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真意 喜欢有个性的文字,立意好,文采好,便是好。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是文章特色,个性绽放。《红楼梦》意味醇厚,越嚼越有味道,不易察觉。通览整部巨制,看不出作者有“说教”之辞,其思想已在文字里春风化雨。 开局的小人儿香菱被人贩子拐走,人贩子把她藏在隐蔽处养大点,根据面相再卖个好价,她辗转落到了薛姨妈家,又得以见识了大观园。名“香菱”实无异“浮萍”。 看到他们都玩高雅的——作诗,香菱心动,宝钗鼓励她选老师学起来,还真有模有样。宝玉笑谈“地灵人杰”,内心里他更想说:只要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人人都有成才的潜质。作者对当时教育现状的呼吁。 在古代有书念是一种荣耀,不是睁眼睛瞎子,认得字就祖坟山冒青烟。作者不是一古脑强调认得字的好处,而是要看认得字之后可明白道理,借宝钗之口:“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有能力就做官做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但不能拿认得字就自认了不起,横行社会,制造祸乱。这样的,不如做点小生意、插田种地了,踏踏实实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人畜无害。 女人认得字看点正经的书,别被鬼扯羊肝的蒙蔽,蛊惑。读书,有欣赏能力,也要有鉴别头脑。 就像《红楼梦》,解读和见解风情万种,初衷和真相绝对唯一。认得字是好事,可自主学习,一定要“守正”,无论读不读书,该有的素质。 正月里贾环与丫头玩游戏,贾环输了,丫头不让他,与他争了起来,贾环哭了,正好宝玉走来。宝玉告诉贾环:“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再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顽了不成?” 宝玉首先批评贾环在正月里“哭”,很恼火。输了就哭,这是只能赢输不起的心态。讲清只是“玩”的,当真的,已先输了。当事不利时及时转弯,要发散思维想想其它途径,不能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哭,有毛用。 晴雯因慌乱中无意摔坏了扇子,宝玉说了她,晴雯很不高兴,到晚上气还没消。宝玉说:“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对待物件的使用方式无须寻求统一或单一,只要能体现它们有用有意义的一面。宝玉的意思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不想办法正面解决,靠损坏东西出气显本事,于事无补反而增加误解,撕破脸,怨更深。 打架和打战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最终要坐到桌面上和谈。文明与人类同在。 迎春的婚事遵父之命,很糟糕。性格懦弱的她,遇到野蛮愚蠢的孙绍祖,当初攀上贾府的权势,一看到贾府势衰,对迎春翻脸比翻书还快,千般虐待,不给吃不给穿还羞辱迎春。宝玉听到这些预感不好,心情沉重,跟王夫人建议:把迎春接回来,不要她再去孙家。 王夫人当成小昂接话,一口回绝:“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顾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运,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没法儿。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古代女孩的婚姻父母包办,一次性定终生,桐城有句既是笑话又是老实话“女昂菜籽命”,入木三分。面对迎春的境遇,宝玉的主张“接回来”,是一种解决思路,最起码迎春不会早早地误死。这在封建社会是天方夜谭,会被周围人的口水淹死,死脑筋。 “接回来”三个字,是对封建礼制下婚姻的挑战,可挽救很多早殇的生命、残痛的家庭。 作者对封建家庭的思考不只在此。戏子之间纯粹的小玩意,藕官与菂官约为夫妻,菂官死了,补了蕊官,大家说她是“得新弃旧”,藕官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遇到变故,该怎么生活就怎么过,不能紧抱旧制一味迂腐。勇敢真实地面对生活,是作者对婚姻家庭的切实思考。 谈到“节”,作者也谈论过“名”。宝玉与袭人谈生死时,议过:“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作者对生死看淡,追求生命的内涵和价值。不能只求“名”图“节”,而是以国家、民族和人民为重。 开篇宝玉厌恶功名,憎恶“禄蠹”,后来他一改初衷求取功名,中了举人。考试一下场,他就脱离家庭远离尘世,逍遥自在去了。作者对社会的思索、理想的追求,满腹的平等、自由、民主、进步,今天成了现实。对浑浊官场不满,结尾处中举的宝玉超脱凡尘,与现实的斗争一直未停歇。首尾呼应,创造艺术的真实。 桐城文化源远流长,人们以宰相家族为标杆,辐射到寻常百姓千家万户,(百姓不懂太多的事理和原故,就信奉学宰相家的,照着做肯定没错)引领着大众生活。桐城其他名门望族有建树,他们在学术上占有优势以理论见长。宰相家族面向生活,遇到问题难题展现直面并解决的技巧和智慧,世事无知无序时,他们谨小慎微的一言一行,教化世人,润物无声。 《红楼梦》不仅有艺术欣赏性,也有功能实用性,无愧华夏经典。读者“鱼”“渔”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