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24日,八路军王近山部在山西省洪洞县韩略村歼灭一支“日军战地观战团”,事实上早在1938年9月1日,新四军四支队就在安徽省桐城县的范家岗伏击战中歼灭一支意大利人组成的“意大利军官团”。
1938年8月上旬,新四军四支队在舒城西港冲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四支队八团开赴寿县、合肥、全椒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七团在安合、六合公路全线出击,破坏敌人运输线,一营负责出击舒(城)合(肥)公路和六(安)合(肥)公路段公路;二营出击舒(城)桐(城)段公路;三营负责出击桐(城)安(庆)段公路。
七团三营奉命在桐安公路龙河杨西桥至新安渡这段长10公里的公路两侧活动,相机伏击日军运输车队。经过侦察,三营决定在范家岗一带伏击日军运输车队,范家岗东邻龙河,南界新安渡,西接挂车河,为浅丘陵地,安合公路南北穿过,公路两侧,山丘起伏,林木繁茂,便于伏击。
范家岗战斗要图
' w+ t, q7 N$ R" N8 g$ {, y% o8月30日,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从两个连队中抽调人员组成两个精锐排,每排配备两个便衣班和两挺轻机枪。当夜,两个精锐排经挂车河,到达范家岗在公路西侧一带山坡上的小树林中隐蔽。
9月1日上午9点10分左右,由桐城南开范家岗汽车3辆进入七团三营伏击地,头两辆汽车驶入三营伏击圈时,被战士用集束手榴弹炸毁,车上日军仓惶利用公路东侧水沟进行顽抗,除2名日军逃回杨西桥外,其余被歼灭,第3辆日军汽车在听到前面手榴弹爆炸声和密集枪声后,慌忙掉头逃窜,三营部队随即打扫战场,迅速撤出战斗。
此次战果,据《范家岗战斗详报》记载:“敌人伤亡十四名,我无伤亡,消耗子弹五百余发,手榴弹二十余颗,缴获步枪(三八式)十支,刺刀十把,钢盔十三顶,七九子弹一千发,六五子弹五千发,汽油二十余箱,食品罐头三箱,油布篷十余张,防毒面具十几套,文件药品各一担,军旗五幅。”
新四军缴获日军的家信和日记也记载了这次伏击战,九月十二日秋叶末送给小池幸次郎的信:“八月三十日被遣派作输送或讨伐败残兵到桐城去,接连几天都在生死线活动。不知多少次了,到现在还活着简直不可思议的!九月一日,被袭击车一辆,三名战死,一名重伤,一名失踪。”日军某氏的日记记载:“(九月一日晴)大约十一时,由桐城约五公里前,有败退的残兵的袭击,某部队的车辆被烧毁,战死和负伤者颇多,本中队收容了负伤者前进。”
. K) \: k$ G" g: W" M1 _
9月3日,叶挺、项英发给蒋介石的电文
0 x6 k% a) Q# B. `
9月3日,叶挺、项英发给蒋介石的电文中记载:“职部高司令……该支队第七团一部,于东日(一日)在桐潜公路间之范家岗,伏击敌由桐城南开之汽车三辆。该处有敌步骑兵百余掩护,当截获敌先头汽车第一辆,毙敌十余人(内有五人为白种人不明国籍),缴获步枪八支,军用品一批,文件数十件。余车及残敌经抗拒后,背开逃窜。又一部袭击范家岗附近之杨桥,并将桥全部焚毁,敌甚恐慌。”
5日,叶挺、项英发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电报同样记载:“高支队第七团一部东日(一日)伏击由桐城南开汽车三辆……毙敌十多内有五人为白种人不明国籍,缴获步枪八支军用品一批文件数十件……又一部袭击杨桥并将桥完全焚毁。”
9月5日,项英、叶挺关于新四军四支队在桐城南伏击日军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电报
; w0 y7 {/ r6 ^- L5 B& H
9月6日,钱之光转发给军令部的电文
2 M8 A( g; I' {% i
