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4|回复: 12

抱经潭说诗:《诗经》基本疏义初试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1 22: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有友人以《诗经》相询,希望藉《诗》入手,管窥华夏诗学之正宗。众所周知,《诗经》几乎可谓是中国有确切史料记载的诗歌总源头。西汉武帝采董仲舒谏,黜百家而尊儒术,《诗》前被奉为经典,故有《诗经》名。从这以后,儒生对于《诗经》做了大量的解注训诂等方面的工作。即使到了封建破灭,儒教废弃之时,作为现在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依旧得到了太多学者的青睐。可以说,研究《诗经》已经是诗学界经久形成的一种传统意识形态;而阅读《诗经》,也是自古至今的“读书人”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必经过程。凡经典皆不息,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一种国学传统可以包涵的巨大世界。
  现存《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传统上分作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即“国风”,以采各地民歌为主;“雅”则分大小雅,多为朝廷乐歌;而颂又分作周颂、鲁颂与商颂,大抵为祭祀乐歌与赞美诗。在《诗经》的创作经验里,后人又总结出了赋、比、兴这三种诗歌艺术手法,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滥觞。
  国风取于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真实发现,抒发了他们去恶扬善的美好情操。因此,国风也无疑成就了《诗经》篇目的精华。国风的语言虽然简朴,但写实意义强,因此被推做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起。在文体形式上,多为四言句,隔句用韵现象比较明显,间有二言、三言、五言、七言甚至八言的杂用。此外,大小雅在抒情表达上也有很好的诗歌性,独颂多流于赞溢类,为《诗》中最次者。
  在儒教统治时代,儒家士子为束缚学子自由之思想,给诗经的解训添加了很多不可超越的樊篱限框,使《诗经》的许多优秀诗歌思想在那一时代被迫尘封。自由的爱情是无罪的,然而这一点却是一些封建儒士所根本不乐意见到的。当国人的灵魂意念在一个崭新的文化时代得到解放时,《诗经》的美的思想终得以重见光明。
  因友人意,开发本帖,意欲为爱好《诗经》的读者,提供一些学习方面的帮助或借鉴。为避免解读中的繁杂性与滞苦性,所以暂只对《诗经》中各篇,按风雅颂顺序依次做逐篇解读,提点各篇要义而已。诸如考证、训诂等方面的深入内容,姑且不作太多的涉及。个中固然带有本人的许多不成熟之管见,在此亦乐于与诸多读者一起协商讨论,以期共同辨伪存真。所据原本,主要有三:龙谷大学藏本《毛诗》;宋朱熹《诗集传》;清王鸿绪主撰的《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楼主新帖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22: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雎》解读

这是《国风·周南》中的第一首。
朱熹《诗集传》记“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国本在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甫始居其地……”;据郑笺记“周、召者,雍州歧山之阳地名,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在近人傅斯年的《诗经讲义稿》里,也称“《周南》《召南》都是南国的诗,并没有歧周的诗。南国者,自河而南,至于江汉之域,在西周下一半文化非常的高,周室在那里建设了好多国。在周邦之内者曰周南,在周畿外之诸侯统于方伯者曰召南”。这可见《周南》与《召南》这“二南”在《国风》中的重要地位。正如马融所述:“二南,国风之始,三教之首,王教之端。”

据《诗集传》有注:“关关,雌雄相和声也。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所以睢鸠一直就被视作忠贞于爱情的禽鸟。古之儒者喜好把这一特征归类于“乐而不淫”,进而把全首诗推敲为“后妃贤德”,是解诗之残忍处。以一种公允性的观点来看,首句即采入浪漫多情的雌雄和声,很明显带着很纯美的爱情信息。这种爱情信息是世间之最美乐,这一点恐怕是当时那些守旧的儒者根本不敢想象也无从体会的了。学林如方玉润公在《诗经原始》中力排众议,注称《关雎》一诗“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也”,是很难得的。

一开篇就写得很妙。如同一篇乐章拉开,我们首先不是看到一对雎鸠的身影,反是听见了雌雄相和的鸣唱。我们再循着这声音望过去,才发现那河洲之上,真有这一对幸福的水禽呀。这在艺术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微妙的表现手段。正如牛运震先生曾经评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毛传》曰:“窈窕,幽闲也。淑,善。”姚际恒有曰:“窈窕,字从穴,与‘窬’‘窝’等字同,犹后世言深闺之意。”但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颇不以为然,他说:“《毛传》训幽闲,幽或有之,闲则于窈窕何见乎?案:窈窕字虽从穴,然与‘便娟’等字对用,则仍是闺阁幽静之意,非窈窕即深闺也。脱却闺阁以释窈窕固不可,即竟以窈窕为闺阁亦岂可乎?”
关于“君子”的定位,据毛诗序,凡有六种用法,或为大夫美称,或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为盛德,或为妇人称其丈夫。朱东润认为,“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丈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逑,毛传注“匹也”,即为匹配伴偶之意,后人多从之。
第一章意思就可以近似理解为:
一阵关关的动人和声传来,原来是那河地沙洲的一对雎鸠在歌唱啊。
那居于闺中幽静娴雅的好姑娘,真是君子的理想好伴侣呀。

