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0|回复: 3

[散文]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1

回帖

64

积分

荣誉会员

汪鹤龄

Rank: 8Rank: 8

积分
64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9-7-31 0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6年至1991年,我在桐城县委(1996年撤县设市)办公室做文秘和调研工作。

  1990年的9月上旬,我和一位同事(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闻专业本科生),到原双铺乡开展为期10天的乡村调查,吃住在乡村。

  1992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双铺乡隶属双港区。那时,桐城县的行政区划是“县、区、乡”三级,“区”称谓“区公所”、“县乡”两级称谓“县乡人民政府”

  那时候,双铺乡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村经济也比较活跃。

  我记得,我们那次调研的主题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应该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我还记得,我和同事,走村入户,受到热情的接待。所到之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更记得,当时双铺乡的党委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那一件件、一桩桩鲜活感人的事例,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该乡有个村(名称记不清楚了),村集体企业办得很红火,每年上交村里好几万块钱,而5个村干部(有一个村干部是定工补贴的),年平均工资只有几百块钱。村部还是“文革”期间盖的,很破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小学的校舍非常漂亮,记忆中应该是一幢两层楼房,上下共有十五六间。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环境很舒适。那年月,就全县而言,农村小学盖楼房,还真是不多见的。我们到该村小学走访时,校长十分激动地对我们说,“额节(我们)村的领导真好,做(盖)这么好的房子给额节(我们),额(我)跟恩节(你们)港(讲),村里毎年还拨几千到万把块钱给学校呢,补额节(我们)学校的经费迈”。说这话时,校长满面春风,一脸的得意。

  还有个村,村里有一位支委委员,家里办了一个塑料印刷包装厂,他主动安排本村十几个贫困户的家庭成员进厂务工,从不拖欠他们的工资。其中有个贫困户学到了技术,加之有了几年的收入积累,回家也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塑料包装袋厂,很快就脱贫了。

  各个村都坚持做到供养好“五保户”,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港(讲)就是,“要把五保户当嘎(家)里的上人养”,意思就是把“五保户”当作自家的长辈来供养。对特困户一律实施救济,村里补钱补粮给特困户,确保他们温饱不成问题,无忧衣食。

  想想也是的噢,当年的这些做法,与现在打的脱贫攻坚战还真有一点点相像,用桐城话港(讲),就是现在脱贫攻坚战的毛毛影子(雏型)。

  这个乡各种各类的先进典型比较多,那时的我们被震撼了。

  那一次的调研,可以说,我们是一路追寻答案,一路深受感动。

  我俩厚厚的专用调研笔记本,记的密密麻麻。后来,本子记完了,就用活页纸记。

  调研回来后,我们在感动中梳理素材,在崇敬中理清思路,在激情中挥洒文字!

  一篇8000多字的《奉献,在这里闪光》的调研报告杀青了。

  随后,我将调研报告送给县委办公室主任审阅,他边看边频频点头,看完之后,将大腿一拍,连声说,“好,好”!并嘱咐印《桐城情况(县委工作简报)》,发全县各地。末了,他还说,“这份调研报告有份量,有价值,可以向《安徽日报》投稿”。

  《桐城情况》印发后,反响还真的比较热烈,获得了一定的好评。

  后来,有一次我下乡到青草镇,有位姓夏的“一把手”镇长对我说,“恩(你)那篇调查报告写滴(得)好,真写滴(得)好!壳(可)能下了不少功夫,是滴(的)吧”!我连忙说,“不照(不行)哦,不照(不行)哦,跟恩(你)老人比,还不照(不行)哦,还早候着(还有差距)”。据说,夏镇长曾经接触过文字工作。

  于是,我们将压缩成5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奉献,在这里闪光》,寄到《安徽日报》编辑部。

  到了9月底的一天,县委宣传部通讯报道科的一位朋友,神秘兮兮地向我报喜,“恭喜恭喜,你的大作,《安徽日报》马上要登了喂,我都见到报纸的清样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喜出望外,连忙问他,“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是真嗲,是真嗲”!他回答得很干脆。

  那天晚上,我兴奋过了头,失眠了。

  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泥牛入海。

  得知结果的那天晩上,我很沮丧,失眠了。

  花开为什么无果?为何一场欢喜一场空呢?

  后来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那是因为时逢国庆节,新华社发的通稿特别多,这就很自然的将我们的稿子撤掉了。

  国庆节后的一个多星期,还是宣传部通讯报道科的那位热心朋友,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过两天,我陪你到《安徽日报》社去走一趟,活动,活动…,争取让那篇稿子早日见报,不然的话,太可惜了”。

  说心里话,我很想借文扬名,也非常渇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但最后,我还是摆摆手,调侃道,“谢谢老弟你的好意,就让煮熟的鸭子飞走吧,见不见报,我无所谓”。

  是的!毕竟,见报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我享受了感动和温暖的过程……


  补 记:

  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文中提到的(所有)印发全县各地的《桐城情况》及其手稿,均作为档案资料由办公室安排专人整理,装订成册后,作了永久保存。
  现在想起来,觉得时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桂梅生先生的此举甚好!有格局,有远见!
  实际上,地方上的文献资料也是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不可或缺。

  桐城,历来文风昌盛,闻名于世。“桐城派”文化经久不衰,老树新枝,生生不息!之所以如此,得益于许许多多喜欢写写画画的人。毋庸置疑,这些人,正是传承“桐城派”文化的践行者和生力军!由此而建议有关方面,可做些“将散落的珍珠一线连成串”的收集工作,以充盈“桐城派”文化的宝库……

  现在看来,“过去式”也要,“将来式”更重要。否则,久而久之,“桐城派”文化有可能会褪色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桐币 +10 收起 理由
南风醉 + 8
王曙光 + 2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汪鹤龄,桐城人,公务员,已退休。喜好文字,出版有《新韵诗词集(杂咏)》

227

主题

2724

回帖

4327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4327

我是老兵

鲜花(74) 鸡蛋(0)
发表于 2019-7-31 1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人实在,现在可是难找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75

主题

595

回帖

1663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66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鲜花(19) 鸡蛋(0)
发表于 2019-8-1 1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历来文风昌盛,闻名于世。“桐城派”文化经久不衰,老树新枝,生生不息!之所以如此,得益于许许多多喜欢写写画画的人。毋庸置疑,这些人,正是传承“桐城派”文化的践行者和生力军!由此而建议有关方面,可做些“将散落的珍珠一线连成串”的收集工作,以充盈“桐城派”文化的宝库……


老师的提议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66

主题

9431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9

我是老兵版主

QQ
鲜花(128) 鸡蛋(0)
发表于 2019-8-6 1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彩!
喜欢看白云,喜欢看花开,喜欢在工作之余产,写点小文字,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和大自然沟通,追求澹泊的人生意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