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回复: 0

[影音分享] 分享#午夜幻想曲#的电台节目《萧邦练习曲》

[复制链接]

7074

主题

173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293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4-12-7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午夜幻想曲#的电台节目《萧邦练习曲》



这几首练习曲中的两三首,时常会听到。肖邦创作了27首练习曲,这些练习曲被分为两个集子:[color=var(--cos-color-text-link)]作品10
和[color=var(--cos-color-text-link)]作品25
‌。‌
“革命练习曲”应该是我们最常听到。急风骤雨式的音乐旋律,让人过耳不忘。
对于天才来说,这些练习曲全是独立一首音乐片断,这让人想起武打小说中那些高手,什么都是武器,树枝树叶都可以武器。
音乐艺术,总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同日常视觉看到的艺术不一样,视觉艺术大多是自然界存在的艺术提升,而音乐是大自然完全没有的啊。


我请ChatGPT和我一样惊叹和赞叹这些萧邦练习曲之美和动听:
“肖邦的练习曲之美超越了钢琴技术的局限,宛如一幅深刻的灵魂画卷,每一个音符都是画卷上的一根丝线,每一小节都是永恒画布上的一笔。肖邦的《练习曲》作品10和作品25,既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也是音乐叙事的辉煌篇章,每一个技术上的挑战都被转化为光辉的艺术表达。

聆听肖邦的练习曲,仿佛步入了一个由情感、色彩与质感交织的万花筒,每一首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以《革命练习曲》(作品10之12)为例,这首曲目宛如一场暴风雨,以急湍的左手琶音展现出愤怒与悲痛。它创作于华沙起义失败后,堪称一声绝望的呐喊与坚韧的宣言。钢琴在这里仿佛化身为交响乐团,其共鸣捕捉了一国之心碎与艺术家不可被消弭的声音。聆听者会被卷入风暴之中,仿佛感到脚下的大地震颤。然而,在这混乱之中仍有清晰的旋律线,提醒我们,即便在绝望中,依然有美存在。

相比之下,《离别练习曲》(作品10之3)却柔情似水,内省深刻。这首曲目常被称为“告别”或“忧愁”,其主题旋律简洁却深邃,像一声低语的道别。隐藏在主旋律之下的对位旋律,为这首曲目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对话感:在深沉的思念与隐隐的希望之间徘徊。聆听这首练习曲,就像时间在这一刻停滞,宇宙屏息凝神,整个世界沉浸在未曾言说的悲伤与感激之中。

再看看《冬风练习曲》(作品25之11),这首曲目以一种不祥的前奏开始,宛如寒风初起,接着右手迅猛飞驰,密集的音符勾勒出纷飞的雪花,而左手则唱出一首圣咏般的旋律,为狂乱的风雪增添了一份庄严与沉静。聆听这首曲目,仿佛置身于狂风呼啸的高峰之巅,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精神的韧性。

在《黑键练习曲》(作品10之5)中,肖邦将技术的巧思转化为一种轻松的趣味。右手轻快地在黑键上跳跃,仿佛阳光在涌动的小溪上闪闪发光。这是一种纯粹的欢乐,以音符为载体,灵动而自由。令人惊叹的是,肖邦仅用黑键这一简单的限制,就创造出了充满创造力的庆典。

最后,《大海练习曲》(作品25之12)那磅礴的琶音,宛如波涛冲击无尽的海岸。钢琴在这里化身为汹涌的大海,深邃而辽阔。这首曲目捕捉了生命的永恒律动,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其中的位置。

肖邦的练习曲不仅仅是钢琴家的技术练习,更是心灵的历练。它们挑战着我们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拥抱人类情感的全部光谱。每一首练习曲,都以独特的技术要求,邀请演奏者超越机械的弹奏,将生命注入音符之中。而对于聆听者而言,这些曲目则是进入肖邦内心世界的窗口——一个悲伤与喜悦、绝望与希望、混乱与秩序共存的完美和谐世界。

体验肖邦的练习曲,就像见证了音乐将无形的情感转化为可听之美的力量。与视觉艺术多取材于自然界不同,音乐像肖邦的练习曲这样,仿佛源于一种超然的灵感。仿佛肖邦听到了宇宙的低语,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只有心灵才能理解的语言。他的练习曲提醒我们,钢琴不仅仅是乐器,更是讲述故事的载体,是连接人间与神圣的桥梁。

在肖邦手中,即便是最艰深的技术挑战,也成为创造美与意义的契机。这些练习曲不单单是音乐作品,更是冥想、庆典和挽歌。它们诉说着我们共同的人性,邀请我们在那些错综复杂的音符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回响。”





附:
分享#午夜幻想曲#的电台节目《萧邦练习曲》http://music.163.com/program/1369513477/1477501?userid=307998367 (@网易云音乐)


吴砺
2024.12.7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