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面梭影 于 2017-4-1 09:38 编辑
我觉得标题混淆了人们认知的概念,事实上,教派和信徒是两个定义,比如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徒是不同的含义。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无不是教人向善的,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并且受我们国家法律保护,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的一种道德愿望与精神寄托。
文中提到中东地区的暴乱和恐怖袭击。这些极端分子比如臭名昭著的ISIS,正好身处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正好包括很多伊斯兰教的信仰国家,因此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基本都是伊斯兰教徒。所以导致很多人误认为伊斯兰教是万恶之源。
恐怖袭击和暴乱,也仅仅是极端主义者以及派系之间的矛盾。这好比小说中武当派,峨眉派,崆峒派等之间的嫌隙。
而伊斯兰教义的古兰经并没有指向人们发动所谓的圣战和残杀,它同样指引人们向往和平、正义、善良。而极端主义者往往利用正常合法的宗教去控制、奴化别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从而产生了邪教。好比国内曾出现的邪教“法*功”,利用佛教的真善美的教义,却从事着反人类反国家的实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佛教不好呢,当然不是。
综上,大家厘清了宗教和教徒的区别,自然就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义。
而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做礼拜或者举行仪式的地方,好比佛教中的寺庙,以供信徒祈祷和祝愿。而且,清真寺还承担着不为普通人所知的内容,但凡回民去世,伊斯兰教中称之为亡灵,亡灵的躯体必须送到清真寺,在全村回民的聚集下,由教领阿訇主持仪式,让亡灵感受主的恩惠,然后大家共同送别,亡灵不用棺材,通常都是躯体包裹一层白布,然后下葬,有碑,但不立坟头。所以回民的葬礼,绝非我们汉族所想象的那样,下一块门板,放堂厅里供族人叩拜,然后入棺下葬。从某种意义上说,清真寺还承担着汉人熟知的殡仪馆功能。
走遍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北向南,基本上每一个市区的街道,每一个县城,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村在宁夏地区,常称之为“堡”。读店铺的“铺”)都建有清真寺,这不仅仅是街道或村子里的回民每个礼拜五做礼拜的地方,而且街道和村子里的任何会议都是在清真寺举行,等同于我们汉族的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委会。
清真寺建好后,然后给同族的回民发请柬,也给有名望的汉人发,开寺的那一天是热闹非凡的,十里八乡的回民都可以前来吃流水席,往往在这一天要接待几千上万人,整个院内,白色的小帽明晃晃的像涌动的银海,煞是壮观。
过去建清真寺,回民有捐税这一说法,每家每户均摊多少钱,现在都是自愿,正常情况都是每人100元,多捐不限,少捐也行,不捐也可,参加开寺的寺门口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一本功德簿,无论你捐多少,主簿的人会登记你的姓名和捐款额。
我曾经2009年参加过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的开寺活动,平凉地区也是回民的聚集地,受一个回民朋友叫阿乾的邀请,我参加了那次开寺的流水席,阿乾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进寺的时候主动捐了200元钱,在当时可能相当于他4天的工资收入,后来我问他捐这么多干嘛,阿乾说回民都是很团结的,如果每个人都存在私心,那清真寺以后的会议活动如何开展下去呢。当然那次我没有捐,可能有阿乾的陪同,主簿的阿訇对我报以热情的欢迎,阿訇是每一个清真寺最高的教领,必须德才兼备才能胜任,负责主持会议,仪式等,通常阿訇都是戴绿色的小帽,象征自己的威望和尊严。
那一天流水席隆重又丰富,当天宰杀了40多头牛,100多只羊,清真寺内是有厨房和宴客大厅的,每一个圆桌能容纳20多位宾客入座,围绕牛羊肉的烹饪方式有清炖、爆炒等二十多种菜肴,还有回民特色小吃粘糕等,唯独少了酒,真主教严禁教徒饮用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入座之后,回民朋友都会热情的邀请你用餐,只是在成千上万的一片银色的海洋中,由于未戴白色的小帽,对自己有些另类的感觉。
清真寺内,阿乾说除了礼拜厅只有回族可以进去,其他可以随意参观,因为参加开寺的人太多,二来我怕自己犯了我尚未知的禁忌,所以没有过多走动,也没有拍照留念。但是开寺那天的盛况,盛情,盛宴,盛典都深深的印在了我脑海的记忆中。
机缘巧合的是,宁夏设有我所在公司的办事处,所以从2008年至今,我断断续续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活了将近10年,也跑遍了宁夏地区大小地方。我个人对宁夏以及宁夏人民还是非常认可的。
