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砚庄

关于李贺的诗(诚请大家采用编辑或引用跟帖方式讨论)

[复制链接]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馀。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砚庄兄之前打错了一个字,“去时书”错打成了“去时节”,已改正——觞客子]

[ 本帖最后由 觞客子 于 2009-4-5 23:04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发言
(当使用编辑方式发言时,最好用自己特定的颜色,前面写上自己的网名)



觞客子:
桐城人与李贺诗素来有缘。清时姚文燮、方扶南二公于李长吉歌诗注解,十分用功,与其时王琦并称三家评诗。对于这一首诗,姚、方二公皆以为是李贺应举失意归乡后的作品。写的是团聚,实则于心底深悲凉。这是一首五律,首联平叙,颔联写团聚之欢场,颈联转入沉痛的生发,至尾联已经有一种自暴自弃的苦郁。笔调从未有过轻松之感,是诗人之心疾。

砚庄:
谢谢更正!
我是用下载的电子版文件直接贴上去的。错误很多。


[ 本帖最后由 砚庄 于 2009-4-9 12:15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砚庄兄此处将“曾入用”误打作“曹入用”,已改——觞客子]

[ 本帖最后由 觞客子 于 2009-4-6 09:43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发言
(当使用编辑方式发言时,最好用自己特定的颜色,前面写上自己的网名)

砚庄:
1、“入水文光动”,真是一句大废话!什么东西倒影在有波纹的水里都可以这么说,但和第二句放在一起就不一样了,虽然一句是说水里,一句是说空中。这样,“文光”就是绿色的了,而光和影就让我们感到了交响的效果。
2、“入”、“抽”、“影”、“拂”等字不易想到,妙!


觞客子:
这首诗有两个用典,是极难摸索之话题。也就是此诗最后一联接连出现的“三梁”与“一节”。关于“三梁”事,姚文燮未作注,方扶南注解亦直称“义山孔雀诗亦用之卒不得其所出”,而王琦则注“吴正子以汉唐冠制,有三梁、两梁之制,恐指此”,我以为这种阐发,当可从。
至于后面的“一节”典,难度可能更大。今人徐传武先生认为“一节”句即“谓一节竹子可以制成利箭,送给贵族子弟使用”,这种解释在我看来根本无可通之处,太过牵强毫无可取。姚文燮注解“史记赵世家:襄子奔晋阳,原过从后。至王泽,见三人行,与竹二节,莫通。曰:以遗赵无恤。剖之,有朱书曰:余霍太山山阳侯天使也,将赐汝林胡之地”,方扶南似认同姚说,亦称“用赵襄王以慨己也”。王琦注中原称“二事未详”,其后对“三梁”事引吴正子注说,而对“一节”事未提,后用朱批补注“史记赵世家有故事,竹之两节之间有神符,或用此故事”,似乎是受到姚评的影响。因此“一节”典作如是解,可从。

[ 本帖最后由 砚庄 于 2009-4-9 12:16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发言
(当使用编辑方式发言时,最好用自己特定的颜色,前面写上自己的网名)


觞客子:
这里要解释三个典故。第一个是“靥黄”,徐传武先生解释为“在面颊上涂饰一点黄粉,如后人点胭脂一般”,是根本未知其典。《酉阳杂俎》有称“妇人妆如月形谓黄星靥”,当为正解。王、姚二家皆遵此说。
第二个是“龙骨”,王琦作注称“龙骨似指沟边砌石”,徐传武补注称“因石上雕有龙形,故名”。但桐城姚燮文似有另解,只注《史记》有“龙骨渠”事,盖为汉武时所辟。如称砌石“沿堤”或可解,但云“绕堤”似不通。所以我以为,此处宁愿信姚说为“龙骨渠”之代,当更妥。
第三个是“鸭头”,此处诸家所述相类。盖“鸭头绿”为唐时染色之名,故此诗中“鸭头绿”当指此色之水,似可信。

[砚庄]


1、“鸭头”在古诗中多喻水。如李白“遥看汉水鸭头绿”(《襄阳歌》)、刘禹锡“清淮晓色鸭头春”(《浪淘沙》)、晏几道“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虞美人》)、汪元琛“清江一曲鸭头波”(《《金陵杂诗》》)等等。王琦说“鸭头绿,唐时染色之名”,不知有无资料证实。
2、“拂”写水也十分少见。李绅“三岛灵禽拂水回”(《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中“拂”字明显是写灵禽,周邦彦“拂水飘绵送行色”(《柳》)中“拂”字明显是写柳。从题目看,李贺此诗用“拂”一定是些水,这就写活了。
3、写水用“香”字,更见凝重、质感。其实,水一般是闻不到香味的。这是诗人的手法吧。


觞客子:
1、“鸭头绿”的本意是染色,而喻水已经是引申的喻义了。就像李白的“遥看汉水鸭头绿”,按王琦的注解“师古 《急就篇》注:‘春草,鸡翘、凫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绿、翠毛碧云”,可见“鸭头绿”本是形容色,李贺这里直接指代为水了。这种手段在诗家里也比较常见。
2、“拂”以水做主体,也是视角的转换。诗家特质。
3、水之自然,是一定有香的,只是因为这种自然很难得见,因此不易寻。这首诗里说到有香,我估计是因为有花有草有胭脂的干预,不然,李贺也未必能得闻了。

