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冯家石桥(下)
——安庆石桥
第12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上次卒子介绍了位于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冯老屋与冯家老井,今天卒子再次介绍冯家石桥,冯家老屋已经全部坍塌不存,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甘露村
    怀宁的冯老屋已经不存,留下的只会是一个地名而已。冯家迁徙到背山面水的甘露小平原地带,世代生息已经近百年,由于怀宁县建海螺水泥厂,冯家世代生息的土地再次被收,冯氏家庭再次迁徙出这片土。图二:甘露村地处石镜乡腹地
    冯氏迁入安徽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具体时间不详。从冯氏祖坟看,其先祖墓均立碑为民国三十一年,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冯氏迁入怀宁县甘露一带也才是近百年的事情。图三:冯老屋遗址
    据了解,冯姓源于河南省,明避张献忠乱走贵州;期间有一支族裔迁入安徽省做官(安徽省始建于清,省治安庆);其后裔在安庆城外的一个穷山沟世居,相传人丁也兴旺。图四:冯家石桥
    冯家老屋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听村里老人介绍,原甘露村冯老屋有二百余人,三个生产队,老屋背山,一条小溪顺村流过。图五:冯家石桥
  冯氏为什么会选择怀宁县石镜乡甘露这个地方?上期卒子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交通相对闭塞,二是当地产一种石灰岩。冯氏百姓迁入甘露后,只需要青壮年日夜采石,外销各地,就不愁吃穿,民国期间安庆为省会,铺路、建房、墓碑、架桥,哪一样少了石料,而石镜乡甘露村境内石料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因储量高,也许正百冯氏迁入该地区的合理解释吧。图六:冯家石桥一侧留下深深的槽迹
    甘露村从地理位置看,并不太适合人类世代居住,这片区域,属丘陵地带,其背后的山间多石,其中以石灰岩为主。这片区域地处一个长条型的平原地带,冯氏百姓在这片平原地带均开垦了田地,小溪边人为构筑起高高的防水堤坝。图七:冯家石桥桥头的护坡上两棵树
  冯氏迁入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已有百年的历史,它记忆着华夏的历史,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承载着浓郁的乡愁。冯氏已经完全融合于安庆这方水土,他们使用着安庆的方言、也是安庆生生不息的根脉。图八:冯家石桥
   冯家石桥位于甘露村的小河上,呈东西向,桥长约一十二、三米,宽约二米左右。石桥的一侧有一条车轴碾压过的深深的槽迹。图九:冯家石桥
  从卒子观察,这座石桥有二个桥墩,其中一个桥墩就在护坡上,所以准确地说这是一座“两孔梁式石桥”。由于时间久远,桥面部分还是受到了损坏。图十:冯氏古墓立碑时间均为民国三十一年
    该桥桥面原本应有多块条石拼接而成,石块均为背后的小山上开采而来,冯家为了通行需要,在这条本不宽的小溪上用石料建起这座石桥,卒子猜想,应该也是民国三十一年以后才兴建的。图十一:冯氏先祖从十八世至二十世均葬在这里
  卒子看到,这座桥的桥沿损坏不大,可以说保存基本完好,在安庆虽常见这种民国期间建设的石桥,却也有保护价值。像这样保存完好的石桥越来越少了,所以尽可能保护一座是一座。图十二:冯家石桥
(本篇完)
2017-04-12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7: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家冲乾隆古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2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花山林家冲之间,有一座清朝中期乾隆年间的古墓,今天卒子向网友介绍这里。图一:乾隆时期墓葬
    这是一座在安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古墓。墓建在一处山腰,呈坡而居,墓碑约六十公分,高约七十公分,墓碑长满了青苔,字迹已经非常不清晰。图二:花山飞鹅头
    卒子是无意中发现这座距今已经二百多年的清朝中期古墓的,在安庆清朝早期至中期的古墓,数以万计,像这座古墓显然没有被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重视。图三:林家冲古墓
    据了解,安庆在清朝中期,人口相对稳定,依靠水运,过得比较富庶的生活。根据这座墓碑推断,该墓的主人是一位先生,其碑称公,姓氏已经看不清,名字中含“源”字,立碑时间为乾隆五十三年,也就是1788年。图四:林家冲古墓
