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3]汪涛:用外国诗创作中国画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一轮孤月,淡淡的月光照在暗蓝色的湖面上,一个十字架似的浮桥上停放着一口口黑色发白的棺木,并与远方的湖岸墓地组成一个“又”字图案。这是安徽画家汪涛用中国画来表现的澳大利亚诗人布鲁斯的反战诗《回国》。汪涛的外诗中画获得了成功,被外国朋友誉为“友谊的诗画使者”。
1990年4月,澳大利亚诗人保罗·卡瓦纳博士来安徽大学讲学,汪涛与保罗相识。在交谈中,汪涛发现中国画也可以成为外国诗的载体。于是,保罗从当代澳大利亚43位有成就的诗人中选录了51首作品,汪涛潜心创作两个多月,完成了“澳诗/中国画”的创作。随后,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汪涛创作的“澳诗/中国画”展览并获得成功。
汪涛接着又进行“新西兰诗/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新西兰外交贸易部与新国家档案馆在惠灵顿国家展览馆联合为汪涛举办了为期4个月的“新诗/中国画”展览。新西兰著名诗人奥沙科利看完画展后赞叹道:“我很吃惊,他是那样深刻地理解我的主题。”汪涛则认为:“这正是中国画的神奇所在,也正是中国画真正艺术的魅力所在”。
《解放日报》介绍说,这位今年58岁的画家出身于文化之乡安徽桐城,目前是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画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主任。他说:“在中国历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通过外国诗来创作中国画,让外国观众自然感受中国画的艺术氛围。同样,中国观众通过中国画读外国诗,也自然地接受了异国的文化。这种外诗中画的形式使东西方观众的欣赏距离缩短了。”
目前,汪涛正在把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名人诗作“译成中国画”。他说:“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我一生的艺术探索与追求。”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