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6: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北岭巨石一线天(一柱擎天)——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北岭巨石一线天(一柱擎天)
——安庆风景
第11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的大龙山一侧,有一处巨石夹缝,造型别致、形象生动,是大龙山巨石中一处可观赏系数较高的地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大龙山北岭一线
    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十余公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图二:大龙山北岭巨石
    大龙山分为日照峰、灵山石树等七个景区。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主峰日照峰海拔690米。图三:巨石夹缝一线天
    大龙山为安庆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图四:一线天标识
    大龙山有92峰、82岩、72岭、62洞、36壑、108奇石,还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图五:一线天景点是大龙山独不类他乡的具体表现
    大龙山是安庆旅游的好地方,很多地方仍处在原始状态,当然也保留了很好的原始风景,最爱自然的旅行者经常前往。图六:巨石生动
    就在大龙山三县尖至地维峰一线,北岭有数巨石,其中一处巨石夹缝宽约三十至四十公分,只容一个人侧身进入,就在尽头处,形成巨石夹缝一线天景色,在一侧有一柱擎天之比喻。图七:一柱擎天
     一根柱托住天,语本《楚辞·天问》:“八柱何当。”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后用“一柱擎天”比喻能够独力担当天下重任。也比喻泛指山势雄拔。亦可形容勃起时的威严,此景为驴友新发生,等待更多旅行者的观赏。图一:一柱擎天包裹在一线天景点之间
(本篇完)
2017-02-23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7: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板碧莲池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石板碧莲池石刻
——安庆石刻
第11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碧峰街道办事处石板村,有一处名为碧莲池的小瀑布,在石壁上有古人刻有石刻字,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披雪瀑标识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一作“披云洞”),又名“响雪泉”,位于桐城市城西北四公里之碧峰山下,地属碧峰街道办事处石板村。瀑流飞泻直下,如雪帘高悬,故名。图二:披雪瀑中段“溪谷”又称“披龙”
   披雪瀑布全长约九百米,全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长约五十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今天卒子介绍的为前瀑。
图三:披雪瀑前瀑
    中为“溪谷”,称“披龙”,长约八百米,雪浪翻滚,奔腾直前;后为“悬瀑”,高约五十米,瀑流长悬,雪崩雷鸣,称之为“后瀑”。后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吴用珍有诗描写瀑景云:“巨灵怒试劈山手,铁壁双开万仞陡。今天卒子介绍的为前瀑。图四:披雪瀑仙女净尘处
   披雪瀑前瀑名为“迭瀑”,长约五十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又名碧莲池。披雪瀑风景秀丽,《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其胜:“碧峰山,峰峦分列,一洞逶迤。沿涧而人,四方稍觉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 怪石嶙峋,下有四洞……方至洞口,见瀑水悬崖如练。至前仰视,如白鹭之攒集,如风雨之飕飓,即‘披雪洞’也。图五:披雪瀑前瀑
    两旁皆巨石,水啮者利若刃,水凿者深若井,水拭者净若几”、“飞瀑异石,绿荫清潭,堪称负郭胜境。”前人取“不阴常雨,盛暑犹雪”之意,曾建“暑雪亭”于瀑旁。图六:披雪瀑前瀑拼图