    据悉,安庆有很多文物贩子四处盗挖清代墓葬,卒子经过这十多年的发掘,发现被盗挖的古墓多达举不胜举的程度。这座清朝中期的古墓,是否被盗挖不详,墓葬中是否有乾隆时期的铜钱及其它文物不详。图五:古墓为乾隆五十三年
    据介绍,该古墓为乾隆年间土坑竖穴墓葬,该墓从表现上看未发现明显的破坏痕迹。以前,飞鹅头这一带,水运非常发达,人口繁衍应该是非常多的时期。图六:林家冲古墓
    墓葬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一,其目的不仅在于安放死者,更是死者生前身份、地位、种族、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形式。在安庆地区,明朝的墓葬已经很少,在清朝时期,是安庆经济、文化、社会大发展时间,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生产工具发展水平,出现了不同形制的墓葬。图七:古墓墓碑
    如本文介绍的乾隆时期的古墓为普通百姓的墓葬,最多只能拥有半地穴式的石室墓,往往随墓主人下葬的还有当时社会比较精美的器物、金银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等。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陪葬品,墓葬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图八:林家冲古墓
   这座古墓据碑文“某公源……”应该是较早在花山飞鹅头林家冲一带繁衍的百姓后裔,其姓氏因碑青苔原因无法辨析,死于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古墓历经二百多年沧桑,对安庆民俗、历史和文化的一定的研究价值。图九:林家冲古墓
(本篇完)
2017-04-13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5: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乔木寨石寨墙
——安庆太平军军事旧址
第12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位于安庆太湖县大别山深处的乔木寨,上次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岗哨石,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乔木寨石寨墙和寨门。图一:乔木寨路牌
    乔木寨位于安庆太湖县寺前河上游约十公里的深山中,山寨垒石而成,寨北门建于羊肠小道上,只容一人爬越,寨前寨后全是悬崖峭壁。图二:乔木寨山脚下还有村庄
    走上乔木寨,需要步行大约二个小时的路程,其中乔木寨为大别山南缘最高峰。乔木寨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后方主要休养的地方之一。图三:乔木寨视线良好
    清朝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自武汉东下江宁定都天京,如摧枯拉朽之势,扫横大江南北。安庆是当时安徽省的省会,陈玉成的英王府设在安庆。图四:乔木寨巨石林立
    清朝咸丰皇帝命工部侍郎吕贤基赴皖主事,“奏调给事中袁甲三、知府赵畇(安庆太湖人)帮办团练防剿,又调编修李鸿章等襄军事”。乔木寨主寨在群山之间的山峰中,这里视线良好,能够鸟瞰整个寺前平原及周边山情。图五:乔木寨风景优美
    1853年4月,赵畇回到家乡太湖,十分慷慨地把自己的旧居作为团练的训练基地之一,着手招募人马,举办团练,培养骨干。在此,赵畇制定了《团练章程》六条,刊播各地。太湖有团练自此开始。据《太湖县志》记载,清军和地方团练与太平军在太湖县境内发生大大小小的战役达百余次,民间广传“十山九寨”之说,现存寺前乔木寨等太平天国寨址及遗迹五十多处。图六:乔木寨寨门
    太平军开辟皖西战场是在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以后,自安庆至庐州,太平军连营四百里,气势恢宏。经过一个月的攻城和围点打援战斗,太平军屡败清兵,皖西成为太平天国重要的屯兵、招兵、供给之地,与北方捻军联合及西征的主要通道。图七:乔木寨石寨墙
    1854年秋,胡以晃率淮河以南太平军主力再次西征湖北,太平军陈玉成分别从苏南、皖南率兵渡江北援,在皖西多次与清兵激战,先后收复无为、巢县、庐江、桐城等地。图八:乔木寨插旗杆的槽洞
    1857年2月27日,陈玉成收复舒城,接着向东作战。安徽、江西、江苏三省毗邻地区,驻守安庆桐城县的太平军将领李昭寿,率领太平军转战安庆各县,太平军在各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陈玉成联合部分捻军,挥众数万深入鄂东,在广袤五六百里、山回岭复的大别山与清朝楚军搏击,打得清军疲于奔命,死伤累累。图九:乔木寨成为驴友目的地
