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4|回复: 0

[影音分享] 激光增益介质、激光谐振腔、泵浦源、激光与天才

[复制链接]

6722

主题

165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1-12-7 15: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激光增益介质、激光谐振腔、泵浦源、激光与天才



上周,我送“中国散文网”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年度散文选集《2021年度全国文学精品选》评选的一篇文章“第二次握手”,获得了入选。这个网站差不多是全国硕果仅存的每年三次散文诗歌作品选集征文会活动组织者,我每年都要投一次稿。并不是每次都能入选,只是十有八中的概率入选。

这次我选的文章内容,偏离了过去写景抒情的内容。能够入选,颇为满意。照例是将组织者送来的样稿拍照成照片,送到“光机农舍”的微信群里。

“飘逸居士”微信中说:@吴秀才👍💐,应该是《第三次握手》,我们青春期看的是《第二次握手》,现在再握手,应该是《第三次握手》。

我说:@飘逸居士,🤝😄,转眼之间,我们都太老了。

炽伟说:老了烧不酥了😁

飘逸居士说:秀才不老,嫦娥老了😄

我说:@飘逸居士,😄,九十年代在美国,我们公司一位同事的夫人,在我们旅游途中谈到她大学的时候,她学校的一位老教授眉飞色舞地谈起自己初恋的情人,他的夫人一个小老太太,在一旁笑眯眯的听着。这位同事的夫人说,她们这些女生,当时恨不得把那个小老头给掐死😄

飘逸居士说:秀才难老天亦老,教授有情是沧桑。

我又从桐城网站上截屏了我过去写的一篇文章,送到群里,并说,下一次我要把这篇文章送进中国散文网明年的选集活动中。

新力 84硕 说:@吴秀才,30多年前的事情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如果记性真的这么好,灵魂就没法获得安宁。

新力 84硕 说:@吴秀才,也有可能,你经常在大脑演绎这些故事,你现在记得细节己经被美化了,不是原来那样了。

 我说:@新力 84硕 你给秀才把脉问诊,两个病症都切得很准。第一,这些年,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时光之中,而其后的近三十年似乎像是没有存在过一样,即如飘逸居士所言,“秀才不老”;第二,如过去我们研究所十二号里的“神光”激光器里面的小孔空间滤波装置,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和空间过滤后,只有记忆中完美的TE00膜过滤下来了,其它高阶模式,全面被时光耗损干净了😄

我说:@新力 84硕 我们若说自己是“天才”,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不知羞耻的傲慢和不懂事。但是,我现在觉得,其实人类在艺术和文学上的能力,就是一种天赋的能力。只是有大有小的问题。是大“天才”,还是小小的“天才”问题。

我是有一种油画作品般的、摄影照片般的图像文字表达能力和长期记忆力。但是,我却是绝对无一丁点的创造人物图像的想象力——无论我看了多少书和做了多少努力,依然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写小说和戏剧表演节目的才华和能力。或者说,我天生就是没有写小说的天赋,这就反过来证明:我写散文的文字能力,一定是有这个“天材”,或“天赋”……

只是,就我而言,散文写作的能力形成,真的是二三十年长期的坚韧不拔的努力,才形成的。没有这种努力,那一点点文字上的天赋,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我是这样论证的:我有一篇文章,足足前后写了二十多年,那种感觉就是在那里,有二十多年。但是,你就是表达不好,直到有一天,突然一挥而就,终于言能达意了。

我说:@新力 84硕,现在,我理解的“天才”人物,他们必须有一种性格上的天生的固执,一种天然的傻气,九条牛拉不回来的固执。

原因就是很简单,就是类似于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腔内的光,方向单一,集中在两个相互平行反射镜之间来回奔波,最终使“天材”产生的光,可以打到月球表面,可以切钢板。这是精力集中所致。

综合而言,产生激光,首先必须要有“天材”,即能够产生激光的激光增益材料——世界上的材料千千万万,但是能够产生激光的原材料,就是那么稀罕,那个稀少,如人间的艺术天才一样的稀少;其次,要有产生无限单一光的方向的腔镜,将所有的人类个体的每个人相差不多的精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再其次,必须有激光泵浦源,即刺激“天材”的特别的、大多是爆炸性的外部能量,注入“天材”内部——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有可能产生激光和激光特别的效果……

只是,人类的“天材”变成“天才”的泵浦和激发源,可能一半以上,是来自他们个人不幸的人生的高温高压的经历……


各位读者大人不难看出,吴秀才这次与朋友们在微信群说到最后,是离题了,尽管是有感而发……

好在“光机农舍”这群多达百人的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是我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所的青春时代结识的,他们对吴秀才的宽容度,比我大学少年时代的大学同学群里的宽容度,至少高出二三个数量级……



吴砺

2021.12.6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