宁夏风景很美,有沙坡头,沙湖,贺兰山风景区,还有水洞沟古人类遗址,盛产枸杞,决明子,肉苁蓉,甘草,大米(宁武大米质量比东北大米口感更好),还有盐池的滩羊(半沙漠中放养的,肉质鲜美,入口即化)。
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中国矿产资源地区,尤其开采的太西无烟煤,以及石嘴山地区石碳井煤矿和宁东地区红石湾煤矿开采的焦炭,不需要水洗和风选,大卡高,灰份低,不含硫,不需提炼,简直就是坑口煤矿中的极品。
接下来说一说宁夏回汉人口分布,宁夏地区实际上汉人比回民多,回民主要集中在西海固地区,也就是西吉,海原,固原,这三个地区资源贫瘠,生活比较贫困。
在民族政策的融合下,以及经济发展的流通中,回民从以上三个地区渐渐的走了出来,并且越走越远,特色少数民族餐饮店,手抓羊肉店,伊斯兰拉面,在各大城市,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宁夏人民也变得越来越富裕。
坦白的说,我个人很喜欢进清真餐馆吃饭,清真餐馆很讲卫生,受教义影响,回民杜绝坑蒙顾客,认为坑蒙拐骗会亵渎了真主的神灵。第一,在饮食上,回民绝对不会碰病死的牛羊肉,所有的牛羊肉必须是健康活着的时候宰杀的,所以顾客不必担心有过期变质的肉类。第二,在分量上,每个回民餐厅的后厨都有一台电子秤。通常我们汉人在内地饭馆吃饭炒菜,可能会说来个大份还是小份的,这个大份或者小份,完全靠饭店老板自己拿捏。但是回民餐厅不一样,如果你进回民餐厅炒个荤菜,回民老板会问你一斤还是两斤,你至少得要个半斤炒肉片,否则饭店不做,不管半斤还是多少,请你相信不会少你一钱,回民后厨会严格按照分量在电子称上称重好,再下锅。
楼主提到的通婚问题。我曾经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昌吉,以及库尔勒地区的塔什店山区生活过一年,发现维汉通婚确实非常少,维族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性,极少与汉人通婚。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我记得一个叫赛米的维族朋友,他的父母就是维汉通婚,赛米很阳光很帅气,有时候我会跟他开玩笑说我要有你一半帅就好了,肯定迷死一帮子小姑娘,赛米洋洋得意的说混血儿都是很帅的。其实我认为通常意义上的混血儿一般都是分国界的,像维汉通婚的下一代,在新疆当地被称之为“二转子”。
在宁夏地区,回汉通婚却是很普遍的,通常都是回女嫁给了汉男。楼主有一点说的很对,回汉通婚,汉人必须遵从回民的民族风俗,也就是在清真寺入教,入教就是宣誓信仰真主教,不改民族。结婚后成立的新家庭要遵从女方的习俗,包括不吃猪肉,狗肉等。但是这仅仅说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极少有汉人在思想上被教义约束。
回汉通婚后的下一代,在民族划分上,可以随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般都是写回族,因为回族在宁夏地区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我一个宁夏的朋友,他母亲就是回民,他的民族划分也是回民,他本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我问他当初高考考了多少分,他说考了520分。这种差距显而易见,在我们内地,哈工大基本上和北大清华齐名的,没个620肯定进不去。至于其他的大学,比如宁夏大学,也是国内同类大学的一本,但是宁夏的回民孩子只要450分就可以上。
可以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如今的很多回民,已经不是纯正意义上的回民,他们的血液流淌着我们汉人的一部分。在饮食习惯上,原本古兰经是杜绝教徒抽烟喝酒的,但现在抽烟喝酒的回民也越来越普遍。十多年前,在清真餐厅用餐,汉人也是不可以在店内抽烟喝酒,但是现在很多伊斯兰清真店,吴忠回民餐饮店内的酒柜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白酒和啤酒供客人挑选。可以说回民汉化的进程一直在不断的加快。
除了饮食习惯,在民族节日上,过去,回族只唯一遵从他们自己的节日,一个是封斋(封斋,简单的说,是指一个月内,每天只吃一餐,一般都是晚上或者早上,太阳起山到落山之间不可以用餐,当然,特殊体质的除外,比如老弱病者),斋月过后,就是隆重的宰牲节,每家每户都要宰牛杀羊,即使条件再艰苦的人家至少也得杀一只鸡,大户人家宰牛杀羊,通常会免费分一些给贫困的家庭,大家都是感恩互助,共同感受宰牲节的氛围,以及带来的幸福快乐。
除了宰牲节,还有一个更加隆重的节日———古尔邦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在古尔邦节里,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要回家团聚。
过去,回族是不过春节的,即使除夕夜,在他们看来跟平常的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同。但如今,回民也加入了我们汉族春节的狂欢,载歌载舞,拜年祝福。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大迁徙,大融合的缓慢过程,我们不妨在遵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上,把一切交给时间去磨合去沉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