    1858年九、十月间,李续宾部连陷太湖、潜山、桐城。10月21日,李续宾亲率大队自桐城往攻舒城,李续宾占据桐城、大肆洗劫时,舒城太平军就向大江南北呼请援军,至12月,陈玉成部先后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四城,解除了清军对安庆的重围,将湘军赶入鄂东。 图十:乔木寨寨门与寨墙均是使用巨石垒叠而成
     太平军在太湖、潜山、桐城和宿松等县的确转战多年,其中多数都在深山密林中,今天卒子介绍的乔木寨就是其中一座比较著名的山寨。图十一:乔木寨一人洞
   乔木寨位于乔木寨村的最深处,是由原刘冲、许河二村合并组建而成。地处寺前北大门,乔木寨海拔达700余米,曾始建于太平天国时期的乔木寨见证历史。图一:乔木寨
(本篇完)
2017-04-14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祖禅寺
——安庆寺庙系列
第12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有一座七祖禅寺,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怀让禅师
    佛教传入我国,一祖在著名的少林寺,二祖在安庆市岳西县司空山,三祖在安庆市潜山县三祖寺,四祖寺、五祖寺都在湖北省黄梅县,六祖寺广东韶关,这些都是佛教的一个宗派禅宗,禅宗总共有六位大师,那么六祖之后,还有七祖吗?带着相同的问题,卒子来到七祖禅寺。图二:七祖怀让大慧禅机塔
    四祖道信在黄梅双峰山正觉寺,后称四祖寺,于唐朝永徽年(650年),以至付法传衣于弘忍,弘忍继禅宗五祖位,世称“五祖黄梅”。五祖嫌双峰山地形逼仄,难以开扩,于是在四祖圆寂的三年后,决定重择地建寺,初选址卓壁寨,建“灵泉寺”为五祖初结庵处,继而寻访至宿松县与黄梅县接壤近处的佛坐岭。图三:七祖禅寺大门
    佛坐岭位于宿松县城西约十里的河西山石莲洞旁,其后有沿宿蕲黄边境,俗称“楚头吴尾”分疆之地的罗汉尖山脉连绵近百里如腾龙至此,其面前是万倾碧波的龙湖,当是理想的道场和传法之地。但又因常闻得龙湖水腥,不利于禅静养性,于是终又在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在黄梅县双峰山之东的冯茂山借地建“东山寺”。图四:七祖禅寺风水
    五祖之后,相传出现二位六祖。一位是北宗神秀。据(《景德传灯录》卷三)载:五祖弘忍僧徒七百余众中,唯有“上坐神秀者,学通内外”是众多的僧徒中一致推崇并公认的禅学骄骄者。北宗神秀(公元606—706年),河南开封人,俗姓李,少亲儒业,博综多闻,出家后寻师至黄梅东山寺,遇五祖弘忍以“坐禅为务”,以“誓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深得五祖的器重,而位列七百余僧众的“首座”弟子。张说《神秀碑铭》有“东山之法,尽在秀矣”之五祖赞喻,而“命之洗足,引之并坐”。后因传六祖位而引起的衣钵之争,因神秀“未入门内”,只好“涕辞而去,退藏于密。”先坐禅隐修,后上湖北当阳玉泉山幽隐十四年,至五祖弘忍圆寂(675年)三年后,始开坛传法。神秀主张“坐禅习定”,以“住心观静”而逐步深入的修行法门,即“渐修”“渐悟”的修行方式,而成为禅宗北派的创始人,也被尊为禅宗北派的“六祖”,唐中宗溢其号为“大通禅师”。图五:七祖禅寺五观堂
    第二介六祖南宗慧能。据《菏泽神会禅师语录》和《六祖禅经》载:慧能俗姓卢,先祖范阳人,因父官居岭外而居新洲(新会),年二十二岁时,北上湖北黄梅县到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经过五祖的磨练,弘忍以杖“三击碓头而去。”慧能会师意,当夜三更入室求教。弘忍为其解说《金刚经》,并正告说:“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于你,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其传法偈语为:“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慧能跪受衣法后启问:“心法递传以后,衣付何人?”师答:“昔日达摩初来,人们还不知信他的禅法,所以要传衣以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传衣之人,命如悬丝也”,此后为传法不传衣之始。图六:七祖禅寺原名七祖庵
    据《安庆府志》、《宿松县志》载,六祖南宗慧能的高徒怀让的传人,唐代高僧马祖道一从洪洲北上,在宿松开山授法,先后建有灵隐寺、洞山寺、启秀寺等。唐朝德宗贞元年间,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到宿松传经授法,驻锡小孤山启秀寺,大力践行“百丈清规”,传播南宗禅风二十余年而圆寂,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世有“马祖开山,百丈传规”之说。图七:七祖庵原碑
