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0|回复: 14

[桐城人] 心目常存山水间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2-24 1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2 [6 @# _- N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l$ I& C  Y9 B& Z+ V! M"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q' d3 u$ }/ g. J, r5 r- E, }9 C, u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 ]( L1 }" t6 q$ }# y" ~9 G% n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g2 ]9 \( e4 I* h( R6 Q
  ——陶渊明《饮酒》其五+ J# D& S+ G" Y1 z3 p7 O: Z
楼主新帖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澄之《讲易叠翠楼记》:今夏,以抄书之役久于城,吴子天况昆仲号其同志诸子,邀予讲易于其家塾叠翠楼下。诸子皆治学子业,习闻老生讲章,一旦听予谈图象卦爻之义,皆豁然相悦以解。吾说亦不甚远于老生,然而,老生能习其说而不能明其故,予为一一指示,故诸子闻而喜,而予以亦喜吾学之将有传也。惟时盛夏酷署,聚坐横经者十有余人,非楼下虚敞,固不足容;且予老而易倦,非有楼可供眺望,亦无以为予游且舒怀之地也。' Z3 ~( X$ t! A7 a# \. T! s. U5 n

$ v, L( S$ A& m. s; H5 l     楼为吴氏五世祖方伯公建,到今百五十年矣。往时铿在授式昭经,予过之,亚侯饮我酒,未尝至楼下。后廿年式昭置酒,邀同诸老友觞咏春上,今又三十余年矣。式昭者,天况先府君也,既久作古人,其先后同时饮酒者,无复尚存。独予以七十老叟,犹能抗音吐气,为诸子谈四圣人之绝学于兹楼下近四十余日,其可幸,亦可悲也!吾每登楼睇望龙眠,李伯时之所画庄遗址,仿佛可见,近指投子,赵州桥在焉,是此翁八十行脚过此以得名也。其他诸峰,层现叠出,郁郁苍苍,以环绕于郭外,而踊跃于楼之北窗前者,皆不能悉识,“叠翠楼”,其以是名与?/ W  Z/ A# @/ p1 I& t7 x1 n
& T/ F2 q! y, q' P, A% E
     吾观古之文人,未有不得力于山水者也。学道者,入山必求其深。盖山水者远俗之物也,俗者败道之资也。与俗日远,自与道日亲;道亲,而后可以读书,而后可以研理,不独为文已也。俗不能远,则求可以超然旷望之处,以远寄其心,虽迹不离圜阓,而心目常存乎山水之间,如兹楼者是矣。吴子知兹楼之有益于学也,朝斯夕斯,以求所以亲夫道者,即四圣人之绝学,不难极深研几,又何有于吾说之区区哉?. R$ G! o$ I. d8 {0 X
! ?+ g( q& R0 a
     听讲者:吴子天况、天驷、天骧,左子峙匡,尹士未生,孙子幼服,童子方平,及吾家扶升、卧南。始未相要,闻而至者:李子长康,吴子世修也。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叠翠楼”,旧址在今桐城县城,明河南布政使吴一阶在故乡桐城闹市所建,面对投子山。“投子山”,位于桐城市区北,亦名凤凰山,盖因其山形若凤。相传三国时吴将鲁肃兵败后将子投此为僧,故名投子山,山中有寺,即名投子寺。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是江淮之间著名的佛教禅院。投子晓钟乃桐城老八景之一。现山中存有投子禅寺、德柏庵、赵州桥、接官亭、钟楼等建筑。“李伯时之所画庄遗址”,即北宋桐城画家李公麟所画《龙眠山庄二十景》,今多数景点之名尚存。& ?# i7 U/ _+ h* }1 Q

