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ean

[推荐]长篇历史小说——父子宰相(转自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17

回帖

12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7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0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京之后,张廷玉便为棚民之事上了一份奏折。雍正准奏。户部立即将张大人的奏折和皇上的朱批谕旨发往江浙,江浙地方焉敢怠慢,立刻着手调查棚民情况,造册上报,各各拿出具体意见,编棚入户。张廷玉所亲往的全南县被升格为虔南厅,下辖三县,赣州棚民统统被编入三县册中。
林家棚被改为林家庄,棚民们高兴得拆棚建房,却不知这一切原来都赖春天里来此购茶的客商张爷。

雍正七年,当朝廷再次接到噶尔丹策零掠杀边境牧民奏报,觉得时机成熟,出兵征剿准噶尔部,以铲除西北之患。
早朝之后,回到乾清宫西暖阁,雍正赐坐罢,对廷玉道:“衡臣,西北两路战事一开,必战报交驰,耽误不得。朕思内阁办事拖拉,如何想个办法,使战事与政务分开才好。”
“皇上,不若专设一‘军机处’,专门办理西北两路军务。凡西北战报不必经内阁转本,直接由军机处接本。军机处专理军务,派专人日夜值守,随到随报皇上。有重要战报,连夜进宫禀报,庶几可无延误之忧。”
“和朕想到一块了。内阁远离内宫,面临街市,人多眼杂,原不利军机密务。朕要将军机处设在内宫边上,这样朕就可随时垂询军务,战报也可片刻转到朕的手中。”
“皇上要选尽忠守职的大臣值守军机处,还要制定一整套铁规制度,方可保不误军机。”
“就你和怡亲王、蒋大人充任军机大臣,其他入值之人从各部和内阁中挑出精干人员,充为军机章京,朕要亲自考核录用。具体规制就由你来拟定。”
“臣领旨。”
“爱卿,又要偏劳你了。你的澄怀园离宫中太远,恐有要紧战事朕召见起你来有所不便,明日让内务府在附近给你再添一座宅子。这样,朕住圆明园时你就住澄怀园,朕住宫中你也就住在宫外。”
“谢皇上赏赐。”

第二日,隆宗门外的一排平房挂上了“军机处”的招牌,那是军机大臣的值房,对面一排平房是军机章京的值房。
军机处的门外立上了一块铁制竖牌,上书“文武百官到此止步”。军机处迎门大厅里挂着一溜规章制度,规定了入值人员的职守细则。由于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都在本部另有职务,在军机处只是当差,而没有其他品级,所以特别强调军机重地,任何人不得在此处理本部事务,并严禁各部到此寻找本部官员。
同时,西安门外的一座大宅也成了张廷玉的另一座府第。造办处在打造“文武百官到此至步”的铁牌同时,还奉旨铸造了一枚虎钮铜印,印钮为一只卧虎,印堂上方横镌“御赐”二字,其下竖刻“调梅良弼”。就在张廷玉刚刚搬入新居之时,乾清宫侍卫大臣常明捧着这枚大印和一块御书大匾走了进来,匾上横书“调梅良弼”四个大字,竖写“御赐”二字。
常明道:“皇上因张大人迁入新居,特赐此匾,同时赐铜印一枚。”
张廷玉穷尽诗书,当然知道“调梅”即是宰相之意,“良弼”则是嘉奖自己为相称职,是优辅之臣。雍正帝这样加恩,自己能不粉身以报。
当下跪接罢匾印,便进宫谢恩。雍正慈霭的说:“你是朕的良相优辅,当得上调梅良弼四字。”

