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851
- 积分
- 51
- 威望
- 2144
- 桐币
- 5
- 激情
- 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0-21
文都童生
- 积分
- 51
鲜花( 0) 鸡蛋( 0)
|
在我的印象当中,满庭芳应该是首或婉约或豪放的词牌名。而矗立在我眼前的满庭芳则是一个茶行的名号,我喜欢这个嵌有词意的招牌,饮茶供慧眼,茶行契禅心,于是我更欣赏经营茶行背后的那个人。在这个铜臭商业领跑的经济时代,还有个人能保持一颗入定的禅心,来经营一家茶行是很难得的。至于中国的茶肆或者就是茶坊出现于何时,历史学家普遍认可的朝代是唐,而形成高潮则是在宋。南宋定都杭州,便把宋朝的中原儒学、宫廷文化一起南迁了,这也是说得圆满的。所以茶行不同于那些嘈杂的喧闹烟酒店,它本身就是生长在闹市中的一株文化清茶,那个经营茶行的人无疑就是个懂文化的茶农。
( x( Q& _3 u* }: w# e满庭芳茶行,位于桐城市香港广场一隅,招牌名是由原农业厅厅长郑之宽亲笔题写。其实茶行的位置过去并不在市中心,而是在美丽的龙眠河畔,与古典的廊桥相邻,后因龙眠河的拆迁而迁移之现在的位置。满庭芳内所经营的基本都是龙眠山中的茶,只是那茶身上没有紫来桥下水的碾痕。关于这个紫来桥下水到底是不是就特指现在的那个桥下流动着的水,为此我专门到龙眠山区请教过一个叫唐克的老年人,他告诉我过去的紫来桥下有个非常深的自然地臼,紫来桥下水所指的就是那个地窝臼里的水,因为在过去的紫来桥边上有座古老的茶楼,每天茶楼里那个拖着小长辫子的伙计就在那臼里担水回去冲茶,于是就有了那句经典的对联: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东门老街上生活的人也曾经在那地臼里担水回家吃,可惜现在的地臼不复存在,就连最初的紫来桥也该了模样。现在满庭芳里所出售的还是当年磬香撩人的小花茶,可惜水再也冲不出当年的那个味了。水无语,紫来桥无语,只有历史是纯纯洁洁的,没有杂质。9 k8 W, M# P7 {; T" w, z7 m
认识满庭芳,是通过经营茶行的那个人,网络上叫桐城茶人,无疑这个虚拟的网名是符合他个性的。有些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倘祥在满庭芳,看茶行内货架上摆放的那些淡雅古朴的包装,由此想起电视上常播的那个叫徽府茶行的广告包装,就非常经典。所以茶叶的外包装是非常重要的,能在瞬间抓住人的渴饮欲望。记得桐城茶人在设计小花茶的外包装时就曾问过我,怎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的六尺巷与桐城的小花巧妙结合起来,这是个不错的创意。后来他设计四五种小花茶的外包装效果图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并且还写下试论桐城小花与“六尺巷”的文化渊源,所以茶与整个中国文化、与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这带有深奥文化和宗教精神的茶包装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享受,更多的还是浮躁心灵上的净化。如果这个时候听听古典的高山流水乐曲或佛教梵呗,再来炉檀香,那真是了无尘事挂心头的好时节。
; y$ D6 ?; { O, n$ H* k9 v" O 真想抽个机会某日与桐城茶人端坐在满庭芳,用小如灯盏的茶杯泡杯幽香的小花茶,是不是很惬意而快乐的事呢!而对于泡茶我的庙里爹爹是最讲究的,他有几套专门的茶具,一套是个居士从北京带回来的,瓷的;还有一套是他在景德镇宏法期间买回来的紫砂茶具。每次去庙里小坐,庙里爹爹总是先将茶壶、杯子冲一遍,接着将茶叶洗个澡,他说采茶的人手上有汗,茶叶脏,喝起来不卫生。好像扯得有点远了。话说回来,茶随处可有,快乐却不是日日都在的,所以我也乐得将满庭芳这壶好茶拿出与大家一同分享,也许分享快乐时才是真快乐。 | ; h/ ?$ |0 s4 o3 v# d
收藏 分享 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