2 _/ h; l$ n3 p- |1 P+ ~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一阶,(?-1576),字元石,号菲庵。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授河南光州知州,官至河南右布政使,尊称“方伯公”。1530年左右在桐城县城建叠翠楼。万历四年,吴一介与盛侍郎汝谦二公营造桐城城墙,十余年始告成,坚固壮观,巍然为皖省列城之冠,有“铁打桐城”之称。可惜,在日本侵略军攻进桐城之前,当局主军事的广西佬县长罗成均,恐寇重来据守,不易攻克,而先自撤之。邑人方守敦曾长叹曰:“于是事将兴时,征役万众,卤莽驱迫,纷扰不顾一切,人人怨咨嗟惜,一月遂撤毕,此可为痛哭者也。”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以智外祖吴应宾(1565—1634),吴一介四子,字尚之,一字客卿,号观我,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目疾告归,号三一居士,法号广瀹。天启中,以同里左光斗、方大任推荐,诏加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崇祯七年桐城县城市民暴动,世家大族纷纷避逃乡下或逃往南京。吴应宾携家人逊于城郊吕亭,著书不止,逝世后初葬吕亭,三次迁葬,终葬浮山。  m9 s! f' m# x& k& M. K
0 M9 Z, [' C7 n, _
    吴应宾子吴道凝,字子远,号虚来。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初任山东长清知县,改任浙江奉化知县,以书法闻名。著有《大指斋集》12卷。吴道凝、方以智、方文、周歧、孙临等相交甚深。方文诗《吴子远三十初度》:“别馆山城东复东,此心原有数人同。”(山城,桐城县城别称。)
4 C2 T/ k  ^) m- U' ~- R& j0 ~0 F" K- u" E4 @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嬉子之波 于 2011-2-24 11:24 编辑 . W- ~7 ?7 k7 ]' q* f

2 L" Z, C8 B0 L吴德音,吴一阶曾孙,吴道谦子,字式昭。妣张氏,大学士张英的姊妹。生子三:天况、天驷、天骧。吴德音妹吴坤元(1600—1679),字璞玉,一字至士。潘金芝妻,潘江母。幼极聪慧,从叔祖应宾读书,辄成诵,十岁即知属文。诗与同县女诗人方维仪、章有湘并称“桐城三才女”。早寡,孀居二十余年。女红之暇,吟咏不辍。著有《添愁集》、《松声阁文集》1卷,《松声阁集》2卷、《二集》2卷、《三集》2卷、《续集》l卷。$ w9 U, S6 _2 P5 q* M% q& W" |

; M3 }) f. e- C* m1 T8 j8 X    吴坤元子潘江,字蜀藻,号木崖。父早卒,幼承母教,博览群书,十岁能文。尤专于诗、古文。稍长游历齐、岱、京、楚等地,与海内名流以诗文相交,主盟坛席三十余年。明亡后,潜归桐城,隐居县城西龙眠山之河墅。清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词,以母老辞去。后清廷征遗逸,皆托故不就。曾采录明清两代五百余名乡先辈的诗作,辑成《龙眠风雅》正续集九十四卷。与同乡学者何唐采录明清桐城古文家主要著作辑成《龙眠古文》二十四卷,又编《桐城乡贤录》。另著有《木崖诗文正续集》、《六经蠡测》、《字学析疑》、《诗韵尤雅》、《记事珠》、《古年谱》等书共四十余种。其著作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屡遭查毁,存世极少。关于《龙眠风雅》一书,开始于顺治五年,潘江与同邑方授(方大美之孙、方应乾之子)共事,约得六十余种,题《龙眠明诗选》。授病卒后,又与钱澄之、姚文燮共事,亦沮于异议,乃独立搜求,阅三十年而成。姚文然、程芳朝捐资助梓。姚程相继殁,乃鬻产贷金,于康熙十七年刻成,印本甚罕。
- a/ q8 P$ A  }% q7 S* i( R! G! s
! y& U, U8 s6 v+ ^    潘江是戴名世的老师。潘江的姑姑潘翟,副使潘映娄之女,年十五,嫁同邑方以智。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况,吴德音长子,名骅;天驷,德音次子,名骝;天骧,德音幼子,名骥,妣张氏、文端公英之次女。
7 t& r0 P, ?' h; A. j+ P* r) p& O. @! s5 i# L& o+ e5 k4 F' b

! E% F3 ]4 R% [8 k8 \8 s4 G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嬉子之波 于 2011-2-24 13:51 编辑
# B2 z; f! D0 K0 @0 P" H2 ~5 D9 U7 l2 X9 S& X# |  {
一点感言:' m$ U( {* o0 y, p
桐城里巷皆知,“六尺巷”故事,即是清康熙大学士张英家族与吴氏家族之间发生的事。4 [8 J. A0 `# b1 G6 p6 |+ x) Z

