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220
- 积分
- 1285
- 威望
- 11
- 桐币
- 177
- 激情
- 166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71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7-3
桐网贡生
- 积分
- 1285
鲜花( 4) 鸡蛋( 0)
|
发表于 2012-8-23 1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2-8-23 12:43 编辑
这个“送三十六(岁)”的诸多白色礼物(过去竟然还要有以白帆布或白老布做的裤带)实际上恰恰就是与一个人的一生唯一也系最后一次的白喜事有关。
这倒底是什么意思呢?送上白褂、白裤、白裤带,祝福、勉励你好好活下去,争取长寿,至少能望七十二岁(因“三十六”为其之半),到时大家都来欢欢喜喜地吃你白喜酒,其十分隐晦之意即这。
故这个习俗理所当然地产生在那个人们普遍即中青年期死亡的古代社会,所以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纯出于桐城人民彼此寄托一种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我估计这一独特的桐城地方民俗兴起于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于县城蔚然兴起元明之际,特别明清(也或许民国),但远不过明代。
因民间一直流传着孔子活了七十二岁(实岁)的说法,故桐城这独有的民俗极可能“始作甬”于其时县城某位文人家,如这年这位三十六岁春秋鼎盛、仕途得意而即将擢任的“县太爷”在离别桐城之际,其高堂或夫人郑重而虔诚地给他送去以老布精做的白衣、白裤、白袜、白裤带以及白面、白糕等系列赠礼,喻其“一身清白”,更喻其一生还有一个“三十六岁”鼎盛之年,是故有“送三十六”之说。
亲友和街坊闻讯也都纷纷仿效送来了一份份厚厚的“白礼”。此举旋即传至民间,处处仿效,家家为之。久而久之成了桐城地区一独特的民间习俗,却也“传染”了桐城周边的不少地区,如安庆、怀宁、庐江等。
问题是多少年来大家对这种“送三十六”的说法讳莫如深,十分敏感,说不出口,特别在今天如此幸福的新社会。好比小孩问成人“爸妈,我从哪里来的啊?怎么来的啊?”你会直接了当地回答么?原因一样。
根本不是什么“三十六岁白过了”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