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市桐城双港镇,有一座至今看起来破败不堪、毫不起眼的老街,距今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在《宿练潭馆》中写到“远山出孤月,寒潭净如练”,说的就是这里的练潭老街。
历经岁月洗礼,破旧的老街何时维修,又该如何保护,这些问题一直挂在当地百姓的心头上。10月15日,记者在练潭老街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国庆期间,当地已经开始对练潭老街进行抢救性保护,让老街的人们重温老街昔日的繁盛,留住浓浓的乡愁。
细雨中的练潭老街。李毛杰摄
800年历史老街
说起练潭老街,就不得不提“练潭”这个名字。古镇练潭,位于桐城东南隅。记者翻阅桐城县志的建制区划,能够看到这样的描述,东濒烟波浩渺的菜子湖,北倚宛如卧龙的大、小横山,南临练潭河。
“练潭河在镇南拐弯处遇到一状如龙头的巨石突入河心,湍急的河水在此回旋激荡,天长日久,便成了一个深潭,幽邃寒碧,澄净如练,傍潭而建的古镇子,即由此得名。”镇上的老学者这样解释。
古时的练潭却不似今日这般冷清。
练潭的繁盛始于800年前。早在南宋嘉定元年,练潭镇就是桐城九镇之一,明初又与桐城境内枞阳、汤沟、孔城三镇齐名,明清到民国初年,这里曾是通往郡府安庆官道上的驿、铺和客舍。旧时练潭舟楫往来,渔歌互答,驿马嘶鸣,铺兵疾走,繁华喧闹胜于他乡。练潭始终以其商业的繁华、水运的特色、人文的厚重而成为桐城西南的重镇。
在老街上经营着一家传统手工豆腐店的袁国舟老人,今年已经有85岁。一辈子住在这里的老人,他的店在当地非常有名气。“从小就在这里长大,那时候练潭街的货物买卖很丰富,有南货店几十家,布草店七八家,豆腐店有十五六家,糖饭店也有六七家,还有其他的各种店铺都很多。”袁国舟老人说道。
老人向记者回忆,那时候,南来北往的船家、商人,都来练潭街上补充供给。河边船上炊烟袅袅,当地渔民扬帆归来,渔歌互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足见当时的繁华景象。
盼复兴昔日辉煌
和历史上很多著名老街一样,随着时间的变迁,老街年久失修,老街的居民多搬迁去城镇,置身烟雨朦胧中的练潭河畔,已不见名镇昔日的繁华,旧时闻名桐城八景之一的“练潭秋月”也停留在王阳明的另一首《练潭馆》诗句中:“梦断五云怀朔雁,明月高枕听山禽”。
除了保存完好的“袁氏当铺”等几处历史遗存外,很多房子已经是断壁残垣,年久失修。老街的居民一直希望能够重现老街昔日的风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8月,古镇所在的练潭村就被列入了安徽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当年12月,练潭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据介绍,为了促进练潭的保护与发展,在当地各级政府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过《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定位为:以“聚水而居”的格局风貌为依托,以皖中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融地方戏曲、传统民俗、特色饮食、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古镇上的老建筑“得胜茶馆”坐东朝西,现存二进二开间,基本保存着原貌,内木构架完整。房主八旬老人手书对联:“人声鼎沸辨老街因何变冷,龙头呼啸问秋月可还再圆”。“这不仅道出了练潭人民的心声,更是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练潭古镇能复兴昔日的辉煌。
保护修复已启动
根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每村1500万,完成相应规划和修复后分批下拨。
早在2014年,国家启动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申报工作,这让练潭老街人看到了希望,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今年秋天练潭老街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式开始了。
今年国庆期间,施工队伍终于开进了练潭老街,首批国家项目资金300万元已经到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一期工程的老街地下排水和空中管网改造开始进入紧张施工阶段,老街居民对八百年练潭老街重新焕发光彩充满了期待。
“练潭老街有几百年历史了,这些年从来没有修过,显得很破旧,现在党的好政策把练潭老街修好,希望各地的人都能来这儿旅游。”77岁的老街居民吕东海告诉记者。
“对老街进行保护性修复,不仅是为了增加双港镇的一个旅游景点,同时也是想留住乡愁。”桐城市双港镇党委委员陈天说道。
来源:安庆新闻网 作者:张德恒 王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