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的神秘 第10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安庆人来源于哪里?为什么安庆人死后要留置地上三年?为什么安庆人讲的话却不是本土方言?为什么安庆只有六个县形成独立的语系和风俗习惯?带着好奇与渴望,2016年国庆期间,卒子来到这片临江临湖的古老渡口,并向大家介绍这里。 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朝初期移民的集散中心,明朝官府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一带湖边,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实际上来自安庆潜山县、怀宁县、桐城县、望江县、岳西县、宿松县和太湖县皆是由瓦屑坝移民的江西饶州一带的居民,他们多半是铙州府和九江两府各县。 瓦屑坝位于今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的一个自然村,现在又被称为瓦雪坝、瓦燮岭等。这里既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北有大榆树,南有瓦屑坝。”这里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据北宁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在“鄱阳县”下载:“莲荷山在县西四十里彭蠡湖中,望如荷叶浮水面”。此山即今之莲湖乡(莲荷谐音称莲湖),明代称立德乡。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因战乱、灾荒逃离,人口锐减的地区进行大移民。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等地,莲湖乡瓦屑坝成为明朝初期全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那时大量移民从江西美丽的鄱阳湖畔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迁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其中以安庆府为最。 瓦屑坝,在很多族谱中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等不同的写法。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饶州府瓦西坝"、"江右瓦西坝"等多种提法。"江右"就是"江西"。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历史上有"江右王门学派"、"江右诗派"、"江右商帮"等流派。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瓦叽仂"。其实,"西"、"屑"读音接近。瓦集坝、瓦砌坝、瓦基坝、瓦渣坝等,都是"瓦屑坝"的错读错写。有意思的是,还有写成"挖心坝"的,说当年官方逼着大家移民,如果不走就要被"挖心"。现存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 元末明初,江西二百余万移民,其中饶州府百余万移民均从瓦屑坝乘船出发,经鄱阳湖到长江,然后到达安庆府及其他地方。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卒子此次来到瓦屑坝,实地去了解一下移民的根,了解一下安庆人的祖先是怎样在这片战乱中迁徙,他们被迫迁到一片生灵涂炭、土地荒芜的安庆各地,被迫迁到大别山一带,这种自然环境,使得靠骑兵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不能侵害。 江淮大地处于中国南北相交之地,在分裂时期往往沦为战场。1127年金灭北宋后,江淮之间既是金军南侵的必经之地,又是靠近宋金对峙的前沿,原有人口或随南迁洪流而走,或在战乱中死亡,留下的人数有限,新迁入的更少。安庆府所属的淮南西路,在整个南宋都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以至在元朝数十年间也没有恢复元气。元朝末年,江淮和长江中游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安庆一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不同的起义军和元军争夺的焦点,残酷的争夺战持续多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次年徐寿辉就率部沿江而下,围安庆城,攻下周围各县,并继续东下。十一月,徐寿辉大举攻安庆城,无功而返。至正十五年,徐寿辉势力复振,攻占湖北沿江府县,安庆府又受战祸波及。次年,余阙被元朝任命为江淮行省参政,驻守安庆,徐寿辉部将赵普胜攻安庆失利。至正十七年,朱元璋部四出扩展,击败赵普胜和元军,占据江南的池州(今贵池地区),逼近安庆。陈友谅与赵普胜率军包围安庆。至正十八年,陈、赵军攻克安庆,余阙自杀。四月,赵普胜夺取朱元璋占据的池州府。至正十九年,朱元璋军西进,与陈友谅军激战,四月收复池州,九月破潜山,十月攻安庆不克。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后称汉帝,率水军东下攻朱元璋的基地建康(今南京),大败而归,朱元璋军乘势攻下安庆。二十一年七月,陈友谅将张定边攻陷安庆。八月,朱元璋亲率徐达、常遇春西征,收复安庆。但江西、湖北大多还是陈友谅属地,安庆以北也非朱元璋所有,安庆一带并未脱离战祸,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余部后才恢复安宁。十几年间,安庆多次易帜,在旧政权维持无望、新政权统一尚未来临之时,争夺的各方都不会顾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地方的长远利益,残酷的报复和仇杀、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在所难免,安庆及府属各县遭受的浩劫可想而知。到朱元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安庆府留下的人口已少得可怜,大片土地只能任其荒芜。 相比之下,相距仅数百里的江西饶州路(约相当今鄱阳、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元属江浙行省)较少受战乱影响,依然地少人多。