战事一开,果然飞檄四出,羽书不断,八百里快报昼夜不停。张廷玉没白天带黑夜,随时奉召入宫。而他还兼着大学士之职,掌管着吏、户二部。除了随时奉召而外,他是每天三更即起,先往军机处,查看战报,辰时率军机处当值人员入内宫觐见皇上,秉报军情,听候旨意。回到军机处,按旨意处理完军机事宜,再到内阁和吏、户二部。那些需要等他批示的本部书吏和等候接见的外省官员,早已在内阁和部堂里等候着他。因为不能往军机处寻他,只有时刻等候他的到来。往往轿子还未停稳,等候之人已一拥而上。有时这边事务尚未办完,那边军机章京已飞马来请。本部不许到军机处寻找官员,军机处却可以到本部寻找军机大臣。军情紧急,张廷玉得立马上轿赶往军机处。今日事情今日做,拖到明日又不知压了多少。所以每当这时,张廷玉便将未批完的本部文书统统抱上轿子,他在轿子里安了一块搭板,备有文房四宝,一路坐轿一路披阅文书,而本部官员便跟在轿子边上跑,批一本接一本,直到隆宗门外,就在那块“文武百官到此止步”的铁牌前,张廷玉出轿,本部官员回头。
而外省官员,为吏、户二部事务来京请示,往往无法在本部等到他得闲,那就得天黑之后到他府中等候了。正常时候,张廷玉都是辰入戌出,这军务当急之时,他回家更没了准头,常常是等到亥时人静他才从宫中回府。可是再晚他也要坚持把每一个等候接见之人见过,道理还是一样:今日之事今日了,明日说不定事情比今日还多。
大人们在朝中朝乾夕惕,忙于政事,子弟们也一日不闲着。随着考期临近,大家都不敢分心了,天天埋头于功课,做梦都想着中举的事。
雍正十一年二月,若霭等人入场参加会试,三月发榜,若需、道章、张筠均榜上无名,若霭却又高中了,排在第三十名。
四月初一日,殿试发榜,若霭竟然中了第三,俗称“探花”。
众人闻听此言,真是既惭且愧,既羡且妒。张英、张廷玉父子均官至宰辅,尤其张廷玉更是首席军机大臣,雍正皇帝的心腹股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他的儿子张若霭之才似乎不在其父之下,年方二十就高中探花,照此下去,今后的仕途恐怕不不亚于其父祖了。
因了若霭参加今科考试,张廷玉从会试到殿试一直回避在外。今天他虽知是殿试发榜之日,但料想若霭是必中的。果然那边若霭的名次一定,雍正即派懋勤殿总管太监来军机处报喜。
张廷玉怎么也没想到若霭竟中在一甲,点了探花。他心中是既喜且忧。喜的是若霭初次参试,便一路过关斩将,三试三捷;忧的是自己身为大学士,朝廷重臣,雍正对他的依重举朝皆知,若霭中在一甲,恐怕有些小人心中犹疑,疑皇上因宠其父才点若霭为探花的。