据《集传》:“参差,长短不齐之貌。荇,接余也。”荇菜其实就是一种根生于水中而叶浮于水面的植物,可供食用。陆玑称“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这里“苦酒”即为醋。《毛传》注“流,求也”,结果又被方玉润驳斥:“未闻流之训求者。且下即言求,上亦不应作流也。”此说甚有力。《集传》以为“左右”即“或左或右言无方也”,又注“流之”即“顺水之流而取之也”,近似可依。但方玉润又有力驳:“‘取之’二字,则又添出。案:流即荇菜之随水而流,‘左右流’言其左右皆流而无方也,正以起下‘求之不得’意。”是谓正解。
毛苌注:“寤,觉。寐,寝也。”《集传》亦称“或寤或寐言无时也”。
所以第二章意思又可以近似理解为:
那长短不齐的荇菜呀,在水中流着河流忽左忽右不安分地摆动着。
那娴静美好的姑娘呀,让人日日夜夜都在把她渴求。

按《集传》:“服,犹怀也。”因是在“求之不得”之后,故称“犹怀”,既云“怀”,又是“犹”也。
按《集传》:“悠,长也。”王安石有语:“悠者,思之长也。惟其以得淑女为乐,故其求之而不得,则哀思也。”《集传》又注:“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才,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
注者尝以为《关雎》一篇,全用兴。从这里最可管窥一二了。方玉润在解“左右流”时已经发现其有“起下”之意思。此意何在?我们可以想见,那荇菜在河流中左右飘摆,而前去采摘的人只能跟着它左右去行动,可是、或左或右,总是因为流水摇摆的原因而不能得。正是从这一层意象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这位男子在追求这个梦想伴侣之时,是何其的费尽心思却又左右不得得手了。个中情趣,油然而生。
第三章意思则可近似解为:
一心追求却依旧不曾得到,使人在每一个日夜里都把她牵念。
那一场思念是怎样的悠长啊,让人翻天覆地都不足以入眠。

按《集传》:“采,取而择之也。”
按《集传》:“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皆系属乐之小者也。”琴瑟皆为乐器,在这里以名词作状语了。按《集传》:“友者,亲爱之意也。”也就是亲近爱慕的意思。
男子追求不成,难道就已经放弃了么?当然不是。你看,又回到荇菜上了。依旧是兴的手法。他不放弃,所以继续要去采摘那些荇菜,也所以就要继续去追寻那位姑娘,用音乐去向她“琴挑”。
第四章意思便可做如此的理解:
那长短不齐的荇菜呀,叫人怎么也不能把你放弃,就要随着你左右的摆动去努力采摘。
那娴静美好的姑娘呀,依旧要去努力追寻,就在你的面前拨弄着琴琴,向你诉出衷肠。

按《集传》:“芼,熟而荐之也。”
按《集传》:“钟,金属鼓革,属乐之大者也;乐,则和平之极也。”
追求诉衷肠时是琴瑟之小乐,等到追求到手娶回家的时候,这位男子果然兴奋不已了,所以敲钟打鼓兴高采烈,这里便用了钟鼓之大乐。年轻男子在追求爱情的过程后苦而后甘,才会尝到爱情果实最终的甜美,在这篇《关雎》中娓娓叙来,又是何等之真切?何等之纯洁?古之儒者生怕被人学出这番道理,却要以“后妃贤德”来训之,真弄巧成拙耳。
这最后一章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
那长短不齐的荇菜呀,就从左摘到右,一点一点要把你采回。
那娴静美好的姑娘呀,我也高高兴兴地敲着钟鼓,把你殷勤地娶回家门。