[ 本帖最后由 砚庄 于 2009-4-9 12:17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发言
(当使用编辑方式发言时,最好用自己特定的颜色,前面写上自己的网名)

[砚庄]
1、“扫断马蹄痕”一句,按照王琦的意思,那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凄凉。从“自闭门”三字看,应该如此。但,用“扫断”二字,好像本来是有马蹄的,然后主动扫掉了。如果这样解释讲得通,那么,这个“马蹄”应该是自己的马留下的。这就又有了一层自己主动拒绝宾客的意思。
2、“断”字妙!不易想到。
3、“山杯锁竹根”,王琦说,用“锁”字,有主人不在的意思。庾信有诗“野炉烧树叶,山杯捧竹根。”“山杯”大约就是用“竹根”制作的吧。无论用“锁”还是用“捧”,这个句式都比较复杂:主语省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如是庾信这样写,大家好理解,因为“捧杯”常用。而李贺用个不常用的“锁”字,“山杯锁竹根”就难以理解了。
4、“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这也是曲里拐弯的句式。“船上月”这个状语跑到了“不知谁棹满溪云”中间去了。意思是说,有月亮的夜晚,诗人在小溪里荡舟,桨子击打着水中的流云。虽然用的是疑问句,但意思还是陈述句的。无须语法分析,大家还是理解诗意的。分析起来倒是麻烦了。但是,写诗的时候,将那个意思用这样的句式,也怕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吧。


觞客子:
1、关于“扫断”的理解,砚庄兄在这里可能有所误解。这里的“断”意思是寻不见、看不到。“扫断”一句就是说洒扫门前,寻不见车轮马迹。太常寺奉礼郎从九品上,所以官闲职冷,没有车马穿庭。李贺也当无拒客之理。
2、所谓“山杯”,即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与竹根并不相类。竹根当代指竹根所制酒器,据段氏《蜀记》云,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所谓“酒注子”,亦即酌酒用的注子,偏提是也。注子为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所以这一句“山杯锁竹根”,我理解上应该是把竹根制的小酒壶放到山杯的大饮器里锁紧。
3、“枪”字实为(钅仓)字,可惜这个字没办法正常打出了。如用异体,宜用“铛”,因二字实同也。
4、“阅”字费解,不易推。桐城方扶南曾称有一本作“挂”但与“悬”字同似不取。钱钟书《谈艺录》疑为“脱”字讹,转即“悦”字。此处实难拿捏,只能留作备案。


[ 本帖最后由 砚庄 于 2009-4-9 12:17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475

回帖

77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79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发言
(当使用编辑方式发言时,最好用自己特定的颜色,前面写上自己的网名)


[砚庄]
1、“罗帷午夜愁”,“愁”的主语是李贺,“罗帷午夜”是地点和时分的状语。
2、“鹊辞穿线月”,“穿线”指结彩缕穿七孔针,那么“月”当是时间状语,而不能将“穿线月”三字连在一起理解,像“曝衣楼”三字那样。
3、“金镜”、“玉钩”这样的用法,当同时指月亮。《红楼梦》有诗“天上一轮刚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但在七夕,“分金镜”之说十分恰当,而“玉钩”就实在不妥。王琦说,如是“金镜”、“玉钩”具解为月,则犯合掌之病。但他也不知“玉钩”何所指
什么是“合掌之病”?
4、“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的点题突如其来,更见凄清。王琦说“苏小小,借以喻所怀之人耳。”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解。不如就说是苏小小(之魂)更加有意境。


觞客子:
1、砚庄兄对“穿线月”的理解可能有所误会。“穿线月”是一个整体名词,因为七夕妇女穿七孔针故称此夜月为“穿线月”。所以颔联这上下两句,用汉语习惯分析的话都是很规范的主谓宾结构。
2、在一首诗或一副联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也就是上下句意义重复,则称“合掌”,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如两只手掌叠合一起。宋之问曾有一句“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在评论时就有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然而就李贺这两句而言,上句写天上,下句写人间,似乎也不能够一概称其“合掌”之病了。按“玉钩”一般表新月,于七夕似甚合,但宋人张元干《花心动·七夕》词中有云“断云却送轻雷去,疏林外,玉钩微吐”,也是如此用法。“金镜”与“玉钩”虽然在此都指月,但意义其实不同。只不过、如果一定要以“合掌”来理论,是有可争议之处的。
3、末二句,是真妙。桐城方扶南曾评其“仙笔也”。称末二句“乃千思万想而得者”,并盛赞“一篇之妙,全在此结”。徐文长曾评“信手拈来”,扶南虽不认同,却又转笔回说“然以为信手拈得,亦道得出天机之妙”。斯言贵真。李长吉虽苦吟得佳句,亦是浑如天机之得力。


[ 本帖最后由 砚庄 于 2009-4-9 12:17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