张廷玉急急地往懋勤殿谢恩。进得门来,众人齐声道贺,张廷玉却对着雍正长跪不起:“启禀皇上,臣子张若霭幼年初学,得中进士,已属侥幸。若蒙天恩取在二甲之内,臣父子便感激不尽了。若置于一甲,是断断不敢当的。万请皇上收回成命,将若霭改置二甲。”
雍正道:“上回张廷珩取在一甲,你说是回避官生卷中取的,不当置一甲,朕依了你。今次若霭是正科取的,你为何又要辞?朕秉公阅卷,未拆弥封之前即取在三名,并非拆卷之后才拔至一甲的。你一直回避在外,大可不必为此多心。”
廷玉道:“可是,若霭还太年轻,又是我的儿子,取在一甲,难免外界议论……”
“爱卿,你寻常对别人都能做到‘外举不避仇’,为何对自己家人就不能做到‘内举不避亲’呢?”众爱卿,名次已定,填榜张挂去罢。朕也乏了,回宫”
雍正不理廷玉,竟自回宫去了。这里众人拉廷玉起来,笑道:“你这个当老子的,不给儿子争状元,倒给儿子辞探花。真是岂有此理!”
廷玉顾不得和众人说笑,回身也来到乾清宫,请求见驾。皇上召他进来,拿出一柄碧玉如意,笑对他道:“你今日大喜,朕将这如意赐你,愿你和若霭父子诸事如意。”
张廷玉跪接过如意,摘下帽子,和如意一起放在一边,只是叩头不止。
雍正道:“怎么,你还要辞这探花?”
张廷玉急切之下,眼里竟然涌出泪来,哽声泣道:“我皇圣明,请听臣肺腑之言:大比天下,三年才得一次,合计应乡试者十数万人。这一甲三人实是天下十数万士子心中所梦寐以求的。臣家世受皇恩,父子兄弟皆得在朝为官,臣又位居首辅。若臣之子再占一甲,实在让臣心下难安。”
雍正道:“可是若霭合该登于一甲,你这般固辞,岂不也是因私废公吗?”
“皇上,臣愿以此私情废于公理,将若霭之一甲之荣让于天下寒士,以慰数十万读书上进之心。此举亦可让若霭懂得让贤之道,养成谦谦之德。”
雍正叹道:“唉!你苦心孤旨,非要如此。朕只得依了你。就改若霭为二甲第一吧!”
“谢皇上,愿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廷玉这才如释重负。
张廷玉捧了玉如意,重回军机处忙他的公务。雍正便命再传读卷官们进见,传谕将若霭改为二甲头名。众人道:“不成啊。皇上,那榜已经挂出啦!”
“挂出也没关系,朕有主意。朕要发一道明谕,将张廷玉为其子固辞探花一事颁示中外,使众人皆知,也好彰扬其克己利他,勉慰天下寒士之意。”
圣谕一张出,立即在京城传遍。张廷玉没料到皇上会有此招,心下固然感恩戴德,也平添了另一重担忧:皇上如此推重自己,岂不是令小人辈更加心有不忿?自己原本想退一步,这倒是进了一步了。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年已七十七岁。虽然皇上人前人后,多次下旨,他可以不必向早入朝,也不必天天到任上,只需自己度量把握,可在家公干。然而张廷玉是勤恪端谨惯了的,怎肯因私废公?更怕别人说他尸位素餐,贪权恋位。便本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意思,仍然每天入朝理政。但毕竟年纪大了,体力心智都大不如前,他真想歇息下来了。
这天朝会之上,皇上下诏:二月朕奉皇太后、皇后往山东恭谒孔林,着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在京总理事务。
散朝之后,张廷玉便到乾清门外请求面见皇上,太监传旨,皇上在西暖阁里等他。
张廷玉进了西暖阁,便颤微微要叩头参见。乾隆忙叫“免礼,赐座。”太监赶上来搀住廷玉,请他在春凳上坐了。
皇上道:“下月朕就要东巡,又要偏劳老爱卿了。”
廷玉道:“老臣正为此而来。皇上,老臣年齿日高,近来尤感力衰体迈,实难勤勉供职,恳求解退还家,请皇上恩允。”
“老爱卿是三朝元臣,有此皓首老臣在朝,乃国家祥瑞,焉能言退!”
“七十悬车,古今通义。老臣年近八旬,早该休致了。”
“皇考当年留下遗命,朕也在遗诏内广布天下,老爱卿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老臣遍查典册,宋明配享之臣如刘基等,也有乞休获准,归隐林下的。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臣蒙三朝圣恩,位尊至此,若还不知进退,恐招人物异,以为尸位素餐,恋栈贪位,阻了年轻后学的进身之阶啊!”
“老爱卿如此爱惜自家声名,难道就不顾及朕与国家利益?所谓老而昏愦,不能治事而占其位者,才是贪位恋栈之人。老爱卿如今虽年近八旬,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朕尝以潞国、吕端比卿。想那潞国公八十杖朝,天下佳话。如若古人都令七十悬车,又何来八十杖朝之说?若都以归隐林下为乐,又哪里会有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训?”
“武侯遭逢国家危难之时,受命托孤。老臣欣逢太平盛世,国家熙和祥瑞,皇上乃千年不遇之圣明天子。此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不然!皋夔、稷契得遇盛世贤君,龙逢、比干则遭逢乱世暴君,处境不同,然忠诚之心相同。老爱卿近年来屡屡求去,难道竟忘了皇祖皇考对你的隆恩优渥?就是你我君臣也已相知相佐十三年了,难道你也不顾及朕十余年来的优礼眷待?”
皇上说到这里,语气已有些不耐烦。张廷玉近年来年年求去,乾隆总是温语劝留几句,便不再言说。没想到这次左劝也不听,右劝也不听,从来还没有哪个大臣敢于这样和他辩舌的。何况张廷玉一惯是温文尔雅,惜言如金的,今日这样执拗,让乾隆和乾清宫侍卫们都觉得莫名其妙,大非他寻常性格。

张廷玉见皇上语中带气,心中不免觉得有些不妥,但他一心想辞归,已下了决心。便跪下地来,声音有些哽咽道:“老臣受三朝圣恩,哪一日敢于忘怀。实是年老体衰,精力大减,不堪其任。再者朝中私下也有人议论,以为臣以老病之躯贪占重位。所以臣才屡屡求去,非是不顾念君臣之情啊。”
“是啊,朕尚且不忍老爱卿辞去,老爱卿难道就舍得下朕?”
“皇上,老臣哪能如此无情。实在有不得已之情由哇!”廷玉说着,已是老泪如雨,披面而下。
“老爱卿也不必自谨如此。朕明日就下一道谕旨,将你我今日之辩广告群臣,也免了造是非者的攸攸之口。老爱卿起来吧!朕下月东巡,你留京总理事务,可以不必入宿禁城之内。由讷亲和几位亲王入宿在禁城就行了。你要知道朕的心思,朕留你在朝,只是要体现国家优待老臣之意啊!”
廷玉此时还有何话可说,一时百感交集,惟有老泪纵横。