文中“白种人”是什么人?叶挺和项英没有说明。6日,新四军驻汉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发给军令部第一厅的电报中揭晓了答案,电报记载:“接叶军长项副军长鱼电,我新四军在叶项指挥下,四支队一部,一日在桐城潜山公路之范家岗附近,伏击敌南开汽车数辆。当经两路猛烈突击,除先头车辆狼狈兔脱毙伤不计外,当场击毁敌车一辆 ,内有敌官兵十余人,并有形似意大利人者三人。”
从电报中得知,鱼(六)日叶项二人将击毙白种人的战报发至新四军驻汉办事处处长钱之光,这次确认是击毙了形式意大利人者三人,钱之光后又将电报内容转到《新华日报》(钱之光曾担任过《新华日报》经理)。
& o; r" y6 T0 E) O
9月7日,《新华日报》登载范家岗伏击战
6 k9 [3 s) g% z; t9 g1 X7 z# d9月7日《新华日报》登载:“我新四军在叶项指挥下,四支队一部,一日在桐城潜山公路之范家岗附近,伏击敌南开汽车数辆。当经两路猛烈突击,除先头车辆狼狈兔脱毙伤不计外,当场击毁敌车一辆,内有敌官兵十余人,并有形似口口口人者三人,获长短枪八支,子弹四箱,文件数十件,其余军用品甚多。”
“口口口人”,《新华日报》中并未注明是何种人,笔者推测《新华日报》知道是意大利人,出于国际影响等方面考虑,并未直接公布。
笔者又在六安党史一卷中找到记载:“9月1日,七团三营在安合公路范家岗伏击日军汽车队,堵截敌车一辆,全歼车内敌官佐11人(其中3名意大利人)。”《舒城革命史》记载:“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在1938年8月20至9月17日,共毙伤敌162名,其中意大利人3名。”至此可以肯定新四军击毙的白种人就是意大利人。
日军中为什么会出现意大利人呢?笔者开始推测意大利人是桐城的天主教传教士,抗战全面爆发后,安徽各地的传教士纷纷撤离,意大利和日本是盟国,桐城的传教士也有可能搭乘日军战车。但查阅《桐城县志》里记载:“民国24年(1935年)法国神甫离开桐城,桐城的天主教传教活动由西班牙神甫劳逸生、戈森卫和都光中(音)主持。”整个安庆地区的外籍天主教士也大多是西班牙籍和德国籍。
笔者在《新四军抗战实录》中发现:“9月1日,第七团三营在桐城公路上的范家岗伏击日军,击毙日军25名(内有日军官11人)及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派来的观察军官3名。”马德俊《我们在大别山上》记载:“这一仗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打的是日军军官战地观光团,日军中下级军官前往江北,考察前几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领略日军战绩。其中还有它的盟友意大利三名军官。”
曹恩民《新四军二师(淮南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中记载:“当年八九月间,在合肥至安庆的公路线上,连续截击日军军用兵车队二十余次,共打死日军1100余人。内有大佐联队长1名。还击毙了意大利观光团三人。”至此,中文资料可以证实新四军四支队在范家岗伏击战中击毙三名意大利军官组成的“意大利军官团”。
二战前夕,“投机商人”意大利和中日双方都有广泛的军事合作,中方曾多次派遣海军员生前往意大利学习潜艇指挥和枪炮、水鱼雷等专业,同时向意方购买空军战机及武器弹药,包括著名的“意大利炮”。意大利则与日本、德国相继签订了“钢铁同盟”和“反共产协定”等一系列条约,成立轴心国集团。意大利在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后,派遣军官前往中国学习日军作战经验,准备进攻地中海、北非、东非等国,但没想到“军官团”会在桐城被新四军歼灭。
范家岗伏击战为新四军抗战史写下辉煌篇章,新四军四支队不仅对日首战,首俘日军,又歼灭“意大利军官团”,新四军四支队的抗战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