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陈寅恪(1890-1969) 江西义宁人(今修水县)。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校长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接着,梁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 陈寅恪每次上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黄萱曾做过陈十六年助手,1968年有这样的记载: 陈对黄说:“我的研究方法,是你最熟识的。我死之后,你可为我写篇谈谈我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文章。” 黄萱难过地说: “陈先生,真对不起,您的东西我实在没学到手。”陈用很低沉的声音说:“没有学到,那就好了,免得中我的毒。” 陈晚年目盲,著《柳如是别传》。 39、晏阳初(1890-1990) 四川巴中人。平民教育之父。 在美国接受教育时,晏曾受教于塔夫脱和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塔夫脱教晏阳初的课程是《美国宪法》。 1922年晏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在长沙,声势做得大,许多普通的劳苦大众第一次有机会走进学堂。当时,教员都是义务的,长沙一百多位义务教员中就有毛泽东。后来,有外国人写毛泽东传记,说是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受了晏阳初的影响,开始觉悟要真正地打到民间去,而且方法要简单、要经济、要实际。 1989年,布什总统在给晏阳初的生日贺辞中说: 通过寻求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您重申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您使无数的人认识到:任何一个儿童绝不只是有一张吃饭的嘴,而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有两只劳动的手的、有价值的人。 40、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胡适写了首诗叫《朋友》,据说是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沈从文追张兆和的时候,追得想要跳楼。有一天,张带着一大包沈写给她的信谒见胡校长,请他作主制止沈的举动。张指着信中这样一句话: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你的肉体。她认为这是污辱。 胡皱着眉头、板着面孔,最后温和地对张说:“我劝你嫁给他。”张兆和大吃一惊,但经不住胡适的劝说,默不作声地走了。 胡适应邀讲演,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写上:胡说。 41、陈望道(1891-1977) 浙江义乌人。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49年后复旦的第一任校长,复旦新闻系的实际创始人。 陈创造了汉字“的、哩、吗、了”。 陈望道说:一个人,如果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七分学者气,三分才子气。学者气长到十分就会呆,才子气长到十分就会浮。 42、赵元任(1892-1982) 江苏武进人。中国语言学之父。 赵曾编过这样一个故事: 石室诗士施氏,嗜师,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试石室。石室试,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是释是事。 赵走到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作“老乡”: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感叹地说:“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柏林,与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赵还提出建设中国现代音乐的理论,并一生从事音乐创作,共留下132首歌曲,其中刘半农作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具代表性。 43、郭沫若(1892-1978) 四川乐山人。 1946年,郭在上海提出纪念鲁迅的三点建议:(1)设立鲁迅博物馆,由景宋(许广平)任馆长; (2)多多塑造鲁迅像;(3)把杭州西湖改为鲁迅湖。 44、顾颉刚(1893-1980) 江苏苏州人。“古史辨”派主要代表人物。 顾小时候家教及塾师管教甚严,威吓之下竟成口吃。 一次,顾在重庆乘木筏摆渡,只听船夫大喊一声:“大梁子到了!”顾颉刚立即联想到,这就是《书·· 禹贡》里九州的“梁州”,跟着就去考证,结果果然是这样。 1925年,顾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顺便指出“大禹是一条虫”。鲁迅在《故事新编》对顾嘲弄到: “这这些些都是废话,”又有一个学者吃吃的说,立刻把鼻尖胀得通红。“他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什么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我看鲧也没有,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不管遭到几次讥讽,顾从来不跟鲁迅发生过正面冲突,涵养若此。 45、梁漱溟(1893-1988) 广西桂林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梁把人类文化分为:中国、西方、印度三个类型;认为中国社会是“职业分途”、“伦理本位”的社会,不存在阶级的界限。 梁认为: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46、汤用彤(1893-1964) 湖北黄梅人。 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获得最高奖,他却满脸不高兴,负气嚷嚷:“多少年来都是我给学生打分数,我的书要谁来评奖!”其迂如此,举世无双。 汤用彤在北大教书时,傅斯年曾请他兼一个办事处的主任,每月送一份薪金。可当发薪时,他却如数将薪金退回,说:“我已在北大拿钱,不能再另拿一份。”钱穆谈起汤感慨不已,说:“纯儒之典型。” 47、熊庆来(1893-1969) 云南弥勒人。数学家。长期担任云南大学校长。 亲手创建了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数学系,培养了一大批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如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赵九章、陈省身、许宝禄等,七十岁之后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 48、钱穆(1894-1990) 江苏无锡人。被称为“最后一位国学大师。” 晚年钱穆多次说:教大学不如教中学,教中学不如教小学。 进入燕京、北大任教是钱穆人生的转折点,这得益于顾颉刚的推荐。顾、钱学术观点本有抵触,但顾认定钱氏学植笃实不可多得,遂发表其《刘向歆父子年谱》于《燕京学报》,由此,钱氏名噪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