    据《戴氏宗谱》载:戴名世曾祖戴震(东鲜)“……卜居龙眠(西龙眠),筑室数楹,极竹木之胜,取唐于西‘山静似太古’之意,名曰‘太古山房’。又于舍房搜得悬流千尺,筑亭曰‘响雪亭’。”图七:披雪瀑前瀑镜面池
    明人林胤泸《披雪瀑春游》诗云:“绝嶂千峰合,清溪一径通。听泉来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飞雪,桃花带晚风。前村归路远,明月影胧胧。”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结伴来游,撰有《观披雪瀑记》,誉此瀑为“吾邑之奇”。图八:披雪瀑前瀑拼图
   披雪瀑摩崖石刻,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碧峰山麓。前瀑西崖石壁下,留有宋绍圣年间题刻:“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侥子厚合肥皇甫崧升宋绍圣丙子正月甲寅日同游”。图九:披雪瀑碧莲池石刻
    清朝道光《桐城续修县志》:“披雪瀑雨后飞泻,游人前往观赏,多有题咏”。图十:披雪瀑碧莲池石刻
    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披雪瀑摩崖石刻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一:披雪瀑碧莲池
(本篇完)
2017-02-24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0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愁秦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无愁秦氏宗祠
——安庆祠堂
第11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大山深处的无愁村境内,有一幢清朝中晚期建的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无愁村地处大别山腹地
    无愁村秦氏宗祠位于响肠镇无愁村,建于清朝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二:秦氏宗祠侧照
    秦氏宗祠背倚六潜高速,面临五阄包,坐东朝西、面阔三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共三十五间房,建筑面积约八百平方米,拾级而上,气势宏大,祠内建有古戏楼,造型别致。其明沟设置石栏,外部马头墙耸立,别具一格。图三:秦氏宗祠门额
    从上述文字记载可以看到,秦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其实记载并不全面。祠堂内有多块“祠堂碑记”的纪念石碑,算来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图四:秦氏宗祠观戏台
    秦氏宗祠最为特点的当然算那一座上下二层的古戏台,由精雕细刻的木质结构搭建,可惜很多精美的木雕毁于破“四旧”的年代。在宗祠的厅堂门口,摆放着“碑记”石碑,记载着修建祠堂的捐资善款情况。图五:秦氏宗祠外貌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这是这座有着古戏台的宗祠比较特点的写照,外墙顶端是徽派建筑特征的马头墙,马头墙顶端飞檐翘角巍峨挺立,上面彩绘栩栩如生,色泽艳丽。图六:秦氏宗祠古戏台
    无愁村原先是无愁乡,位于岳西县东南部,无愁村四周高山,中间平地,非常适宜人居而得名,是否当年也有住其无愁、衣食无忧的意味!图七:秦氏宗祠厅堂
    据了解,安庆秦氏堂号敦伦堂,始迁祖名为华公,宗祠建在岳西县响肠镇秦家。其先祖因明初战乱由江西鄱阳湖迁至潜山,岳西响肠镇之前属潜山。从明朝开始至今已经传四十多代。图八:秦氏宗祠木雕
    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时期非常活跃。另有一支秦姓,源自嬴姓,即秦始皇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秦王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惜,秦仅历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孙后来都以国名为姓,以纪念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图九:秦氏宗祠彩绘