   怀让和尚,金州(陕西省安康市)人,六祖慧能弟子,唐代高僧。怀让俗姓杜,杜家第三子。生于公元675年4月初八日深夜。传说他降生的那天晚上,家里上空忽然出现了一道白光从天而至,落在房顶上,相隔千里都可看到。这一奇异的天象惊动了京城长安,唐高宗李治急忙下诏问是何吉兆,善观天象的太史向他报告称这是预示“国之法器,不染世荣”,国家有幸将出现一位高僧。高宗即下令探望。图八:七祖禅寺新修建的大殿
    怀让是天生做和尚的料,自幼生性极善,不食荤,不争执,和他的两个哥哥的长相与性格殊异。因父母信佛,家中放着许多佛教书藉,他十岁时就看了不少关于佛教方面的书经。十五岁时,他父母见他迷恋佛经,连想到他出生时的异兆,又加上乡亲们传奇说他是天上的佛菩萨转世,就速胜送他到湖北荆州的玉泉寺,依律宗宏景大师出家。他二十二岁时受戒,后学习《毗尼藏》,云游巡访到嵩山,想找一位高僧从师悟道。慧安大师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门徒,五祖入灭后,慧安行脚至中岳嵩山,便在此处定居,避世离俗。怀让和坦然法师在顶礼慧安大师后,直接说明来意,请教佛法的大义。图九:五观堂
    在嵩山少林寺慧安和尚的指点下,不久,怀让为法不远千里,从中原南下,跋山涉水,终抵广东韶关的曹溪宝林寺晋谒六祖慧能。怀让面见六祖,至诚礼拜。怀让跟随六祖八年后,消除了迷执,懂得了“说似一物即不中的道理”,师徒以心印心,怀让禅师这回是真正悟道了。图十:七祖禅寺碑记
    六祖临终前又对他说:“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曾预言:‘在你门下将出一匹马驹,这马驹一出世,便会踏杀天下人。’这件事情你要牢牢记在心里,不要急着说出来。”怀让点点头。六祖深知怀让是弘法的大器,于是又对他说:“先师弘忍曾告诉我,禅的法脉从我这代开始就不要再传衣钵了,只以法传心印,如果传了衣钵,命如悬丝,生命危在旦夕。惟以禅的智慧去教化众生,造福世间为重。听我为你说一首偈子。”得到印证的怀让禅师,留在六祖身边侍奉十五年之久。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年,六祖入灭后一年,怀让禅师才离开曹溪到南岳衡山,弘扬南禅的顿悟法门。如今的七祖禅寺,是否是当年怀让法师修行的地方,也许只是一种传说罢了。图十一:七祖禅寺
(本篇完)
2017-04-15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榜小瀑布
——安庆风景
第12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的一个山湾,有一条小小的瀑布,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来榜镇
    来榜地处横河村,能够攀爬到白岩上可以一览明堂山全景。横河上流很多条小溪常年汇入源源不断的水流,今天卒子介绍的这条小小的瀑布,就是横河上面的一条断层小瀑布。图二:群山环绕
    提起横河,方圆几平方公里,数百户人家。横河虽小,却有着许多的传说,是一块风水宝地!来榜也是一个千年古镇。安庆古人遇河则居,遇茅则葬。图三:来榜小瀑布
     话说在宋末明初,湖北余姓中出了一位总辖公,在一次与叛军作战中战死,家破人亡。他的六个儿子,带着父亲的骨骸,出外逃难。想重寻个安身立命之所。说来也怪,从启程之日起,身后就有个不知名的鸟雀,一路跟随,一路鸣叫。图四:溪水入河
    余氏众兄弟起先也没在意,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也觉得挺怪,仔细一听,似乎是在叫“遇河则居,遇茅则葬”。余氏兄弟将信将疑,但也记在心里。众兄弟翻山越岭,一路走来。 一天,一条大河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扭头四下一望,此处三面环山,中有一块平坦之地,前面一水环绕。有山有水,水秀山青,可耕可鱼,更重要的是此地深山幽谷,远离乱世。六兄弟有意在此安居,又见天色已晚,还下着小雨,便寻了一棵大树底下,将息一晚,天明再作打算。图五:风景优美
    众人又累又乏,沉沉睡去,连丝丝小雨,也毫无知觉。一觉醒来,已是日山三竿了。发觉四周湿漉漉,唯独此地干干燥燥的,一滴水也没有,仰头视之,原来这大树浓荫如盖,密不透风,挡住了小雨,怪不得昨夜小雨,丝毫不觉。正惊奇间,忽见着数丈高的大树,中心空虚,一根茅草直上树顶。图六:来榜村民
    众人灵光一闪,一路上那鸟儿啼叫的“与河则居,遇茅则葬”莫非就是此地,暗示我弟兄在此安居呢?反正别无去处,便在此搭棚安家。又寻了一个地理先生,砍了大树,在树下安葬了父亲的骨骸,正式安居起来。图七:来榜小瀑布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三河坪之水,经九井一路环绕,叫腰带水,又叫金带水,主大富大贵。可也是,余家后来飞黄腾达,四代五尚书,盛极一时。余家对面是朱家老屋,余家这边一祭坟,对面朱家便人死牛发瘟,说是虎吃猪。于是朱家也请地理先生在余家下首葬坟,取名叫网形,寓意为张网捕鱼。图八:来榜小瀑布
    隔河两岸,余朱二姓,明争暗斗。然终究不是办法,后经人调解,二姓联姻,朱家把女给余家做媳妇,余家把坟山虎形改为龟形。时下倒也相安无事。图九:来榜风景
