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5|回复: 0

[影音分享] 【夹住成功!星舰超重助推器回收成功!-哔哩哔哩】

[复制链接]

7205

主题

175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53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4-10-13 2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夹住成功!星舰超重助推器回收成功!-哔哩哔哩】


这真的是人类航天史上载入史册的一个节点。

我在2016年桐城网写的文章里,我提岀来的方案与马斯克的方案非常接近,下面我重新引用2016年在桐城网写的原文:









                                                             外行谈SpaceX火箭海上回收

                                                                            (一)

昨天又看到了网上说SpaceX火箭海上回收第四次失败。几周前SpaceX火箭在陆地上获得了第一次成功的回收。全世界似乎都为之兴奋。埃隆·马斯克这十多年挣足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他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个人神话,也在为美国继续制造神化。很难想象世界上还会有第二个地方让一个梦想家玩出这样大手笔烧钱烧到天上去的如此过瘾的游戏。
看到SpaceX这次海上回收火箭失败,昨天晚上我突然涌上一个念头:我能不能想出一个比马斯克公司更好的海上回收火箭的方法?   
尽管我的航空知识等于零,但对一个真正伟大的发明家是没有国界也没有科学界限的。他的目光如炬,他会迅速地洞穿一个事物上存在的问题本质,运用人类和自然界中已有的手段和方法,用最简洁的方法处理他从未谋过面的事。
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什么事都会与他有关,只要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同时他也是世界上脸皮最厚的人,他并不会因为他目前的无知而不敢吱声,因为他知道万事在最高境界上是互通的。无知是他的资本,因为他的思想没有任何束缚,他可以比内行有广阔得多的飞行空间。
我肯定不是上述的伟大的发明家,因为我从来没有行动,只有幻想。但这不妨碍我把自己无知的想法没有羞愧地写出来,我唯一拥有的是在知识上的厚脸皮。
我观看了这次SpaceX火箭回收到船上的网络上的公开影像,觉得马斯克这个团队像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用强大的蛮力推翻萨达姆政权一样,对自己技术上的力量过于自信了。试图将那么巨大的喷火的烟囱硬生生的降落在一个晃动的平台上,这对外部环境和技术要求苛刻到难以控制的状态! 看着那像小操场大的平台上硬生生的竖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大柱子,你会觉得这是太明显的愚蠢!它总会有成功之时,但这种成功太没有保证了。
我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能从大自然中借用什么已有的技术:     
1.降落伞救生气床不行,一是因为火箭不能落水;二是火箭是喷火的大家伙,气床吃不消它的高温。
2.嘣床网,只是让火箭倒在网中不是好办法,除非这个网足够柔软有弹性足够的高,而且还要耐高温,同时火箭下方支架上要有圆形保护套防止网绳接触到火箭发动机喷嘴。
3.仿变色龙的舌头,从三个高塔上发射弹性网绳同时击中火箭头部三个方向伸展出来的用于吊悬的固定爪,这样三根弹性绳将火箭吊在半空中,再放回地面或海上平台上。这三个高塔可以是陆地上架起的,亦可以是来自海上三艘独立的船;当然方法二中回收网亦可是用三艘船拉着网的三只角形成的。
4.能否借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尾部抓勾抓紧阻拦钢绳的方法?但火箭是从天而降的······  
今天早上我的灵感来了。若在一级火箭的上端安装伞骨架可撑开的末端带有爪子的吊臂(像SpaceX火箭现在已有的下方支撑架一样,但开口是向上的,倒伞骨状),若我们让火箭下降到比火箭直径大但又比火箭伸展开后的上吊臂爪直径小的钢绳构成网络陣列中的一个网孔中,我们同时在火箭下方支撑架末端安装圆环以保证下方支撑架不会因为偏离网眼而先被挂住并保护发动机喷嘴。这样我们可以将下降的火箭悬空地吊挂在有一定弹性的钢绳网络上,火箭下方不着地或平台地板面。这样就永远不会出现火箭因为平台在海上的晃动倒地的状况,那就保证海上火箭只有可以受控落在网络上方时有近100%的回收率,而且这样的网络可以用三艘或四艘海船拉住网络的三个角或四个角,形成直径数百米巨网以捕获受控下降的火箭。我们在陆地上可以建立更大更高的网络以悬挂回收的火箭。
一个外行只用了几个小时就解决了人类这近百年来火箭回收的难题,我不由得嘲笑我自己起来了。马斯克的团队已多次证明了火箭安全返回地面数米数十米指定地点的可行性,他们如今做了我的这样伟大设计的电灯泡了,我替他们完成了到达珠峰峰顶的最后一百米行程,我继续开着自己的玩笑。
下午我开始写这篇散文,不知不觉中我又找到上述方案的一个小型化的模型:在马斯克的海上平台上安装两个垂直方向如集装箱码头上的平移吊车一样结构的各两根可以移动的钢索,当火箭落到平台上方时,两对相互垂直的钢索向火箭两侧高速靠拢,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前到达火箭两对吊钩可以达到的区域,火箭熄火后轻轻地落实到钢索上。
这次幻想之旅到此结束。现在就要看我们七九二的乐观同学有无厚脸皮和胆识将她的一个厚颜无耻的同学的外行想法送达马斯克SpaceX公司中天才们的邮箱中,让他们见识一下来自中国的农民的一个奇幻的念头。                                                                                                                                                                                                                                                                                                                                                                                                                        吴砺                                                                                                                                                                                                                                                                                                                                       2016120