  罗马人到中国定居后改姓,也是秦姓的一个来源。罗马古称大秦,大秦人久居中土不归,以秦为姓,后融入中国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谒过孙权的商人秦论。图十:秦氏宗祠古戏台侧照
   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历史名人主要有秦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等等。图十一:秦氏宗祠祖先神台
(本篇完)
2017-02-25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沙刘氏迁潜二世祖福四公墓——卒子走遍安庆

上沙刘氏迁潜二世祖福四公墓
——安庆古墓
第11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乡上沙村,有一位励精图治、辛苦跋涉到安庆的先祖,他有着什么传奇的故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福四公墓地处大别山腹地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人口七千万,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图二:刘氏相关资料拼图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图三:福四公墓全貌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汉朝四百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图四:刘氏后裔祭祀福四公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刘氏开始迁往两广,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南宋至北宋时的《广韵》列刘氏郡望有25个。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图五:福四公墓坐落在天下太平方石一侧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图六:福四公墓碑
    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期,刘氏先祖开始移民皖西南地区,六百多年来,福四公后裔经由胜、志、集、广、兆、京、宗、世大、昌、文、章等十多代祖宗的繁衍哺育,现在成为安庆地区一支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图七:福四公墓全貌一侧
    清朝中期刘氏又有先祖的迁徙、移民,福四公族脉已由岳西县沙村拓展到陕西、河南、湖北、江西等五个省区和数十个市、县,族群已发展到数万人。福四公子孙由各个移民地移居、拓展到世界各地。图八:福四公墓全貌另一侧
    公元2016年丙申二月十九日,迁潜刘氏二世祖福四公祭祖大典,在安庆市岳西县中关乡上沙村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两千多宗亲和嘉宾出席祭祖大典。图九:福四公墓全貌
    祭祀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器乐——刘氏二十四开锣鸣锣开道,锣鼓喧天、旌旗招展,数百人宗亲列队而行,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成为安庆地区宗亲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图十:福四公墓基围
    福四公墓的重新修缮,来自陕西、河南、江西及省内外二千多位刘氏宗亲参加活动,江西彭泽县水西庄老家宗亲光临大典,场面壮观、影响深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的称赞。图十一:福四公墓全貌
(本篇完)
2017-02-26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8: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氏禁碑——卒子走遍安庆

王氏禁碑
——安庆古碑刻
第11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地,有一块立在路边的石碑,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碑,记载着王氏家族荣辱兴衰,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立在路边的王氏禁碑