乾隆十四年正月初四,年假过后,启印第一天,皇上照例召军机大臣到乾清宫面咨军政。张廷玉颤颤微微由若澄扶进门来,挣扎着行跪拜大礼。皇上见张廷玉着实老了,忙命免礼赐坐,温言道:“老爱卿新春过得可好?近来容貌稍觉清减,要多加调护啊!”
廷玉欠起答道:“老臣过了年犬马之齿已七十八岁,实老朽不堪其任了。恳请皇上恩准老臣解职还家。”
皇上道:“朕屡次嘱你不必天天入朝,在家理政可也。老爱卿总是敬慎如一,天天入值,朕这心中也实有不忍。所谓解职,也并非定要还乡不可。老爱卿在城里城外都有寓所,明日朕就下一道明谕,让老爱卿在寓邸休沐,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即可。”
“老臣叩谢皇上天恩!愿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廷玉闻听此话,虽不能遂了他还乡之愿,但不必入朝内值,也是一大幸事。赶紧再次跪下,叩头谢恩。

九月的一天,若澄下朝回来,带回一个消息:方苞已于八月十八日在江宁上元病逝,张廷玉闻讯泪下如。
近来他还不断的听到同朝老臣们去世的消息,生老病死任谁也抗拒不了,他们都老了,死亡是必然的归宿。
他更加想念家乡了,想而不得,因此而终日郁郁,茶饭渐减,身体一日衰似一日。到了冬至前后,竟奄奄病倒。
一日,朝会罢,皇上想起张廷玉已有七八日未来宫中请安了。若澄禀告皇上,父亲已病卧在床,多日不起了。
皇上闻讯,立刻遣傅恒去澄怀园慰问。傅恒来到澄怀园,看廷玉躺在床上,实在瘦得有些不堪,不禁也为他伤心,未曾开言,自己眼圈倒先红了:“老大人,何以竟病成这样?万事可要放宽心啊!”

廷玉见傅恒来了,心中也替他酸楚,这是个心中装着苦楚的男人,却天性高贵,万事放在心中,真正有宰相肚量。听了傅恒的话,张廷玉又忍不住滴下泪来,道:“老朽没有其他心事,只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不允老朽还乡。皇上屡次下谕,不允老朽请退,老朽再不敢轻言此事,然心中实在思乡过切。老朽自知在世之日无多,家乡还有数位亲人棺木厝置多年,未曾安葬,这是老朽未尽之责啊。傅大人能否为老朽款通心曲,致意皇上,成全则个。”
第二天,和亲王弘昼也摇摇摆摆地来到了澄怀园。他一来便遣退众人,只单独一人呆在廷玉病房中,对廷玉道:“张师傅,本王百无禁忌,今日是奉旨来看你,要说的话只有一句:你问皇上为何不让你回南。其中理由本王就告诉你:皇上是因你知道宫闱秘事太多,怕你回南后泄露出去。”
这一点其实廷玉也曾猜到,但以他性格,怎会泄露皇家秘密?当下便道:“王爷明鉴,廷玉入宫五十余年,历事三朝,可有半句流言蜚语从口中而出?”
“本王当然知道你不会说,皇上也知道。只是自父皇起,宫闱秘事传得铺天盖地,皇上近来也尝到了流言的利害。你又是参与过《玉牒》编纂的,对皇家秘事知道的比谁都多,所以皇上才有此虑啊。”
“王爷,老臣对于不该说之事绝不会说,即是那些不该记之事也早已忘记。老臣这里有一本《澄怀园语》,所记都是政事得失经验,请王爷呈给皇上审阅,看其中可有片言只语涉及天家秘事。”
“张师傅不必太过思乡,皇上既遣本王来与你说破此事,恐是心下要允你回南哩。”
廷玉闻听此话,真是大喜过望,就着榻上给和亲王叩头:“如此老臣就感激不尽了。老臣这里先谢过王爷。”

过了一日,皇上果然派人来传圣旨:
大学士张廷玉年来累以年老乞休,朕因其精力尚强,不允解退。今见其衰病渐增,不忍再留,准其回籍调理,优游林下,以养余年。此时天气渐寒,恐难跋涉,可于明春冰泮时,由水路南归,以示朕优礼老臣之意。
张廷玉接到圣旨,那病便好了大半。赶紧进宫谢恩。皇上见了,不免说些回南后注意调理,免朕挂念的话。

终于回到故乡了。当年的情形一幕幕浮上张廷玉心头。
自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熙朝二十二年,雍朝十三年,乾朝十四年,前后将近五十年,几多风云,几多大事,都如过眼云烟,历历在目。俱往矣,一生的事业都到此为止了。他如今已是八十衰翁,惟一的心思就是回到故乡,回到根深叶茂的家族之树上,而后落叶归根。
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八十四高龄的张廷玉在家乡桐城阖然而逝。逝世之后,謚“文和”,配享太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17

回帖

12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27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01: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转载完毕
希望大家喜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9-11 0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推荐阅读~~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