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461
- 积分
- 1370
- 威望
- 25346
- 桐币
- 572
- 激情
- 7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25
桐网嘉宾
- 积分
- 1370
鲜花( 0) 鸡蛋( 0)
|
东湖钓客 桐城如何留住教育“根”? (09-13-2002 16:50)
中新网合肥9月13日消息:据新安晚报报道,历尽一个世纪历史洗礼的桐城中学今秋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北大校长许知宏、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著名科学家方澈等全国几十位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近日纷纷为该中学题词祝贺。
桐城中学是桐城教育的一个缩影,而桐城教育的出名则得益于曾在清朝文坛上雄霸200多年的“桐城派”,以及后来创办桐城中学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伦、中国美学的奠基人朱光潜等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他在美国认识的几个非常好的朋友,都是以研究“桐城派”而出名的。他不解地问:桐城怎么没办一所“桐城大学”呢?
桐城人尚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桐城已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2万名学生,从1993年开始,高考录取人数已经突破千人大关,平均每10户出一名本科生,每50户出一名硕士生,每100户出一名博士生,每1000户出一名留学生。桐城的总人口为77万,仅占全省人口的1.2%,但每年考取高等院校的人数在全省却独占鳌头,最高年份竟达到全省的19%。在桐城最偏远的小山村里,农民未必知道乡长、镇长是谁,却对村里出了几个大学生、哪家出了博士生如数家珍。
“穷不丢书”的风气一直在桐城民间盛行,无论家庭是贫是富,对孩子的教育投资都舍得花下血本,重教之风甚至在民间形成了“攀比”之风,一个村只要考上一名大学生,连锁反应很快就会体现,桐城有一大批农家子弟通过考试进入了城市,甚至留学海外。
“重教”在桐城被列为没有期限的“一号工程”。每个乡镇都成立“义务教育执法队”,确保任何一个学龄孩子享受到教育;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只要凭村或乡镇里一纸证明就能入学。这使得桐城连续多年出现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的现象。桐城市政府1994年还作出一条“硬规定”: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单列、单拨,灾年财政困难时,市长、乡长工资可以迟发,但决不允许拖欠教师工资。
“重教”为桐城带来了回报,从桐城走出去的学生,现在已有很多人在全国知名企业里担任中、上层决策者、管理者,他们在致力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向家乡献计献策,提供技术和资金。在桐城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的近万家民营企业中,本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如今已越来越多,他们正以自己的智慧推动着桐城经济的快速发展。桐城市长董宏业说,桐城不缺人才,当前的紧要之举是如何将这些人才“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1993年开始,高考录取人数已经突破千人大关,平均每10户出一名本科生,每50户出一名硕士生,每100户出一名博士生,每1000户出一名留学生。桐城的总人口为77万
假如每户5人,77/5=15万,
15万/50=150000/50=3000硕士
150000/100=1500博士
150000/1000=150留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