    对于整个安庆地区,只要有任何历史价值的物品,卒子总想第一时间向全市人民介绍,今天当然也不例外,这块立在路边的石碑,字迹有些模糊,不过部分字迹仍然可辨认。 图二:王氏禁碑背照
    王氏禁碑,从碑上字迹,可以看到:同商议请、鸣公究治、特此勒石等字样。图三:王氏禁碑正照
    据分析,碑刻上的文章,同商议请大致是就一些问题请大家一起协商处理,鸣公究治大致的意思可能是鸣公就是对违反的约定查处并示众。图四:王氏禁碑正照局部
    安庆市区地处长江北岸,是皖西南文明发祥核心地域,有一千八多年的建城历史。这块碑刻刻于清朝乾隆十八年(1754年),据今已经有二百六七十年历史了。图五:王氏禁碑正照
    由于历代长江泛滥和战争破坏,地表历史文化建筑遗存十分稀少。加之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开挖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古代碑刻文物出土,不少碑刻随处散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图六:王氏禁碑正照局部图拼图
    卒子根据有关人员提供的线索通过实地走访摸查,找到这块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古碑刻。这块古碑刻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附近的寺庙碑刻,二是王氏家族后人对某事议事碑,三是王氏墓道碑。图七:王氏禁碑正照局部
    在某村路边,卒子见到了这块石碑,其约近一米高,密密麻麻刻了很多字,从碑刻内容:……同商议请、鸣公究治、特此勒石。这块碑刻的发现,并不是一块简单的碑刻,卒子见过王氏家族修广济圩的禁碑,是否这块王氏禁碑与广济圩王氏禁碑同出一门?待考。图八:王氏禁碑正照局部
  据了解,清朝时期,很多由官府主导的事物通过家族落实时,都以石碑碑刻方式记录下来,如引发相关矛盾由此引诉之官府,官府据碑刻对此事进行调停。碑刻的龙去脉刻录成碑进行警示,要求以此为戒,不得越线。图九:王氏禁碑正照局部
(本篇完)
2017-02-27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5: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河仙云庵——卒子走遍安庆
廖河仙云庵
——安庆寺庙道观
第11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龙头山上,有一座名为仙云庵的寺庙,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廖河罗汉山
    仙女显灵祥瑞地,云霞萦绕龙头山。仙云庵位于宿松县宿两公路尾端的北浴乡廖河村龙头山。据民国十年(1921)版《宿松县志》卷十《民族志四.宗教》篇介绍:“仙云庵在治西七十里,廖家河龙头山巅。巅有立石二丈许,如人鞠躬状,中部微凹,类佛龛。常有紫云垂盖不散。图二:廖河罗汉山仙云庵牌楼
    清朝道光乙未(1817年),里民廖振邦捐基,众捐资建,祀大士。公置滑石沟田山以资香火,粮册注明仙云庵。庵后悬崖壁立,古洞甚多,嵌空玲珑。光绪己卯有居民偶入最深一洞,采出石液,状绝异,远近探者络绎至。里绅恐酿事端,封闭之。”图三:远望仙云庵
     据传,在唐昭宗光化时期(898年),这里就有白衣女士显灵的故事:某天,邑境东乡石姓家中一个五岁男孩,突发重病,已近僵死被摊放在簸箕之中(旧时乡下孩子丧亡后,往往总是先行将其尸体存放于此器具内)。孩子父亲辈老兄弟三人共这一个男孩,今一下子不治身亡,其悲哀状况可想而知。就在其家人痛不欲生之时,一白衣女士飘然而至。她问明了缘由后,径直走到孩子的身旁,从自己的衣兜中掏出丸药一颗,送进孩子嘴里。不一会,孩子像从梦中苏醒了似的睁开了眼睛。紧接着,她起身到厨房舀了碗水,给孩子喂下了几口,孩子喝了水后,竟像久旱的禾苗吮吸了甘露似的,奇迹般地鲜活了起来。见此情景,一家人由悲恸到惊愕,一时都怔呆啦!很快地,还是孩子的母亲首先反映过来,她急忙奔走到白衣女士面前,“扑通”一声跪下了:“请问您是哪路神仙?多亏您救了俺儿呵!”白衣女士不慌不忙地牵起孩子的母亲,一边跟她耳语着,一边抚摸着跟前的孩子。图四:仙云庵简介
    就在大家由悲转喜的忙乱中,白衣女士神秘地消失了!人们一下子恍然意识到,原来,这是真正的娘娘显圣灵呀!孩子的母亲紧紧地搂抱着孩子,把刚才白衣女士跟自己耳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人。这时,孩子的爷爷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说道:“此刻起,咱们都要斋戒沐浴,明天将跋山涉水赶赴廖河龙头山寻找并感谢救命恩人!”图五:仙云庵拼图