(本篇完)
2017-04-16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09: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罕见百年木瓜树

——安庆古树名木
第12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市区内双井街的一处空地,有一棵百年的罕见木瓜树,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百年木瓜树
    卒子见到这棵木瓜树时,铭牌上标记已经117年了。现在,国内100多年以上的木瓜树不多见。卒子在全安庆还是首次见到百年以上的木瓜树。图二:百年木瓜树正在开花
    这棵长势较好的木瓜树在一片园林里供人欣赏。这棵木瓜树历史悠久,树干挺拔,据说某集团愿意出十万元高价购买,但都被拒绝。木瓜树多为灌木状,极少长成乔木,百年以上的木瓜树,能正常开花结果的并不多。图三:百年木瓜树
    百年木瓜树目前在全国十分罕见,在安徽目前仍是空白。安庆能有这棵罕见的百年以上木瓜树,真是安庆的荣耀。希望安庆人能够自觉保护。 据资料载,木瓜在树木分类学上属无患子科,中文名为冠果,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开花多、结果少,有“千花一果”之说。
图四:百年木瓜树铭牌
    木瓜树又名木梨、降龙木等,属于落叶乔木。木瓜树整株可入药,同时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观赏树种,产地有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木瓜树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木。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河北,江西等地。很有营养价值。图五:木瓜树旁的故事
    卒子是无意中发现这棵树龄超过百年的野生木瓜树。经业内专家鉴定这棵树龄已超过117年以上,实属罕见。树冠近二十平方米,胸径约四五公分,树高约四米。目前是春天,已经开花,不多时结了木瓜之后,再去拍摄。据了解,木瓜为我国特有植物,结的木瓜有“百果之王”美誉,是一种天然、纯绿色、有机食用果品。图六:扼虎救父
    这棵树树体高大,原产于东南亚,在明朝后期传入我国。安庆市区内这棵木瓜树,属于蔷薇科,原产于我国,只能供观赏和药用,非常珍贵。图七:芦衣顺母
    《诗经》有记载,木瓜有两大类,即属蔷薇科木瓜与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称番木瓜)。木瓜从用途上也分为食用和药用木瓜。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是原产中国的温带木本植物,其果实可供药用,同时花色美丽,也供观赏,它们还是传统文化、诗歌中所提到的木瓜,如《诗经》中的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番木瓜),原产东南亚,大概十七世纪明朝后期时传入中国,因外形与中国木瓜相似,故名“番木瓜”,同样可以食用和药用,但不供观赏。图八:恣蚊饱血
(本篇完)
2017-04-17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6: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里徐塆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八里村,有一幢建于清末民国初期的老屋子,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徐塆老屋
     大别山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跨越三州五县的“古皖道”,这曾经著名的官道、驿道、商道、兵道。它向南连接古徽道直通上海、苏杭并南下,交流南方;向北直达古都长安、洛阳和开封,交流北方。这条古道沿皖山、皖水、淠河延伸,连接三州(安庆府、古庐州、六安州)五县(怀宁、潜山、岳西、霍山、舒城)。古人由安庆府出发,经怀宁县三桥、小市,过潜山县水吼,响肠塔儿岭,岳西汤池畈后,分二条线,一条六潜古道线:经温泉龙井望家岭,黄羊殿,张家畈,头陀七里冲,黄尾,佛子岭,霍山县东西溪、下符桥,到六安州。另一条舒潜古道线从岳西汤池畈,经桃岭,八里矸,七里冲,姚河梯岭,经晓天,至古庐州。这段古道穿越的均是崇山峻岭,一路艰辛不难想象,古语“迤逦皖山迤逦路,皖水过尽是淠河”。图二:徐塆老屋拼图
    安庆府通往古庐州的必经之道——七里冲、八里矸的这十五里隐藏于深山溪涧而遗存至今的线段,如今只剩下一些村落的名称和地名了。卒子几年前来到这里,拍摄下这里一幢建于清末民国初期的老屋,老屋具体信息不详,从门牌上看应该是叫徐塆的老屋。八里矸位于现今岳西县主簿镇和石关乡之间,过去人烟稀少之地,过往行人白天都是结伴而行。所以,当地流传至今有:“七里冲、八里岗,鸡不鸣,狗不喊”一说,真实的反映出这段古道之凄凉、艰险。图三:徐塆老屋厢房使用了木门框
