外敌入侵。最苦的就是老百姓,战乱时期百姓生命,如草芥被践踏。

只是这个世界,总是有心急的人,而中国世界太古老了,传统体制的既得利益集团,总是不愿意改变现状,最后在外部环境压力下,整个系统突然崩溃……

这让我想起来了邓小平先生启动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先生称得上一个伟大的智者,改革开放先从深圳小渔村开始,从点点滴滴开始,让全国各地的官员和老百姓,都有一个逐渐改变思维模式的时间和空间——上海市改革差不多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启动,差不多等了二十年后。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绝大多数的政治家都是没有这样的耐心,尤其邓小平一九七八年已经是七十四岁高龄,谁都愿意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看见成功啊!但是,邓小平改革,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等待的改革,一种智慧的成功。

对于前苏联崩溃后的俄罗斯改革,就是一个很失败的经济改革,太急了……


科举考试突然结束,使得当年中国青年人向上攀爬的天梯断了,使得一批有野心的青年,更愿意以当兵身份,去提升自己社会地位,从而使社会最终还是以战争方式平息,达到新稳态……

科举考试,无疑是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使整个社会中总有少部分人,有通过相对公平公正方法,获得社会地位和优越物质生活、以勤奋努力和天赋能力综合实力攀升的模式。

如今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的社会,物质财富已经大大提升,几乎到了饮食水平全民差别不大的时代;人们表现自己的才能的舞台,也已经成百成千的增加——政府部门当官,仅仅是这千百个舞台中的一个舞台而已了。

只是在亚洲地区,现代青少年“科举考试”,变成了争取进入“名牌”大学的考试——可以理解为争取较大一点概率,获得财富和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其他非名校毕业生,其实未来的机会,并不是少太多;即使没有上大学,仍然有很多领域,可以通过努力和才华,达到传统社会观念的“人中之龙凤”的地位……

中国式的现代高考,使无论贫富家庭的孩子,从小到大,不得不刻苦学习,这其实就是传统的科举制度的文化最大的遗产——这是另外一种公平!

仿科举的中国式日本式韩国式的现代高考,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从小就得十分辛苦的劳动!虽然是死读书,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是接受了人类文明的最基本的教育。读书,这是作为人区别动物的最佳表现!

现代的孩子有吃有穿,只是要读书用功——从小培养劳动能力,这本应是他们应该做的……过去绝大部份的孩子们,得放牛和到土地里干活,现在变成了读书……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中国式的高考,可以保证人类不随物质生活水平丰富,反而从小变成好逸恶劳的动物——这仍然是社会的正能量。虽然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创造力差一点,但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基数大了,总会有会创新的高人冒出来!况且西方国家创新人才足够多了,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发挥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最好学的精神,再新的技术也是立即学会了,这就不是问题——每个民族,都是有所长有所短,一个民族想要所有地方都是第一,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痴心妄想……


看完这部五集纪录片后,使我重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重新认识了中国现代的高考和中小学生升级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读书的时候吃点苦,是必须的,是可以接受的……

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童年欢乐和幸福。有吃有穿有书读,对青少年来说,就是一种基本的现代社会才能拥有的幸福……

我幻想起来了,孔夫子开第一家中国私家学校时的情景……现在天堂中的孔夫子,我想他一定会同意我上述观点的……


附:

【央视纪录片《科举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s》全5集 国语中字百度网盘 1080P高清纪录片-哔哩哔哩】https://urldefense.com/v3/__[url]https://b23.tv/tKA0Q5__;!!BEJPKrpf!sQ0xv00IV0XhaRdCJlVCrULm1Mcoqycag4nIdrKaM6xC-TgHDqpsp3NNqYyg$[/url][b23[.]tv]




吴砺

2021.8.17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