    经过三天三夜的奔走,这家人终于来到了廖河龙头山前。只见得这龙头山,悬崖千仞似壁立,洞穴无计如眼口。良木丛生绿葱葱,珍禽遍布唱啾啾。待登上龙头山后,一高两丈余的如人鞠躬状的巨石赫然跃入眼帘。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原来,这不就是那救了孩子性命的白衣娘娘的化身吗?于是,全家人虔诚地烧纸焚香,跪拜祭祀。刹时间,龙头山上,仙风飘拂,云霞萦绕;香气扑鼻,天籁沁心。自此,白衣娘娘,声名鹊起;龙头山上,香火盛炽……清道光乙未(1817年),里民廖振邦捐基,众捐资,建成了娘娘殿,并注明曰“仙云庵”。从这时起,香客络绎不绝,信众蜂拥而起。图六:近看仙云庵
    岁月蹉跎,世事沧桑。仙云庵随着朝代的兴衰而起落;历经战乱而败亡。至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庵也破败不堪。特别是上世纪那场文化大革命,仙云庵亦没逃脱“破旧立新”的劫难。图七:仙云庵拼图

    清朝末期,当地绅士廖桂枝先生由不信神佛到捐资修庵。绅士廖桂枝先生,家住廖河珠树岭,与仙云庵也就一里路程。他学贯东西,博闻强记。遇事爱独立思考,从不轻易附和他人。他不信神,不信佛,不烧香,不怕鬼!更由于有两个儿子当县官,所以名重乡梓,势盛气足。一年,他的十六岁的孙子廖广仁患病,数日滴水未沾,已处于昏死状态了。由于四处求医无效,孩子奶奶无奈地来到桂枝大人面前,哀求准许破例地上仙云庵问问娘娘。见着自己疼爱的孙子病已垂危,他只是木然着没有吱声。孩子奶奶于是连忙转身带上儿媳妇急速地赶赴仙云庵,又是烧香,又是祭拜,又是抽签,很快地取回了仙丹。她们急切地弄来茶水,给孩子喂服仙丹后,孩子也就慢慢地苏醒过来。过不多时,孩子竟有气无力地喃喃着喊饿了。经过调养,几天后,孩子已完全恢复了健康。看到孙子死而复生,廖桂枝先生喜出望外。当月的十五日,他亲自领着孙子,来到庵里给娘娘烧香祭拜。事后,他还捐资三十块银元,帮助修缮了娘娘殿哩!图八:仙云庵碑记

    1945年,五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天下着大雨,大人们大都到地里插山芋去了。他和比自己大四岁的发姣姐姐等三个孩子呆在家里没事,便来到了戏台脚下的河边玩耍。不料天越来越黑,过了一会,电闪雷鸣,雨也越来越大了,不知不觉间,河中山洪暴发。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洪水,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这时,他无意中看到对岸有一长约五、六尺的石条随着洪水的翻涌而时隐时现。当时,他以为是见到了大人们讲故事时经常讲到的“龙”啦!于是越来越想看过究竟。看着看着,一不小心,脚下一滑,一下子掉进河中汹涌的洪流中了。开始,也感觉事情不好,大概冲了一、两丈路后,便人事不知了。恍惚中,他好似觉得自己被一白衣女士用裙带托起在天空中飘荡着,时而坠地,时而飞天……图九:仙云庵仙石与雕像

    后来,登上了龙头山巅的大雄宝殿和太极殿。罗汉山村及全县最高的海拔1015.5米的山峰罗汉尖。距仙云庵600米的公路转弯处的山凹里,还在传说那位白衣娘娘救人、化灾的神话传说,真是龙头山上的仙境奇观。图十:仙云庵仙石
(本篇完)
2017-02-28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9: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岗抗战烈士墓——卒子走遍安庆
平岗抗战烈士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1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原牌楼乡某地,有一处抗战烈士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抗战烈士墓标牌
    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云峰村,地处潜山西南边陲,是一个毗邻太湖县的僻静山村。一条长长的牌楼河穿村而过,蜿蜒不息。田畈阡陌纵横、碧禾扬波而起,野花暗香浮动,真是人生世外桃园。图二:抗战题材拼图
    抗战时期,大别山一带是保卫武汉外围重要屏障,潜山县黄铺镇牌一带是守卫大别山的重要门户。图三:抗战烈士墓
    1938年,中国军队在此驻重兵防守,保卫大别山,保卫大武汉。同年夏,日军第六师团波田支队和坂井支队数千余人,先后两次向牌楼一号防线三角包等驻地发起疯狂的进攻,双方苦战数月,给凶顽的敌人以重创。图四:抗战烈士墓墓碑
    国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击破日军一个旅团,让敌人胆战心惊。中国军队亦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在长胜关,花山尖,仰天庵崇山峻岭之间留下了大量的抗战遗存,烈士墓达十处之多,墓碑、纪念碑、纪念亭、忠烈祠等遍布山野。图五:抗战烈士墓边的石头