    这段古道位于现在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西部山区,即从前的潜山、舒城两县的 “界岭”以东。从界岭头分道,公路沿着北面山坡东去,古道则沿着八里岗,转入七里冲。“七里冲,八里岗”是当地人给此段道路的命名 ,由其名即知长度、地形。这段险峻的山谷,所以古道得以存留至今。图四:徐塆老屋
  走过一段平缓的山岗,道路忽而变陡,陡路上铺有石板。石板路在山间忽起忽伏,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千百年来挑夫的草鞋、军士的战靴把那青冈石或麻皮石打磨得滑滑溜溜光可鉴人。图五:徐塆老屋青砖屋脚
    徐塆老屋,准确说或许它的主人并不这样称呼它,只是因为这个塆叫徐塆。徐塆老屋已经基本上没有了现代人的生活痕迹,据说其始祖某公迁此居屋而称老屋。老屋的主人不知道从哪里迁入石关徐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定居生活了也过百年。图六:徐塆老屋
    徐塆这块的地形为三方挖塘盛水,独一面是平地耕田。迁入此地的徐氏世代以读书耕地为生。从背后的山上远远望去,徐塆地形更像是一只大凤伏地。老屋使用的很多砖都是土砖,原来门前有一口水塘,淤塞的沙土,石关修路时将水塘填埋之后,也就没有了水塘了。图七:徐塆老屋大门为石门框
    徐塆背后有一座大山像一口大钟伏在地下,据说是二祖曾经在此修行,又称“二祖山”或“大背山”。将来卒子有空将攀登上二祖山远望整个徐塆,徐塆老屋现在已经成了一片遗弃的旧村落、断墙残垣、芳草萋萋,老屋依山而筑,走进这个老屋仿佛能够穿越历史,品味一些遗落的历史时光。图八:徐塆老屋很多木门都使用了木门框
    徐塆老屋,为什么不叫徐湾老屋?一个塆与一个湾,希望网上有了解此屋背景和历史的朋友,能够一起寻访那些即将消失的老屋。图九:徐塆老屋
(本篇完)
2017-04-18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12: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勿忘国耻”碑
——安庆碑刻
第12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桐城中学内,有一块石碑静静的躺在那里,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桐中一角
    这块石碑记载着日军侵华侵入桐城的记录。很多到访过桐城中学的朋友都会被躺在一角的刻有“勿忘国耻”的石碑留足,它记载着日军曾经侵华的罪行。图二:碑记及日军
    当卒子看到这块呈正方形桌面状的石碑刻时,被正面刻有“勿忘国耻”的字样深深震撼,虽然碑上没有再多余的文字。但正是这四个大字足够说明当年日军进犯桐城,最终走向灭亡的道路见证。图三:日军攻城
    纪念石碑上已有不少裂纹,正面、侧面、背面,痕迹累累。 据猜测,这个石碑是根据文献资料刻立的,纪念碑记录着相关的抗日历史。
图四:日军对中国百姓进行迫害
    1938年6月13日,日寇初次进犯桐城,汽车由黄柏岭、北峡关两条大路进入桐城境内。日军原来并没有占城之意,起先计划沿合安公路直驱潜、太,图谋进犯华中,与长江日舰相声援。桐城县未派出部队与来犯的日军进行有效的战斗。桐城县长潘慰农,保定军校出身,胆量小,只顾执行上级不必守城的命令,将重要物品转运到唐家湾,官绅及眷属多蜂集于深山洞天。图五:“勿忘国耻”
    就这样一座桐城县城内无兵警防卫,惨遭匪盗的肆虐和流民的哄抢。这时,大户人家上至楼阁,下及地窖,金玉宝器,书籍字画碑帖,以及衣服食品,一切竹木器物之类都洗劫一空。敌军离开桐城后,桐城县当局派兵队下乡搜查,乡民所哄抢的字画书籍,既无处出售,又不能作糊口日用,纷纷害怕一旦搜出,反招祸患,便将这些文物或埋于田园山洞,或化为灰烬。图六:“勿忘国耻”碑
    1938年7月初,日军再次由安庆进入桐城境内,这一次犯境,日军先以数辆兵车窥探虚实,不敢贸然深入城内。县常备队兵卒依城驻扎,见敌来则避于山里,不作抵抗。日军见此情形,无所畏忌,长驱直入由桐城越过舒城,直达合肥。这一次日兵作了长远计划,沿路联络紧凑,节节驻防,合安公路沿线所有车站、桥梁都留兵守护。驻扎在西山求雨顶的一队日兵,凭地理优势,窥伺城中动静,竟无官兵抗击,任意肆虐。图七:碑刻
    有人写过描述《城劫》:追溯桐城陷,五月十六日。未几自引去,踪迹殊飘忽。自七月初十,再将城攻夺。至八月十二,全数始退撤。洋桥半焚毁,电杆尽锯截。前后几何时,屈指仅两月。中间所作为,残暴乃非一。吾闻寇在城,多仅百余孽。司令设南门,城街驻骑卒。窗扉尽拆除,墙壁穿洞穴。有灶不以爨,腥膻盛晡啜。有薪不以炊,器具供燃热。毁坏南门关,内外行汽车。发枪及行人,纵火焚蓬荜,鸡猪遭搜罗,妇女肆污蔑。一妇痛饮刀,一尼惨被刜。分兵守四门,未有能逃脱……图八:碑刻局部
