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485
- 积分
- 1910
- 威望
- 207019
- 桐币
- 0
- 激情
- -2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3-1
桐网贡生
- 积分
- 1910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7-28 2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其巩与中国大学 何其巩(1899—1955),安徽省桐城县人。年轻时曾先后在江淮大学学习法政和农蚕专业。后因参加五四运动,末得毕业便被开除。20岁就任芜湖农场场长。半年后至北京南苑,投入冯玉祥帐下,任秘书室秘书。后至苏联考察,不久同冯玉祥回国,参加冯玉祥国民军五原誓师,冯委何为国民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北伐战争后,在冯玉祥的推荐下,何其巩当了北京改为北平后的第一任北平市长,时年仅29岁。何任北平市长仅一年,蒋介石即任命阎锡山的亲信张荫梧接任北平市长,这是蒋冯暗斗的结果。
何其巩任北平市长时间虽短,但却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如主持改建原中央公园并易名为中山公园,修建了中山堂,为滦州起义烈士王金铭、施从云建立铜像。在圆明园西侧,主持修建“三一八”烈士陵墓,安葬烈士,亲自撰写碑文。
1933年以后,何其巩逐渐转入教育界,先任华北大学校长,一年后转入中国大学任代理校长,后被南京教育部正式任命为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初任中大校长,是经过一番激烈斗争的,前任校长王正廷委派亲信祁大鹏为教务长,代王正廷控制中国大学。祁压制学生抗日运动,迫害进步师生,搞白色恐怖。在地下党领导下,进步师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驱祁运动,并推戴董事会常务董事主任何其巩为中大校长。这时教育部派来的另一个接管中大的人,也被广大师生赶走,南京方面出于无奈,始同意何其巩为中大校长。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何其巩接受多方面的要求,留在沦陷了的北平,为了收容、教育华北、东北(伪满洲国)广大青年学子。从此何其巩一心一意努力办好中国大学。
关于当时中国大学的情况, 1942年10月31日解放区《晋察冀日报)刊载的于力先生撰写的《人鬼杂尾的北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北平城内有一所私立大学,是中国大学。近年经过校长何其巩氏努力整顿的结果;学校地位蒸蒸日上了。对于当地的敌伪,也很能灵活应付,维持着相当的距离,和相当的温度。不过这种‘不即不离’的关系,能维持到多久,谁也不知道,乃至校长本人也不见得有什么把握。据闻何氏曾被北平日寇宪兵队传讯过,未来的命运,正自难说呢?”。
以上这段话,正是在日寇铁蹄下何其巩与中国大学的写照。
8年期间斗争是复杂曲折的,汉奸慑于他的威望(有些还是何昔日的旧友),千方百计地拉他下水当汉奸,他坚决不同意,又不能深加得罪,只有尽量周旋。就这佯汉奸们对中国大学只能容忍敷衍,不敢过苛。日本人也是苦无良策驯服何氏以接收中大。8年期间日寇曾几次直接找何其巩麻烦。一次是1937年9月6日,日本武官今井武夫强令何其巩到他们的兵营,恫吓备至,不过当天即放回。日寇占领北平两个月,就想给何其巩和中国大学一个下马威,迫其就范。再一次是1944年4月5日(清明节),日寇将何其巩拘入煤渣胡同宪兵队监狱。这与何氏曾营救蓝公武、张东荪、王之相、张懋德(张靖,中共党员)等案件有关。何自认为必死,因而拒绝一切问讯,断然绝食。一连4天,日寇无可奈何了,派了一个高级人员,到监狱向何说:“外面的舆论对阁下太好,我们一定释放,但请复食。”并且当即将好汤好饭送到何的面前。何从日本人的讲话和态度看,释放不像是假的,便当即回答:“绝食是抗议,当然要出去,果真让我出去,必须在13日以前,这一天是中国大学的返校节(校庆),如果不放我,舆论更要扩大,而且学生会抗议闹事。”对方答应可以办到。至12日下午,真的把开释手续办好,将何邀至客厅叙谈。何问还要等什么?他们说等天黑再用汽车送回。何笑着说,可以不必。于是日本人把他送出大门。第二天即中国大学返校节,清晨何其巩到校。大学部和附中两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共4500余人(校友与来宾不计),在学校大操场举行检阅。大家惊喜校长脱险,齐声欢呼,同时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整个活动师生热情极高。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德、日、意轴心国日渐衰微。何其巩、张东荪、张懋德、许宝 、黄伯高等人组织的北方救国会已觉察到胜利的曙光,经常齐集在北池子何其巩寓所,讨论以后的局势。大家一致同意,今后仍必须佯同日伪拉拢,以便及时取得一些真实消息,防止其威胁。
总之,在长达8年的日寇铁蹄下,为使中国大学能够保持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办的高等学府,何其巩费尽心力。他坚决不让日本人插手中大。8年间,学校无一日本人,除每周有两节日语外,绝无一节奴化学生的课程。同时,外文课开设英、德、日三门,学生可任选一种。学校还不挂日本国旗。当时中大财政情况极为严峻,除学生的一点学费之外,经费无着,一个教授每个月只能领到两袋面粉。虽然如此艰苦,但教授们坚决不去日本人办的大学去教书。有人向何校长建议,不妨暂时接受一些日伪的经济援助,以济燃眉,何校长认为这是饮鸠止渴,绝不可行。他说如果接受日伪的金钱,他们必然要派人来校控制,无异引狼入室。故8年沦陷期间,何其巩东摘西借,从末接受日伪一文钱。
何其巩还尽力维护和帮助留在北平的爱国学者和教授。
当时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学者,人人清贫自守,不肯与日伪合作。这些人不仅生活困难,而且由于在家赋闲,常受日本人骚扰,甚至受到迫害。何其巩就把他们延揽到中大教书,虽然薪水菲薄,但使这些人都有了栖身之所,保全了名节,并能发挥所长,为国育材。
在何其巩的努力下,中大在8年中日益兴旺发达;修建了校舍,建造了“理化馆”大楼;将院系增加到三院九系,由中国学院改建成中国大学;在师资方面,在燕京大学停办之后,该校部分优秀教师如郭绍虞、胡鲁声、袁贤能等等,都被延请至中大任教;学校招生年年有所扩大,收容了大批华北、东北失学青年。
就这样,在敌人的铁蹄下,何其巩先生凭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高超的政治手腕,纵横稗阖,与敌伪周旋,和魔鬼打交道长达8年之久,使中大保全下来,使自己保全下来,终于熬到了胜利,实属万分不易。
作者简介:赵乃基,1946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原邮电部劳动工资司工资处副处长,北京市民革成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