    在138师司令部旧址展出部分遗物。同时展出的还有抗战名人简介,日军的暴行,日寇的可耻下场等图文资料。李大屋在抗战时期先后两次设为司令部,驻此期间曾有力地指挥了两场彪炳史册的战斗,即王家牌楼战役和击毙日军大将冢田攻的太湖战斗。图六:抗战烈士墓
  抗战时期,牌楼一带曾先后设作138师及412团指挥部。该部队官兵在此及周边驻扎多年,与当地百姓交往密切,留下了许多的抗战往事。图七:抗战烈士墓祭祀旗帜
    地处牌楼乡至太湖边境,有一处平岗的地方。这里留存大量的抗战文化遗址,是当年潜山军民抗击日寇的历史见证。图八:抗战烈士墓墓碑
     长胜关战斗抗战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牌南战斗花山尖抗战阵亡烈士墓、纪念碑、忠烈祠等大量抗战时期的遗存。这些珍贵的抗战遗址,承载着太多的抗战往事。图九:抗战烈士墓边的小花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具有抗战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损毁非常严重。抗战时期,广西出兵百万,其大量部队转战安徽战场,同安徽人民并肩作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图十:抗战烈士墓
(本篇完)
2017-03-01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5: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岭清代堑壕——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岭清代堑壕
——安庆遗址
第11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大龙岭一线,四面山岭皆有历朝的军事堑壕,特别是清朝咸丰年间湘军与太平军的堑壕最为著名,这些堑壕一直沿用到解放战争时期,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大龙岭沿西北岭半坡古堑壕。图一:远眺大龙山山顶四周
    清朝咸丰年间,已经是冷兵器与热兵器相交的时期了,所以战壕(堑壕)就被广泛使用。不过那时候的战壕是防守方站在战壕外面,让攻击的敌人不得不进入战壕中从而居高临下地攻击,然后再在自己防线前面垒一条胸墙(大多数是土堆)。而在山顶或山间半腰处的堑壕通过是人进行防御使用的。图二:远眺大龙山山顶
    十九世纪的很多战争,通常都是双方相持很久,很多防线就已经是兵卒进入战壕中。湘军与太平军在安庆保卫战时期,是冷兵器末与热兵器刚刚兴趣的时代的战争,是接触式的战争。随着鸟枪、后膛炮的引进进入热兵器时代,战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图三:远眺大龙山山顶
    战壕是由堑壕演化来的。双方的兵卒侦察兵或者尖兵通过设立在山顶的堑壕瞭望敌情。他们监视敌人,也通过堑壕在山间穿串,不被敌方发现。图四:仰视大龙山四周
    太平军驻防在安庆有数万人,他们在菱湖周边为营垒、广泛驻防在十里铺、总铺一带,纵横数十里,金鼓相闻,军容甚壮,并“相连为垒,环筑木城、土卡,中搭浮桥以通往来”。图五:近看堑壕
    太平军主的领袖石达开和陈玉成都是领袖人物,他们在安庆时期,常常在安庆周边制高点构筑瞭望岗,太平军在安庆征集大量船只,水陆并进,顺长江皖河,打通攻入各河间的道路。图六:近看堑壕
    当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也是非常出色的将领,他在大龙山上也构筑了大量营垒、城堡,誓与太平军军决一死战。卒子通过常年的摸索和实地考察,在安庆大龙山顶,四周皆有堑壕,其中以大龙岭西南线发现了湘军(或太平军)战斗期间所筑的自西南至东南,环山构筑数道战壕最为明显。图七:大龙山山顶正文半山腰便是堑壕
    壕埂是用夯土及安庆本地的小鹅卵石筑成,分别长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深约一米至一米五,宽约一米至二米。越过数道堑壕方能进入大龙山山顶。此堑壕尚不清楚为湘军还是太平军构建,但在山间的工事的宏阔,当年的双方战争之残酷据此可见一斑。图八:大龙山山脊处的堑壕
    在半山腰堑壕的附近,卒子一行还见到一处挖土的圆形的深坑,像是一口大缸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卒子随后了解到,这很可能就是过去战争时期用来存积饮用水的蓄水池。在大龙山山顶处的堑壕四周基本无水源,因为缺乏淡水,所以战争时期官兵较难找到饮用水源,他们可能就近挖出一个圆形深坑,专门用来存积雨水。图九:大龙山半山处的深坑蓄水井