    日寇第二次离开桐城后,安徽省战时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暨军事长官通令各县作防御部署,拟订了三条策略:一为破坏公路以断交通,二是拆毁城垣以免资敌,三是疏散人口以备空袭。其中的二、三两条,是导致桐城城墙拆除的直接缘由。今天当我们行走在桐城这座古城时,看一看那些老屋的残砖剩瓦,再看一看停放在桐中一角的勿忘国耻碑,眼前迭现七十多年前,桐城曾经伤感之至,为桐城而殇。图九:“勿忘国耻”碑
(本篇完)
2017-04-19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姑洞与普善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2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有一个地下溶洞,这个溶洞既有得道成仙的麻姑故事,又有着一段红色革命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道教仙女麻姑
    麻姑洞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崇山峻岭之间,为溶岩洞,当地人称“麻姑洞”。这里大小石洞相连,深不可测,无人探源。麻姑洞洞口平坦,有巨石遮挡,洞口深藏在山间,远观不易被发现。洞内蝙蝠交尾飞窜,蝎子倚壁爬行,蜘蛛作丝结网。麻姑洞以道教麻姑为名,以之名洞,意为神仙洞府,凡人不可入焉。图二:普善寺
   麻姑洞位于安庆市区与怀宁县之间的百子山西南麓。据民国四年(1915)的《怀宁县志》曰:洞“在广村,内有石佛一尊,以泥塑观音像,故洞以此名”。麻姑洞一带树林茂密,山谷幽深,当年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曾以此洞为秘密集会点,共青团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杨兆成也在此宣传过革命。图三:普善寺与麻姑洞
    麻姑洞洞口左侧石墙上,隐约可见一些古文字符号,但符号的具体含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入口为一大厅,穹顶形,“再进则清水一渠,沁人心骨”。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附近一杨姓村民在洞口建殿祀观音,今名普善寺,寺内有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图四:普善寺与麻姑洞
    洞内有两个大的洞庭相连,旁边还有支洞,但是需要匍匐进去,里面也是洞中有洞,洞内的钙化石很漂亮,钟乳石尤为壮观。安庆溶洞主要集中在怀宁县境内。洞穴数量并不是很多,规模多在数百米之内,无大规模的洞穴。比江南地区相比,安庆的深洞开发已经远远落后。图五:普善寺内的木雕供桌
    麻姑洞道走向多受断裂影响,洞穴总体上以斜洞、水平洞为主。 洞在形态上以厅、廊道为特征,而且厅的特色占主导地位,无论其洞穴大小,基本上均发育厅,所以这一区的洞穴多为寺庙占据,第一厅寺庙开发利用,使得安庆地区溶洞开发上陷入比较落后的境地。图六:麻姑洞
    加上怀宁县地方政府对溶洞旅游开发思想认识方面的影响,总体认为怀宁地方的洞穴,洞口多展布在山顶,或半山腰部位,这一特点反映出该区洞穴所开发的部分为"较老"的洞穴,而发育的部位目前尚藏于地下,未被发掘、旅游开发价值未能完全体现出来。图七:麻姑洞碑刻
    怀宁县百子山周围不仅地面自然风光瑰丽,而且地下也深隐着岩溶洞穴景观,现已发现有大小各式洞穴十来处,其中著名的有雪山洞(以前卒子已经介绍过)、水晶洞、梅花洞(以前卒子已经介绍过)、麻姑洞、蝙蝠洞、龙珠洞(以前卒子已经介绍过)等。图八:麻姑洞一带均是石灰岩地质
    据考证,百子山洞群地质年代跨度大,有二叠纪,也有寒武纪,是长江以北罕见的溶洞群。雪山洞在百子溶洞群里以奇崛瑰丽著称。水晶洞在百子洞群中,是最新发现且最大的溶洞;据说石幔大者高达十多米,如瀑布奔泻;小者仅手掌一般,似素绢轻纱。最奇幻的景致在中层洞,细嫩嫩的白色石芽交错生长,犹如绽放的白菊悬吊洞顶;团团石晶簇色彩鲜红,悬挂洞壁,又恰似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堪称一绝。图九:普善寺与麻姑洞周边环境优美
   本期卒子介绍的麻姑洞位于百子山西南麓。民国四年(1915)《怀宁县志》云:洞“在广村,内有石佛一尊,以泥塑观音像,故洞以此名”。麻姑洞一带树林茂密,山谷幽深,当年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曾以此洞为秘密集会点,共青团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杨兆成也在此宣传过革命。麻姑洞洞口左侧石墙上,隐约可见一些古文字符号,但符号的具体含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入口为一大厅,穹形,“再进则清水一渠,沁人心骨”。清末民初,附近一杨姓村民在洞口建殿祀观音,今名普善寺,寺内有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图十:普善寺与麻姑洞周边小溪环绕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图十一:麻姑洞洞口