纵观全篇,这一整首《关雎》,讲述的就是一个年轻男子对一名女子的慕恋。在诗的末尾,他俨然是把这名女子迎娶回家了。然而,这是实景?还是梦境?牛运震先生曾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诗经》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且是有首有尾的圆满结局。而这份虚拟,恰恰又是这些民歌最可爱最纯情的一面,是精神理想的完美象征。
兴的艺术手段贯彻全篇,是整首诗又多了一重浪漫的气息。采荇,与追寻自己的恋人,已经完全融合于一体。最有趣味的是,正是这早期诗歌的原朴,写就了男子苦苦慕恋情人的纯真。将女子的唯美意象,作为“君子”的理想追求,这也许又是屈子《离骚》比兴香草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相比于后世那纯粹的男权世界里,文章底下尽是一片男子纵欲于女欢之间的俗滥,这一部《关雎》之歌,又是怎样的纯美恬静呀?
近人傅斯年先生在《诗经讲义稿》叙其大义时,认为《关雎》篇章是“叙述从‘单相思’至结婚,所以是结婚时所用的乐章”,大抵可信。

[ 本帖最后由 觞客子 于 2009-4-12 10:57 编辑 ]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1

主题

4

回帖

10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2 0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曾对他的儿子伯鱼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诗经,就好象站在一堵墙前面一样寸步难行。还有一句就是“不学诗,无以言。”圣人推崇诗若此,足见学诗经的重要与必要性。
孟子“万章篇”提出了诗经的研究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针对春秋时“断章取义”的研究诗经的方法的批评与总结,这种方法主张主观探索,结合诗作环境,深入作者内心,从而达到理解诗的真正内涵。“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因此研究诗经,不可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可脱离人之本性。
古人解经,因受封建思想压制,多牵强附会。

[ 本帖最后由 泊塘梢人 于 2009-4-12 09:10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泊塘梢人 于 2009-4-12 09:01 发表
孔子曾对他的儿子伯鱼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诗经,就好象站在一堵墙前面一样寸步难行。还有一句就是“不学诗,无以言。”圣 ...


欢迎先生加盟学社版:handshake 幸甚矣。
期待日后多做讨论与指导了。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1

主题

4

回帖

10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2 13: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流采。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表爱怜。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版主客气,我是前来学习的。以上是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程俊英,蒋见元教授用白话体形式翻译的诗经《周南》,我案头有一本,便敲了出来。

对于周南,我有点体会:首先是荇菜。荇菜即我们老家(我老家在麒麟泊塘,离孔城不过十里)说的“恨秧”,河道沟渠常见。恨秧是猪饲料,我们小时候都下河采过。其次是雎鸠鸟。雎鸠鸟我怀疑就是我们家乡常说的苦哇鸟,常常在早晚的时候,在稻田或竹林里“苦哇,苦哇”地叫着,而苦哇与“关”的反切声很近似。因此现在大多数译者都认为这首诗是一位贵族青年,看见了一位正在采荇菜的女子而对其产生爱慕之心的观点是成立的。

版主开帖讲经,是一件好事,我会常来的,握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泊塘梢人 于 2009-4-12 13:04 发表
对于周南,我有点体会:首先是荇菜。荇菜即我们老家(我老家在麒麟泊塘,离孔城不过十里)说的“恨秧”,河道沟渠常见。恨秧是猪饲料,我们小时候都下河采过。其次是雎鸠鸟。雎鸠鸟我怀疑就是我们家乡常说的苦哇鸟,常常在早晚的时候,在稻田或竹林里“苦哇,苦哇”地叫着,而苦哇与“关”的反切声很近似。因此现在大多数译者都认为这首诗是一位贵族青年,看见了一位正在采荇菜的女子而对其产生爱慕之心的观点是成立的。


您所说的荇菜一节,我不是很清楚,不知道那种“恨秧”是什么样子的。但这里的“荇菜”肯定不是用来采回去当作猪饲料的,而是切切实实人吃的,并且应该是很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菜。
至于“苦哇”鸟,我也有些怀疑。这种鸟我似乎是知道的,可是、这种鸟是那种爱情的象征么?我有些疑虑了……
国风基本上都取自民歌,因此里面有许多民风事物是很正常的。《关雎》全篇用兴,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如果就此把所有的诗歌语言完全实质化,似乎令人不敢认从了。例如我们作一个假设,无论如何也没办法相信某个场景就是一个女子在采荇菜,而爱慕她的那位贵族青年则坐在一旁弹琴鼓瑟。至于这种观点是从哪位译者手里提出,我也并不从得知了。但我从个人的理解角度上,以为这种解读方式是根本不足取的,把原本的“兴”的艺术,煮成了一杯没有养分的白开水。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475

主题

849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48

浪漫勋章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8 18: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荇菜,罗昌河以东称“荇荇禾子”,幼嫩可以食用,老长采作猪饲。乡间常将其捞出挂于树杈,干贮过冬。杭州有著名西湖莼菜,与荇菜极为相似,未知同种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风·周南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本帖最后由 觞客子 于 2009-6-7 21:55 编辑 ]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葛覃》解读