    这个直径三米多、深约五六米的井,井底已经被土层掩盖,根据井口的建筑特点,基本确定是清朝至民国或抗战时期的一口蓄水井。在清朝这里曾是一个古战场,这口蓄水井可能就是当时军队使用过后留下的。图十:疑似蓄水井的井壁开凿的痕迹
  有湘军老将向清廷奏报:“贼逆知我军渐逼,乃于增贼营三十余座,势将久踞以老我师。而……两处贼垒林立,卡坚路险,我军迫欲急攻,贼中炮石雨下,不免多有损伤。”可见,当年的太平军的营垒林立、建筑要塞。图十一:大龙山堑壕
  通过大龙山山顶及半腰的堑壕,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军在安庆一带浴血征战的悲壮历程,又反映出清朝官府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罪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图十二:大龙山堑壕
本篇完
2017-03-02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塘百年石楠树与百年枫树——卒子走遍安庆

范塘百年石楠树与百年枫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1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水泥路边,有一座小土墩,土墩上有一棵四季长青树,塘边有一棵百年左右的枫香树,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远望茶岭镇范塘村田间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卒子定期向大家介绍安庆各地的百年以上古树,并形成系列;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全市仅数棵,卒子之前也介绍过一些。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图二:范塘村田间的两棵古树
    古树名木,据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世界上长寿树大多是松柏类、栎树类、杉树类、榕树类树木,以及槐树、宜昌雾渡河镇银杏树等。卒子今天介绍的这两棵古树,林业部门均未挂牌。图三:范塘边的古枫香树
    茶岭镇地处安安庆怀宁县中部,东邻凉亭乡、西依秀山乡、南与月山镇、石镜乡毗连,北与高河镇接壤;全镇总面积63.38平方公里。茶岭镇地处丘陵浅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为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图四:范塘村坟头土墩上的石楠树
    在茶岭镇范塘村的道路边,有一处小土墩,面积约几十平方米,上面有一棵百年石楠树,株高近十米,枝条棱角分明,且枝条表面常常带刺。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图五:古枫香树与古石楠树相距约二十多米
    石楠树别名:红树叶石岩树叶、水红树、山官木、细齿石楠、凿木、猪林子、千年红、扇骨木,蔷薇目、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石楠树花期夏季,小花顶生为伞形、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有淡淡的山楂清香,而石楠花香气浓郁,果实为小型梨果,直径4-12mm,内含种子1-4颗,颜色鲜红,数量很多,秋季成熟并能安然越冬。图六:古枫树枝繁叶茂
    红叶石楠在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做行道树,其杆立如火把;做绿篱,其状卧如火龙;修剪造景,形状可千姿百态,景观效果美丽。卒子今天介绍的这棵石楠树却长在一个并非普通的小土墩上,这个小土墩是数座古墓堆积起来的墓葬群,年间从清末至民国期间。坟上长这样一大棵石楠,的确很不简单。图七:古枫树树枝上挂满祈福的绸缎
    枫香树为落叶乔木,范塘这棵枫香高达约十多米,胸径约一米,树皮灰褐色。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图八:古枫树边有座祈祷的土地庙
(本篇完)
2017-03-03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5: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港“二水山房”石门框——卒子走遍安庆

雷港“二水山房”石门框
——安庆古宅石构件
第11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有一座东风文化园,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园,重要的是它曾是清朝收藏大家倪模的故居“二水山房”的主人,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散落在田间的老屋石构件