    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图十二:普善寺与麻姑洞
(本篇完)
2017-04-20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6: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里朱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2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一带的会宫朱姓有一座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会里朱氏渊源
    会里朱氏在原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朱氏其先人到此地逾数百年,后来这一带朱氏统称会里朱。图二:会里朱氏地处环境
    在安庆地区,朱氏是一支大姓。有这样一个故事,朱氏二十世孙来冬 ( 文炳 ) 一脉,出自二十一世孙世生 ( 龙生 ) 。上世纪初,文炳随长兄文宽离开世居桐城小河街外出谋生,曾在上海吴淞船上务工,娶方桂英为妻,育两子一女,后不幸因病于1936年病逝。自昔日祖辈文炳少小离家,至如今父辈龙生子孙满堂,百余年来从未忘却祖先,“籍贯桐城”一以贯之承传,在会里修谱建祠时曾虔诚供奉而来。图三:会里朱氏建筑
    上述故事在朱氏家族应该算是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故事。自古会宫属枞阳,枞阳属安庆。会里朱氏宗祠在原宗祠的基础上扩建改建而成。图四:朱氏宗祠
    据了解,会里朱氏属紫阳一脉,一直是枞阳县的名门望族。宋朝末期至元朝初期,会里朱氏一世祖、古徽州饱学之士万四公目睹宋朝末年社会剧烈动荡之现状,不愿为官携家眷毅然来到桐城南乡罗塘洲避官,故又号“罗塘居士”。图五:朱氏宗祠匾额
   会里朱氏二世祖祖一公祖二公祖三公又从罗塘迁椒岭;三世祖朝二公朝四公朝六公朝九公再迁会里即现在的会宫,三迁而定。也就是说,今天的会里一带朱氏,其实是朱氏第三代定居而成。图六:会里朱氏
   朱氏定居会里后,四世祖生十五子成十五房,会里朱氏一下子就成了大家族。七百年来,会里朱氏以会宫为中心,繁衍生息,如今子孙已达二十七世;主要居住地扩展到附近十数省市;朱光潜大师是会里朱氏在现代的典型代表人物!图七:会里朱氏渊源
   会宫的朱姓中有两支。一支是朱成一的孙辈中嫡传,其标志是后代的辈分以:“良、者、来、士、永、正、仁、为”反复循环。会宫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孙辈中一女儿嫁到程姓家,后来其子女跟母姓朱。这一支的标志是名字中没有辈分。所以前不久,与安徽省电台大胡老师交流时,谈到枞阳县会宫镇又流传朱公公与朱婆婆的民间传说,看来不假。图八:会里朱氏宗祠标牌
    另据了解,枞阳会宫朱姓是紫阳堂,是朱熹后人。朱熹五世孙朱椿(详见安徽《藕塘朱氏宗谱》),七世孙成一偕三个弟弟(隆一、庆一、隆三)迁往安徽桐城枞川竹子湖。成一公后裔居住枞阳县,此公传至第五代分为九支。(据《考亭紫阳朱氏总谱》)图九:会里朱氏忠恕堂
   在清代桐城派方苞和戴氏的文字狱中差一点招灭族之灾,后来朝廷顾是朱熹嫡传后代下旨特赦,这些事在《桐城县志》中明确详细记载。会宫的朱姓后代在清朝非常庞大,但在太平天国时遭到安庆英王陈玉成的血腥镇压。图十:会里朱氏名人碑
   会宫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孙辈中一女儿嫁到程姓家,后来其子女跟母姓朱。这一支的标志是名字中没有辈分。会宫朱氏忠恕堂字辈(自始祖万四公十四世起,万四公为婺源茶院公十五世,其五世为朱熹六代祖惟甫二弟惟则):芳绍先儒、道延来世、永正仁文、为家之式,诗书泽远、礼乐源长、祖功宗德、孙子其昌。图十一:会里朱氏水源木本
    吴汝纶《会里朱氏族谱序》(节选):会里之朱,迁自新安。其先世有曰瑰者,仕南唐李氏,官至茶院,尝以兵三千戌婺源,因家焉。子孙最为蕃衍,徽国文公其后也。徽国五世祖曰维甫,维甫兄维则。维则十一传,当宋元之际始迁桐城,仍世三迁而居会里。会里朱氏既与徽国同祖茶院,茶院后裔分散东南数行省,而徽州之后,新安、建阳皆立博士。明嘉靖中,诸博士会合四行省廿一县之朱联为一谱,是时会里朱氏尚未能别为谱。逮万历世,会里谱始具。是后朱氏长者,时时修葺。盖自始居会里,传五六百年,族姓源流,具在图牒矣。独茶院已上叙次派别,颇多疏失,今为考证,著在左方。…… 一笔写不了二个朱字,有更多消息,《卒子走遍安庆》将连续出版。图十二:与老朱一起参观朱氏宗祠
(本篇完)
2017-04-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