这是《国风·周南》中的第二首。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前人多以为是“后妃之本”,而《集传》更称是“后妃所自作,故无赞美之词。然于此可以见其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这种解诗方式在日后终遭激烈的批判。驳斥者如称“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谷景象乎?”直到方玉润著作《诗经原始》之时,更是加重了驳难的语气:“愚谓后纵勤劳,岂必亲手‘是刈是濩’,后即节俭,亦不至归宁尚服澣衣。纵或有之,亦属矫强,非情之正,岂得为一国母仪乎?”并重新定义说其歌“采之民间,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前咏初昏,此赋归宁耳”。这样的理解方式,是相对来说较为合理而可信的。

其歌断作三章,每章为六句。需要注意的是,前二章均是三句为一截,与末章略有不同。方玉润解说“唐人多有此体”。

开篇即用赋之手段。按《集传》:“葛,草名,蔓生,可为絺綌者。覃,延。施,移也。中谷,谷中也。”孔颖达注说“中谷,倒其言者,古人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维”已经是很熟见的文言语气助词,多用于句首。“萋萋”即表草木茂盛状。
黄鸟即是我们惯知的黄鹂、或称“黄栗留”“黄鹂留”等,为“应节趋时之鸟也”。“灌木”这里即指丛木,而“喈喈”本为象声词,作黄鸟之和声解,至于《集传》解其“和声之远闻也”,真不知“远闻”一语从何得来。正如《关雎》解“流之”之添出处,如出一辙了。
首章所写,实为葛之初生。连贯起来可以如此理解:
葛藤一点点长大啊,肆意蔓延在谷中央,那叶儿青青又茂然。
黄鹂儿自在飞翔,结君栖息在丛林中呀,热闹把歌儿互相对唱。

第二章的开始是一段歌唱的重复。但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重复,因为它所歌唱的是葛草继续生长的样子,“莫莫”亦表茂密状。按《集传》:“刈,斩。濩,煮也。精曰絺。麤曰綌。斁曰,厌也。”然其后文注解,多是在“后妃之本”的幌子下编排制造,实在不可信服。既是葛草养成,自然就需要刀割水煮,再然后织成布裳,穿戴怡然。若说“盖亲执其劳,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诚爱之,虽极垢弊而不忍厌弃也。”此说倒是实然。只是此本平家之乐,竟干后妃底事?
中章所写,实为葛之收成。连贯起来可以如此理解:
葛藤继续成长着啊,一步步铺满在谷中央,那叶儿茂盛又疯长。
我把它割来又水煮呀,织成粗细布料忙,穿戴在自家身上多舒畅。

第三章终于笔锋一转,写到女子心事了。按《集传》:“师,女师也。”毛氏传称“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孔颖达注云此处“师氏”其实“若今时乳母矣,女已出嫁母尚随之”,所以女主人公要归宁父母之前,便须“言告师氏”。
按《集传》:“薄,犹少也。”用今言即有“稍稍”之意,实作语助词用。有以今语“勉力”或“忙”来解“薄”者,似有不妥。“污,烦撋之以去其污,犹治乱而曰乱也。”故而有王安石直解成“治污曰污”。按《集传》:“澣,则濯之而已。私,燕服也。衣,礼服也。”但姚际恒有不同意见,称“私,袒服。衣,蒙服,非礼衣。礼衣不可澣也。”亦即指内衣与上衣,或可从之。
按《集传》:“害,何也。宁,安也,谓问安也。”此是妇德大义,在“万事俱备”之后,方才能整理清楚回见父母。“害澣害否”是对自己的设问,在自己解决之后便有“归宁父母”之行。
末章所写,实为归宁之举。连续起来可以如此理解:
向我的女师告说呀,我朝思暮想回娘家。
让我把内衣洗干净,再把那上衣洗清靓。
洗与不洗先挑分清,打理整洁赶回见爹娘。

这首诗所写,历来多有争议,然因此而来的考据,往往甚多。王先谦有考:“案古天子诸侯夫人皆不归宁。榖梁以妇人既嫁,踰竟为非礼,《传》凡八见。”因此“后妃之本”说,必然不可成立。又有女师者,必非平民之室。故后人多将此诗比作大夫之家,似有可取。
此外,由葛草如何引发至归宁?理解依旧各见。有以为从首章“黄鸟”而思父母,有以为从中章“服之”而思归宁,都似未得本意。妇人收获既成,万事俱毕,思娘亲而乞归,乃人事之平常。题曰《葛覃》,不过由此而发,所云归宁,未必须从其导。但此歌义本归宁,以为无误矣。

[ 本帖最后由 觞客子 于 2009-6-7 21:58 编辑 ]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