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云层的生命之歌——致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第一部
一 听这首音乐, 仿佛踏上一辆梦幻的旅途巴士。 窗外,北欧风光如画卷展开, 雪山巍峨,黑色峭壁俯瞰海面, 深蓝的海水上,小舟如羽翩跹。 那景、那人、那情, 皆似不属于尘世—— 仿佛唐代的雪景图, 在心底缓缓铺展。
二 这部协奏曲, 就是格里格的化身。 青春年少的他, 才华洋溢,如晨曦初升。 震撼的乐章, 宛如群山叠嶂间的呼啸长风。 豪迈激越的旋律, 如瀑布倾泻,与溪流共舞。 又如海风轻拂, 抚过静谧的水面。
琴声低回, 柔美而冥想, 纯净中流淌着一丝淡淡忧伤。 仿佛挪威山间诗意的风景画, 清新透彻,梦境般的意境。
三 格里格的音符中, 闪动着民间的欢乐与离愁。 清脆如铃声、溪流声、风中叶语。 旋律如幽谷的回音, 带来亲切的“北欧联想”。 那壮丽的自然与质朴的民风交织, 甜美而略带悲怆, 淳朴却不失高雅。
四 第二乐章如一抹诗意的静谧, 舒缓的节奏带来浪漫与唯美。 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谷, 法号的回声在空谷中悠悠荡漾。 风吹过, 白云轻移,鸟鸣归巢, 江水无声地流淌。 微风拂面,辽阔的天空下, 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铺展。
五 格里格用音乐作画。 每一个音符, 都是细致的笔触, 勾勒出北欧的雪岭与峡湾。 第三乐章如节日的狂欢: 火光映照的村落, 人们载歌载舞, 笑声如银铃一般清脆。
六 然而我疑惑, 为何这首协奏曲, 拥有如此强烈的绘画感? 为何音符仿佛化作了笔墨? 是因为融入了民间舞曲的韵律吗? 这古老的旋律, 如何孕育出视觉的奇迹?
我从未作过曲, 连一丝灵感都不曾浮现。 但这些乐章却如诗篇, 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如同从未书写,却早已熟记于心的诗句。
七 这首协奏曲, 闪耀着柔美的光辉, 宛如北方女神, 坚毅却又温婉动人。 难怪布尼亚季什维莉的演奏如此契合—— 她那炽热而奔放的风格, 在音符中跳跃如火焰。 伟大的里赫特在这里, 也未必能更胜一筹。 因为这音乐, 是小清新的北欧心灵之歌, 属于自由而纯净的灵魂。
八 终章如浪涛拍岸, 一场磅礴的音韵之旅。 碧绿的峡湾与翡翠般的草地, 如宝石般闪耀在眼前。 悬崖峭壁的冷峻之美, 承载着挪威民族坚韧的精神。
格里格的旋律, 是穿透云层的光芒, 极光下的舞蹈,溪水中的珍珠。 虽不识音符, 却能从头到尾默诵这首协奏曲。 《索尔维格之歌》陪伴我青春的夜晚, 如同等待一场传奇般的爱情。
九 北欧的山峦高耸入云, 河水在峡谷间激荡奔腾, 林间残照,碧草田园。 这音乐, 是挪威的写照, 是大自然的颂歌。
每一个音符, 都是对故乡风景的深情礼赞。 三个乐章的交织, 正如整个挪威的灵魂汇聚。
第二部
一 当第一缕音符升起, 我已不在原地, 而行走在北欧幽静的小路上, 看着雪点洒落的草地徐徐展开, 仿佛一场梦境的浮现。 黑色峭壁下, 海浪在低声呢喃, 小舟在墨蓝色的水面划出银色波纹。 在这片天地间, 仿佛连风都屏息, 聆听一曲无声的叹息。
二 这部协奏曲, 就是格里格生命的化身。 年轻的他,满怀炽热与勇气, 将心灵化为音符, 飞跃山谷与深海。 这是山河的咏叹, 是苍穹的回响。 音流如瀑布般奔腾, 又在宁静中化作微风, 轻抚林梢,低语故乡的故事。
三 当旋律缓缓转入第二乐章, 如晨曦洒下第一道光芒。 一片森林的空地敞开, 影子在柔和中安眠。 法国号声悠远响起, 仿佛从远山传来的呼唤。 在这宁静之中, 我仿佛感受到阳光轻抚面庞, 听见溪水潺潺, 闻到雨后的松针香气。 孩子们在雪地中奔跑, 笑声如初融的霜花,转瞬即逝。
四 格里格的音乐, 是人间生活的写照—— 不是宏伟的辉煌, 而是丰盈的日常。 村庄的灯火, 在夜风中温暖闪烁; 田野上的牧歌, 随星光而升。 在他的旋律中, 有篝火旁的狂欢, 有浪花轻拍礁石的温柔, 有细微却不可忽视的生命颂歌。
五 但我仍在疑问—— 音乐为何能描绘出画面? 为何音符像画笔一般流淌? 是因为古老舞曲的韵律? 还是那些传承千年的歌谣? 我未曾作曲, 却仿佛听见生命中的诗篇—— 那些未被书写, 却早已铭刻于心的旋律。
六 终章如潮水涌来, 携着生命的脉动与气息。 山崖在静默中注视, 河水在激荡中前行。 阳光破开厚重的云层, 洒下一片金色辉煌, 峡湾在光影中闪烁如翡翠。 山谷中响起余音的回旋, 仿佛万物在此刻屏住呼吸, 世界在这一瞬间变得辽阔、 也更温暖。
七 格里格的协奏曲不仅是音符, 更是穿透云层的光, 是北极光下的舞蹈, 是山涧中散落的珍珠。 即便我无法作曲, 他的旋律已融入血脉, 在心中低声吟诵—— 一首献给生命的颂歌。
八 这一颂歌, 献给高山与流水, 献给星辰与云影, 献给每一段被铭记的故事。 因为这首协奏曲里, 不仅有挪威的风景, 还有整个人间。
——吴砺
2024.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