' V$ t) y' A6 [+ R3 i9 O, D- P: c. f这个吴氏家族最初发迹于麻溪,后辈有吴一阶举家迁居桐城县城,随之蔚然成为巨族。其所居街巷因吴氏郡望“延陵”而得名“延陵巷”。吴一阶在此营建叠翠楼等,又与告老还乡的户部右侍郎盛汝谦、知县陈于阶等牵头鼎力营建桐城城墙,十余年始告成,坚固壮观,巍然为皖省列城之冠,有“铁打桐城”之称。% o& z! s; T; b2 [/ v

& T6 F" k4 b9 i& u7 c当时张吴两家比邻而居,且代有姻亲。如吴一阶孙女嫁张秉彝,其子张英曾说:“麻溪世有女德,吾母诰赠一品太夫人,为赠方伯公曾孙女。吾幼奉母讳最严,亦熟悉于外家事”。赠方伯公,即吴一阶父亲吴堂。而张秉彝女又嫁于吴式昭(吴应宾从孙),张秉彝子张英的次女嫁吴天骧。由钱澄之此文,通过家谱等资料梳理系列人物关系,张吴两家之亲近,或可从中有所窥见矣,发生“六尺巷”故事不亦奇乎?
$ {4 }1 N- y8 ?* z6 L9 {% x8 k- d9 k* P( X" r+ D/ l# D: a
但窃以为,桐城世家大族都是聚族而居,吴一阶子孙众多。因此,“六尺巷”故事中的这个吴家虽也出于吴一阶一脉,但散枝开叶后,可能与张家关系已经疏远了不少。作为张家的一个普通邻居,却敢于与当朝宰相叫板,而张英向来不事张扬,超然以诗释隙,遂成“六尺巷”美谈。
) Y' m$ \; O5 d; K/ ?7 Z+ Q. W! i  z- a" q# }4 P) }
予因此叹曰:善哉善哉!予观夫今之争名夺利甚矣,古巷虽仍在,世风已不古。无论结庐车马喧喧之人境,还是别构深山远水之莽野,岂再有心远地偏之寻道者乎?今读田间《讲易叠翠楼记》曰“心目常存乎山水之间”,忽然有悟,录之备存,以求方家教我。
" o0 @( S5 F$ \9 ^- p4 o( m

' N$ _" X! v/ c7 M; u" L& U( R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155

主题

1777

回帖

4544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4544

嘉宾会员

QQ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2-25 0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月在天 于 2011-2-25 09:41 编辑 1 u: X5 L9 p" H+ O: U# d+ q& N
, H# q. G7 t' f* o5 ?$ ^
嬉子考证缜密.有理有据.方张之与吴氏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其於桐城蜚声宇里.功不可没{:1_1:} " ?0 t$ Y, [9 e) Z

" X+ x) q2 t7 X7 O0 }4 u3 X补充内容 (2012-8-18 10:11):- w0 @" O( y/ N% W& J
宇內
2 M& X, |1 s  ~2 y! |
+ X9 s2 S  m/ @9 V8 n0 V" E补充内容 (2012-8-18 10:11):
# C, V5 l9 L) L2 X+ `7 O: d, U云月在天更正1 @9 I- U* U, j$ |! O, \4 Y
云在青山月在天

299

主题

3555

回帖

575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7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11-2-26 1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哼!“无司马之才 不能扵上下数千载之间 简之而成史记 无班固之才 不能於汉五世之间 繁之而成汉书”
4 @3 [! U3 P. P: ?5 y: d6 a9 V: S& v8 e$ j! g/ e: @* t$ b' g% `
“天况,吴德音长子,名骅;天驷,德音次子,名骝;天骧,德音幼子,名骥,妣张氏、文端公英之次女
* g: b6 ^, c* _: u7 F
  u& S; x  u4 a& ]) v$ F. M0 n7 J请问楼主 那吴同岱又是谁呢
【麻溪姚氏九修宗谱·谱办电话:61781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