                                                (二)

今天在网上查了一下SpaceX要回收的火箭的长度约四十一米,世界上最高的轮船高度约七十一米。要在海上搭一个支架悬挂四十一米的火箭看来难度也不小,因为悬线会下坠一定长度。
1.今天我想到的一种方案是仍然釆用SpaceX硬着陆方案,但它的海上平台四周有一圈像拳击台上四边形钢丝防护绳,假如我们在火箭三十米高处装有近三十米长四根辅助固定臂,它们在火箭垂直降落近地面时展开并形成垂直于箭身的四根手臂,展开的直径约六十米,这些手臂上布满了卡孔,钢绳从下方可压进卡孔并自动被锁在其中一个卡孔中,如我们背包背带连接卡扣。我们可以设置平台上四周钢绳略高于落地时四根固定臂的高度一两米,则火箭落到海上平台时四臂会轻压在四周钢绳并被卡进卡孔中,这些他们在火箭立在平台上时会像四只手抓住钢绳,只要这些钢绳紧绷程度合适,则有可能使平台的晃动时,不会跌倒爆炸。即使像前天火箭一只支撑脚断了仍然会被钢绳四周轻拉住并保持在站立状态。即用四两力拨千斤。这个方案难度也许在这四臂张开时会不会带来火箭姿势的变化。但这似乎是接近实战的一种设想。
     2.另一种是在火箭十米高与顶端四十米高处安装四根长三十米长臂,当火箭快接触地面或平台时,火箭顶端连接长臂的爆炸螺栓推开长臂向下快速转动击打平台四周钢缆护栏,长臂上卡扣与钢缆扣紧连接。
     3.或者在三十米长臂顶端装有带倒刺的锚爪,不用钢缆而是在地面上布满如魔术贴般的金属网板,倒落在金属网板的四锚爪刺入金属网板并被固定。
     似乎后两种方案更接近实战,对火箭飞行降落几乎没有影响,尤其最后一种方案对SpaceX现有方案变动最小,成本最低。
     4.还有一种方案在SpaceX四个支架底部装几组同心钢圈,火箭落在平台瞬间,启动平台下方巨大的电磁吸盘产生巨大的磁力吸牢四个支架底部装几组同心钢圈。这也是一种对SpaceX现有方案变动最小,成本最低的方案。
                                                                                                                                                                                                                                                                                  吴砺
                                                                                                                                                                                                                                                                                                         2016121


附:
【夹住成功!星舰超重助推器回收成功!-哔哩哔哩】 https://b23.tv/cBVeIjW

吴砺
2024.10.13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