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风醉 于 2021-10-31 19:00 编辑
今天,我第一次来到鲟鱼镇,就像见到久别的朋友一样,感觉特别的亲切,迎面而来的江风轻轻吹过鲟鱼镇,也拂过我的面颊,那种独特的水乡气息,一下子就让我沉醉,江堤上白花花的芦荻,在风中轻摇,似乎在和行人打着招呼,那一簇簇水蓼吐着紫红色的长穗,仿佛陶醉在秋天的白霜里。山长水阔,江面澄澈如练,江中几条小船静静地飘在江上,也许是在轻吟那代代相传的渔歌吧。 鲟鱼镇是桐城的一块飞地,面积只有2.81平方公里,人口1000余人。鲟鱼镇因形似鲟鱼嘴而得名,虽然小巧玲珑,但确扼守着桐城通向长江咽喉的水上要塞。在我年青的时候,就知道桐城有个鲟鱼镇,就听说过有个枞阳大闸。老辈人对此很有感触,大旱的年成,那江水被大闸阻断,桐城要想用江水灌溉良田,那是难上加难。记得1968年,桐城大旱,从长江调水,那沿途可是架设了七、八级排灌站,才把水一级一级的调到上游双港镇。要是遇到洪灾,江水陡涨,那大闸也失去了作用,内洪一时间又很难排出去,内涝依然,1954年的潮水就是这样的情景。枞阳大闸在那个时代因为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一时之需要,聊胜于无。而枞阳大闸和长江水被人为的截断后,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原来鱼米之乡的双港等乡镇,鱼类资源也是越来越少。 今天,引江济淮工程其中一段正在鲟鱼镇展开,主要由船闸、泵站、节制闸、过鱼设施、跨渠交通桥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5938亩。目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桐城排涝的问题,没有了往昔的那种忧虑。届时,我们可以从练潭、从孔城等地坐船直达鲟鱼镇,欣赏沿途美丽的湖光山色,鲟鱼镇也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鲟鱼镇坐落长江边,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和文化。长长的江堤,摇曳的枫扬林,芦苇、芦荻、水蓼丛生,渔歌互答的情景让人迷恋。在禁止捕鱼前的那些年代,家家有渔船,户户会捕鱼,他们为桐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新鲜鱼儿满了舱,小船送,大船装,左一筐,右一筐,水产公司收购忙。” 这悠扬的旋律,伴随着拍岸的江水声,在空中飘荡,这是劳动者的歌,这是丰收的歌,这是当年渔家生活最真实的生动写照。如今,这些渔民都都拢起了自己的渔网,收起了自己的渔船,成了护鱼员,自觉保护着国家的渔业自然,让生态环境得到一个很好的休养生息期。 鲟鱼镇的美食有很多,最有特色的该算鱼饺了。鲟鱼人把乌鱼(又叫黑鱼)切成薄薄的两片,鱼皮连着不能切断,中间装上肉馅再捏合在一起,这样的鱼饺堪称一绝,鲜嫩爽滑,脍炙人口。还有那鲜红的螃蟹,蟹黄肥厚,肉质鲜美。到了鲟鱼,如果不品尝一下这里的美味佳肴,那算是一大遗憾。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勤劳的人民,更离不开那些革命先辈的奋斗。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横渡长江。叶昌义、龙有才、苏顶如等68位老船工,胸怀以身报国之情,劈波斩浪,架着木船和人民解放军一起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去。他们或是夫妻同出征,或是战场父子兵,或是兄弟齐上阵,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我看着三江口的江面(安庆、池州、铜陵三地交界处),一时间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当年渡江勇士英武的画面,也感受着当年渔人在风浪中撒网打鱼的身姿,那一浪盖过一浪的涛声,不就是一曲曲动听的渔歌吗? 江阔任渔跃,天高任鸟飞,鲟鱼镇沐浴在江风中,正以弄潮儿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正以新的姿态,谱写着更加美丽的新篇章。 是年霜降日,艳阳高照,秋风宜人。同游者光其军、王孝峰、彭旵生、钱社教、吴旦、洪叶高、高宗翔、胡卫斌等诸友,并得到鲟鱼镇吴天翔副镇长和党委委员嵇园园一路陪伴和热情讲解,在此特致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