    雷池乡位于安庆市望江县城东部,东靠长江,西邻武昌湖,系雷池文化的发祥地,成语“不可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地。耸立于境内的三棵古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见证了古雷池大地三百多年的沧桑巨变。图二:“二水山房”内门门框
    古雷池江湖连体、一遍汪洋;占居长江 “黄金水道”。倪模(1750—1825年),字迂存,号韭瓶,又号预抡,安庆市望江人,为乾隆和嘉庆时期著名钱币学家和图书校勘家。世居大雷岸(今望江县雷池乡),以耕读为业。自幼酷爱读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入县学,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嘉庆四年(1799年)钦赐进士,就任凤阳府学教授,期满后仍归大雷岸,著书耕读,直至终老,享年七十五岁。图三:“二水山房”内门门框的门楣
    “教授美髯须,长尺许,道貌充腴,巍然山斗”。性嗜典籍,青少年时就酷爱读书藏书,中年时攻金石学,与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戴震等人交往甚密。又因接触名泉家江秋史(德量)、宋芝山(葆淳)、翁宜泉(树培)等,引起对古钱的极大兴趣,遂锐意蓄钱,且详征博考,几十年如一日,终成清代名泉家之一,与江、翁、宋、初(尚龄)齐名。图四:“二水山房”大门门框及门墩
  据明代《一统志》记载:“值雪山(即“太阳山”)在安庆府望江县西北十八里外,上有平岗,相传唐朝李白游此山值雪,故名”。由此可以证明: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巡游至皖西南时,曾一度慕名到古雷阳境内登览游太阳山。最奇巧的是李白游览观赏古雷阳太阳山的那天,正值沿江一带,天降大雪,使得太阳山也同整个的皖西南大地一样,呈现出一派冰雕玉砌、银妆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影色。
图五:“二水山房”大门门框柱
  倪模是清朝乾嘉年间著名收藏家、校勘家和著作家。中举后,有知县一职让他当,他却不当。嘉庆四年(1799年)考中进士,仍然弃官不就,并笑着对朋友说:“五斗米折腰吾能为之乎,吾家尚有薄田可耕,江干老屋数楹,藏书充盈其间,吾以终吾身可矣。”他的老师反复劝他,他才就任安徽凤阳府教授。任满立即归乡,筑室“二水山房”于雷池之畔,从事著述、校勘和收藏工作,就这是今天卒子介绍的遗址的地方。图六:“二水山房”石构件
  关于倪模无兴趣当官,乡里流传一段轶事:他的门生太湖县赵文楷中了状元之后,路过望江雷港时,派人送去名帖求见倪模。倪模得知赵文楷是想请他出来任职,就找个理由避而不见了。图七:“二水山房”大门门框的卷云纹
  倪模的“二水山房”藏书约有十万册,为当时安徽省内之冠。他校勘经史诸书数十种,与当时享有盛名的学者钱大昕、戴震等人交往甚密。中年后,他主攻金石学,与泉学家江家史(德量)、翁泉(树培)、宋芝山(葆淳)等人结为知己。为了收集古钱币,他经常手持一囊,行走街头巷尾,看到不同的钱品,就设法收购下来。他收藏不只是停留把玩的层面,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进行研究。他通过二十余年的详加考释,写下了皇皇巨著《古今泉略》三十四卷,成为清乾嘉年间的著名泉家之一。图八:“二水山房”石构件
  倪模是个《古今泉略》问世后,影响甚大,“考究形制,辨别时代,实足为考古者之一肋”。除《古今泉略》外,他还著有《双声古训》《导准由天长合肥注江辨》《雷港源流考》《遇存遗文》等。图九:“二水山房”门框
    “二水山房”早已经倒塌不存,但仍然留存了大量的遗物,今天卒子通过图片,带大家去看一看那久远的曾经辉煌的过往。据老屋的倪模后裔讲述,太湖的文博园曾到这里准备收购这个大门框,珍爱文物的倪模后裔并没有同意将此出售出去,所以今天我们才能通过这石构件去重温“二水山房”当年的风采。图十:“二水山房”大门门框卷云纹
     据了解,“二水山房”原有西房、南房和北房之说,大概的意思是倪模的后裔分别住在一片田园的西、南、北各屋。现在唯一能够见到的只是过去拍过的相同类型的老照片,还有就是散落在田间的老屋石构件了。图十一:“二水山房”门墩石
     从老屋的石构件可以看出,当年的老屋规模之大,用料之讲究,其中有一块大门框,门楣上还刻有卷云纹,石头并不是安庆本土产的青石,而是来自江苏一带的下江石。更多故事,卒子将在后期再介绍。图十二:“二水山房”资料
(本篇完)
2017-03-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