明初政府鼓励向江淮和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外来移民开垦的土地不仅能合法登记为私有财产,还能在一定期限内享受赋税优惠。饶州路的大量无地贫民纷纷北迁,当到达安庆府属各县后,大片宜垦荒地和与家乡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很快就吸引他们就地定居。江西其他地区渡江北迁的移民,也被安庆地区的条件所吸引而就近定居。 清朝康熙年间官居大学士的张英,是桐城人。他说:“吾桐(城)与潜(山)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清初宿松人朱书也说:“吾安庆,……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杜溪文集》卷三)。根据族谱记载所作的统计分析,证明张英和朱书的说法是可信的,张英的祖先张贵四、张贵七正是千千万万饶州移民中的成员。有人统计了桐城县的63种族谱,其中有20%的家族的始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其余也大多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西迁来。而元末以前的家族只有两个——方氏和姚氏,分别在宋代和元中期迁入。我们对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的统计结果是: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族有18个,占50%;迁自饶州和江西的合计有26个,占72%。从迁入的时间看,除了迁入时间不详的4族和明以后迁入的3族外,在29族中有27族是元末明初迁入的,占93%。 宿松县的情况也是如此。民国《宿松县志》记载了该县256个氏族,除去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的外,尚有213族,其中182族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在这182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占总数的45%;在元末明初迁入的有143族,占88%。在元末明初迁入的143族中,迁自江西的有116族,占83%;其中有38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31族来自饶州或鄱阳县,其余来自九江、南昌、南康、吉安或“江西”、“江右”。根据这样的推算,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安庆府的约42万人口中,大约有28万多江西移民,其中约20万来自饶州,迁自瓦屑坝的有10万人,占饶州籍移民的一半。六百余年过去了,经瓦屑坝移民的子孙已经植根在江淮大地,成为安庆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燮今属莲湖乡,离鄱阳县城鄱阳镇(即当年饶州府治)不过一二十里,处于鄱江三角洲,离鄱阳湖的汊湖大莲子湖不过十来里,周围湖泊密布,水路通畅。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在宋代鄱阳县城已逼近鄱阳湖,而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正经历一个扩展期,到清代才逐渐因泥沙淤积而有所缩小。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濒临鄱阳湖、靠近鄱江的聚落和水运码头。瓦屑坝的“坝”应该是鄱阳湖边的一条坝,真正起着护岸作用的坝,聚落因坝而得名。时过境迁,由于泥沙淤积,鄱阳湖逐渐远离瓦屑坝,坝因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湮没,瓦屑坝这个聚落名称也被改称为瓦屑(燮)。遥想当年,饶州府属各县的外迁人口沿昌江、乐安河(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出饶州府城后,在鄱阳湖边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北上。到达湖口后,多数人就近在安庆府属各县定居,这就是为什么安庆人多是移民的原因之一,少数人或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今湖北省),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他省份。迁入安庆府的不下三十万饶州人。虽然瓦屑坝只是一个移民的集散地,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还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但当年的移民多数没有文化、没有资产,更不可能有文字记录,当他们历尽艰辛在他乡定居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只是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有些人甚至没有来得及给子孙留下任何故乡的信息,他们的后裔就与周围的移民后裔一样,以瓦屑坝为故乡了。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细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是片言只语,以致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而家谱、族谱的记载,则成为人们研究移民流向的一个重要依据。族谱是后人记载世系及世系中人物的谱籍。撰修者根据其祖辈的传说,写清其姓氏先祖及后人的来龙去脉,标明该姓氏祖先的始迁祖地,即所谓“根”。怀宁《吴氏宗谱》载:吴氏堂号“崇让堂”,“始迁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季兵乱,渡江来居怀宁大丰乡”。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寿一公原籍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瓦屑坝移民流向安徽的主要分布在:合肥、凤阳、肥东、肥西、长丰、桐城、潜山(含岳西县)、宿松、太湖、安庆、怀宁、池州、贵池、枞阳、青阳、六安、寿县、黟县、舒城、滁州、望江、东至、芜湖、含山、巢湖等地方。
|