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张伯苓(1876-1951) 天津人。 1904年创办南开中学,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1923年创办南开女子中学。 南开是私立学校,要向社会各界募捐。有学生说:“我们不要官僚军阀、土豪劣绅的臭钱!”张校长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出来的!” 1929年南开女中第一届学生毕业,张校长说:“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理丈夫为国为公,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夫人!” 张特别注重仪表,信奉: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国共两党的很多高官都是他的学生,如周恩来、罗隆基、张厉生等。 17、王国维(1877-1927) 浙江海宁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 王的 “三境界”说传播至今,他在《人间词话》写道: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王国维还坦然说过自己的愚暗,他说过对于《尚书》大约有十分之五还读不懂,对于《诗经》也有十分之一、二读不懂。这使当时的研究生大为震动。 18、柳诒徵(1879-1956) 江苏镇江人。1949年后执教于复旦大学。力作有《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要义》。 吴宓在《空轩诗话》中将其与梁启超相比,评价甚高。 19、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胡适与陈的关系非同寻常,或畅谈或争论。一次争得厉害,陈问:“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胡适生气的说:“仲甫,哪有帝国主义?哪有帝国主义?”拿起拐杖,在地板上连连笃了几下,就走了。 1959年,胡适与友人谈话时重提北大话题,说:“从前在北大时,人家把北大教授分为浙江派、安徽派,浙江人才多,安徽只有陈独秀和我。” 20、陈垣(1880-1971) 广东新会人。1926-1952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垣说:教书育人不宜用“桐城派”的华丽词藻;不宜用六朝骈文;不宜引用古奥掌故。 启功曾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回忆初入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时陈垣对他的耳提面命,其为师者九条,让启功记住了一辈子。 北师大东门,有一座大厦,叫励耘学苑。“励耘”二字即取自陈的“励耘书屋”。 21、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 浙江平息人。 培养了丰子恺、刘资平等,苦心向佛,被佛门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最后的偈句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最后一句话是:悲欣交集。 22、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曾有人问鲁迅为什么憎恨旧社会,鲁迅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化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 周作人看到鲁迅惟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时,知道这伤逝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而是假借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情谊的断绝。多年后他还肯定地说:“我深信,我的这种感觉不会错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次日,周作人有堂《六朝散文》的课,他没有请假而是夹着一本《颜氏家顺》缓缓走进教室。课堂上周作人始终在讲颜之推的《兄弟》篇。下课时他对学生讲:“对不起,下堂课我不能讲了,因为我要到老太太那里去!”这个时候,学生才发现他的脸色是幽暗的,眼圈是红的。 周海婴小时候问鲁迅, “爸爸可不可以吃啊?”鲁迅回答说:“要吃是可以的,还是不吃的好!” 23、马寅初(1882-1982) 浙江嵊县人。经济学家,1949年后曾任北大校长。 马1942年想来复旦,教育部不允。后来,马老来复旦演讲时已是70高龄,为在复旦显摆一下,做了个鹞子翻身的动作,精彩至极。他说他身体之所以健壮,是由于他年轻时在日本就开始洗冷水澡,终年不辍。后来他活了100岁。 马在重庆讲学时,大呼“杀孔宋以谢国人”,被老蒋囚于鹅湖之顶。鹅湖是八百年前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论学之地,囚此一马,也算佳话。 24、马一浮(1883-1967) 浙江绍兴人。讲宋明理学,兼通佛理。 马一浮人比较矮,但脑袋特别大。有一年冬天,马要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为了保暖,家人想给他买顶帽子,可跑遍杭州也没买到他能戴的大号帽子。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邀请马来北京任教,马以“古闻来学,未闻往教”为由坚辞不就。 一次,陈毅造访马一浮,正遇马一浮在午休。陈也是读书人出身,懂得师道尊严,竟在雨中苦等了二个小时。 25、吴梅(1884-1939) 江苏苏州人。戏曲理论家及教育家。 吴梅自述其学术渊源:游艺四方,诗得散原先生,词得强村遗民,曲得粟庐先生。 散原先生即陈三立,今人知道他估计是因为他的儿子陈寅恪;强村遗民朱祖谋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影印他校注的《强村丛书》。 粟庐先生即俞宗海,为昆曲唱腔的正宗传人,其师叫韩华卿。俞宗海的儿子就是当代昆剧、京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 吴是第一个在高等学府专授戏曲课的老师,他把当时被视为“小道末技”的内容带上讲堂,言传身教,在南北两京培养了一批戏曲史家和理论家。 [此帖子已被 anzhyy 在 2007-3-23 8:31:0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